女书是什么(女书是什么文学作品啊)越早知道越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引言:女书,在现代人眼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引言:女书,在现代人眼中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熟悉在于近些年影视作品中有它的身影,使得很多人知道了女书的存在,而陌生在于这种书体现在会写的人不多,日常生活中也不常出现。
它起源于我国湖南省江永县,又称江永女书,是世界上现在唯一存在的女性文字照理来说,汉字也够用了呀,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字,共通点是大家一起使用,不分男女老少,那么为什么要单独给女性创出一种文字呢?
女书的观念女书也叫“长脚文”,是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乡及其邻近地区流行于女性之间的一种记录当地土话的比较成熟的特殊文字体系可以追溯到的最早时期产生于汉代靠母亲传给女儿,老人传给少年的形式代代相传基本字符有1000个左右,最常用的约600个。
书写的时候,与古代平常汉字书写形式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偶尔会出现从左到右直行书写,写完第一行时,再接着从下到上书写。
女书和其他书体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文字的样貌,长脚文这个名称就代表了女书的文字特点,它由四个基本比划构成:点、竖、撇、弧汉字属于“方块字”,而女书属于“菱形字”,字体细长秀丽其中四个基本笔画里的弧最有特色,弧线千姿百态,有的似水波纹,有的似上弦之月,像是在跳舞一样,依据字形来确定弧的大小弯曲。
女书除了女性之间沟通之外,还主要用于婚庆的贺三朝书、追悼去世亲人和祈祷神灵的祭祀祈神歌、记录叙述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事件的纪事叙事歌、翻译经典的汉文故事、民谣和谜语等,创作形式不同于我们平时沟通时那般随意,女书作品大多数都是诗歌的形式。
像是七言诗、五言诗等等有特殊的韵律,若用当地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唱起来声情并茂、婉转缠绵女书折射的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现象,是她们的所思所想,是当时普世价值观下的主流思想而时代在进步在发展,思想自然会与之前有所不同,不要拿现在的思想去硬套过去的思想,客观理性的看待这些,切勿“二极管”思维。
爱情,原本是件美好的事物,两个人互相吸引,平等对待,但在古代环境下,这种天平是失衡的,男性获益多于女性女书作品中也有这种反映,比如女书作品强调女性对丈夫必须有忠贞的品德在女书作品《三姑记》中刻画了一位嫁给贫穷人家的女性,生活极其贫寒。
但就在这种贫寒的生活境遇下,父母劝说三女儿改嫁富家子弟却遭到了“三姑”的强烈拒绝三姑的回答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三姑当时开言道,母亲在上听言章好马不配双鞍子,好女不嫁二夫郎一马双鞍人难做,一女二夫坏名人。
看来万般亦是命,八字五行命生成”
从代表具有守信不渝的忠贞品德的三姑拒绝父母要求其改嫁的言辞中,她给出的理由是:改嫁是对丈夫的不忠,是败坏名声的表现;自古女子嫌贫爱富改嫁者都会遭后世骂名,能同甘共苦的夫妻美名流传后世;命中注定的事不能改变。
把对丈夫始终如一作为当时社会规范女性道德行为的准则,且贞德的观念无时无刻规范着女性的行为,这也让女性没有选择的余地中国古代的贞节观念,作为社会认可的德规范来节制和约束两性关系,这种节制和约束应该是双向的,但是实际上只是通过对女性的单向调节和约束而实现。
男性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只有三从四德,对男性只能从一而终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女书作品并没指出贞德的不合理性无独有偶,女书翻译作品《四字女经》中,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女子对于“三从四德”的认同:“何谓三从,听说分明。
在家从父,莫违双亲出嫁从夫,听夫遵行夫死从子,训子端身无子何从,守服三春饿死是小,失节坏名”
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教化女性必须绝对的顺从男性,并且引据经典来对其进行深层的阐释,“孟母举案,敬夫至诚令女割鼻,为夫守贞董氏封发,为夫远行彼为女子,万古传名”宣扬为了遵从从一而终的贞洁观不惜残害女性的身体。
