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鱼歌词(我是一只鱼歌词表达的感情含义)干货满满
八人赏析
一条水草的人生哲学黍不语她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长在最深的河里从不为旁人所见眷恋她的那条鱼儿一生在她身边忙碌每隔三秒就爱她一次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
祝静婕水草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却很少作为一种意象进入诗歌创作中它不像似乎有点过时的“小草”,它是“水草”,在另外一种我们熟悉但并不会在其中生活的空间存在着它更像一种透明质感的胶状体,或许可以说,是更接近生命本源的一种存在状态。
这使得它有些许神秘而将“水草”和“人生哲学”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领域的词汇组合在一起,作为诗歌的题目,打破了语言常规,显得新奇又微妙《一条水草的人生哲学》以“她一生的梦想是做一条水草”开篇,引进了“她”,引进了人类社会的概念。
使得诗歌的羽翼逐渐丰满起来,内涵愈加丰富“一生”“梦想”是很大的词汇,而这两个词汇的尽头却是“做一条水草”,似乎有些胸无大志但是,“一生的梦想”对应“一条水草”,却又像是一种人为的宿命论一对一,简单,清白。
剥除了繁芜复杂的考虑,也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就像是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在《春天》里所写的那样:“我让瞬间的宿命论,换上梅花的馨香”,有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感在清冽的河水里,水草很清晰,能为人所见,只是人们大抵不注意罢了。
而诗歌中的水草“长在最深的河里,从不为旁人所见”这已经超越了现实空间的水草是被拟人化的水草水草的人生哲学,其中一个含义也许是“隐”,是与某些相关或不相关的关系断绝找到最适合自身生长的空间,意味失去,同时意味着得到。
而这里的得到,表现在“眷恋她的那条鱼儿,一生在她身边忙碌”,或许“鱼儿”在“她”未梦想做一条水草前,是很微弱的存在,而到了最深的不被人看见的河里,这条鱼儿就显得至关重要,是她能感知到的唯一的生命的陪伴或许对鱼儿来说,水草也是唯一的依靠。
鱼儿“每隔三秒,就爱她一次,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数词的出现,带有神秘之感,这是鱼和水草之间不言而喻的仪式感就像河水是那么日常,但是流动让其每一刻都是崭新的蕴含着新旧,动静的哲学诗歌的情感也从前半部分的忧郁凄凉转到明朗可爱。
这首诗用最简单的语言组合,表达了丰富的层次。这种层次很难被切分,是浑然一体的,虽然是创作的,但像是未被人加工过的诗歌。关于生命,关于存在,关于爱。
潘哲帆“她”一个女性,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水草自由而烂漫,很多人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女人离不开水,因为水最柔软而最坚韧,简简单单的“水草”意象突破了当代一些文学里“妖魔化”的女性独立形象,简单而美好地指出女性的生活意味;从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语言就显得更加柔和与轻缓;
“长在最深的河里”,作者把“她”置于“最深”的“河里”,既是为了保护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也表现了一种浪漫、朦胧、引人浮想联翩的期待;“从不为旁人所见”,“从”字看出,时间的长度让我们羡慕,她的生活就是她自己,她自己是她存在的理由,她自己是她存在的目的,没有旁人的指点与窥视,在最深沉的地方守护自己最原始的生活。
