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上海外资银行有哪些)深度揭秘

宁波人执上海金融业牛耳

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上海外资银行有哪些)深度揭秘

 

​第三章上海—宁波钱业的一块飞地  (1865年—1930年)第九节 清末生态恶化与漕运勃兴第十节 西力东渐 上海纳天时地理(见上期)第十一节宁波人上海成名揭秘   在中国近代史上,宁波籍商界领袖都是在上海、香港或日本出名,而不是宁波。

以这些名人为集团的产业,是构成宁波籍金融资本的基础在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他们成功的原因1、地狭人稠谋生本能   宁波商帮领袖出名的,大多数祖籍集中于宁波的镇海、慈溪、舟山(旧时属于宁波)三个县,如镇海籍的方介堂、李也亭、叶澄衷、虞洽卿、邵逸夫、包玉刚;慈溪籍的董棣林、吴绵堂、严信厚、秦润卿;舟山籍的朱葆三、刘鸿生、董浩云(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父亲)等。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三个地方地狭人稠,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高于其它县如镇海县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6人,慈溪、舟山为80余人,而奉化只有49人(1)这三个地方沿海土质多盐碱,难以辟为良田,如镇海县“滨临大海,居斥卤之中,其土瘠而无灌溉之源,故耕者无终岁之给”。

(2)。

​随着上海的开埠,国内外贸易、航运业、金融业、制造业快速发展,它原本只是一个三等小县,总人口约在35万,一下子要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和制造业的中心,所以当年上海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来者不拒,总能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它没有多余劳动力的输出。

同时,比较而言,工人收入比农民为多,就如同现在中西部地区的富裕人口大量到中国沿海城市打工一样1862年上海租界的人口约为50万,宁波近临上海,“挈子携妻,游申者更难悉数”,(3)宁波籍人口约占了其中1/3

,主要来自上述三个县和鄞县,因为闯荡的族群人口多,(宁波人仅在上海开设烟杂店就有5000多家),所以总有竞争后成为名人,这也顺理成章2、宁波与上海落差巨大   宁波虽然是古港口,也是“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但上海的崛起,使宁波的优势几乎丧失。

上海无论腹地、港口、辐射人口远胜过宁波1844年宁波对外贸易50万银元,5年后剩下十分之一5万银元,(4)而上海以造神的速度崛起为此,洋人自动放弃了宁波租界的运行,因为要维持一个租界的运转,必须要有足够的西方人口存在,而上海那么近,市场又那么大,西方人必然选择上海,宁波只剩下上海的分销基地。

​当年,一条洋轮几百吨乃至上千吨,跨洋过海3~4个月来到中国,它的货物价值几十万到上百银万,需要广阔的分级批发市场到中国内地,宁波港没有这个条件而上海有长江黄金水道,能快速把商品拓展到像四川这样遥远的省份,而洋船回程要采购到足够的洋人喜欢商品如丝绸、淘器、茶叶、桐油(造船油漆)等等,这些商品的生产基地也是在长江两岸,如景德镇的瓷器就是从九江沿长江而上装上洋人的货船。

宁波人意识到宁波本地的局限性,从19世纪60年代以后,宁波商人贸易活动的舞台基本转移到了上海上海几乎是宁波本土以外的一块飞地到了1920年,上海公共租界共有华人68万,而其中宁波人竟占40多万(5),要知道能够在租界内生存的都是精英。

宁波商人把上海作为跳板,再到国内新的商业中心拓展,如北京、天津、沈阳、青岛、大连、营口、烟台、厦门、汕头、广州、香港、汉口、襄樊、九江、宜昌、徐州、扬州、镇江、无锡、苏州、南京、杭州、温州、湖州等,甚至拓展到海外日本、南洋和海参崴。

宁波老话“无宁不成市”是这样来的

​3、宁波政治精英助推   金融属于经济领域的“上层建筑”,但是它仍然属于经济领域,经济领域从来都无法离开上层建筑,政商关系是客观的依存关系宁波人能够在上海风声水起,时任民国要职的宁波籍高官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和功劳。