女书作品反映着她们的价值观念,同时这种价值观念也规范和制约着她们的言行这是时代的产物,要求她们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应用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女书作品中的女性教育思想,对于封建糟粕,是绝对不可以吸取的。
女书中的女性生活方式女书作品大部分都是描述的是女性的生活方式,毕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教育重心基本都放在了男性身上,很少会涉及到女性从女性角度去看待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而女书弥补了这一空缺,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涉及女性生活各个方面。
用于婚庆的《贺三朝书》和《婚嫁歌》叙述的是对结婚的女性亲人同伴给与恭贺和祝福,也表达自己的留念和思念之情而《姑娘结交老同书》《我来结个姊妹娘》等,则是描述当地女性结交老同以及与老同之间交往的亲密情感这里说的老同,讲的就是女性之间的友谊,有点像现在我们所说的“闺蜜”,但与闺蜜不同的是,
闺蜜大多是自主结交的,没有时间限制,几乎也没有父母干预。
而老同不是,老同属于结拜姊妹,分婚前婚后两种,婚前少女时期的结拜姊妹,一般是由父母安排,父母一旦看重了哪家的女孩,只要女孩之间情投意合并且年龄与自家相仿,便会亲自上门或者托亲朋好友到对方家商议,如果双方都满意便会选定良辰节日举行结拜仪式。
清代道光年间《永明志》当中就有记载:“故有迟至三十而嫁者,此风桃川大甚。其母亦为女计消遣,访他家之女年貌相仿者,使其女结为内交,彼此旦夕相处,以切针。其间无他虑,而有用之年华已消磨於不觉。”
婚后的话,就没有父母的干涉了,通常就是女性自主选择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女性进行结拜,一旦结为老同,其关系就非同一般了,她们的亲密关系有时胜过亲生姐妹,双方交往频繁,有时还专门到对方家呆十天半月,同吃同睡,不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互相挂念,书信往来。
她们不懂汉字,所以只能用女书写信传递,或道喜或问忧,结拜姊妹有喜事会互相通知,接到通知的姊妹定要亲临贺喜,如不能亲临的也要写信贺喜,姊妹中有忧伤之事会通过女书写信告诉对方,对方收到书信会及时赶来帮忙,不能来的也会写信劝慰。
比如《扇面七言书》就是一封女子结交老同后用女书写在扇面上互相來往的书信,信中写出了对老同的思念和劝慰,娓娓道来,真情实意,细腻温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因为我们的友情自信超过了任何人然而人世间常常不让我们尽情欢乐,长久的分离使你我显得心焦又可怜,就象海棠花一样开也有凋谢,我为此夜不能眠,偷偷地流泪...”。
“每个过路人听说你的不幸,都惋惜你是世上的可怜人但我劝你想开点,不要让各种忧愁扰乱了心如今家里事情多,希望你少做,况且你的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我们不仅是闺阁中同流泪的结交姊妹,也是在急流中同行同靠的两条船...”。
所以说,女性之间不要老是着眼于那些小情小爱,搞什么“雌竞”,姐妹之间的守望相助,不比“雌竞”要更好吗?一加一起码大于一了呀甚至有的时候,老同之间的亲密程度超过其亲兄弟姐妹以及夫妻的关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同性恋”,而是一种精神之爱,一种纯感情的友谊。
在封建社会里,被“三从四德”这种道德模式困住的女性数不胜数,女性接受的教育往往是要做一个贤妻良母,要对丈夫绝对的忠贞,给的任务也是相夫教子、孝顺父母、侍奉公婆这种压抑的情况必然需要一个新的宣泄口,“老同”的出现,就是为了提供这样一个“宣泄口”,。
老同如同女性生命中相依为命的知己,只有在这里她们才能找到真正的感情归属。
女书中女性追求教育平等的教育思想女书当中固然有反映那个时代现象的封建思想,给女性在思想上营造了不小的桎梏,但同时也有体现女性追求教育平等的要求。
在女书的世界里,女性的自由被限制,个性也被压抑,致使女书中有很多是回忆自己受的苦难,书写自己的心情感受,描写作者凄惨的身世,诉说苦闷的心情的作品故而女书作品也被称为“苦情文学”比如此中代表《女书之歌》,全文较长,这里只是进行了一小部分的节选:。
“田地工夫不能做,害人一世实非轻。再有一件更荒唐,男女本是不平均。终身大事由父母,自己无权配婚姻。多少红颜薄命死,多少终身血泪淋。”
