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快播电影(好看的30部电影快播推荐)学到了吗
写总结最让我感到头疼的地方是不知道如何开头,历来都是如此:心里没有足以书写长篇大论的感慨,看片过程甚至私人生活也都屡屡缺乏激情,一时之间也不知道
本文作者“文森Vincent”,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昨晚重看阿兰·卡瓦利埃的浅文本影像《天堂》,就此我今年的非新片观影也就算是告一段落,刚好逢着学校放假的机会,我也来凑个热闹写一写今年的非新片总结写总结最让我感到头疼的地方是不知道如何开头,历来都是如此:心里没有足以书写长篇大论的感慨,看片过程甚至私人生活也都屡屡缺乏激情,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从何写起,所以我决定跳过这个部分,直接进去正题。
豆瓣观影报告上显示我今年看了400部电影,比去年少看150部,我粗略地数了一下,给五星的电影有6部,四星的也有50余部,这个数据倒在预料之内针对这些我给过好评的电影,我选择依喜爱程度排序并逐一进行推介,推介文字多采用我看片结束后写下的短评。
之所以选择自己的短评而不是重新拟定一遍,一是因为观影时间导致多数电影给我的印象已经流失掉某些感觉和印象,再者也的确是想偷个懒另文笔和写作逻辑欠佳,希望大家阅读的同时不要太过嫌弃,有问题也可提出讨论,接下来开始推荐。
满洲候选人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
本片创作理念并没有局限在苏美冷战神话背后的政治迫害阴影上,它更多可能地延伸至人物心理的浅层分析,影像与生俱来的超现实装置不断为电影制造恐惧和悬念叙事节奏和摄影角度拿捏得尤为优秀,剧本或许脱离实际考虑而略显幼稚,但整体来看仍瑕不掩瑜,是部逻辑相对缜密的政治惊悚片。
★★★☆ 捕鼠者 Ratcatcher (1999) 琳恩·拉姆塞的《捕鼠者》是佳作频出的英国写实主义电影里极少数风格难以被模仿的独立性作品电影将视角聚焦在被罪恶感侵蚀的孩童身上,围绕其揭示工业遗留问题的英国底层社区的糜烂风气。
自然场景在高度形式的摄影里流动象征主义的萧条诗意,肮脏的街道和浑浊的河流无不散发着恶臭的美★★★☆ 养鬼吃人2 Hellbound: Hellraiser II (1988)
系列最佳,B级恐怖片范围内,论选角、拍摄和特效化妆都牛得一逼★★★☆ 恐怖的梦幻 Visions of Suffering (2006) 本片是俄罗斯颇具争议的cult片导演Andrey Iskanov的第二部作品,其最为国内影迷熟知的作品是《刀的哲学》和《射钉狂人》,电影大多在视觉处理上非常激进,题材全部围绕边缘化的具有政治隐喻的暴虐展开。
与大多数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梦境题材电影所进行的弗洛伊德释梦过程完全不同,本片核心是通过不断向外部提供材料与线索的逆向筑梦超暴力镜头欠缺方法有效的表现方式,某些经由人为处理的场景却独具表现主义的美感现实比梦境更扭曲异常,这样的信息当使世人警醒,甚至惶恐难安。
★★★☆ 永远的莫扎特 For Ever Mozart (1996) 戈达尔的后期作品似乎都在通过理论系统与方法论的拍摄环境(文学的、剧场的)解构作为电影的电影,阐述影像客观的、真实的意义非平行多线叙事间交错表达的理想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观与哲学观无法亲验时的失意,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行为自由表达受阻的内部替补,它使得创作僭越艺术框架成为可能。
★★★☆ 家族游戏 The Family Game (1983)
