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个人资料(李现个人资料简介及家世图片)学到了吗
国医出自海南岛,李峄生一生的传奇,蕴涵着海南这方水土独特的文明传承和文化景观。
近代以来,南洋商贸的发达昌盛和文化的开放多元,让海南这一岛屿在南洋商业文明的沃土中和多元文化的激荡中孕育出具有广博见识的头脑和伟大深邃的心灵,一些人灿如星辰,影响过不同的时代乃至今天的社会,他们不应被历史的烟尘覆盖。
我们站在今天的时空中回望,把目光再一次投向他们,追溯他们我们的《南洋人物》栏目将不断推出这样一些人物,再现他们的跌宕命运轨迹和生命华章,以此献上我们的缅怀和敬意海南历来就是南药之乡,各种本土医药久负盛名。
得益于这样神奇的热土滋养,海南曾走出一位传奇国医——李峄生远走泰国、为国捐药、慷慨济人、造船逃难......在李峄生先生起伏跌宕的一生中,荣光与苦难并行,精湛医术与赤子之心同在国医之精神无不令人心生敬佩,。
纵经世事变迁,亦不曾衰微,更不会逝去国医出自海南岛文 / 蔡葩1959年建国十周年庆典活动前夕,海南人李峄生在北京和自己的老朋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原国民党19路军军长蔡廷锴先生终于相见这一次,李峄生是来京接受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的二等奖状和银质奖章的。
这是当时的海南地区获得的唯一的一项医药方面的最高荣誉然而,早在抗战时期的桂林,“国医李峄生”、“救世良医”李峄生的名字已由李济深和蔡廷锴的题词和推崇而声名远扬
▲1918年李峄生(中)到泰国后与海南老乡的合影1942年身为暹罗(泰国)中医总会副主席的李峄生是泰国华侨抗日爱国运动的负责人之一这一年,他因频频给国内运回抗日医药和其他物资而被驱赶回国曾经给蔡廷锴军长的19路军送过“保险散”、“止血散”的李峄生,在上海凇沪战争的时候就曾救过许多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
而他深得两位叱诧风云的人物的钦佩,不仅仅因为他的医术,他的家世和他救国济民的理想,他特有的精神气质,都让人对他心生敬佩
▲蔡廷锴给国医李峄生先生的题匾:救世良医出身著名中医之家住于今琼山下坎村的李家,是清末民初海府地区著名的中医之家,李峄生的父亲是一位颇有中国读书人气质的海南汉子瘦削的身材,有些突出的颧骨,目光坚定,脸上很少笑容,严肃的脸下是一颗细腻的同情心。
他对儿子的训导总是“与人为善”,对病人不管贫富,要“一视同仁”李峄生,生于1881年,6岁时,他就转在父亲的身旁,看他给病人摸脉、望舌、开药方他很爱闻那些透着泥土香味的草根草药,到十几岁后,当父亲进入壮年的时候,李峄生已经可以给周围的乡亲看病了。
1917年,当李峄生36岁时,他的名气比父亲当年还大了李峄生的专长主要是内科和儿科许多疑难杂症,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诊断和治疗在《海口文史》上记载了几则他拯救危急病人的事例他当然不能保证手到病除,但人们信任他,常常到这里来看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会敷衍穷人。
如实在是付不起药费,他还会轻轻地叹口气,还要多问一句家里的境况,然后将药拣好,推到你怀中,也不要你说一句谢谢,便示意你走吧,走,那病人往往是一步三回头,叩谢不已李峄生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传得更远了李峄生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南洋。
那时的海南已是著名的侨乡常有华侨回乡,生了病家人会将他领到李峄生的诊所,他那里几乎成了南洋客聚集的地方有一天,他一个闯南洋的亲戚从泰国回来了,向他描述了南洋生活的种种16世纪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这一地区,到了19世纪末,除泰国外,整个南洋地区都成了英、荷、法、西和美的殖民地。
