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刘老太公(姜太公)学到了吗

(图)姜太公钓鱼▼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姜尚的年龄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而且似乎也很重要。在书中,当

刘老太公(姜太公)学到了吗

 

(图)姜太公钓鱼▼点击下方音频主播鱼公子为你讲古▼姜尚的年龄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而且似乎也很重要在书中,当他手持杏黄旗登坛封神时,白发飘飘,劲头十足,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刻在神话世界里,即使他二三百岁也不算什么高龄,而在人的世界,我们现在已经很难确定他的实际年龄了。

当周文王见到他的时候,说“吾太公望之久矣”,说的本是自己的老太公,认为自己遇到了祖辈渴望得到的大贤人,可不知怎的,后人以讹传讹,太公的名号落到了姜尚的头上,而且一直戴到现在司马迁说他“尝穷困,年老矣”,也没说他到底有多老,也许司马迁就没有仔细考究过他的实际年龄,本来《史记》文学性高于史学性,太史公善于表现戏剧性,也不大在乎这些琐碎的问题。

姜尚遇到周文王时应该是一个年龄很大的人了,但是绝非老人据说他当时已经七十二岁了,在那个年代,人的寿命本来就不会很长,正如俗语所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姜尚即使善于养生,但他有穷愁潦倒被老妻抛弃的经历,他的妻子会不会和他一样高寿,也活到六七十再抛弃老公,也是个问题。

而且如果这样计算,他辅佐文王武王灭商,而后成为齐国的诸侯,到《竹书纪年》所说的周康王六年去世,其间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总也一百一十多岁了,这也未免过于夸张吧!所以我推测他出山时候不过五十左右吧!这样到九十岁左右去世比较合理。

后世但取“使老者奋”,仿佛他的年龄越大产生的效果就越好,不大在乎把繁重的工作推给一位太老的老人,似乎有点过于残忍

(图)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说来也奇怪,姜尚的生活能力极差,据说他卖肉肉臭,钓鱼鱼不食饵,织席子也卖不出去,反正就不是做生意的材料,这固然也有夸大之辞,也许主要是他志不在此吧!不感兴趣的事总做不好,伟人尤其如此若是生活在现今只有进敬老院,当时他也是因为周文王“善养老”,才去投奔,“治天下有余智”的才能得到赏识,成就了一代伟业。

成功掩饰一切,从他的计策本身而言,不少都含有阴谋的成分我想这跟他的经历也大有关系,有才智人的人长时间倒霉,所激发的不满情绪就会越浓,一旦得志,总要大大畅快发泄出来,其中也许不乏报复的成分但他的修养功夫真是一流,不可思议的成熟,年龄再大也能耐心等待,直到时机真正到来才出手。

在姜尚以前历史上很少有像他这样奇计百出的人,这也给后世的阴谋家好好上了一课,不过他们注意的是课程的内容,并不想去知道姜尚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却是正义的姜尚的封地在齐,周公的封地在鲁,这是生活在齐鲁大地中的人引以为荣的地方。

历史上齐强鲁弱,而且春秋时齐国首先称霸,战国时也是“七雄”之一这是因为姜尚的治国与周公不同的缘故,也可以这样说,周公为孔子敬仰,因其“亲亲上恩”的国策,正是孔子所推崇的儒家理想而姜尚的“尊贤上功”,重视贤者,重赏有功之士,这也应该是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所得到的切实教训。

既然周王用他可以兴国,他自然要效仿用经验来管理比用理想来管理所取得的实效要大的多吧!这其实也已经开了“法家”治国的先河当时齐国刚开始是有一些自由空气的,例如狂矞华仕兄弟就自称无求于人,否定国家权威,这本是中国个人主义的先驱人物,但不幸生在齐国,被强硬的姜尚所杀。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很少杰出的思想家相反鲁国固然积弱,却出了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物,这不能不归功于周公国策的宽容了原标题:关于姜尚*作者:田欣,鱼羊秘史特邀作者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否则视作侵权。

】合作联系QQ:248384306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