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关于爱国的读后感(关于爱国的读后感350字)新鲜出炉

一些学生的觉悟之高远非木兰可比。不过家长要是知道孩子的这些想法可能会急疯了。盲目的、无理性的爱国只会带来灾难

关于爱国的读后感(关于爱国的读后感350字)新鲜出炉

 

《木兰诗》是初中语文教材之一虽然这首诗从头到尾都主要讲木兰对父母的爱,可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将“彻底领会木兰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体现爱国感情”作为重点学生的读后感也大多提到木兰的“爱国精神”那木兰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有学生写道:“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

”与“国家需要”对应的诗句就是“可汗大点兵”,也就是国家需要打仗“可汗”就是皇帝,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大举征兵是要进行什么性质的战争,诗里根本没提如果他是要进行侵略战争,人们也要挺身而出,投奔战场吗?有学者在解释木兰为何从军时也说“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

“祖国的召唤”的实际体现就是政府的召唤当年德国青年面对法西斯政府的战争召唤感到义不容辞,结果如何?木兰是否表现出“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了呢?诗中的描写是她在得知“可汗大点兵”后连连叹息叹息的原因是父亲出现在征兵名册上,而且十二个名册上都有她父亲的名字。

这也就是说,父亲被征毫无疑义,而且不可能改变木兰父亲在十二年后就连走路都需搀扶,此时身体状况也定然不佳木兰出于对父亲的爱,迫不得已决定“从此替爷征”不难想象,木兰内心对强征她父亲打仗的皇帝极为不满她挺身而出只是为了父亲,丝毫没表示还有其它动机。

有学生提到木兰“为国分忧”在木兰骑马前往战场的途中,她不断为“不闻爷娘唤女声”而悲叹被迫痛别父母、远离父母的木兰,忧伤不已,哪儿还有情绪“为国分忧”?更何况诗中除了提到“可汗大点兵”之外,并无对“国忧”的描写。

难道可汗之忧就代表“国忧”,每个百姓都应当为可汗分忧?连可汗都没对百姓灌输这种思想,否则也不用强行征兵了还有学生认为木兰“在疆场上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因此“有功于国家”可汗确实因为木兰有功,给予“赏赐百千强”。

木兰在战场上多次立功,是否就表示她有“爱国精神”了呢?诗中并没描述她在战场的具体表现和立功的出发点,只描写了长达十二年的战争结束后,她迫不及待地要求“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她打仗奋勇很可能就是为了早点结束战争,好尽早返家与亲人团聚。

如果没彻底打败敌人,朝廷就不会收兵,也不准许任何将士回家“壮士十年归”表明,战争延续十年以上,其间从没让包括木兰在内的壮士们回乡探亲皇帝的丰厚赏赐,能弥补那些十多年在战场上消耗青春、不能与家人团聚、不能过正常生活的壮士们的巨大损失吗?一千多年前的皇帝还不知道能用“爱国精神”来表彰和抚慰那些被迫为朝廷做牺牲的壮士。

那时,连“忠君思想”也还没在老百姓中普及本文未完,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得完整内容米琴专栏 | 《木兰诗》学生读后感中的“爱国”观文 | 米琴(财新文化专栏作家)刊于财新网特别声明 财新文化由财新传媒出品。

财新文化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欢迎在朋友圈分享,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