电影剧照森田芳光对功能性情节的准确投放使得这部日式戏谑小品比传统意义上的诙谐剧更有意思,戏剧化的场景作为放大现实的主要通径不仅没有引起感官上本能的排斥,反而变成赏心悦目的反输出人物与镜头始终保持着的距离是种变态的导演趣味。
尴尬、刻意、卖萌、小基情,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森田芳光!★★★☆ 子夜的太阳 The Sun Also Shines at Night (1990)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神”作为人为赋予的后天性意识,乃是教徒对物理世界的移情,它准确揭露了宗教信仰并不作为高贵的品性。
因此在基督教的教义里拒绝俗世的神父的入教意图和最终的出教或许是不被允许的渎神行为,但在现代主义的人伦与自我发现观中,那一草一木皆有神性的体验★★★☆ 滚入红尘 OK baytong(2003) 泰国电影新浪潮(现象)里最普遍讲述的浪漫主义故事,僧侣还俗历程在幻想式的讨论中逐渐萌生出低沉的美感,整部电影所散播的情绪和拍摄质感都像极了王家卫。
★★★☆ 我的神秘之花 The Flower of My Secret(1995)“对女性困境的消除与解放”是阿莫多瓦一再强调与坚持的创作方向,从歇斯底里的爱情狂,再到静默情绪的传统人格,无一例外地展示着阿莫多瓦电影对官能体验先于画面的崇尚。
那些被重复演绎的、做作的苦情戏码也都因付诸真情实感而常常妙不可言★★★☆ 弗朗德勒 Flandres (2006) 光是以战争这种典型语境下普遍存在的“反思自省”作为电影的核心表达未免含糊而折中在我看来《弗朗德勒》要讲的其实是被孤立的成长与自救(关系人物被隔离在荒漠和田园),电影临近结束前那场“哭泣与平复”的戏段教人恍然顿悟,原来这是部展示情感的破坏与恢复的电影,性则是存在的证明。
★★★☆ 人之子 The life of Jesus(1997)
杜蒙电影里的小镇、乡村和田园都带有某种顽固不化的精神信仰,居住在里面的居民毫不需要掩饰他们生性本恶的野蛮中心人物语言功能几近退化般的匮乏,以至于他们必须通过肢体的、生物的行为宣泄积蓄已久的愤怒,由此生产出形而下或者说高度形态化的情感,然后统统在特写镜头里无限放大表达。
★★★☆ 内陆惊魂 Wake in Fright (1971) 即便电影已对性、欲望和暴力采取半暴露的处理,它身处的焦虑、怪诞的野蛮精神仍显得闪烁其词文明遭遇野蛮的暴戮潜能不断通过剪辑运动放大,苦闷在生活流环境里持续地扭曲着现实秩序,小镇被高度集中到寓言体质的语境当中,于是人物身上便出现了神性,场景产生强大的戏剧张力和隐喻的本能。
★★★★ 漂亮的塞尔吉 Handsome Serge (1958)
已默认为情侣电影最具魅力之处是其意识形态滋生的犹豫感作为法国新浪潮的承启之作,尽管影像组装技巧过于生疏,夏布洛尔对“人与人”和“人与村庄”多重社会性的理解却足够深刻且迷人那些或直观或细节的表露不免让人猜测电影可能隐含同性暧昧的文本,雪夜寻人与分娩戏间甚至交互表达出宗教性的意味。
★★★★枪火 The Mission(1999)应该还是说盗亦有道的江湖秩序以及该秩序下的男性情谊影片以这种情谊为基础建立起原始的男性权力争夺,在极简剧本创设的空间里予以展现纯粹的男性气质场景有非常刻意地通过形式摆弄去强调几位主角的个性,穿插在其中的俏皮细节和角色互动极其有意思。
★★★★ 无声火 Bangkok Dangerous(1999)
既是部真正付诸创作心态的暴力美学集成作,无疑也是彭氏兄弟最好的执导电影,在凌厉的剪辑和高强度声音运作下,多元的形式美学基本达到有效释放,即便故事本身并不占上风,它仍然会让所有亚洲动作类型片在一定程度上黯然失色。
★★★★ 天地悠悠 Japón (2002) 老妇施与寻死暮年画家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性爱是对其信奉的耶稣献身精神的践行墨西哥山区地貌与多变气象在高度曝光的摄影和原始主义剧本中将时空彻底过去式、记忆化生与死位置的调换或许是阐述命运不可知的变数,主观镜头同拟出的时而附着时而游离于主角的灵魂视角太美太悲怆。
