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歌词(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歌词意思)硬核推荐
徽州民歌《过 年》歌词:昨日二十八呀,今天二十九呀得儿呀,明天三十晚,家家办年酒过年嘛,依得儿呀,哈
徽州民歌《过 年》歌词:昨日二十八呀,今天二十九呀得儿呀,明天三十晚,家家办年酒过年嘛,依得儿呀,哈,我支得儿呀哈。家家办年酒,过年啦!
昨日晚饭后,家人很难得的一起围于电视前小座,妻偶说起明天是腊八节了而母亲似乎是记错了日子,还以为是初六,忙着起身去看了日历再得到确认后,轻声的说了句:“那要准备煮腊八粥了”熟悉的南乡口音里,让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又想起了那些算是清苦,但却快乐的往昔时光。
从懂事起,自己就不太爱说话,算是一个很是内敛的人那个时候的我们,家家户户的日子大抵差不多,都是为着生计而奔波着徽州山乡“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是庄园”的情景在我生活的旱南尤为明显说起来甚是好笑得很,自己打小都未曾见过真正的水稻,似乎是在五年级时乘顺便的货车上城里的时候才在临近县城的时候,看到过密密麻麻伫立于水田中那些绿油油的水稻。
腊八的时候,天气已甚是寒冷,家父常对我们说的那个《数九歌》还记忆犹新: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不出手亦是在数九的日子里,腊八节就那样不紧不慢的如期而至了老人们挂在嘴边的那句:过了腊八就是年,让我们朴素而清冷的心里总是溢满暖暖的味道,亦成了年年留存于心的一份念想。
那个时候的我们,多盼望着过年啊,可以吃到年猪饭,啃着白米餜,尝到冻米糖……,一年里,也算那段时间能够一饱长期缺少油水的身心。
腊八头几天,很会过日子的徽州女人们,便将秋阳下暖暖的晒过的那些绿豆、红豆、黄豆等杂粮从旮旮旯旯的坛坛罐罐里捡拾出来再将一些如豆角干、笋干、白菜干之类的干菜儿一起用温水泡上滋润着,让它们在熬煮时熟烂的快些。
每天上学的时候,我都要看看这些东西泡开没有,好期待着腊八那日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
待到腊八那日,村里人大抵都会选在中饭的时候熬制,也有的人家早上就熬起,然后吃上一天的腊八粥早些的时候,不是特别有条件,那熬制的东西也都是就地取材,尽量拼凑到八样,图个吉利自己备下的如白菜干、芋头等比较多,即便有肉也是切成小小的肉丁,不是很多。
洗好米,把不容易烂的先放入铁锅中,放上水再加木柴旺火烧,烧开的时候揭开木头锅盖,在那些热腾腾的水气里,用锅铲或是铜瓢搅拌均匀,待到八成熟的时候,再放入些许的盐、白糖、味精,有时还要放上几勺子熟菜油之后,把已经炒熟的肉丁或是其他配料放进锅中继续熬个把小时,这时才有腊八粥的香味飘出来,此时改为小火烧个半小时,最后用灶内的暗火焖在那里。
腊八粥的味道在于徽州女人的“熬”,熬腊八粥是烧木柴比较多的,所以我们老家有个说法:千日拾柴不够一餐腊八粥这也拉开了那些勤劳的徽州女人开始打理年节的前奏曲听老们说,早些时候在腊八这天,乡村百姓还要将腊八粥盛上一大碗端到堂前,上香敬祖宗祭百神。
意思是一年田园所收的好东西,要让祖宗和百神先尝,“粥”、“祝”同音,祈祝来年大丰收。之后才全家分食,或送左邻右舍。倘有剩余则更好,那叫“连年有余”。
而我们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家家户户的烟囱上已是炊烟缭缭,到处弥漫着红豆或是绿豆那些清香的味儿,用鼻子轻嗅的同时,也加快了脚下归家的步伐放学回来的我,总喜欢围坐在灶台下面,看着锅灶底下那些红朴朴的火苗将锅里的粥儿烧得滋滋响。
直到母亲说,行了行了,不用再加柴火了,让那些死火将它们焖一下也就好了而此刻的我却不理会母亲的话,自照自的跑到铁锅前,用铲子将那不是很粘稠的粥儿舀到兰边碗里,急不可待的吃了起来那份味道带着一些乡野的味,带着一些勤劳的味,更带着徽州山村那样一份清闲而又浓厚的味。
现在想起来,那个画面还总能够在不经意的时光里闪烁于我的脑海:弱小的身子,短短的平头,藏青色的卡几衣裤,脚上穿着母亲自己纳的千层底,愣愣的立在那个小厨房里享受着于那时的我来说也算美味的腊八粥。
腊八粥儿浓,越热越好吃晚上照旧还是吃放在大铁锅里的腊八粥,只需再烧些柴火,轻轻翻动下,比中饭的时候倒显得更为稠将起来乡村里的黄昏,大抵吃饭得早,三三两两的人儿端着饭碗,或站或立的集中在一处稍为开阔的平地上,踩着青石板,坐着青石凳。
那时总没感觉到有什么稀奇或是特别,而现在想来,那些青青的石板是多么自然,多么有底蕴我们行走的那些印记,慢慢得让它们显得更为斑驳或是古朴起来那些青黝黝的石板里曾经印刻着我们多少的欢声,多少的笑语啊!尤有印象的是,有一块很厚实、老长的青石板,架在两个矮矮的石墩上,上面很有规则的排列着三五个小石窝。
问及大人,方知是因那屋檐上的雨水长年久月滴下而自然形成的,那个“水滴石穿”的成语故事也自然而然的领悟于心了。