但是她并不孤独,也不恐惧,因为她还有感情,她有一条眷恋着她的“鱼”,鱼儿的游动性很强,并且坚贞度很高,可以用一生时间在追随她,当有意识的物种一生都活在感情里,何所谓悲哀与寂寞感情与女性的独立向来不应该是矛盾的,女性可以是自我的自由强者形象,也同样不需要拒绝爱与被爱把自己物化;。
鱼儿的记忆很短,“隔三秒”“爱她一次”,每一次都是“崭新”的可见,这份爱很轻,轻到只有用秒来计数,同时这份爱很重,它需要用“一生”去追随看过太多文学悲剧,像《安娜·卡列尼娜》,里面的激情之爱,里面的任性之爱,都不能长久,因为每个人都不是自由的,或多或少有些身不由己的意味。
但是,水草和鱼不一样,它们与世隔绝,没人知道它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于是,它们用它们的方式守护者“爱”,人的孤独、世界的孤独,都为爱所破除《百年孤独》里的例外不就是乌苏拉吗?她抗衡与克服世界孤独的方式不就是“爱”和“劳动”吗?这两者,鱼儿和水草都掌握了。
并且她们的生活永远有期待,每一次的“崭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表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轻快,表述方式直白,干净利落,简单而纯粹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媚俗的世界,一份不任性的爱情,一场不孤独的旅程你问一条水草有什么人生哲学,她的哲学就是独立、不媚俗、保持自主、知道爱和被爱的意义。
吴思怡“她”奠定了本诗女性的视觉,“一生的梦想”往往令人构想出宏大灿烂的图像,但落脚处的“水草”则形成了一种意料之外的转折,其是弱小的、随处可见的、自由却无用的,似乎没有这样的重量和分量但又正揭示出“她”浪漫纯真的性格特质,得有抛弃功名利禄、远离世俗尘嚣的视角可能才会树立这样一个简单纯净的梦想,且水草具有的柔波里招摇的柔软特质,也彰显出女性的柔情和温婉,以侧面角度,为我们勾勒出“她”的形象。
成为植物,自然就需要一方落脚处最深的河里能让水草根植的地方,必然远离了水面可能会时常有的涤荡与波动,躲避了太阳光线折射带来的粼粼波光,往往是幽暗而静谧的,这种静谧幽暗之处确实是恬淡心灵的驻扎之所诗歌的前一半基调是孤独安静的,接下来则营造出温暖依恋的氛围。
眷恋用词极妙,换做“热恋”则有一种迫切追求的攻击性,换作“暗恋又带来独自咀嚼心情的酸楚,都将会打破本诗温暖纯净的感觉,眷恋意为深切的思慕和爱意,比起“爱”多一份依赖,也多一份本能,是根源情感上的紧密联系,就像鱼儿和水草一样,一方提供氧气,一方提供二氧化碳,奇妙的共生与和谐的关系,这种陪伴便一扫“最深处”可能产生的孤独。
鱼儿是纯真浪漫的,一生的长度换作常人便无法轻易允诺,因为里面掺杂了太多的可变因素但它却能承诺并践行,一生在水草身边忙碌,“忙碌”说明这种付出是充实的、少得空闲的,正契合前文眷恋的形容,是极致的浪漫与深情。
而众所周知,鱼儿的记忆是短暂的,可这种短暂也不能打破诗歌的温暖纯净的爱,诗人打开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记忆的短暂不是情感的消亡,而是情感的新生——每三秒遗忘一次,就爱她一次爱与喜欢不同,喜欢的对象可以是一部分,爱则往往接纳了整体,哪怕是不好的也包含在内,诗句中“三秒”的极短暂和“爱”的极深刻对比鲜明,又是情感深度的升华,这种爱实在无私又纯粹。
不吝啬多少次给予,本就难能可贵,“崭新”且说明“每一次”所给予都具有和原来同样的厚度和深度,不会在重复中被消磨意志,而是周而复始的、满满的爱,令人动容总的来说,整首诗歌的基调是平静的,平静中又有一种情感的波动,并且彰显尤为明显的纯真的特质,描绘了纯真而浪漫的爱。
彭聪聪于至静中翻涌——读《一条水草的人生哲学》有感“她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一句,点明了人生百态,各有各的活法有的人希望在阳光下绽放灿烂,也有人只愿在深河中获得宁静“一生”的时间长度,让这份“梦想”显得更加坚定和厚重。
“水草”的身份,莫过于最卑微的生存,甚至不比生长于土地上阳光下的小草,而是不显现于世人眼前的存在这大概也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不愿被打扰“长在最深的河里”并非是阳光可以抚过的浅滩,环绕着小鱼小虾,时而有大人孩子来游玩。
