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夜走麦城的故事(夜走麦城的故事简介20字)居然可以这样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走麦城”讲的是一世英勇无敌威震天下的关云长,由于骄傲自负,麦城之战被东吴擒获,孙权将其斩杀。前面我讲自己骑马生活的事,

夜走麦城的故事(夜走麦城的故事简介20字)居然可以这样

 

原创:刘起来

(一)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走麦城”讲的是一世英勇无敌威震天下的关云长,由于骄傲自负,麦城之战被东吴擒获,孙权将其斩杀前面我讲自己骑马生活的事,多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光彩经历,实际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

其中有两次摔马教训非常深刻,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我的老连长赵占玉讲过,当骑兵没有不摔马的,意思是说骑兵摔马是正常现象不过我认为摔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应该和值得的,像调教新马和驯服烈马我从马上摔下不少于十多次,这是工作的需要是应该的,即便受点伤也值得。

相反有些摔马就是不应该和不值得的我在当骑兵期间由于自己的鲁莽和自负,有两次摔马就是不应该和不值得的其中一次险些断送了我的政治生命第一次发生在1966年春季,当时我已当了副班长班里有匹小红马平时特别老实,每年训练新兵都作教练马用,或让个子小的新兵骑乘。

这匹小红马和别的马不同之处是,对每一个骑兵战士都很温顺,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对它一招手,它都会欢快地跑到你跟前而别的马只在自己的主人跟前表现很温顺有一天,我们班在饮马井附近的河滩筛沙子,快要收工时放马的人赶着马群来饮水,我们也到了收工的时间,我一时偷懒,不想步行二三里回营房,就向刚喝过水的小红马招了一下手,小红马跑到了我的跟前,我左手托马背右手提铁锹一跃就骑了上去。

这时先喝过水的马开始往回走,速度也不快,我骑着小红马随行上了一道公路缓坡后,就望到了营房的围墙,前面的马开始加速往回跑,我骑的小红马也奔跑起来开始我没有在意,可是进了营房大门,看见前面的马又争着抢着进马厩,这时我才意识到小红马没有戴嚼口,便甩掉铁锹准备下马,但马一直不减速,我便探身向前双手抓住马的额毛往起提拉,让其止步或减速以便下马,可是小红马也知道自己没戴嚼口,欺我奈何不了它,反而跑得更快了。

离马厩大门三四十米处,我发现群马进大门是那样的拥挤,就担心乘马进大门把自己挤下马来,或挤到墙上受伤!

在这紧要关头,明知地面不仅瓷实,而且遍地都有原机械厂残留下的铁渣,但这些都已无所顾忌了,便双手抱肘滚下马来,因我有摔马的思想准备,又是按摔马的动作要领摔下来的,虽未受伤,但还有被后面马踩伤的可能,没被踩伤也是侥幸,记得在我突然掉到地上的一刻,后面的马还受惊躲了一下。

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实在是太鲁莽,不给马戴嚼口就往上骑,简直和现代人明知刹车装置出了问题,还要开车上路没有两样,这种行为太可怕了!这次摔马自己也觉得很不光彩,好在我是先骑马回来的谁都没看到,所以从来都没给别人讲过。

第二次摔马发生在1967年10月9月初,我奉命去河卡种羊场“支左”,当时地方上称“支左”人员为军代表这个种羊场是县处级编制,主要任务是对当地的绵羊进行杂交改良据兽医给我介绍,我们国家北方的绵羊体小毛粗且产毛少。

为了改良品种,国家通过转口贸易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质种羊,一只种羊的价值按当时币值计算就达800元,当时全国有4个这样的种羊场,河卡是其中之一因为当时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羊场的党政领导都被打倒,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驻种羊场。

派去的4人都是我们团的,由二连排长姜存福负责姜排长是兰州市人,1961年入伍,长得很英俊在河卡种羊场工作不到两个月,姜排长提升为副指导员回连队工作,走时指定羊场的“支左”工作由我负责,当时我想,我一个小班长啥都不懂,怎能负起这样的责任?但作为军人只能服从,硬着头皮去干,好在那个年代从上到下只听毛主席的话。

