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正月十六有什么讲究(正月二十四有什么讲究)快来看

如果说西方新的一年由元旦开始,那么中国新的一年则由春节开始。我们常说的“过春节”,指的就是合家团圆,一起庆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多个节日的过程,小年便意味着“过年”的开始。人们通过一系列的风俗活动,来表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正月十六有什么讲究(正月二十四有什么讲究)快来看

 

小年的起源

如果说西方新的一年由元旦开始,那么中国新的一年则由春节开始我们常说的“过春节”,指的就是合家团圆,一起庆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多个节日的过程,小年便意味着“过年”的开始人们通过一系列的风俗活动,来表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在各地的概念和日期不尽相同较为广泛的定义有两种: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除此之外,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则称正月十六为小年,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则将小年视为除夕。

节日俗话说:“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那么小年的习俗到底有哪些呢?习俗吃糖瓜

“过年谣”流传于各地,个别字词虽略有不同,但开头一句几乎都是“二十三,糖瓜粘”所以说,“吃糖瓜”是小年很重要的一个习俗 糖瓜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还要掺上一些黄米,熬制而成它的粘性很大,如果拉伸成长条,就叫“关东糖”;搓成扁圆形状,就叫“糖瓜”。

冬天可以把糖瓜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很坚实,但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凉凉的,脆甜香酥,别有风味古时,糖瓜又叫“胶牙饧”,“饧”就是糖,名字就介绍了这种面点的粘性之大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句“岁盏后推兰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说明这种糖在那时已经是比较流行的节令食品了。

送灶君

“灶王爷”又称灶王、灶君民间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灶王爷”原本是一位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最终沦落到靠乞讨为生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家门口,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他仍有羞耻心,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便封为灶王。

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每户人家的善恶,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再回去民间年画上的“灶王爷”,形象总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头,有时候还配上“灶王奶奶”的画像依据风俗,人们要在小年祭灶送走灶王爷,还要端上一盘糖瓜。

具体仪式,大概是先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把一块黏稠的糖瓜粘在灶王嘴上,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即为“辞灶”。贴春联

过年准备活动中的一大重头戏便是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室内贴“抬头见喜”,门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等等。

最受重视的一般是大门上的对联,因为它象征着一家的门面,寓意吉祥,妙语联珠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据介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吃火烧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被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大多人家自己动手,发面、炕制火烧在河南,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扫尘土

小年时,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还要粉刷墙壁、擦洗玻璃,方便之后糊花窗,贴年画等等事宜过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份记忆、一份情感。

透过小年,我们看到了的是国人对团圆和幸福的渴望,是数千年来勤俭朴实的优良品质,也是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北京师范大学、人民网、“一撇一捺”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闻佳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