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樊哙闯帐(樊哙闯帐翻译)快来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史记》的高度概括和著名评价。笔者在年轻时读《鸿门宴》,对其中的精彩描写赞叹不已,

樊哙闯帐(樊哙闯帐翻译)快来看

 

#历史开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对《史记》的高度概括和著名评价笔者在年轻时读《鸿门宴》,对其中的精彩描写赞叹不已,并认为其中的“樊哙闯帐”描写更是写得绘声绘色,精彩绝伦然而,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楚汉相争中的“鸿门宴”历史事件发生在司马迁出生前一百多年,司马迁凭什么知道其中如此详细的历史细节呢?年少时,我曾轻率地认为,这不过是司马迁道听途说后,经过大胆的想象和艺术加工,就像后人写小说一样写出来罢了,根本就不是靠得住的历史记载,并因此对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之语也产生了怀疑,觉得不过尔尔罢了。

今日偶然重读《史记》,才知道自己当年是年少孟浪,大错特错!众所周知,《鸿门宴》事件包含三个阶段,即“山雨欲来”的宴前阶段(也即是矛盾斗争的酝酿开端与上升阶段),“剑拔弩张”的宴上阶段(也就是矛盾高潮阶段),“尴尬不安”的收场阶段(也即为矛盾平伏阶段)。

其中的第二个阶段的“樊哙闯帐”描写极为传神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虽然有项伯保护,但刘邦仍处于命悬一线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良的偷偷出帐找援兵,樊哙的及时闯帐救驾,就显得至关重要请看原文的精彩描写:。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白话翻译:“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

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于是给了他一个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的前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从张良紧急找樊哙援救——樊哙持剑盾闯倒卫兵闯入楚营中军大帐——项羽赐酒和生猪腿——樊哙一边切生猪肉下酒,一边语中带刺又不失敬地在项羽面前为刘邦入函谷关作辩解,无不写得活灵活现,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很长时间了,我一直在想,难道司马迁会穿越吗?不过是艺术家大胆想象和艺术加工罢了。

这个轻率的判断在我读完《史记•樊(哙)郦(商)滕(公)灌(婴)列传》后被彻底否定了《樊郦滕灌列传》结尾写道:“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庭,德流子孙哉?余与(樊)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原来,太史公为了写作《樊商滕灌列传》,曾专程前往汉高祖刘邦出生地和少年成长地——沛县和丰县,访问当地年长的老人,查访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夏侯婴)等西汉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的家宅住地和他们往日的过往行藏,听到了很多很多特别真切的事情真相。

我想,太史公寻访的丰、沛两地遗老,其中应不乏七八十岁乃至八九十岁的老人,这些老人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辈,定当有不少人与汉高祖刘邦及其开国功臣们有直接的交往过往故事细节,口口相传,真切如在眼前,就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另外,司马迁还和樊哙的孙子樊他广是好朋友,有过很多直接的交谈樊他广对司马迁讲过很多他从爷爷樊哙和父亲樊市人那里直接传下来或亲耳听到的当年楚汉相争和汉高祖功臣兴起的真实事情因此,《史记》中写的“高祖还乡”流泪起舞,教本地一百二十个儿童唱《大风歌》,刘邦寒微时包一块砖石冒充一万钱入县令酒席,赢得吕公刮目相看并招为女婿,如此等等细节,天才的司马迁能够写得精彩绝伦,就丝毫不奇怪了。

伟大的“史圣”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曾经做了多少前期准备工作啊!除了博览群书包括皇家大量秘藏典籍史料外,他年轻时几乎走遍了当时大半个中国有谁知道,他曾开展了多少一线的直接调查和寻访,掌握了多少货真价实、事实确凿的历史细节啊,他老人家的写作态度是多么严谨和慎重啊!我认为,太史公司马迁是真正当得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个称号的。

回过头来看,鲁迅先生当年对《史记》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年少时,我认为太史公写作《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仅仅是自己的想象,就像今人写小说一样,如今看来,这个判断是多么轻率啊!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地下有知,定当不会怪少年人的无知罢!。

我读《史记》的经历,同时还印证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一句话的无比正确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今天就写到这里,亲爱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与陪伴,再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