姜排长走后不久,毛主席发出要解放老干部的指示,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社论,我们军代表就出面联络各派群众组织的头头、机关干部和农、牧业队队长开会学习,讨论解放老干部的问题通知第二天上午召开会议,可是头一天下午刚吃过饭,我们几个人正在办公室门前说闲话,看见牧业队队长洛桑(藏族,会说汉话)骑着一匹铁青大走马从大门进来,走到我们跟前下了马。

我问他:“你怎么来的这么早?”他说:“过一会还要去河卡公社办点事”我一边和洛桑说话,一边观察他的大青马,觉得真是一匹好马,作为骑兵战士看到这样的好马,就想过一把骑马的瘾所以就向洛桑提出骑一骑他的马,洛桑二话没说就把嚼口带递给我,我上马出了大门,沿着场部围墙(周长约三公里)先是让马快走,感觉走的特别平稳;然后就放马奔驰,因马速快不知不觉就返回到大门口。

我指挥马用快走的速度进了大院,快到人前时我按骑兵的规范动作让马停下,可马毫无反应继续往前快走,我将嚼口带向左一摆,马开始向南前行,我又一次想让马停下来可马就是不停,这时我就采取了一个非常措施,双脚用力踩镫双手猛拉嚼口带,这下可能马嘴受到了刺激,不但不停反而发飙狂奔起来,我一看离南墙不远了,南墙根儿附近有两排职工住的地窝子。

地窝子是地面向下挖一深坑,上面搭木椽再铺树枝和柴草用泥抹平,窝顶和院子的地面持平略有坡度这时我已十分紧张!心想马一旦冲到窝顶怎么办?时间不允许我再有多的考虑,离窝顶三四米处只好故伎重演,丢掉嚼口带抱肘滚下马来,翻身站起一看马还站在原地没动,我连身上的土都没顾得拍一下,就拉马到了办公室门前。

这一幕大家都看在眼里,因为怕伤害我这个军代表的自尊心,所以大家都啥话也没说我只好问洛桑:“你的马我叫它停,为什么就不停?”洛桑很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我的马叫它停下来,只要用脚后跟儿磕两下马肚就行了”。

我一听,怎么就和我们骑兵正好相反呢?

这时我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在好面子和好胜心的驱使下,又跨上了马背,一出大门就放马奔驰,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大门前我先让马减速,一进大门我就用脚后跟儿磕了两下马肚,果然平稳停下我拉马走到洛桑跟前,只用应付的口气说了一句:“真是一匹好马”,便将缰绳递给了洛桑。

这件事也就这样尴尬地结束了,但它的阴影一直困扰着我,当冷静下来细想,我是越想越害怕!如果那天不果断地从马背上滚下来,自己受伤是小事,如果一旦冲上窝顶,轻者马蹄把房顶踩开窟窿漏下去,马腿要折断;重者把房顶压塌人马受伤不说,房内万一有人怎么办?我是军代表,这样的事真要发生了是严重违纪,部队组织肯定要对我作出严肃处理,我的政治前途也就此结束了。

所以,就是现在想起此事还心有余悸上面讲了自己在当骑兵期间,发生过的两则骑马“走麦城的”的不光彩的故事,究其原因不仅仅是鲁莽自负所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违背了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只知自己的骑术不错,但忽略了对骑乘对象的深刻了解。

就拿小红马来说,我只知道它老实的一面,却忽略了它是战马和战马所具有的特性,它也有发飙抖威的时候至于洛桑的大青马就更不要说,自己只知道骑兵操控马的规则,而对不同地域、不同骑马的人如何操控马匹缺乏了解,出问题受教训就成了自然现象。

(二)称战马为无言战友,我第一次听到时很不理解,但随着骑兵生涯的延长与深入,就觉得很贴切不过对马的这种特殊称谓,我认为既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马匹,也不是所有服役的军马,而是经过严格训练,士兵骑上能冲锋陷阵,与人建立起特殊感情的战马。