“最深”以距离拒绝了外界寒暄和亲近的可能疏离了人群,营造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从不为旁人所见”外人看不见她的容颜,看不见她的喜怒哀乐,也不知道她的所思所想也许这注定了她将是孤独的然而,这确乎是她的梦想,那么她一定是能够拥抱孤独,获得快乐的人。
“他者”的缺失,并不会影响她的内在生活甚至于,他人无权旁观,也无人能评判她这让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扉页的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我”即“上天”“眷恋她的那条鱼儿”“眷恋”赋予了“鱼儿”以人类的情感。
也给她带来了陪伴与安慰他们二者的沟通,并非人类的言语沟通,而应当是更宁静而特别的情感的构建,无声胜有声鱼与水草,二者相伴,是多么恰当的身份“一生在她身边忙碌”“水草”一生只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而“鱼儿”却是自由的。
因为眷恋与无法割舍的情愫,鱼儿的一生与她的一生重合在一起这种羁绊是唯美的,浪漫的,忠诚的,也蕴含着永恒的意味也可能,二者不分彼此,本为一体“每隔三秒”“三秒”点明了时间之短促“三”这个数字不似“一”过于着急,也不似之后的数字过于冗长,作为在诗歌中常见的数字,可以是确切的时间,也可以是一个泛指。
但这爱的到来,一定是恰如其分的,既不焦躁,也不会漫长到使人感到不安,但却充满了满满的爱“就爱她一次”“就”是承诺“爱”字之伟大,无法不使人感到动容施与爱的行为,同样是伟大的“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听闻“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爱的感受也应当是如此。
长久而陈旧的爱会归于点滴的平淡,但“崭新”的爱却保持了生命的激情在深河之底,宁静的黑暗之中,却涌动着炽热的情感和无限的激情不禁使人联想,这河是否指代着生活、人生,“鱼儿”作为不会因外力而分离的陪伴,它可以是文学,是信仰,是幻想乃至真实的陪伴,是一切使人安心而爱上生活的力量。
人的一生,纵然会在路途上遇见很多的人,但他们注定无法久伴在身边若有一条“鱼儿”,承载岁月的陪伴和永不枯竭的爱与激情,虽在深河底,犹似阳光下在至静的生活里,也能创造蓬勃的年华
李楚菲这首诗歌的叙述,像一条水草在水中飘荡安静地怀抱期待,轻轻摇摆舒展着“她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主人公是“她”,以女性视角来诉说“一生的梦想”,代表了她人生的至高意义,然而仅仅是“做条水草”水草的形象是幽美朦胧、纤细柔软的。
因为它生在水中,阳光与它有所隔阂,难以清晰地使它显示轮廓且它的叶片形态细长,没有枝干,不经受风雨,只随波飘荡她长在水中,且“长在最深的河里”她不仅要求潜藏于水下,还希望潜入极致的深处,从那里开始生长至深处至冷至静,少光亮、多寂寥。
她向往的居所只有一片沉默风景,但那就是她寻求的生命土壤,她的精神家园不仅置身幽寂,还要“从不为旁人所见”“旁人”皆是过客,被剔除于她的人生之外对这些无关之人,“从不为所见”,一面也不见不受关注,不遭打扰,从旁人的眼光里抹除自己的存在,舍弃无用的纠缠。
她希望保持她的清静,使她的生命专注于她自己,与她认为有意义的人事物相伴“她”将崇高的人生意义寄托于一株平凡的植物,向往着清静简单的生活,渴望拥有真诚而朴素的爱意注目甚微,则见宽宏这是一条水草可以拥有的幽美生命。
最深的河里或许时间都变缓慢,每隔三秒就更新的情意远别永恒,却在不知不觉间覆过地久天长“眷恋她的那条鱼儿”不一定是她眷恋的,而必定是眷恋她的“眷恋她”的或许很多,她却特指出“那条鱼”,那就是唯一被她注意且认可的。
她期待的那个人以一条鱼的身份出现,他们有共同的生存环境,在稳定的状态下不会被迫分离他们共同生活在水中她或许漂泊,或许扎根,他始终可以四处游动,但因为“眷恋”她,所以不会真的离开于是“一生在她身边忙碌”她要求她为她倾注一生。
“忙碌”,要他有所行动,但也不求做什么事都是为她,只要“在她身边”她希望感知他的存在,希望他保持活动的热情与力量并且“每隔三秒”、“就爱她一次”“三”不一定就是具体的三秒钟,也可能泛指“多”这间隔以“秒”来计,时间差很小,又有“每”的要求,一个不许落下。
