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资料(甲午战争资料汇编图书)真没想到
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陈悦本文作者系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海军史专家。
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陈悦本文作者系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海军史专家。
世界画报翘楚《伦敦新闻画报》的甲午战争史料全译出版300余幅精美版画+14万字原刊报道增补中国影像资料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场划时代的灾难性事件,在世界近代化变革大潮中应对迟钝的清朝遭遇到已经近代化的日本的入侵,最终落得惨败,用血泪诠释了“落后就会挨打”这一真理。
1894年春夏之际,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的东学党起义,风云巨变,清朝政府应朝鲜李氏王朝请求派兵协助镇压从明治维新以来就将对外侵略扩张定为国家快速崛起之策的日本,借机生事,自行出兵朝鲜,一步步把局势拖入战争的旋涡。
当年7月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25日在朝鲜西海岸袭击中国舰船;29日攻击屯驻在朝鲜南部的清军;最终,8月1日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致远”号巡洋舰上的军官。“致远”号在黄海海战中被击沉
“高升”号的沉没:英国船员正在和清军军官争辩此后,9月15日清军陆军在平壤大败;9月17日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失败,清朝军制落后、武备不修、兵力薄弱等种种弊病暴露无遗10月24日,日军兵分两路同时出击:北路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直逼奉天、山海关;南路登陆辽东花园口,直取大连湾、旅顺口,战火就此烧入中国境内。
面对日军步步紧逼,毫无准备的清军被动应付,一败再败11月21日,号称“远东直布罗陀”的旅顺港失陷,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由于北洋海军主力已提前撤往山东威海卫,日军未能在旅顺实现歼灭北洋海军的目标。
为确保1895年春天到来前扫清海上威胁,日军于1895年1月20日在漫天大雪中跨海登陆山东荣成湾,扑向威海卫,海陆两军联手围攻北洋海军经历半个多月的艰苦抵御,身处绝境的北洋海军在2月17日旗落刘公岛同一时间的关外战场上,临时凑集出关的湘军与关外八旗和淮军残部配合,试图力挽狂澜、收复失地,但战力相差过于悬殊。
1895年3月,在日军的攻势中,田庄台、牛庄等重要城镇接连丢失,关外清军兵团溃不成军在军事作战已经绝望的局面下,清朝遣使求和,派李鸿章东渡日本进行谈判中方苦苦辩争,日方不为所动1895年4月17日,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草签;5月3日,在山东烟台换约生效。
此后,不甘沦亡的中国台湾军民自发抗敌,进行了反抗日本割占的保台斗争,作战壮烈,可歌可泣然而,军力不济,不幸于1895年10月失败,沉重的战争大幕就此缓缓降下
日本军舰“吉野”号
清军士兵在山海关练习射击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得近代中国的发展进程被打断,国际地位被颠覆,东亚的领袖位置易主,巨额财富被掠走更为严重的是清朝的纸老虎形象被揭破,致使列强蜂拥而至,掀起了瓜分狂潮这一连串山崩地陷般的灾难,直接导致近代中国国运衰败。
百年后的中国人提起这段历史,仍感锥心之痛战争中清朝暴露出的种种弊端、败因也被引为永久的镜鉴这一切,使得这场发生于19世纪末的战争直到21世纪仍然被中国社会高度关注了解、研究甲午战争史,有三个主要的视角,即当时交战的中日两国视角,第三个是站在旁观者立场上的其他国家视角,尤其是当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国家。
只有同时把握住这三个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看清那场战争,捕捉、寻获历史中稍纵即逝的关键点赵省伟先生主编的这本《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英国画报看甲午战争》,所收录的就是珍贵的第三方视角史料。
清朝皇帝在北京皇家园林的湖面上乘坐雪橇
日军情报部门的自行车近代英国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对中国事务异常关注甲午战争爆发前,清朝曾一度寄希望于英国帮助调停中日关系战争爆发后,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考虑,英国政府宣布中立,但是对战事发展高度关注,英国国内社会对这场发生于远东的战争也充满了兴趣。