因为士兵的神圣职责是对敌作战,战胜敌人靠的是作战能力,而骑兵的作战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和马的有机结合因为战马能历险,骑上它还能给人带来勇往直前的勇气同时,人和马在战场上也就形成了患难与共的特殊关系。

在一次爱马教育中,副指导员马发耀(甘肃临洮人,50年代初入伍),给我们讲了一则战马救主人的故事他说在一次剿匪战斗中,我军一名战士负伤落马昏迷不醒,战马一直守在身边,还不停地用嘴触碰战士的身体,想让战士尽快苏醒过来。

当这名战士苏醒后,因伤势过重再无力上马,这时战马又自动卧倒,让战士爬了上去驮出险境,后来还找到了自己的部队,挽救了战士的生命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否真实存在已无法考证,但他像教材一样一直在部队传颂这个故事充分证明战马对人的感情。

所以说,战马就不仅仅是为人代步,而是共患难的“战友”和得力助手因此说把战马称无言战友一点也不为过我在骑兵部队服役五年,其中三年半在连队,和战马朝夕相处,零距离接触,对战马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首先是战马能历险的特性有切身感受。

我在前面讲到,战马在行军或训练中,遇到障碍物,只要骑手示意跨越,战马是不会考虑高低、远近,都会毫不含糊果断起跳;在奔驰中总是不遗余力地拼命往前冲,骑手不示意止步,它是不会自己停下我刚入伍那年,有一次连部的三匹马脱缰跑了,上士(给养员)骑上自己的马往回追,脱缰的马看见后面有人追,越发跑得快了。

因上士入伍时间不长,对战马的习性缺乏了解,以为马跑累了自己会停下或减速,所以一直没有示意让马停下或减速,追了十几公里后,可能前面的马也跑累了,放慢了奔跑速度,同时也调转了头,这时上士才让马停止奔跑,可是马一停止奔跑,就一头栽倒断气了,战马的这种精神再无需评说;可是,我们的上士为此受了记过处分。

战马除了能历险的特性之外,我觉得还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有情感战马和它的主人(主要是骑手)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对主人产生感情,而且还能用它们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战马在人骑上时,那是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可是在不骑时,在主人面前表现出更多的是温顺和亲昵。

比如放马回来,全连一百五六十匹马,只要主人喊一声它的名子(或用其它方式),它就能从一百多人中,找到自己的主人,摇摆着鬃毛,高兴地跑到主人的身边,还主动地用头磨蹭主人的身体以示亲热;饮马往返或训练回来不骑的路上,根本不需要主人牵引,缰绳往脖子上一搭,都会形影不离地跟在你的后面。

在前面我已讲到的那匹让我“走麦城”的小红马,它除了老实之外,还特有亲和力,有些行为特别逗人喜欢它不论走到那一个士兵跟前都能让其随便摆弄,它的独特行为是,用额头抵人的身体,如果人往开推它,或做出要打它的动作,它会像小孩一样撒娇,把小耳朵向后一抿,两眼一挤扮个鬼脸,头还左右摆几下,好像是要说你不要打我,所以战士们都喜欢和小红马玩。

再如我亲自调教过的那匹小花马,没驯服前它是那样的顽劣,可是一旦被驯服,对骑过它的人就有了感情,我离开小花马一年半后,它还能认出我来1968年底,我有事回老连队,一进大门就看见大院中央的电线杆上拴着小花马,我离它还有十来米时,它认出我来,开始向我不断地点头,一只蹄子还在地上不停地轻点,明显是在向我示好,我就往它跟前走。

约有一米时我伸出左手,它便向前一步,额头抵在我的手掌上,是让我搔摸它的头它的这一行为是在调教过程中养成的,亏它还记着我在轻轻搔摸小花马额头的同时,右手又拍打它的脖子,这时我感到它对我是那样的亲切我正在和小花马近距离接触时,12班一位新兵看到了,就喊了一声:“唉,小心点!”旁边的一位老兵说:“你放心,小花马就是他调教出来的。