(6)如王正延,奉化人,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同盟会元老,南京临时政府创建的主要章程和选举条例,他是主要起草者,为孙中山出任第一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作出巨大贡献,任南京临时民国政府参议院代理院长陈布雷,慈溪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长期担任蒋介石大秘。

;吴启鼎,慈溪人,留学美国,辛亥革命元老之一;翁文灏,鄞县人,留学比利时,地质学博士,民国著名科学家,民国政府行政院院长等等这些人是宁波籍商界领袖的政治靠山,也是最终构成“江浙财团”的基础奉化人蒋介石巧妙地利用了“江浙财团”的杠杆,从。

1928年到1930年打了三场国内军阀战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和蒋阎冯战争,其实是江浙财团跟华南财团、华北财团的对决蒋介石无非是他们的代表而言,最终江浙财团胜出从1930年到1949年在蒋控制的民国时期,对江浙财团的支持与依赖并存。

​4、全国首创“过帐制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个行业的规模固然重要,但支撑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制度,以及能够齐心协力为建立良好制度而设立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所编写的刊物具有权威性制度建设必须经过长期修炼这是常识,尤其是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清算和金融同业规范。

当代许多人认为上海开埠后是外资银行主导了金融业,其实与史实严重不符从上海开埠到20世纪二十年代的70余年中,上海金融业的主体是中国的钱庄业虽然单个钱庄的规模不大,但是由于每个钱庄都拥有自己经营了多年的商家,客户遍布全国,这对于刚到大清帝国的外商银行是无法触及的。

1858年上海钱庄业施行“规元制度”,规元是一种没有实体货币的虚本位记账货币单位。它是上海人模仿了宁波钱业于19世纪初期开始建立的一整套钱庄业“过帐制度”的上海版。

​“过帐制度”就是转账支付,它是钱庄业的基础,这一制度在中国是由宁波钱庄业首创“市场交易外埠皆用银钱,惟宁波凭计簿,日记其出入之数,夜持账簿向钱肆记录,次日互对,谓之过账”(7)宁波钱业“过账制度”诞生于。

1810年前后,分记账、过帐和票据交换三个阶段这个制度的创设和最终宁波钱业公会一致执行,历经30余年时间的探索当年每个城市的钱庄业都是独立的,宁波钱庄业的“过账制度”从宁波被复制到上海,就是“规元制度”,然后再传到汉口,全国其他城市钱庄业纷纷效仿。

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世纪末期,所以,不存在“过帐制度”是模仿所谓的伦巴底银行的情况。日后,上海的金融领袖绝大部分为宁波籍人士,这与宁波钱业创造了基础金融理论是密不可分的。

​说到上海,现代人马上会想到上海外滩,外资银行一条街外滩1500米内共有54栋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大部分建造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四十年代,建筑的主人多数是当年西方的洋行、金融、航运业巨头比较出名的是外滩。

12号汇丰银行大厦,建成于1923年,建国后成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首任陈毅市长在此办公,现在还在大楼对面外滩建成一尊雕塑1990年汇丰银行曾想回购这幢大楼,因价格谈不拢到浦东另造一栋汇丰银行大厦1999。

年浦发银行上市后出资11亿元成为浦发银行总行。上海浦发银行首任董事长庄晓天,且为宁波镇海人,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必然?请看下节。

​第十二节 宁波人执上海金融业牛耳从上海开埠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钱庄、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黄金等金融业,绝大多数创办者或主要投资人为宁波籍人士清末民初,上海金融的起步阶段,主要由著名的九大钱业家族集团构成。

其中宁波人占据了六席,分别为方介堂、李也亭、叶澄衷、董棣林、秦润卿、严康懋家族钱业集团,绝对雄视沪上自民国6年2月(1917年)上海南、北市合并成立钱业公会,一直到民国38年(1949年)共换届14次,除个别情况外会长、副会长均由宁波籍人士担任,在全部理事、监事中,宁波籍人士占据了半数以上。