19世纪末50年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中国人出洋的高峰期到了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已达600万,而在泰国的华侨最多,那儿的海南老乡也最多李峄生也想出去透一透南洋的风怀抱梦想远走泰国李峄生选择了去泰国。
他是怀着一个梦想而去的,他对父亲说,他赚够了能盖一所医院的钱就回来民国初年的海南,史料所记载的最早的中医医疗机构只有两所——1885年改建的惠爱医局(现在博爱南路)和1890年在琼山府城建的爱生医院一间,平日就诊的中医师也只有两三名。
1896年美国长老会在海口设立教会,也在海口盐灶建了一所福音医院(今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部)这是西方医学传入海南的开始到了1901年,法国人在得胜沙尾设立中法医院,也即今天的海口市人民医院得胜沙门诊部至此,海南真正有了中西医相结合的局面。
李峄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怀着梦想,远走泰国那一年已是1918年李峄生已经37岁了,是一名男孩的父亲对一个闯南洋的人来讲,他已不再年轻这年5月,李峄生怀着对泰国的浪漫想象,与同乡好友踏上了通往泰国的海路。
帆船在海域上漂泊了将近一周,终于到达泰国北部港湾而他们的目的是要到首都曼谷去又辗转数日,曼谷以热烈的阳光,迎接这几位海南客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海南,还没有带女人出洋的习惯李峄生像很多海南老乡一样,只能告别妻儿,孤身一人,在异邦的土地上苦苦地奋斗着。
他在曼谷北区临近湄南河的地方设立诊所他的诊所还是以“中医李峄生”命名顾客开始是一些慕名而来的海南人,渐渐地他的名声也传到海南人以外的人群当时在泰国的华人中,形成了以地域划分的5大帮,即福建、广州、潮汕、客家和海南,而无论是操白话的广州人、操闽南语系的福建人和潮汕人还是讲泰语的本地人,都知道海南人李峄生的名字。
但是,李峄生只会说一种语言,那就是海口话他与海南人以外的病人交流显然已成了他治病的最大障碍可他的内科和儿科是那么的令人信服找他看病的人又苦于无法跟他很好交谈李峄生陷入了到泰国几年来最大的困惑中湄南河上的婚礼
这一年已是1925年,李峄生到泰国来有7个年头了像很多老乡一样,自从踏上这块土地,他还没有回过家一趟潜心于中医研究与治病的李峄生此时感到无比的寂寞,居然涌起一种幻灭感没想到,随着事业的扩展,语言竟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是他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一日,李峄生与好朋友漫步来到湄南河边,河对岸泰国女子在水上漂浮的木屋边洗衣、淘米的身影,那女子轻灵、利索的动作,一一跳入他们的眼里“何不娶个既懂泰语又懂白话的泰国女子为妻?”那个朋友突然脱口而出,一贯难得有笑容的李峄生脸上忽然闪过一丝微笑,是啊,他怎么就没想过呢?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相视一笑,好像对岸那个妙龄女子就是他们要找的新人。
李峄生被这个突然降临的念头搅乱了心绪也许他想起了在海南的妻儿原配夫人由父母做主,她必须得在家伺候公婆,每年的家祭还少不了她他出走泰国的时候,女子还不能随行,这是当年好多留守新娘的命运她们往往送走新婚的丈夫,让他们去闯南洋,开拓新的生活空间。
而她们,只能在故乡留守,替丈夫照管家里的一切,直到老去孤身7年在泰国的李峄生也逃不过作为南洋客的生活的选择。他和许多老乡一样,在异国他乡又有了新的家室。
▲国医李峄生的妻子叶金清(左)于1925年在泰国曼谷与女友的合影好像是前世约定,湄南河回来没过一个月,有一个女孩在她母亲的陪伴下,来到李峄生的面前这一年,她只有19岁,姓叶名金清她的母亲来自澳门,从小她就会说白话;她的父亲祖籍海南文昌,在泰国已经是第三代,她也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泰国人了。
所以,金清既懂海南话,也操着一口流利的泰语,更让李峄生吃惊的是,她居然还会说汕头话原来,金清的父亲已在她10岁时过世临走前,曾嘱咐其母,一定要让他们唯一的女儿嫁回海南去母亲含泪答应了下来这些年来,母亲不止一次听人说起李峄生的医术和人品,她也曾以病人的身份,细细考量过这个言语不多,耐心细致的名医。