”我听了,心想小花马的威名怎么还在,同时也觉得很欣慰二是战马通人性,在关键时刻善解人意使我感受最深和最多的是每次乘马列队,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马从人的肢体语言中,就知道人的意图,使队列能很快成型马本来有好动和不停喷鼻的习惯,可是到了列队时,它们可以静静地站立,听不到一点马蹄移动和喷鼻的声音。

战马通人性的表现,有时还真能给人露脸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毛主席发表重要指示,或发生重大事件,通常有组织,或群众自发的上街游行我们骑兵团是乘马,路过大街时,战马面对游行队伍和围观的群众,在震耳欲聋的口号和锣鼓声中,也像战士一样昂首挺胸两耳竖立,以轻松欢快的步伐前行,四蹄像击鼓一样,有节奏地在大街上发出嗒、嗒、嗒的响声,很像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骑兵方阵的战马一样,使我们这些骑在马背上的人也觉得豪情满怀,对当骑兵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三是战马有思维能力从某些特定行为分析,它们也有尊严,一些行为使人难以理解听老骑兵传说,有的老马生病了,还能自己跑到兽医所或连队兽医室门前,寻求治疗更使人难以理解的是我们二排副排长刘熙(1961年入伍,兰州市人)的乘马,有一个能自己把笼头脱掉的本领,脱笼后在马厩周围撒欢。

有一次我们去给马饮水,这样的事又发生了,我们几个人帮着副排长抓马,想把它赶进马场,可是这匹马已经跑疯了,就是不进马场;刘副排长急了,顺手从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子儿,向马甩了过去,事就那么凑巧,石子儿碰到马蹄腕上,马一头栽倒,才发现是蹄腕骨折了!立即叫来兽医做了包扎处理。

自从蹄腕骨折以后这匹马就绝食了,刘副排长一天三次提上水端上马料去喂饮,可马就是不吃不喝,一连三天卧在马场不动,奇怪的是第四天下午我们去马场要拉马去饮水,受伤的马突然站了起来,一声悲壮的嘶鸣,三条腿冲出马场向西飞奔而去!大家看着马就这样的跑了,刘副排长带着几个战士去追,追到近两公里的一个悬崖边,发现马已趟在崖下,下去一看已经死亡了!刘副排长回来向连首长作了汇报后,又带着几个战士将马就地掩埋了,听说刘副排长还痛哭了一场。

因为马的死与刘副排长有一定关系,为了教育他人,刘副排长受到行政警告处分马虽然就这样死了,但全连干部战士对这匹马的死议论了很长时间议论中大家提出好多疑问和猜想;甚至把马给人格化了说到马受伤后为什么绝食?有的说马受伤因疼痛难忍而不想吃东西;有的说,作为战马自认为自己已残废,再不能像原先那样驰聘疆场了,就这样窝囊的活着还不如死了。

说到马三四天没吃东西,怎么三条腿还能一口气跑哪么远的路?精神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点,大家的观点比较一致,都认为这才是战马的风格,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最后一搏至于马为什么选择那样的死法?有的说既然不想活了,一头撞到墙上不是更简单?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战马有尊严的体现,觉得主人那样的惩罚它有失颜面,所以死也要死得壮烈。

大家的议论不论是哪一种正确,但都是对马的死感到惋惜,也是对战马的一种赞美方式我说战马有灵性、有思维,有些马还真的很精它们的一些行为证明了这一点如各个连队都有那么一些马,用它们的小聪明和小伎俩,给人增添麻烦或叫捉弄人。

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我在前面已讲到,像我们副排长的那匹马一样,可以背着人自己脱掉笼头它们脱掉笼头的目的有二,对于多数马来说,是为了脱笼后到处撒欢;但个别的马是为了逃避劳逸为了防止马自己脱笼跑掉,笼头上还有后咽根儿带,系在脖子的咽喉处,就是人解笼头,也要先解开后咽根儿带。