★★★★ 南方 The South (1983) 起首过于强势的打光和调色险些使电影沦为彻头彻尾的美术片,好在这样一种可能的迹象最终在欲言又止的情绪中逐渐得以消解孩童视角的记录与揭示行为也很好地为电影提供了第三方辩解的空间,或许现实也就是这样的境况:开心的人何其相似,悲伤的人却各有各的悲伤。
★★★★舍间声响 Neighbouring Sounds(2012) 小克莱伯·门多萨对巴西社会建筑解构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将社区状态完整取代大环境,为此安排的人物全部有着必要作用不像《水瓶座》在自然主义取消形式美与恢复形式美间为权衡而扭曲作品形态,本片在人物心理描写与场景拍摄上达到以声音和空间共同驱动电影行进,是谓“声色并茂”。
★★★★ 密谈 Ploy(2007)
电影海报本片是彭力·云旦拿域安在《宇宙只有我和你》、《无形海浪》之后的又一部讲述“命运”的力作,在此之后其电影创作一落千丈,非常可惜婚姻危机的化解源于彼此内心的负罪感,三个人的梦境与现实发生不同程度的重合,是在将“命运”的存在公之于众。
电影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近乎初醒的状态,作为观众,只好静待这场“拿得起却放不下”故事自然谢幕★★★★ 楢山节考 Ballad of Narayama(1983)
今年就该片与友邻展开过一场讨论,与我而言是非常有意思的经历从美学形式到表现倾向都与木下版浪漫主义的民俗化解读背道而驰今村昌平的现实主义改编以自然生态的直喻及物化特征,将欲望与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道德矛盾的激化由外部压迫引起,散发恶臭的蛆虫人格未必真实,但这种极端的个人意见的确将寓言体潜质的民俗故事以历史人伦化最理想地重构出来。
★★★★ 幽情密使 The Go-Between (1970) 不管是针对文学还是文学衍化特征的电影来说,孩童角色作为文本叙事线索无一例外承担着无批判意识的摄影机功能,因此传统道德困境里的爱情故事在稚气眼光的记录下变得豁然开朗。
本片基调与英国庄园风情间时刻保持一致的感觉,仿佛发生在这里的爱情都注定不了了之,说不上绝望却分外遗憾★★★★索拉里斯 Solaris (2002) 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斯》因嵌入多副文本而成为开放性的现代寓言诗,索德伯格则以高度方法论的通俗化改编将其准确唯一地定性。
被阴翳笼罩的回忆作为电影时间结点的标志,将未来世界的空虚感刻画得极为真实可靠,轻描淡写的人性和情感表达在索拉里斯神秘力量的考验下反而愈发深邃而令人着迷★★★★ 雪崩王子 Prince Avalanche (2013)
在当代美国愈发政治化、形态化的创作环境里,能如此纯粹聚焦人文生态的电影实在屈指可数那些随性而至的情绪在空间的可互动文本的平衡下不断切换着议题,它是关于认识与告解自我,是对物化生活的拒绝,但当残垣破壁与老妇形象映入眼帘时,我知道它更重要的是对即将被遗忘的历史记忆的挽救。
★★★★ 谁是加缪 Whos Camus, Anyway?(2005)事实上我是在16年年底因为影迷活动接触到这部电影的,观看的是非常陈旧的甚至中文字幕出现许多校对疏漏的低画质版本,但一整年下来,这样让我恋恋不忘的作品实在屈指可数,希望未来能有幸看到体验更好的版本。
职场教学与青春文学接合恰当的后新浪潮影像,有必要将其与“日本新浪潮”区别,实际上无论风格还是创作中屡掉书袋的做法都表明了电影深受欧洲新浪潮的影响,柳町光男是个具有极强导演意识的作者,他的创作理念并没有深陷历史思潮的泥足,影像的本土化既活泼又流畅。
★★★★异形 Alien (1979)
重刷给我最大的感受来自于私人观影角度的变化,从过去最为重视的情节核心转注到视野更为广阔的电影技巧与方法拍摄后,本片的优势也就全然地凸显出来,其人物间的伦理关系和场景设计的均衡状态最佳,就视角层面而言的确是部优秀的类型空间惊悚。