凭着成熟女人的经验,她敢断定:这是女儿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自幼失怙的金清初见李峄生,有一种情怯,心里有些怪自己的母亲将要给自己安排的婚姻直到半年的交往之后,走进李峄生的内心,才更加确定没有看错人1926年春天,当湄南河水上涨的时候,一向对鲜花只是爱怜而从不采摘的李峄生,脖子上身上挂满了亲人朋友们送上的爱情花和幸福花。
这是泰国人送给喜结良缘的新人最喜庆的礼物日后,叶金清给李峄生的充满青春热情的爱自不必说,重要的是,她是他的口,他的左右手和他的无法言传的体己与呼应——她解决了他语言上的难题无论来的是操何种方言的人,她都能给他沟通与传达。
他的药方子更加对症了,他还开始研制新的药剂李峄生的医名传得更远了,他在泰国的一切都更加顺畅起来
▲1929年李峄生在泰国曼谷与婚后三年的妻子叶金清的合影蔡廷锴拜会名中医 1934年,当与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在曼谷相遇时,李峄生已是泰国华侨中医总会的侨领之一与蔡廷锴将军的相识,改变了李峄生作为一个名医的后半生生命的轨迹。
这一年的4月,被称为守土抗日功盖千秋的抗日名将蔡廷锴将军到达曼谷此时,英勇抗日的19路军已被蒋介石瓦解,蔡廷锴也在1933年与李济深、陈铭枢等一起发表脱离国民党的宣言痛定思痛之后的蔡廷锴决定出洋考察,他一路上宣扬他抗日救国的主张,受到华侨和外国友好人士的热烈响应。
他是第一次踏上泰国的土地有一位海南人他不能不去拜访见面之前,他们就已神交两年在他领导19路军与强大的日军孤身作战的1932年,也就是在永垂青史的“一二八”淞沪战役中,蔡将军就已接受了李峄生先生从曼谷运往上海的药物“保险散”和“止血散”(《海口文史资料》)。
在前方的战士最需要医药的时候,李峄生拳拳的爱国心是那样的让将军刻骨铭心李峄生的女儿李宝琴回忆说,那一年4月的一个夜晚,她发现父亲回来得很晚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嘴里居然哼着家乡小调,这是以严肃著称的父亲少有的情态。
父亲告诉她:今天有一个让日本人既害怕又敬佩的中国将军跟他见面了他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蔡廷锴先生时任暹罗(泰国)中医总会副主席的李峄生,那少有动情的脸上,出现狂喜之色身居海外的这些年月,从中国大陆传到泰国来的都是坏消息:“九一八”爆发,日军占领大幅东北疆土;平津及华北数省,虽有几个猛将努力抗战,也轻易地沦陷了。
只有“一二八”之战给沉闷而苦难的中国带来一股从未有过的爱国士气虽然,这场以死相抵、最为可歌可泣的战斗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以“和谈”告终,但在战争中,李峄生以一个中医的名义,也间接地参与到当中去了:战士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他用倾尽自己的心血研制而成的名贵药剂。
蔡廷锴和李峄生由民族大义而结成的情谊,从此默默地保持了一生与蔡廷锴的此番相会,后来成为了李峄生一家逃难到桂林的一个动因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打破了泰国的宁静李峄生作为侨领,受到了泰国反动当局的驱逐。
他一家7口搭上一艘开往海口的船,踏上归家的路逃难的“诺亚方舟” 1942年夏,日本人要做的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清理在泰国的抗日力量到处都在传闻日本人要将所有的中国人都当义勇军来杀掉所有的华人都人心惶惶。
此时,李峄生成了日本人眼中要消灭的主要目标,已经有军警向李峄生逼来事情来得太突然李峄生来不及将洋房和汽车处理掉,便匆匆忙忙将藏在家中贵重的药材装好,幸得小姨的冒死相助,她到银行里取出所有的存款,让司机到学校将孩子们都接回来,收拾好简单的行装,行色匆匆的李家7口人,悄悄来到港口,准备踏上归家的路,送他们的只有那位善良而大胆的小姨。