我们连副指导员的乘马,就是后一种行为,它的脱笼是在夜间每当部队搞紧急集合,号声一响它就脱掉笼头跑出马厩藏到隐蔽处,让人难以找到,它的这一鬼把戏,使副指导员几次不能按时出动以后,连首长就采取了一个措施,在集合号吹响前派通信员提前来到马厩,给马备好鞍子控制起来。

通信员夜间提前来马厩的次数多了,看马的人就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以后只要通信员夜间来马厩,就立即跑回宿舍告诉睡熟的战友这样,就失去了紧急集合的意义连首长知道后,还批评过看马的人,但也无可奈何至于马是如何自己脱笼的?有人在暗中观察过,其实马脱笼的技巧很简单。

如在马场拴着,它们将头低下,把笼头上方的套圈,跐在拴马桩的横木楞上,如在马厩,就跐在木槽的底沿,脖子向后缩,因笼头下方套圈比较宽松,马的这一动作就使笼头顶部套圈向前移动,离开耳朵脱落下来你说这个办法它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为了关心这些无言战友的生活和健康,上级组织和连队的干部战士,可以说做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首先是上级组织,为了搞好军马的饲养,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制度一是保证饲料供应骑兵部队设两名上士(给养员),一名专管马的饲料。

在我当兵那个年代,国家还比较贫穷,但对军马的草料供应还是有保证的,而且标准还比较高听说在战时一匹马一天供应九斤精饲料,我当兵时是六斤,多以豌豆、玉米、大豆为主,还配有一些青稞因为草料充足军马的体质都很好,可以形容为膘肥体壮、滚瓜溜圆。

其次是有完整的医疗机制,骑兵部队团直辖连,不设营的建制,但设有兽医所,连队设专职兽医和军马卫生员各一名,定期给马作体检、打预防针,发现有疾病及时救治,有效保证了马体的健康在我当骑兵的五年里,还没听说过因病死亡的马。

另外就是具体的饲养问题,骑兵部队不设马夫,对军马的饲养、管理等工作,都是由官兵自己料理,这些工作通称为“马事勤务”第一项工作是给马加工饲草这项工作要求很严,加工前饲草必须干透,用铡刀铡成一寸长的小节,以后有了粉碎机,本来可以不用铡刀了,可是粉碎机经常出毛病,有时停电还得用铡刀。

加工饲草基本是一星期一次,加工好了还要装入草包,用背或抬的方式运进马厩里的草房这些工作不但都是体力活,劳累不说,更使人难受的是,整个工作过程都是草尘飞扬,那时没有口罩戴,干完活鼻孔沾满了灰尘,吐出的痰都是尘泥。

第二项工作是往马厩里拉运细沙土因每天打扫马厩都要往里垫一层,用量较大;通常也是每星期拉运一次我们都是利用星期天或中午休息时间,从几百米外的沙丘上取沙,用架子车往回拉或用麻袋背,消耗的体力可想而知,但对我们那个时代的年轻军人来说,并不觉得怎么苦和累。

另外还有一个是信念的支持,我们那样做是为了无言战友的健康,是应尽的职责,所以都心甘情愿

第三项工作是日常的喂、饮、看马,打扫马厩(场),清理马体卫生等骑兵部队早晨出操回来,首先是多数人拉马饮水,留少数人打扫马厩卫生拉马饮水回来的人把马拴到马场清理马体卫生,就是先用带锯齿的刮子把马的全身刮一遍,再用毛刷细刷一遍,就连蹄腕沾的泥土等杂物都要刷干净。

有人会问,刷马蹄不怕马踢吗?我说根本不会,因为刷马是从头至尾,从上到下进行的,马的皮肤接触到刮子或刷子觉得是给它搔痒,巴不得让多刮刷一会儿,就是再顽劣的马也能顺从地接受人对它的“服务”,有些老马还能自动抬起蹄子让人刮刷。