第一、第二任会长朱五楼(镇海)、第三、四、六、七、八、九任为秦润卿(慈溪)、第十任为何衷筱(宁波)、第十三、十四为沈日新(镇海),1947年全国钱业联合会成立,选举第一任会长秦润卿,副会长沈日新民国7年(

1918年)成立的上海银行公会,一直到民国年20年(1931年)在此13年中,历届上海银行公会均由宁波人宋汉章和盛竹书分别担任会长和副会长。(8)

​据民国24年(1935年)中国银行年鉴统计,是年全国共计有银行134家,减官办银行后为102家,其合计拥有资本1.17亿元,其中与甬籍有关的银行为48家,资本合计达到了0.53亿元,占了当时银行业家数的

47.1%,银行资本的45.2%;当年所发行的有价证券投资和银行兑换券,甬籍的银行分别占了39%和56.1%所以当时国人称:“全国资本集中于上海,上海资本以金融为最,金融资本则以甬人居其先”(9)1、钱

庄钱庄的庄是“做庄”、“做东”的意思,具有赌博性质,古人取名有道,认为钱庄的风险很大宁波钱业巨额资本迁往上海发展是在19世纪80年代后因为当时中国国际贸易的重心已从广州转移到了上海在19世纪末期,上海的钱庄主要有绍兴帮、宁波帮、苏州洞庭帮、本帮、其它帮等,其中宁绍帮居垄断地位,在宁绍帮中又以宁波帮为主角,“上海钱庄宁波帮多,诚非虚言”(。

10)。

​​   “1908年,上海有钱庄115家,经过“橡皮风波”及辛亥革命的影响,1912年上海近80%的钱庄倒闭,只剩下26家钱庄,而宁波帮的主要钱庄均屹立如山,稳固如常如秦润卿之预源、方氏、安康等十余家。

”(11)金融就是一个风险行业,靠的是雄厚实力与稳健经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鼎盛时期有钱庄200~300家,商业银行近百家,绝大部分都只是昙花一现古今中外都一样,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雷曼兄弟”倒了,如果不是美国财政部出手,高盛、花旗和一大批美国著名银行都将倒闭。

2、银行宁波籍人士在上海创办、投资现代银行业绩辉煌举一个例子:1897年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打破了外资银行垄断上海银行业的局面,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共设总董10名,宁波人占了三位:叶澄衷(镇海)、严信厚(慈溪)、朱葆三(舟山);该行中最重要的七个职位全部由宁波人担任,董事长傳筱庵(镇海),常务董事。

4名分别为镇海、慈溪、余姚、舟山人;事务局理事2名分别为舟山、镇海人;第一、二任大班均为余姚人,通商银行的员工80%都是宁波人要知道中国通商银行实际上是由清政府出资的,大股东为清招商局、电报局和李鸿章家族,占实收资本的。

80%,但它的实际经营班子全部为宁波人上海这么多人才为什么这么重要的通商银行,实际控制人盛宣怀、李鸿章均为朝廷重臣,洋务运动改革先锋,他们为什么不选择盛氏粤帮或上海本地的金融专家?却选择了宁波籍的金融专家?这充分证明在那个时代,上海没有比宁波人更具有经营金融能力的群体了。

​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正忙于处理战后欧洲版图的重新划分,对殖民国的侵占与掠夺暂告停息而中国真刚好学到了一点西方工业化的样板,那就全力以赴进行拷贝据统计,上世纪20年代上海华资银行暴发式开业,截至。

1927年上海有华资银行总行31家1921年上海,囯人立马会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殊不知全国民营企业家正模仿西式工业在上海大举开发实业宁波帮更是捷足先登这一年内宁波人创设或投资了 10家商业银行:上海煤炭银行、上海日夜银行、中国棉业银行、上海百货商业银行、中华劝工银行、宁波劝业银行、上海百汇银行、上海民通银行等(。

