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情已逝去歌词(逝去的歌歌词的意义)居然可以这样

歌与诗一样,具有高度抒情性,它是词人心灵的吟唱,并借助音乐旋律的桥梁,实现与受众的灵魂沟通。而最动人的情感,莫过于人之共有的“常情”:与亲人故旧

情已逝去歌词(逝去的歌歌词的意义)居然可以这样

 

歌与诗一样,具有高度抒情性,它是词人心灵的吟唱,并借助音乐旋律的桥梁,实现与受众的灵魂沟通而最动人的情感,莫过于人之共有的“常情”:与亲人故旧的生离死别、岁月流逝带来的追昔伤时、春花秋月下莫名的孤独……这类情感是人人共有的,与此同时,又是高度主观性、个体化的。

这也是李叔同歌词中常见的表现内容1905年3月10日,李叔同的母亲王氏夫人病逝父亲早逝后,李叔同与母亲始终生活在一起从天津到上海,母子俩苦乐为伴、相依为命1904年,李叔同与友人组成了沪学会,招收贫苦子弟入学,学习文化知识。

李叔同在沪学会任课两学期,在此期间,母亲病重,但为了支持儿子办学,她将节省下来的200余元医药费捐出作为办学经费母亲的爱是伟大和无私的,这一点在王太夫人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可以说,母亲是李叔同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依托。

在母亲去世后,词人写下《追悼李节母之哀辞》当众演唱,寄托哀思:松柏兮翠姿,凉风生德闱母胡弃儿辈,长逝竟不归!儿寒复谁恤?儿饥复谁思?哀哀复哀哀,魂兮归乎来!词中没有错彩华章的粉饰,作者只是个痛失爱母的孩子,反复追问母亲为何离去?饥寒之时谁来关怀体恤?并在“哀哀复哀哀”的悲泣声中,企盼魂魄归来。

情辞凄楚,感人肺腑人间多少伤心事,不过生离与死别敏感的李叔同对离别的哀伤有着细致而微妙的感受,并用一首《送别》对之作了高度艺术化的表达:长亭古道,芳草连天夕阳斜照中,笛声幽咽,唱着好友即将分离的感伤一瓢浊酒后,挚友将零落天涯,只存梦中孤寒。

词人深厚的古典诗词创作造诣和深切真挚的情感相结合,结出了不朽的艺术果实歌为心声,词人用这样的方式描写对儿时美好时光的回忆(《忆儿时》);抒写岁华摇落、韶华不在的感伤(《悲秋》《落花》等);抒发世事浑浊,欲隐居世外的出世之心(《幽人》《幽居》等);也抒写无由而至的莫名的孤独凄怆(《月夜》《废墟》)……在李叔同歌词中,像上述两首作品一样,抒发悲怀伤情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