刷马后,如果不搞乘马训练,一个排留一个人看马,任务是防止个别不安分的马脱笼跑掉,或互相踢咬造成伤害午饭前再拉马饮一次水,然后拉入马厩喂草料说起喂马,还是比较讲究的,喂前要用筛子把饲草筛一遍,从草中检出马不能吃的杂物,喂时不是把一筛子草一下倒进槽里,而是不停地来回走动往里马槽里撒。

在马快吃饱时开始喂料,先把槽内的余草和杂物扫干净,然后才把粉碎好的精饲料,均匀地撒到槽里,让马慢慢地吃喂过精饲料后,还要给马喂食盐,食盐也是先加工成粉沫,撒入槽内让马舔着吃喂完盐,就到了下午上班的时间,如不搞乘马训练,各排再派一人把喂马的人换回,继续在马场执行看马任务。

晚饭前全连第三次出动拉马饮水,看马的打扫马场,饮水回来把马再拴入马厩,像中午一样一班留一人喂马,因晚上时间较长,实行三班倒,喂到午夜后各排再派一人看马,也是三班倒,一直看到第二天新的马事勤务开始

另外,就是对马体的护理最主要的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给马钉换掌,目的是为了保护马蹄,因为战马的行走,多在各种地形奔跑,马掌磨损较快也易脱落,同时马蹄心还容易垫进石子儿类硬物或刺进铁钉等,不及时清理,长期垫压还会引起发炎。

所以,骑兵连队都设一掌工专理此事掌工这一岗位,虽说技术性不很强,但上岗前还都要进行培训,况且,这项工作又脏又累,必须选配思想好的战士来担任钉掌对一般老马来说都习惯了,随便拴在一个地方,只要有人辅助就能进行,个别老马掌工一人都能操作。

但是对于新马和个别烈马,就必须拉入钉掌架子控制起来才能操作掌工的操作程序是,先拔掉旧掌上的钉子使其脱落,手抓蹄腕把马蹄放到木凳上,右手握铲柄,铲把横木抵肩胛窝,用力铲削马蹄角质的多余部分,其标准是,把要钉掌的面铲平、削圆。

往上钉掌才是真正的技术活,要求钉的钉子既不能浅也不能深,深了可能钉出血,浅了挂掌不牢易脱落当然给马钉掌,还有一个明显的作用是给马蹄整形,钉过掌的马蹄圆而陡立,像人穿上皮鞋一样有立体感要说整形,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剪马鬃。

骑兵的马不留长鬃,不让长鬃披在脖子上,而是让直立起来,就像给人理发一样经常剪修马鬃究竟要留多长,这要根据马鬃的粗细软硬而定,鬃硬可留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10厘米,细软的马鬃略留短一些至于剪成什么样的形状,这要看马脖子的长短,多为弓形中间高两头低,有的是流线型前高后低。

至于为什么要剪马鬃?也没人讲过,可能是为马健美,使战马显得更精神、更好看所以,此项工作骑兵战士都很乐意做每班都备有剪子,根本不需要领导安排,都会把自己的乘马鬃剪得整整齐齐另外,由于战士们喜欢自己的乘马,在剪鬃时还会像打扮小姑娘一样把马打扮一番,有的把额毛编成小辫,扎上红布条;有的编成几股分流下来,还有的人在马尾上编扎红布条。

既然把战马看作是无言战友,骑兵部队就明令规定不杀马,不吃马肉,不准体罚马,禁止使用鞭子就是此意骑兵战士爱马的行为又表现在方方面面,不胜枚举也发生过一些有趣的感人事迹和教训骑兵战士平时衣兜里不装别的东西,都装有马料,一有机会就给自己马喂几口,有的战士还表现出爱马的“私心”,经常给自己的马吃偏食;凡是轮到自己喂、看马,总要给自己的马多喂点精饲料,甚至有的人还去炊事班,顺手牵羊偷拿几根萝卜给自己的马吃。

当然这些待遇工马是享受不到的说起给马吃偏食,我们四连还发生过一件很不幸的事1968年(我已调离),放马排要赶马去河卡生产点放牧,头天晚上,喂马的战士想到第二天要长途行军,就给自己的乘马无节制地喂精饲料,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又早,也没给马饮水就上路了。