她对他的索求细致且频繁她要求的“爱”不是一种延绵的状态,不长久、不完整,而是许多个轻快短促的零碎片段,以“次”来计这样的“爱”使人有具体、活泼、丰富的感受,虚无飘渺的情感落到手中,仿佛可以收集“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
次次皆有别以往,“爱”不单调、不陈旧,更新于每一个未来的时光她永远可以期待,永远保留惊喜“她”将崇高的人生意义寄托于一株平凡的植物,向往着清静简单的生活,渴望拥有真诚而朴素的爱意注目甚微,则见宽宏这是一条水草可以拥有的幽美生命。
最深的河里或许时间都变缓慢,每隔三秒就更新的情意远别永恒,却在不知不觉间覆过地久天长
徐满看完这首诗,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在这个浮躁时代,拥有像水草一样的小确幸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但是也让人满足的事情题目是《一条水草的人生哲学》,看到这个题目,让我觉得作者想像水草一样自由自在,或者说想要传达一种淡泊的处世心态。
这首诗在语言与意象中,又有着特有的细致与活泼动静之中窥见真理,其中蕴含着爱的悲欢,令人平静又让人激动平静在于其平缓地叙述了关于爱的感受,激动在于其契合人心,让人重获一种关于爱的新鲜感开篇“她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现实与梦想分离开来,使关于爱情的想象充满了某种具体的真实感。
“一生的梦想”,说明她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追求,作为一条水草的生活方式水草,让我联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里的“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水草是康河的水草,依恋之情,恳恳切切所以水草这个意向,让我感觉到了一种温和,一种温暖。
将“水草”作为梦想,这独特的感觉和想象力所带来的诗之“具体性”,呈现新鲜又极有意味的想象“长在最深的河里/从不为旁人所见”,“最深”这个词,给人一种幽暗静谧的感觉,就像是到了无边的河底,偶尔只有水草的荧光和某些鱼类的生物光,一切都是那么令人舒适。
“河”这个意象也值得人回味,作者为什么不用海草和海底的意象呢?相比于海底,河底显得更加舒适,不会有那么多的暗流涌动,不会有那么多未知生物的威胁这也是“水草”梦想的归宿,水草能更自由自在“不为旁人所见”与“最深”相对应,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旁人不可见,意味着无人打扰,这让我想起了隐士,他们也正是过着不被人打扰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正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眷恋她的那条鱼儿/一生在她身边忙碌”,她也是幸运的,鱼儿向她游来了这是一种何等幸福的生活?在没有人打扰的河底,有着一条永远爱她的鱼儿,一生都在她身边,令人羡慕。
鱼儿应该向往着大海,就像鸟儿向往着天空,他们都对自由有着执念,能让鱼儿抛下对自由的追求,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也足以自傲了“忙碌”这个词,让人感受到了生活气息,有了人烟味,让人打消了变成水草和鱼儿后变得冰冷的疑虑。
“每隔三秒/就爱他一次/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每隔三秒爱一次,比嘴上说的时时刻刻的爱更加真实即使鱼儿的记忆也许只有几秒钟,也愿意执意终生把爱全部倾注于她几秒钟后获得了新生,鱼儿一获得新生的第一件事就是爱她,那么这种爱,令人敬佩,这是一种骨子里的爱。
