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600字)真没想到


读书征文优秀作品选登(二)
读后感命若琴弦
有人说过,如果把史铁生的一生,凝聚成一篇散文,那就是《我与地坛》,安慰并鼓舞着无数人的灵魂;如果把史铁生的一生,凝聚成一

命若琴弦读后感(命若琴弦读后感600字)真没想到

 

读书征文优秀作品选登(二)

读后感命若琴弦

有人说过,如果把史铁生的一生,凝聚成一篇散文,那就是《我与地坛》,安慰并鼓舞着无数人的灵魂;如果把史铁生的一生,凝聚成一篇小说,那一定是《命若琴弦》,含着盈盈热泪歌唱命运多舛史铁生,人如其名,是一个残疾的完人,命运逐渐铸就他钢铁般的内心,让他勇敢地省察并直面人生。

他扶轮问路,探索生命的意义,69年去延安插队双腿瘫痪,后来又患上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如今靠透析维持生命这些都透露着他的态度:在生命的轮回中,是谁并不重要,残疾了也不必怪罪命运,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残疾,重要的是要活着去救赎生存的苦难——命若琴弦,脆弱还是坚强;生存,由目的走向过程的救赎之路。

《命若琴弦》讲述了两个盲人的一段生活经历,重提了一个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老盲人五十年来只为弹断一千根弦取出琴中的复明药方,当盼望已久的时刻来临时却是一张无字白纸老盲人仿佛就看透了命运,他为了让小盲人也能心有所系地活下去,又把谎言传给了小盲人。

无字药方是《命若琴弦》的写作主线,是老盲人和小盲人活下去的希望书中有许多谈及命运的内容,作者一直信奉尼采的“爱命运”爱命运是对人生态度最英明的指引,要对一切命运都要保持爱的态度,上帝创造了无限种的命运,要是你碰上的是一种不可心,你就恨它吗?爱命运,应该对它说是,然后将坏牌打得精彩。

在《命若琴弦》中,小盲人经历了一场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悲剧的爱情的打击后,问“干嘛咱们是盲人!”老盲人平静地说:“就因为咱们是盲人”我想这个回答似乎就是爱命运的表现,就因为上帝给予咱们是盲人,我们就是盲人,因为无法改变,恨也无济于事,唯有爱,唯有将命运过得精彩。

史铁生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他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从史铁生的这个理论引申开来,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生活过程的精彩与美好以能带给他人多少福祉为标准。

“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暗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的僵冷”然而人总是心中有欲望,对命运的不公总带有抵触,所以人才会给自己设定目标,然后开始追求。

一根弦要两个点才能拉紧,生命之弦、心弦亦是如此,一头系着目的,一头系着追求,你才能在中间紧绷的过程上弹奏老盲人的师傅在临死前说:“人的生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看来目的本就没有,人的存在价值在于对目标的追求,这里的目标就是“弹好了就够了。

”目标的存在正是为了使得价值更好地体现,说得正式“拉紧了才能弹好”老盲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虚空的,但是人毕竟要活着有价值,于是他将白纸塞到小盲人的琴中,称要弹断一千两百根弦才能取出那张复明药方一代人骗一代人,为的就是给命运一个价值,就算价值的体现是通过一个虚无的目的。

但是老小盲人他们从始至终没明白的是,让他们爱命运的同时也得反抗,对于不公平的命运,我们接受无法改变的,后天很多都是可以通过自己去改变,对于不公平的命运,唯一的生存之道,便是反抗,而不是一味地顺从苦难能激励人反抗,也能打垮人,让其逆来顺受。

有时候我们回头一看,原来我们在很多时候,竟然非常像那个盲人:一味地听从一个指引,一条道走到底,从不去反思老盲人的虚无的目的最大的作用就是能让他在弹琴说书,忘乎自我,等到目的揭开面纱,他回忆起过往的岁月“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郁都是那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始虚设。