行军上了塔拉滩,才在牧民设的饮水点饮了马,又行军不到一小时,吃了偏食的马,胃内的干精饲料见水膨胀起来,又因在行军途中无法医治,结果把几匹马胀死了!战士们的好心办成了坏事这件事反面告诉骑兵战士,爱马不当(无知)也会出问题。

要说爱马,我们的马连长才是大家的榜样,他的乘马,因一次长途奔驰肺受了伤,兽医灌药时,无意间说了一句:“如果有鸡蛋和药一起灌,好的会更快”连长听到了,就自己掏钱买了两箱鸡蛋交给兽医;果然,使马很快恢复了健康。

连长的这一行为,一直在连队当作佳话传颂那时骑兵的服役期是四年,还有超期服役的在这四五年时间里,和战马朝夕相处,尤其是对自己的所乘之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老战士退伍时都对马是恋恋不舍,有的还抱着马脖子泪别!此情此景一般人是看不到的,他们也难以理解。

我的老班长是一个超期服役老兵,1965年底宣布退伍后,本来连里已给老兵另外安排了住房,但他还和我们挤在一个床上睡觉,早晨起来照常和我们一起做马事勤务,拉着他亲自调教好的大红马去饮水,回来后又仔细地刮刷马体,以表对马的爱意。

可遗憾的是,他还想骑一次自己的大红马,一天晚饭后他把大红马骑到马路上快走,在一拐弯处迎面来了一辆大卡车突然按喇叭,马受惊一闪,他没有防备不幸摔下马来,面部擦掉杏叶大小的一块皮退伍证上要贴照片,因脸上有伤疤照不成相,等了近一个月。

可就在等待期间,他虽不和我们一起睡了,但仍然和我们一起做马事勤务可见他对骑兵生活是多么热爱,对无言战友是多么的留恋!他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我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刚离开战马的那几年,还经常在想,我们骑过的那些战马,现在是人骑着呢,还是拉犁、驾辕了?就是到了现在,一提起骑兵的事,小花马、大红马的形象,就不由得浮现在我的眼前,它们虽然早已在人间蒸发,但它们顽劣的行为和可爱的形象还历历在目,永远定格在我年轻的那个时代。

遗憾的是,1969年10月部队改编离开青海时,我去了山东接兵,返回直接到了宁夏,没能和那些无言战友再见一面,总有个心结挥之不去现在家中仅存一件骑兵的雨衣可作纪念骑兵的雨衣很特别,无袖两上襟留缝,手臂伸出去可抓物,下摆很宽大,骑马穿上可遮苫住双腿和马后背。

这件雨衣寄托着我当骑兵的一线情思,偶尔还拿出来看一看忆往昔,弹指一挥间一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变成垂暮老人回顾人生,当骑兵五年不算很长,但这五年改变了我的人生,在骑兵部队党组织和各级领导的培养教育下,使我这个文化程度不高,思想单纯的农村青年有了理想信念,而且还进步很快。

同时,也对骑兵部队的生活留下了不灭的印象,直到现在一幕幕往事,还不由地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撰写这篇拙文算是对我人生经历的一个交代,以解除我挥之不去的思想困扰遗憾的是骑兵部队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只从个人角度书写了一些小细节,如像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官兵关系、战友情等等,并没有录入,待以后再补录。

本刊独家原创 抄袭剽窃必究

1964年12月,刘起来(二排左一)从陕西横山县入伍,与同公社入伍新兵合影作者刘起来 陕西横山县(现为榆林市横山区)人,1946年2月出生,1964年12月入伍,历任骑兵第二师六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团政治处工作员),陆军第二十师炮兵团干部股干事,榴弹炮营一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宣化炮兵学院政治系学员,兰州军区守备一师炮兵团政治处主任,宁夏军区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副主任,宁夏盐池县人武部政委、县委常委等职。

1986年10月转业,先后任宁夏印刷物资公司副经理、经理,宁夏博誉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6年2月退休原文编辑:曹益民本文编辑:徐建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