★★★★利维坦 Leviathan (2012) 这样的极端纪实影像未必存在具体的意义与形态,导演拒绝去解释创作的深层意图,于是它所有的意义都只能交由观者去制造视觉主观化的镜头通过在多个物体身上附着,同拟出神话构建潜质的多重身份的叙事视角。
影片对这些无意义视角的组合不作过多修饰,直接向观众提供纯粹由视觉创作的极限体验★★★★ 昨日的女孩 Yesterday Girl(1966)克鲁格是少数几位捕捉到历史诗意的欧洲导演,他的影像风格承袭默片气质和法国新浪潮的多元手法,总能就历史和社会意识形态展开高度批判的艺术创作。
本片借犹太女人的悲惨遭遇展现西德社会的冷漠境况,告诫观众警惕今朝重蹈昨日之覆辙,女人在监狱找到归属感,这个结局比其他可能设想都要凌厉★★★★ 他人之颜 The Face of Another(1966)
安部公房的道德实验小说在敕使河原宏的新浪潮多元手法的影像化改编过程中形成一套更具形态和方法论的意识批判,无交集的主副叙事线间通过反差刻画构成虚与实的时空环境的深层讽刺“女人从不隐瞒化妆的事实”揭示人伦范围内的距离感的真实,无身份的面具所秉持的自由不过是无道德的野蛮而已。
★★★★ 钱 Money(1983)布列松的取消式极简主义风格所能适应的题材必须依赖于对边缘人物的准确描述,手法尽管仍是人物去情绪处理和肢体特写刻画,但已然不像过去那样执意排除无关场景和情节,由此生出了具备开放性乃至全知的感官体验。
换句话说:此时布列松的电影镜头已经出现比客观记录影像更为可靠的神性视点★★★★ 后窗 Rear Window (1954)
希区柯克的悬疑片所提供的浅层心理分析案例堪称模板的极致,《后窗》中通过律动排布的窥视视角参与到电影叙事上来,创生和替补了结局一定程度上失效的刺激感,将偷窥放置为被动意识(动机与行动限制)下的偶然发现使其道德化是本片精妙之处。
如何俏皮地拍一部严肃商业剧,希区柯克足以现身说法★★★★妖夜慌踪 Lost Highway (1997) 有意识地创作是大卫林奇的电影能被解构的基础,从时空构成角度来看,将本体形态分裂的人物关联放置于不规则的环状时空中,从而完成的纵横向兼具幅度的《妖夜慌踪》是一部真正具有概念时空的电影,室内空间自然催生的恐惧是林奇电影的魅力源头,幡然顿悟的受审判者散发着无尽的人性美感。
★★★★ 温蒂和露茜 Wendy and Lucy (2008)
雷查德的这部电影描述的仍然是件小事,一件几年后主人公也会忘淡的小事,它的发生在导演的场景调度和威廉姆斯的表演的接合下意外产生了感伤,一如《旧梦》,过往就是过往,是用来怀念的时光也许多年后的某个瞬间,她也会突然想起自己去往加州途中留下的伙伴,然后付诸一笑,也许。
★★★★哈德维希 Hadewijch (2009) 自然语境呈非典型状态的杜蒙电影,诉说的是人与人、宗教与宗教以及宗教自身性质产生的暧昧少女为即将崩塌的信仰痛苦挣扎,终在献身过程中戏剧遭遇神的化身从这个层面来讲,深刻的美也即是源自观者以上帝视角目睹、见证他人的苦难和绝望,于是发生在信徒身上对神的质疑总是充满特别的诱惑。
★★★★天堂 Le Paradis (2014)
声画的割离,死物的通感情色沙漠 Twentynine Palms (2003) 可能是最接近神话和寓言体质的杜蒙电影其仍在探索人性深处最自然的野蛮,也仍是通过文明所处的退化迹象突显野蛮的不自觉性远离现代城市文明的荒漠在电影镜头和场景音效的烘托下呈现一副狰狞的模样:枯竭、愤怒而绝望。
身处如此环境的人性必然受其污染,荒漠要求他们必须变得疯狂而扭曲★★★★ 沙滩上的宝莲 Pauline at the Beach(1983)解构人物关系的道德性是观看侯麦电影极易陷入的误区,事实是侯麦的电影里所有关系人物间早已经达成道德与伦理的共识(电影中人物彼此的坦白)。
作为极少数拒绝效仿的法国电影作者,侯麦所坚持拍摄的既不是情节电影,也不是情绪电影,而是将参与叙事的角色合法、道德化的人物关系电影★★★★穷山恶水 Badlands (1973)