▲1942年9月,李峄生举家逃难来到越南防城相片上的这5个孩子,再也没有回去过他们的出生地泰国 从1918年到泰国至1942年,这是李峄生第一次回乡7天之后,他一家终于到了海口,回到府城自己的老宅第二天一早,7、8个日本兵得到汉奸的通告,前来抢劫南洋客。
看来家乡不是久留之地李峄生便开始了他制造“方舟”的计划他买来一艘还没完工的木船他要照他想象的样子做成既便于水上行走又便于船上生活的“方舟”《圣经》里的诺亚方舟给了他无限的想象他当然不能像诺亚方舟那样造三层,也远没有那么巨大,但船上面有房子有马桶,就像海上漂泊的家。
“方舟”几天就造好,他带领全家,准备到桂林去,投奔在那里的李济深和蔡廷锴将军要到桂林,他们先绕道越南海防他要在这里等待来自桂林的特殊通行证1942年9月中旬,他终于等来了来自桂林的特殊通行证李峄生的女儿李宝琴老人回忆说,他们的船从海防撑开了。
一路上,头上的飞机在轰鸣,船差一点被打到了日夜咕噜声不停的“方舟”,满载着一家人,向桂林的方向赶路船到梧州时,忽遇水上防护网因有了特殊通行证,李峄生叫船工拿来大剪子,“咔嚓咔嚓”地剪断,一路畅通无阻辗转了半个多月,他们终于到达桂林,在这里,见到了老朋友蔡廷锴,还有久闻其名的李济深。
对李峄生的医名,李济深也早就仰慕,他为抗日所输送的医药早就在军中传开两位将军力邀他在军中任职,并许以军医主任的官衔,可是,李峄生却拒绝了(《海口文史资料》)他说:“我是为抗日而来,不是为当官而来我以一个民间医生的身份,便于接触伤病员,便于施展自己的医术。
”李峄生在桂林将许多官兵和百姓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李宗仁的官邸所以,才有李济深题的“国医李峄生”和蔡廷锴题的“救世良医”,海南人李峄生的医名很快在桂林传开来初到桂林,他们一家还是以船为家。
不久,桂林沦陷,“诺亚方舟”又载着一家人,随水而走,先后到达过云南、广州、湛江,直到抗战胜利将他们完好无损地送回海口这成了战时的一段令人惊叹的传奇未竟身后事 1950年海南解放李峄生作为一位名医与共和国一起经受了几十年的光荣和梦想,惊涛与骇浪。
“文革”中,他怀着一个未竟的梦离去了,留下很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一生穿着长袍马褂的李峄生,因为要上京参加颁奖仪式,他穿上妻子叶金清特地在海口赶制的纯毛中山装和鞋帽1959年10月,李峄生从北京领奖回来后在海口留影他第一次戴上共和国给他颁发的奖章,拍下照片,这成了他一生珍藏的殊荣。
这张照片是1959年10月5日李峄生在海口所摄时年78岁的先生刚从北京领奖返琼,他获得的是中央卫生部颁发的医药学方面的二等奖状和一枚银质奖章,这是政府给予李峄生对祖国医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最高奖赏他把奖章郑重地佩带在胸前,手中拿的是奖状,神情肃然,端坐在凳子上,他的身后是蓝天之下摇曳的椰子树。
1959年的国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十年庆典李峄生以古稀之年,参加了这次盛大的活动,还见到了抗战胜利后就未再谋面的老朋友——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李济深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蔡廷锴先生,李济深还代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全国工商联在庆典上致辞。
然而,就在李峄生拍下的这张照片还没有冲洗出来的时候,10月9日,忽然传来李济深先生因病去世的噩耗他们分别才几日,李济深和他叙谈的声音还回响在他的耳畔,他的手心甚至还留有老友的体温,怎么说走就走了呢?经历过战乱、看到过无数次死亡的李峄生,从来没有感到过死亡和自己这么近。
他比李济深还年长3岁为人谨慎不爱张扬的先生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透露他和一代英雄豪杰私交颇深的事即使在他的孩子中,惟有大女儿李宝琴多一些知道父亲的心思李宝琴老人回忆说,那一段时间,一贯对生命和死亡比较淡定的父亲常常叹息说,哎,我的时间不多了,可还有那么多的事没做。