鱼儿无数次的美好和欢欣,水草无限的被爱“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显然是一种她的感受对她来说,这种爱永远不会厌倦,爱情的烈度和深度都有了保证这种在每一秒钟都是新鲜的爱情,也是人的盼望人世间缺乏这样的爱情,这个想象将我们盼望的那种“爱情”变得非常具体,新鲜可感。
总的来说,作者关于鱼和水草之间爱情的想象是有趣的,也是美好的试想一下,在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两个人互相陪伴,互相扶持,出于爱选择走到了一起,这种纯粹而炽烈的感情,真是一种值得我们追求的感情也许《一条水草的人生哲学》,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哲学就是简单和陪伴吧,人生过得简单一点,不需要太多的追求。
我们已经被消费主义深深的毒害了,作者希望能化繁为简,过一种淡泊名利的,不被人打扰的生活除了感情,其他的外物都是虚妄,其他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陈欣雨本诗的两个主要意象是“水草”和“鱼儿”水草是一生都躺于河流底部,任水流冲刷的静默无闻的草而作者不仅要做条水草,还要做一条在最深的河里的水草,平凡沉静,不过多言语,更不愿招摇河流深处的河底是没有人会涉足打扰的。
人们往往更倾向站在海拔高处的一个顶点,接受他人的关注作者却要在水平面以下,甚至不希望被旁人过多地注视,不愿去迎合他人的眼光,争做大家都喜爱的花束,而是作为草朴素自在地度过一生本诗的另一个意象是“鱼”——眷恋着水草的爱慕者。
即使平凡如水草,也会有愿意一生跟随、眷恋她的人,一条本该属于整条河流的自由的鱼鱼每隔三秒都会重新爱上水草从狭义的爱情来看,这是用鱼和水草象征的轻松有趣的情感,漂泊的鱼爱上静默的水草,眷恋她陪伴她,让爱情每一刻都充满了未知的新鲜感。
将感情具体化,表达出了每个人内心都对爱情怀有的美好期待水草足够平凡,但一个人带给别人精神上真正的力量与支撑与外表的光鲜与否无关而更广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有句歌词讲“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和爱?”鱼儿不论水草贫富与否,都愿意一生不远离,一生忙碌于她身边,无条件地爱她。
不管发生多么不堪的争吵、误解,最终都能用爱用包容去冰释前嫌,重新接纳对方,并且每一次的爱都是“崭新”的这条鱼或许就是一直默默包容我们的家人,支持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的一生正如同一条不起眼的水草,但我们的身边却仍然有愿意为我们付出,一生眷恋我们的“鱼儿”。
时光更迭,景物变迁,都愿意再回到自己身边,回到最初遇见的美好模样就像我们跟妈妈吵完架之后,她过不了多久永远都会回来让我们过去吃饭;就像兜兜转转各自忙碌,却又笑着和朋友拥抱在一起作为一条河流深处的水草,如此一生,足够平凡也足够庆幸。
吴超标题:一条水草的人生哲学首先,这个“水草”前面的数量范围是“一条”,也就意味着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也存在孤单的感觉,因为水草一般不会只有“一条”,而是“一株”、“一团”的样子后面跟着的是“人生哲学”就是说作者给我们呈现的不是“水草”本身,而是把“水草”当作了有自己思想、思考的万物灵长的“人”来看待的,这个写法看作是“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的,同时有给人以一种不可忽视的新颖性在。
开头第一句:她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她”这个主语,就给我们否定了标题里面单单就写拟人手法的“水草”,不是“物拟人”,而是“人拟物”“一生的梦想是做条水草”,这句话里面主人公“她”很明确地向我们表达了她的人生理想,将“一生”的时间跨度都指向了最后的目标——成为一条水草,非常令人吃惊,不禁让人思考“她”是不是在生活中遭遇了什么打击,所以不想再当“人”,而是“一条水草”。