当时除了官方途径的档案、记述外,英国报纸上有关甲午战争的新闻、报道同样重要这些信息多是通过英国在中国的外交人员、中国政府中的英籍雇员、一些身份特殊的特约通讯员,甚至驻扎在烟台等港口的英国海军的中国舰队人员而获得,大多是有关中国战地情况的一手信息。
这些新闻源源不断传回英国国内,又随着英国媒体的公布传播到西方世界,构建起了西方社会对发生在远东的战争的基本印象出现在英国报纸媒体上的甲午战争新闻,往往细致入微,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战场细节的信息,恰好能够弥补中国相关史料的不足。
不仅如此,从英国报纸媒体上的相关新闻中,还能感受到西方主流世界对中日两国交战的认识和判断,看到英国如何看待新兴的东亚强国——日本的崛起,以及古老的中华帝国的挣扎同时,这些珍贵的资料也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世界角度和近代化角度思考中日近代化及甲午战争和当时世界的关系。
在既往的甲午战争史研究中,当时世界超级大国——英国的媒体报道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但由于渠道、语言等局限,大多只是做了片段、零星的了解和使用,缺乏全面性,缺乏系统的整理汇编本书慧眼独具,选择了两家当时世界著名的新闻画报,即《图片报》(The Graphic)和《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News),将其在1894年7月至1895 年10月间有关甲午战争的相关报道整体译出,使得人们第一次系统地了解到当时西方媒体对甲午战争报道的实况。
北京城外
为清军搬运军需物资的苦力不仅如此,《图片报》和《伦敦新闻画报》当时的报道大多附有印刷精美、内容信息量极大的插图,本书也都一一加以收录,图文对应这些插图,或是根据真实的照片制版印刷,或是根据一些亲历者的速写、口述等材料二度创作,真实度极高。
众所周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经历的第一场存有大量影像记录的战争,这使得百年后的人们仍然可以通过照片、画面去直观认识、考证当时的战况不过甲午战争的影像记录,多来自日本军方派遣的随军摄影师,清朝政府则缺乏系统的影像记录。
而以《图片报》和《伦敦新闻画报》为代表的西方画报上的插图很大一部分描绘的是清军的作战状况,恰好弥补了中文资料的缺憾人们所熟悉的《邓世昌和“致远”舰舰员的合影》《“致远”舰勇冲日舰》《旅顺大屠杀》等著名照片和美术作品,都源于这两份画报,从而丰富了甲午战争历史图像库中基于中国角度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为我们从西方找回了一段遗失的历史,不仅为中国的甲午战争史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材料,也使得研究者们能更加系统地把握西方媒体新闻和图像史料,功莫大焉!本书的出版问世无疑是我国甲午战争历史研究上的大事,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关于甲午战争史、近代海军史的研究和普及,让现代的中国人更深刻地认识、思考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那场世纪磨难。
日本军队在济物浦登陆。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百夫长”号(Centurion)上的海军上尉思林(W. H. Thring)的速写绘制。
日本陆军侦查兵在平壤附近开展侦查活动。根据本刊特约随军艺术家的一幅速写绘制。
平壤之战后 , 日本军官审问清军俘虏。根据本刊特约随军艺术家的一幅速写绘制。
全 部 信 息CSSCI名单 | 北大核心名单 | 搜索会议 | TSSCI名单2020年刊物重点选题推荐几本不错的CSSCI期刊,投稿可以重点关注值得收藏 | 研究生有机会发表的期刊列表爱知学者这三年
中国古籍书目检索汇总如何查找刊物正确的投稿方式论文投稿常见骗局与防骗措施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甲午战争资料(甲午战争资料汇编图书)速看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
-
记得 张惠妹 歌词(听海张惠妹歌词)万万没想到
听海歌词写信告诉我今天海是什么颜色夜夜陪着你的海心情又如何灰色是不想说蓝色是忧郁而漂泊的你狂浪的心停在哪里写…
- 记得 张惠妹 歌词(听海张惠妹歌词)全程干货
- 教师节的作文600字(以教师节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一看就会
- 情人节英文怎么写(妈妈情人节快乐英文怎么写)这样也行?
- 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描写公园景色的作文开头)硬核推荐
- 描写秋风的作文(描写秋风的作文100字)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