说完,他便陷入自己的沉思中他心中有一个梦想此生看来是无法实现了那就是20世纪初年,当他出洋的时候对自己的父亲许诺过的要在海口建一间海南人自己的医院的设想出生在那个年月的人注定了身上要担负的历史重担当时的西医医院都是美国人和法国人所建,中医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人才奇缺得让人心寒。
想当年怀着梦想远走他乡,原是为了回来实现自己建一所医院的理想,可首先是生计,继而是战乱、逃难,他的大半生都处于动荡和忧患之中李宝琴常常安慰父亲说,地面上的医院虽然没有建起来,但在您自己的心中已经建立了一所心灵的医院。
别人行医首先是想到赚钱,而父亲您首先想到的是救人您一生行医,救人无数,自古以来,善良之辈往往难于积累钱财,即使积累够了,它也属于公众,最后还是要化成一种德行,所以,这种医院虽然肉眼看不见,却都在人们的心中存在着。
听了女儿的一番话,李峄生会宽慰一些,他严肃的脸上会泛起一丝微笑
▲1948年,已近古稀之年的李峄生(后排左三)出席女儿的婚礼,他的脸上依稀可见欣慰的神色这是一张记录海口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上流社会的婚礼照虽然有些残缺,但典雅的气息犹存直到现在,李宝琴的家中还保留着河北省国立中学几十名中学生给李峄生留下的感谢信和纪念品。
那是1949年12月,这几十名中学生随着战败的国民党官兵来到海口,他们在中正小学(现市保健院)住了下来有一天,李宝琴回家急匆匆地告诉父亲,那些学生不知为啥,个个躺在床上翻滚,大喊肚子疼李峄生二话不说,立即跟着女儿来到学生们身边,察看病情。
这是由饮食不当引发的急性肠胃炎他又赶回自己的诊所,送药上门几天过去了,他来回奔波于诊所和学生们之间,直到每一个学生都康复为止手头并不宽裕的李峄生却分文不收身在异地、满目乡愁的学生们没有想到这位精神矍铄又有些黑瘦的老者竟是鼎鼎有名的国医李峄生,心中的感激化作无言的泪水。
他们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或钢笔之类送给这位海南医生,还给他留下了一封恳切的感谢信在老海口的记忆中,1950年间海府地区流行腮腺炎李峄生在自己的诊所门前贴上一张大处方,介绍腮腺炎的症状、治疗方法和用药,并告知患者他自己有专治腮腺炎的“蛇颠角”,也即由犀牛角为主配制的名贵药。
这种药在当时只有少数有钱人才用得起,可李峄生却将这些药品免费分发给那些看不起病的人李峄生一次又一次的善行让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温暖许多老者说起李峄生,就会回忆起那一段充满着古朴深情的美好时光这位总是穿着长袍马褂的名医,已成了人们心中的一种依赖。
而他的品性,也通过他的手和他的心传递给下一代1966年10月,李峄生充满传奇的一生落下了帷幕,享年85岁他没有给子孙留下物质财产,他要建一所医院的愿望也没有实现但在海口振东老街的宝芬诊所,依然可见李峄生先生留下的痕迹:他治病的方法,他对治病救人的意义的阐释,以及他对底层人的同情,在他后人的身上犹可见。
国医出自海南岛李峄生一生的传奇,蕴涵着海南这方水土独特的文明传承和文化景观本文选自《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2020年8月修订于海口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文字及图片【相关阅读链接】南洋人物:文化大师陈序经
悦读推荐 著名作家、省文联名誉主席韩少功曾评价:“海南作家蔡葩的写作,也许就是重新找回南洋的一个开端”如果您想更了解骑楼、更了解海南、更了解南洋文化,不妨走进蔡葩的书中,跟她一起追寻那些难忘的南洋往事。
蔡葩 南洋叙事三部曲之一
▲蔡葩 南洋叙事三部曲之一《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首版 •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出版修订版 • 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内容简介:蔡葩的第一部口述历史作品《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蔡葩潜心搜寻和辨析历史的残迹,一心把过去的时光唤醒。
