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500字高中生)不看后悔

暑假期间,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基于自己开设的“乡村社会学”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的,全书共14章,语言朴

乡土中国读后感(乡土中国读后感500字高中生)不看后悔

 

暑假期间,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感触颇深《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基于自己开设的“乡村社会学”的授课讲义整理而成的,全书共14章,语言朴素深刻,短短的篇幅将中国几千年的乡土性质阐述得明明白白,读来让人醍醐灌顶,我很是佩服。

读完后细细想了几日,动笔写下这篇读书分享,如能说清其中百一便是万幸

说到乡土中国,我便回忆起我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里度过的,这是费孝通先生笔下典型的血缘村,全村上下几百人都一个姓氏,我从来都没认真思考过村子里为什么都是一个姓氏的问题,长辈们的解释也很笼统,说服力并不强,读了《乡土中国》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算是意外的收获。

令我思考最多的是先生在“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提到中国乡村的社会基础不变,文字下乡怕是难以推行的,更遑论文字所背负的文化了如今的文字已经完全下乡了,这主要得益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都知道一个特殊群体名为“农民工”,农民工进城,这是一个文化群体和另一个文化群体的交流。

什么支持着农民工进城呢?简言之,就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进城务工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农民工要留在城市,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乡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隔阂,应该说融入是很困难的,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

所以当他们教育孩子时,文字是必不可少一环,父辈经常告诉我们,要读书识字,就有这样的因素,这是实现更好生活的必须与费先生所处的动乱年月不同,现在的乡村被高效的管理,读书识字是最基本的,还受到法律保护,得益于好的政策,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的走了出去,考上大学,并融入了城市,所以说是读书识字打破了乡村的壁垒,一点也不为过。

但我知道,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可以说是漫长的、艰辛的我们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走出去,不少孩子在走出去的路上也困难重重,比如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谁来带呢?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首先是识字不多,基础教育上跟不上。

其次是在育人方面存在差距,很多教育方式是存在弊端的,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方式,所以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并不好这些都需要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去认识,然后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克服、去改变

我时常也会想,作为一名乡村教育者,该怎么教?怎么育?特别是针对留存儿童这样的孩子,要怎么办?现在思考,基于乡土的特性,我觉得教育最基本的就是教学生读书认字,提高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核心的是培养他们阳光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真正实现爱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引导学生们由乡土化走向城市化,在未来具备快速适应城市的能力当然这不是说为了让学生抛弃这个乡村的身份,乡土代表着传统、朴实、真诚,这些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是可贵的品质,永远不能丢弃。

也许只有立足乡土,立足教育的本质,着眼于长远的未来,教育孩子们保留乡土味的同时,拥有更多的城市范儿,才能让我的教育教学取得突破、形成特色以上这些零碎的思考,是我在读《乡土中国》时,所想到的,分享给大家

吵吵杂谈聊点有趣的事,说些风骚的人。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