12)在民国其他年份,宁波人在上海创设或投资的商业银行还有:上海四明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中华商业银行、江南银行、上海商业银行、上海国民商业银行、上海恒利银行、东亚银行,四川银行、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国信商业银行、中汇银行、中和银行、正明银行、中一银行、国华银行、企业银行、浙江建业银行、永享银行、中国劳工银行、菲律宾银行等

50余家。

​3、保险   中国有影响力的保险公司也是由宁波人创办的1931年中国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者为宁波余姚人宋汉章公司实收注册资本250万银元说来也巧,荣氏家族1931年把汉口的一个纺纱厂向中国保险公司汉口分公司投了。

200万银元意外保险,不幸发生火灾,一下要赔200万银元,由此闹出轩然大波,赔不赔?要从250万银元资本赔出200万银元,基本上意味着这家新生保险公司将被逼入绝境,可是宋汉章是宁波人,宁波“信用码头”的文化影响已久,内心深处告诉他非赔不可,于是咬着牙赔了出去。

理赔后荣氏家族非常惊讶,原期望赔一半就不错了,没想到是全赔,而且速度很快为此,荣毅仁在《申报》上大肆刊登广告表示感谢,同时也等于替宋汉章的中国保险公司做了一个正面广告,知名度大幅提升,其后,保险业务蒸蒸日上,当时的保险业能有这种气魄和理赔责任的实为难得。

民国时期宁波人在上海创办或参股的保险公司还有:华兴保险公司(1905年)、宁绍人寿保险公司(1931)、四明保险公司(1933年)、中国天一保险公司(1934年)、天安保险公司、宝丰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华城保险公司、华安合众人寿保险公司等等。

这些保险公司在中国保险史上均拥有一席之地

​4、证券与信托宁波人在上海创设的证券和信托公司有: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1920年)方椒伯等、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0年)虞洽卿等、中央信托公司(1921年)宋汉章等、中易信托公司(1921年)朱葆三等、东南信托公司(

1936年)孔颂馨等另,华盛信托公司、上海信托公司、中华信托公司、通易信托公司、福源信托公司、中信信托公司、环球信托公司都由宁波名人王正廷、虞洽卿、秦润卿等发起和参与在黄金业务方面,1905年上海就有了标金市场,可以理解为如今的黄金交易市场。

当时上海有30多家金店银楼成为标金市场行业公会会员。会员中宁波帮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宁波人徐庆云被称为标金大王。《宁波·中国金融业·摇篮》全文完,计三章共12节,2.3万字,谢谢阅读!

​(一)备注  (1)《上海研究资料》【中】上海通社编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P.2(2)《民国镇海县志·风俗》(3)《上海碑刻资料选辑》【中】上海图书馆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P.273(4)《宁波市对外经济贸易志》【中】宁波外经委

浙江科技出版社1994 P.7(5)《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中】徐雪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P.228(6)《江浙财团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P.312(7)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商业习惯,P.2612(8)《宁波金融志》【中】贺师三中华书局1996 P.11(9)《宁波金融志》【中】贺师三中华书局1996 P.7(10)《白银时代生活史》【中】陈存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P .18章(11)《领导上海钱业五十年之秦润卿》【中】马积祚上海人民出版社 P.90(12)《旧上海的金融界》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60集 P.12(二)拓展阅读书目《中国近代史》【美】徐中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上海史话》【中】马学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宁波金融志》【中】贺师三中华书局1996 《上海钱庄史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882—1931)》【中】徐雪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中国金融通史》【中】叶世昌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晚清钱庄和票号研究》【中】张国辉中华书局1989《领导上海钱业五十年之秦润卿》【中】马积祚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法租界史》【法】梅朋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美】罗兹·墨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欧洲史》【英】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es)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美】唐纳德·F•拉赫人民出版社 2013《百年西方银行》【中】陆建范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9年《东南亚史》【澳】安东尼·瑞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五口通商变局》【中】王尔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白银时代生活史》【中】陈存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镜湖自撰年谱》【中】段广清中华书局1960《世界人口简史》【意】马西莫·利维—巴奇中国友谊出版社 202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