因为我们可以非常肯定的是,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成为“水草”的,也就是说主人公“她”设定了一个根本就不可能到达的终点,这也让我们思考“水草”不是简单的一个水生植物,而是不是“她”所追求的某种理想的“隐喻”“水草”这个意象,是生长在水里的,是被固定住,无法移动的,如果就只从“水草”的生长环境和习性来看,“水草”也不自由,生存环境也很糟糕,让我们读者产生了一种对“她”人生目标的怀疑,为什么不选择更加自由、生存得更加轻松的事物,设置了一个悬念。
“长在最深的河里”,主人公“她”成为“水草”就罢了,还要在“最深的河里”,这是否也就在纵向的视野角度提醒了读者,是看不见阳光的,那同时别人、别的什么陆上的生物也就与“她”无缘了,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保护“她”自己的作用,也可以体会出“她”是比较缺乏安全感的,试图逃避一切,不希望同什么不相干的事物发生联系和交往。
“从不为旁人所见”,这句话也同上面的“长在最深的河里”相对应,意思不冲突,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她”想要脱离之前成为“水草”的人世间,同之前的世界割裂,态度非常坚决——从不,这也让我们思索是否“她”真的被世间的什么人伤害得很深,以致于再也不想回到过去。
“眷恋她的那条鱼儿”,之前的诗句给了我们一个设定的空间,就是“最深的河里”,水中世界,鱼儿“眷恋”着“她”“眷恋”一词,就是说“深切地留恋”和“爱慕”,主人公“她”的故事有了扩展和延伸,之前像是一个人的独白,在这里,有“鱼儿”在思慕“她”,“她”的世界和之前的世界似乎有着一种“似断非断”的关系,我们不知道这条“鱼儿”是之前在人世追求过“她”的那个人,还是新的追求者。
“一生都在她身边忙碌”,我们可以看出这条“鱼儿”似乎非常地痴情,在主人公“她”一生的理想是做一条“水草”的时候,这条“鱼儿”的一生理想似乎就是跟随在“她”的身边忙忙碌碌,或许是在“她”身边呼吸氧气,或许也可以理解为给“她”做陪伴,“水草”和“鱼儿”因为“水草”的不可移动和“鱼儿”的行为永远“绑”在了一起,非常感人的画面。
“每隔三秒 就爱她一次 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接着上面“鱼儿”的一生都在“水草”身边忙碌,现在这三句话形容得更加具体,我们知道鱼是只有七秒的记忆,而这里面说只有“三秒”,那按照“七秒”的理论,两次爱是可以都是被记忆的,这里的“三秒”或许是为了音节的韵律和谐,时间的缩短,不按照实际,更可以体现出“鱼儿”爱得深刻和迫不及待。
“爱”的方式,诗人并没有在这里交代出来,或许是一次亲吻,或许是一次环绕着“水草”的游动,我们不知道具体的方式,只用了一个“爱”字,意蕴的深刻超过具体的行为,如果是具体的行为那么这里的“爱”和给人的感受就会有所消解。
最后一句里面“而每一次都是崭新的”,可能这是针对“鱼儿”来说的,也可能针对水草“她”来说的,“她”在第三句后面就没有开始表态了,只是以“她”的视角或者说“我”这个时间来陈述“鱼儿”的行为与活动,每一次的爱都是“崭新”的,既可以看成是“鱼儿”不自觉地重复着它对“水草”的爱,甚至它也不知道自己会忘记之前的举动和对“水草”的爱,也可以看成是“她”每次都在接受“鱼儿”的爱,并将这种爱看成是一次次新的爱,可以收获更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减弱之前在人世所受的痛苦。
这里也有日本的“物哀”文化,凄美的感伤,更加有触人心魄的力量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我是一只鱼歌词(我是一只鱼歌词表达的感情含义)这样也行?
《我是一只鱼》由任贤齐演唱,刘志宏作曲,刘思铭作词,周国仪、陈爱珍共同编曲,收录在任贤齐1998年8月28日由滚石唱片发行的专辑《爱像…
-
海心沙(海心沙公园)奔走相告
高铁体验广州省博物馆/海心沙公园/珠江夜游+自由行二天游(往返全程高铁)¥558元/位 中童:388元/人…
- 海心沙(海心沙公园)学到了吗
- 青梅难哄跷跷板1V1(青梅难哄小说)全程干货
- 红河谷英文版歌词(歌曲红河谷歌词)没想到
- 红河谷英文版歌词(歌曲红河谷歌词)真没想到
- 一只雀 飞上桌(一只雀飞上桌捏一把跳下河)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