这首《女书之歌》详尽的描写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及压迫,使得女性只能被困在家庭这一方小小天地之中,不能接受教育,参与政治,甚至婚姻也不能自己做主故而她们只能把追求个体发展寄托在女书的学习和创作中实际上女书的产生也是另一种“曲线救国”,近百年来女书的自然传承传人在江圩共有62人,其中61个自然传承人都不认识汉字,只有1个人能够少量认识汉字。
但女性并没有就此罢休,女书的创造有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
她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没有正规教育所谓的教育特权,这里的女性愿学者便可学,不愿学者也不会遭到排斥,愿学者努力学习女书,乐教者毫无保留传授,女书代代传承当地女性每逢女书特有的习俗节日或者平时做女红时聚集在一起,学习女书,既能学习到日常生活知识,充实提高自己,又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大家通过吟唱女书达到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也能在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借助女书暂时摆脱了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
那么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女性可以进得了学堂学到常规的文化知识吗?那倒也不是,这样的人也是有的《八女之歌》是一篇自传,讲的就是卢八女自己曾进入过学堂,学习到了些文化知识她聪颖好学,且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但好景不长,她最终还是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在父母的阻挠之下被迫退学她只能通过学习女书,通过男人不懂的女书文字来表达自己无奈、愤懑的感情,控诉女人连基本的教育权利都缺失的社会正因为封建社会女人基本教育权利的缺失,自己又无力改变男权主宰的社会。
故而,女书也属于“另辟蹊径”的教育,既然常规的学堂不让上,那么就再创一个属于女子的学堂。
女书就是这种学堂的载体,大家通过女书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知识经验,获得自身知识修养的提高,也进一歩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关注社会发生的事情,进一歩提高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女书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描写当时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如女书作品《太平天国走永明》。
女性在有限的条件之下,通过女书的学习创作,不断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在书写女书和运用女书交流中不断实现自由和谐发展。
结语:女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因素,在封建时代,女性的权利被大幅度压缩甚至剥夺,这是不公平的,当地女性通过女书这种“曲线救国”的策略变相捍卫了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这样的行为是伟大的,当然,女书当中也不全是这些内容,也有很多“老同”之间的互帮互助,惺惺相惜,以及部分桎梏女性思想的封建糟粕,需要大家用思辨的眼光去看待女书当中的内容和背后的文化。
参考文献:《三姑记》《四字女经》《永明志》《扇面七言书》《女书之歌》《八女之歌》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异世界动漫网(异世界动漫网鬼灭之刃第二季)燃爆了
又是赶资讯的一天,由于上个星期没有发资讯,这个星期的多到爆炸,所以我“稍微”筛选了一下。尽量给位置给有意思或者各位可能感…
-
卡普通(卡普通游戏系列)真没想到
无论是从角色、题材、世界观等诸多角度上来看,它都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星之卡比的外传式作品,但从内核上而言,它却已彻底脱离了卡比正统…
- 异世界动漫网(异世界动漫网鬼灭之刃第二季)燃爆了
- 珠绣(珠绣怎么才能绣的珠子不乱)燃爆了
- 雍正的皇后是谁([清穿]雍正的怼怼皇后)墙裂推荐
- 新兴行业有哪些(最近新兴行业有哪些)速看
- 夫子庙游玩攻略(夫子庙游玩攻略路线图白天)燃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