书中写了10多篇内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让一个个曾经在南国椰岛的学者、军人、医生、渔民、名媛、富商,抖落岁月的尘埃,走出遗忘的暗层,与读者们相认这些人的故事发生在陆之南和海之北,既凝结着内陆文化的千年重负,又集聚着南洋文化的八面来风,他们将海南与南洋的联系紧紧扣在一起。
蔡葩 南洋叙事三部曲之二
▲蔡葩 南洋叙事三部曲之二《风从南洋来》首版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修订版 •海南出版社2016年出版内容简介:《风从南洋来》是作家蔡葩第二部口述历史作品,配以百余张珍贵的私家老照片,再现发生在南洋文化圈的家族故事和人生沧桑,展示这一地区百年来的文化余脉、风土人情,以史家的角度思考在大变革时期民族的革命的丰富内涵。
蔡葩 南洋叙事三部曲之三《南洋船歌》一书荣获2018——2019年度“海南文学双年奖”
▲蔡葩南洋叙事三部曲之三《南洋船歌》由海南出版社2019年出版内容简介:《南洋船歌》是作家蔡葩继口述历史作品集《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和《风从南洋来》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南洋题材作品和此前的历史叙事不同,此书选择的关键词是海外,革命,家族,个人,情感,文化,以及与这些有高度关联的物质符号,骑楼,咖啡,洋装,教会,学校……作者试图回到历史现场,再现既往氛围,体会前辈古老而新鲜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风过了,故事还在风起了,故事随风而来每一座海岛都被大洋拥抱每一个有缘之人都有可能在岛上相逢——蔡葩
蔡葩近照作家 蔡葩简介海南人,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现为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海南日报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长年致力于南洋文化与海南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写作,出版“南洋叙事三部曲”《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风从南洋来》《南洋船歌》以及《海南华侨与东南亚》《那些南洋往事》(合著)等,主编系列海南地方文化书籍,多次获得省部级文学嘉奖,多篇散文入选各种年度版本。
/ 南洋文化 /发布蔡葩南洋文化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其它南洋文化相关文章和资讯。
欢迎扫码关注 风从南洋来首发蔡葩的最新原创作品;重发蔡葩的精品旧作;报道蔡葩的社会活动;选发南洋文化、崖州文化、东坡文化、海南记忆、口述历史、我歌于野等相关资讯及文化观察文章栏 目|海南记忆|南洋文化|口述历史。
|崖州文化||爱的札记|我歌于野|访谈|八面来风|岛遇||运良艺文|主办海南省文化遗产研究会南洋文化工作室运营海南方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运营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御姐是什么意思(御姐是什么意思呀)没想到
萝莉和御姐
-
苏慧伦个人资料(苏慧伦最好听的十首歌)深度揭秘
1990-1999,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十年,好歌就像刚出锅的饺子,香而不腻,让人大快朵颐。我们的音乐歌单里,总会给好听的音乐留下不可取代的位…
- 苏慧伦个人资料(苏慧伦最好听的十首歌)学到了
- 青海湖盐(青海湖盐可以食用吗)深度揭秘
- 何超莲为什么能看上窦骁(窦骁个人资产多少亿)真没想到
- 何超莲为什么能看上窦骁(窦骁个人资产多少亿)速看
- 林依晨个人资料(张彬彬个人资料)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