南乡佬们吃饭最喜“驮饭碗”(意即端着饭碗到外面吃)了,这倒也正合我们这些孩子的心思,可以边吃饭,边听大人们说话,或是讲故事,聊新闻大家相互之间甚为随意,就用筷子尝尝你家,尝尝他家的,还不时的评论下谁家的粥煮得到位,味道好。
那家味道好的孩子便在我们孩子群里洋洋得意起来,还笑着说,等会你们去我家盛点尝尝吧那样一份乡邻间的友善和随和,而今在城市里是很难感受得到的有些东西就是这样,在岁月的沉淀里,慢慢的失去了那份率真,那份纯粹,而多出来的却是那些尔虞我诈或是漠不关心了。
除了吃粥,腊八节里还要做一样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扫灰”(意即打扫卫生)了徽州乡村家家扫尘除疫,俗话说:“若要发,腊八刷”村巷道路,污沟水坑,人们里里外外的打扫洗涤,好让热闹的新年能够在清洁整齐的环境里度过。
小时很是勤快的自己,会将房间,还有堂前、厨房等地方扫得干干净净父亲则负责用竹子扎起来的扫帚清扫那些高处的蜘蛛网或是灰尘,有重活的时候,我和家姐也用小手帮衬着抬或是拎着母亲自然是在厨房里忙碌,在乡村里家家户户大抵总是这样一幅场景,看似没有什么好看的,想来却是那样的和谐而温馨。
也记得老人们常对孩子们说“吃了腊八粥,又长一岁人”,长大了,就要更听话,更懂事啊或许腊八这一日意味着对一年辛劳的总结吧,腊八前村人有个习惯,就是都要结清衬人做事的大小帐目,“无债一身轻”的等着过大年了
下班的路上,天气似乎又一下子又冷了起来,北风呼呼的刮着只天空倒有些明朗起来,虽有那些片片的乌云笼罩着,或许是雨后吧,远处的青山亦如黛,脚下黑黑的柏油路也显得端庄肃穆起来河岸边那一排齐整的柳树却还没有落完叶子,依旧有些婀娜的展示它那或弯或曲的身姿。
昏黄的路灯下,总感觉有种说不出的惆怅,那些行色匆匆的车流人群里,还会有几人是记着要回家去品尝腊八粥的,品尝那样一份温馨而亲切的母亲之味的?
回来的时候,轻入家门,或许是心里的那份想念吧,在院落里倒也闻到了腊八粥那样一种久远的香味了急急的停好车子,走进自家那个在县城很难见到的亦能够烧柴火的铁锅灶,满满的一锅腊八粥热气腾腾的在那冒着热泡呢。
望着已老去的双亲,看着贤惠的妻子,轻声低叫小女的那一刹那,心里满满的都是些感动有家的感觉真好,虽不是特别富裕,但只要一家人和睦平安,那些虚名浮利便如过眼云烟也想起在户外行走的时候,每每带上超市里购得的“八宝粥”填充肚子,那口味儿虽也是甜甜的,但那份乡情乡味却是任你怎样慢吞细咽都体会不出的。
在我心里,总觉得还是家里做得香,还是母亲熬得好我吃了一碗,又添了一碗,在那淡淡的粥味里有着对昔日老家浓浓的思念之情,那是一种家乡味道,那是一种母亲的味道,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你轻闻,只要你慢品,你都会余香留嘴,印记于心的。
儿时经历的那些艰苦生活的磨练,让自己时刻牢记于心,而对一粥一饭的那些徽州味更是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正因为此,当下生活里的自己,每每遇到困难或是挫折时,总会想想曾经行走过来的那些路,那些事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绕不过的弯,于平和的心态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去向往。
看着小女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偶尔也会说些往事教导她,要珍惜这样一份幸福的生活,那就必须努力学习,日有长进。
立于夜幕下的我,在这样一个于徽州来说是过节的日子里,却在自己的心里想着,人只要有了一如腊八粥那样一种包容而又朴素的感恩之心,即使遇到再多的曲折和坎坷,亦会从容处之,踏踏实实,坦坦然然地过着平常的日子。
也顺带祝愿我们大家腊八快乐,平安和谐吧! 冰于2014年1月8日腊八节夜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清明节小学三年级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传统节日清明节)真没想到
发布好作文,记得关注哦!1、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300字清明,是华夏儿女的传统节日,是我们怀念去世亲人,去给他…
-
清明节小学三年级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传统节日清明节)学到了
清明节作文300字 清明节的活动是祭祀祖先、打扫坟墓,献祭花酒。“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绝佳的诗句便是古人所创,…
- 形容心情的词语(形容心情不好的词语)干货满满
- 描写颜色的词语(秋天的大森林用上描写颜色的词语)干货满满
- 描写颜色的词语(秋天的大森林用上描写颜色的词语)这都可以
- 祝福词语 四字词语(长辈祝福词语 四字词语)这都可以?
- 祝福词语 四字词语(长辈祝福词语 四字词语)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