马力克的早期作品都是布局在美国风情画背后的道德失落,人物情绪、摄影风格乃至镜头划过的每处风景都是那般的漫不经心负罪感被抽空的主人公和充满罪恶的成人世界呈对立之势,本片的悲剧性即在于文明秩序的语境里,“天真”二字永远那么微不足道、不堪一击。
★★★★南国再见,南国 Goodbye South, Goodbye (1996)少见的文本空间处于劣势的侯孝贤作品电影经由形式美学主导的长镜头摄影覆辙乃至取代了剪辑的功能,在缓和的叙事节奏中孕育出因循往复而又蓄势待发的困顿美,恰与电影群像间的迷惘张扬互成错位的时空。
在我看来这也即是侯孝贤所要确立的电影世界的重要标志:故土即异乡★★★★ 青蛇 Green Snake(1993)完全世俗化的解读偶然间颠覆原本民俗体质的神话传说,获得使其在糟糕的叙事环境里脱颖而出的某种美学层义的表达。
因此在围绕错误剪辑和肤浅影像风格形成的别扭影像氛围里,电影似乎更能够收放自如地展露其高度自觉的自嘲本领,这也恰是香港商业片迄今为止的最佳状态,嬉笑怒骂皆能写成文章★★★★ 天堂之日 Days of Heaven (1978)
强势的形式主义风格摄影和去文本化叙事很容易使人将本片误解为纯粹对美国田园风情的描写,在我看来马力克只是客观地记录了被围困在道德困境中的男女关系作为并未直接到参与主体叙事的第三人,孩童的记录视角在消除这段三角恋情的罪恶感的同时,无形中共轨捕捉到了三位主人公的动态情绪。
★★★★ 人啊人 Lhumanité (1999) 功能意义的特写镜头在杜蒙电影里继续承担无法通过语言和文本表述的情绪三位中心人物间试图建立神学意义的位置关系:慈悲、痛苦的神因怜悯而受难,文明者沦陷在欲望困境中来,唯有不自觉的野蛮至始至终处于静态。
电影线索之所以无法被提前告破,或许正因为道德语境外最人性的即是野蛮本身★★★★ 年度非新片十佳TOP10 群鸟 The Birds (1963)
象征权力交接的仪式电影,通过异常自然灾难引发的人性恐慌为契机,潜移默化中修复缺席的男性主导家庭权力可以说这是希区柯克真正意义上具备探讨价值的电影,堪称“冰山”结构在影像实践活动中的绝佳案例★★★★ TOP9 碧海青天夜夜心 The Tarnished Angels (1957)
在这场被爱情挟持的无意识时空中,女性无疑占据着真正的主导地位,因而痴情男人面对泛爱的女人,只好压抑内心的渴求去屈就她的选择,这种来自男性的隐忍在塞克的道德情节剧里经由反复描写萌生出困顿的美感,黑白画面恰巧迎合了不快乐的情绪,使得电影更加缠绵悱恻,像极了六月的雨。
★★★★ TOP8 冰血暴 Fargo (1996)
吸引我的并非那堪称模板的剧本电影化的高度执行,而是电影中维系微妙而均匀的主角意识交接,它使得这部标准的黑色犯罪喜剧滋生出分明的宗教仪式感,同时,在配乐和表演的放低下,可能附加的情绪也被完全消解★★★★TOP7 关于我们的爱情 To Our Loves (1983)
皮亚拉的这部电影并不作为对现代人无处安放的虚无感的某种解答,相反它更倾向于将遁入自我保护意识中来的情感以常态化描写所有人物的表现动机如出一辙,但唯独女主角被赋予真实的感觉孤独患者们都在努力营造自由假象掩饰空虚与绝望,正因如此,父女别离时轻描淡写的对话反而让人伤透了心。
★★★★ TOP6 欲望号快车 Crash (1996)
比纯粹围绕“性”展开的恋物和受虐更有解读意义的暴力情境迷恋柯南伯格将这种行为与精神的双向病态放置到无批判意识的镜头下常态化描写和解构,精神接替仪式的耦合也再度表明本片即是形态上对Videodrome的崇高化改写,被镜头合法化的极度病态场景所积蓄的美感牢牢地抓住了我的G点。
★★★★ TOP5 霍华德庄园 Howards End (1992)
詹姆斯·伊沃里最好的电影作品,也是改编剧本对重铸文学文本精神内核达到高度的艺术工程福斯特原著思想优于剧作造成的情节虚构的做作,在本片精准的改写里捋顺了剧情摄影尽管参与叙事却时常放弃叙事,转而感觉人物气质和心境,阶级碰撞在戏剧性的庄园从属变化里将命运的灵性托至高处。
★★★★☆TOP4 宇宙只有我和你 Last Life in the Universe(2003)
TOP3 米克的近路 Meeks Cutoff (2010)