”这虚无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能医治生活中的不幸或者不满的目的总以为一旦拥有某种东西,比如学位、房子、车子、职称等等,就可以完满了,幸福了,其实不然,史铁生在别处就曾告诫过我们:“千万别把事业的成功作为一项赌注,当成一笔全面幸福的保险金,千万别以为你一旦功成名就天下的倒霉事就都归了别人,幸福就都归了你,那样想你会失望的,到时候,你的诸多奢望不能兑现绝没有谁给你赔偿,而且你还会因此而失去事业原本为你准备的快乐,那才真叫一败涂地。

”目的和追求是轮回的书的结尾又回到了开篇时的场景:“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盲人,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里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种头尾呼应也许是一种暗示,目的追求是轮回,在生命的路途中,我们不断地为自己设定目的,为目的而去追求。

小盲人一开始并不愿意以说书为生,但由于好奇,或者说是老盲人琴匣子中那新鲜的世界留住了他,使他多了许多幻想遇到兰秀儿之后,小盲人又添了新的幻想这些幻想支撑着小盲人跟在老盲人后面,去走那“无尽无休的无聊的路”。

生活也被赋予了厚重感“要求意义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史铁生提醒了世人,生命“得有一种重量,你愿意为之生也愿意为之死,愿意为之累,愿意在它的引力下耗尽性命不是强言不讳,是清醒地聪明”也许正是这种不断的轮回,也就无所谓上帝赐给我们的命运,无所谓我们的来去,无所谓身边的过客。

正所谓“无”之道,“无为”之道命运不会给我们十全十美的生活,生活是要自己去追求的不由得想起高三那年,每个人的目标都非常明确,老师们也在画饼充饥,为的就是六月的那三天绽放自己黑色高三很累,安慰自己等高考结束要完成之前想做的一切事情,可当高考结束,发现自己已然对之前的种种事情已经失去了兴趣。

拼命三年的目的仿佛是虚空的,回忆起黑色的岁月,我也和老盲人一样感觉很快乐,感觉那时的同学们很疯狂很拼命当自己知道将来的路不止于高考,目标便也不断确立,追求也不断更新,最终就是在目的和追求中去感受、去享受、去重视。

过程给予我们的是独特的生命之乐趣——失败后的沮丧,成功后的喜悦,失去时的痛苦,获得时的得意,相逢时的欣喜,离别时的不舍,思念时的惆怅……我们总是太注重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追求结果的同时过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意义。

时至中年,读完《命若琴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的人生就像这标题一样:每个人的生命就像琴弦,可以弹奏成不同的生命之歌年少(如小盲人)时充满好奇与幻想,年老时(如老盲人)显得深沉乃至安详;生命如琴弦,琴弦容易断。

那弹断的一根根琴弦,意味着生命中一次次挫折生命布满苦难,如何在苦难中救赎脆弱的生命,值得我们深思;生命之弦要想弹奏响就得拉紧,要拉紧就得有个动力,要有动力就需要目的或理想,即生命必须有目标和追求,才能弹奏出动人的曲调。

归结到底就是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生活不管遭受到多少挫折,都得心怀一个信念,努力将生命弹奏成一曲美好而精彩的乐曲

人生是一条长河,在这条岁月的长河中,我们究竟要以怎样的形式生存生活下来?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必须要选择一种东西作为生存的目的,正如余秀华在《活着》中写道:“活着就是为了活着”这不是一种行尸走肉地混日子,而是一种生存哲学。

有所希冀,才会不断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毫无意义的流逝,我们要创造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自己的因为我们每个人作为独特的生命体存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使命。

这个使命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而完成这些使命的机缘也是唯一的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愿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命运给我们不同的生活,我们无需抱怨,因为路是我们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想路最后会通向何方,只希望你我都能在这条路上且歌且行“你唯一拥有的就是过程”,这或许也是史铁生对人类终极意义的睿智呼喊。

供稿:局办公室 赵恒青编辑:刘歆衎审核:薛卫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