不沾染丝毫神性的现代主义杰作,雷查德今后的创作恐怕再难企及这个巅峰。★★★★★ TOP2 人类之子 Children of Men (2006)
极有可能是本世纪最有格调的科幻片,其饱受争议的高度技巧化的摄影风格和场面调度非但没有问题,反而还有意识地构建出神俯视生命的旁观视角“护送母子”的桥段在悲怆的色彩渲染下激发着某种神谕般的仪式感,它所抵达的神性不是生命的存在与毁灭,而是文明以戏剧性的方式走向消亡和复苏。
★★★★★ TOP1 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仅用“里程碑科幻”的头衔框定本片,实在有过分浅薄而失态之嫌在我看来,具备完美执行的库布里克真正在乎的恐怕最终还是影像层面的体验创造,光有想象远无法促就这部充满幻想的电影的伟大,它所展现的审美形态才是极限而超前的,因而对我们而言,那些有待深入发掘的体验恒远而迷人。
★★★★★年度剧集推荐 路易不容易 Louie 路易不容易 第三季 Louie Season 39.5主演:路易·C·K/克里斯·洛克/大卫·林奇/罗宾·威廉姆斯/梅丽莎·里奥/帕克·波西/杰·雷诺/杰瑞·宋飞
导演:路易·C·K类型:美剧/喜剧/美国/LouisCK/LouisC.K./FX/2012/Comedy/电视剧/黑色幽默幸得友邻推荐,我在去年接触到这部形式上颇有意思的另类喜剧,本剧将路易CK的单口表演和虚构的情境故事相互交叉演绎。
就目前我补完目前已经补完的前第三季来说,我对前两季的喜爱动机多少建立在剧集活跃的表达形式上,第三季(剧迷中口碑最好的一季)则彻底以具体内容以及路易CK直男视角的某些真知灼见打动到我这样着眼于临场情境的喜剧,它或许根本不需要证实自身观点,也用不着花样繁出的形式和创意,那些荒诞味的故事情节之所以能在现实经验里有迹可循,只因生活本就充满无限的戏剧潜能。
私人影史十佳 其实还真没怎么想过要去选私人十佳,但既然已经允诺过要选出来,就只好硬着头皮选了这个部分将仅仅是陈列十佳,之所以不作任何表述,是因为我的确还没有准备好,况且部分电影其实也只是看过一次,以后有时间重看会相继补上推荐。
曼哈顿 Manhattan (1979)闪灵 The Shining (1980) 潜行者 Stalker (1979) 切腹 Seppuku (1962)内陆帝国 Inland Empire (2006)
恋爱症候群 Syndromes and a Century (2006)绝美之城 The Great Beauty (2013) 父与子 Father and Son (2003)2001太空漫游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假面 Persona (1966)
写到这里就结束了,这里祝大家圣诞快乐END(全文完)本文作者“文森Vincent”,现居贵阳,目前已发表了5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文森Vincent”关注Ta。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网(基础教育报表统计填写流程)居然可以这样
创建账套:在电脑桌面上找到快捷图标“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报系统2021”并点击进入系统,界面如下:当然也可以建立学校账套,以涧口乡中…
-
坑搜 网(坑搜网盘为什么打不开)怎么可以错过
现在网盘搜索很多都提高了使用门槛,并且能搜索到的网盘链接地址很多是以前的(不少已经失效),所以如果有明确想下…
- 坑搜 网(坑搜网盘为什么打不开)干货满满
- 张柏芝 离婚(张柏芝结婚了吗)一看就会
- 虎格网(虎格网创业网)速看
- ktv里好唱的歌(ktv里好唱的歌曲)居然可以这样
- txt之梦电子书论坛(txt之梦电子书论坛网)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