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睿的儿子(曹睿的儿子当了几年皇上)满满干货
公元239年,三国时期曹魏的曹睿皇帝驾崩,年仅三十六岁,因其三个儿子夭折,只得让8岁的养子曹芳继位孙权看到曹睿英年早逝,留下年幼养子继位的情况,说出了关于曹魏皇室未来的16
公元239年,三国时期曹魏的曹睿皇帝驾崩,年仅三十六岁,因其三个儿子夭折,只得让8岁的养子曹芳继位孙权看到曹睿英年早逝,留下年幼养子继位的情况,说出了关于曹魏皇室未来的16字预测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孙权的预测,竟先应验在了自己的身上,以至于他的7个儿子无一善终。
那么,关于曹魏皇室未来的预测,孙权说了哪16个字?为何应验在了自己的身上?在东吴宫廷发生了哪些龙虎斗?

三国时期,割据江东的孙权有七个儿子,依次为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修和孙亮,孙权的正妻是谁一直是个疑问,孙权也长期不立后,所以他虽然有七个儿子,却无法遵循继承人立嫡的原则,只能立长孙登是孙权的大儿子,很早就受到孙权的青睐,虽然孙登的生母地位卑贱,但他本人却没有因此被轻视,反而受到孙权的格外看重。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孙登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孙权为了培养他,任命了四位重臣辅佐他,分别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这四人的父亲诸葛瑾、张昭、顾雍、陈武均为江东重臣,要么是儒学大师,要么是功臣勋贵当然,真正授课的老师程秉、谢景、范慎等也全都是名士,其中程秉更是师承东汉顶级大儒郑玄,学问极其渊博。

为了保证孙登的全面发展,孙权后续还让主掌国家军事的大将军陆逊,加入了辅佐孙登的教育团队孙权为孙登安排的伴读和老师,都是江东北方氏族的精英子弟和儒学名人,整体素质堪称一流耳濡目染之下,孙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知不觉成长为一个符合儒家道德行为规范的人,无论品德还是才能都受到广泛赞誉。
遗憾的是,这个很有可能成为符合儒家标准的太子,身体太差,公元241年33岁的孙登因病去世,死前特地上书孙权,建议孙权立三弟孙和为太子,孙登为什么这么做呢?

原来孙和的母亲王夫人很受孙权宠爱,爱屋及乌,孙权也宠爱孙和孙和因母得宠,而孙登的短处恰好是生母低贱,曾经的养母谢夫人也被废除,失去了一层有效的保护,太子之位并非牢不可破孙登没死前,孙权就有立孙和的意图,孙登已经有所察觉,所以早有将太子位让给孙和保全自身的想法,孙登此前上书点名推荐孙和,可以说是公忠之心,但也是看出了孙权的心意。
而孙权的二儿子孙虑在孙登死前已经病死了,所以如果按照立长的原则,继承人确实也将轮到孙和。

孙和由此在19岁的年纪被孙权立为太子,孙权对孙和的培养同样重视,为他指定了名儒为师,功臣子弟为侍从孙和的表现也很不错,不但品行为人称道,而且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一如前太子孙登,因此得到了大部分朝臣的拥护。
天生聪颖,母亲得宠,大臣拥护,各方面条件齐全,按说孙权就该以孙和为唯一的接班人,精心栽培谁知孙权不按套路出牌,硬生生弄出一个鲁王来和孙和分庭抗礼,鲁王便是孙权的第四个儿子孙霸就在立孙和为太子的同年8月,孙权立四子孙霸为鲁王,更离谱的是,孙霸居然和孙登一起接受大臣的朝拜,论礼仪还是规模,都不分储君和皇子的差别,完全是违背理智的做法。

这种诡异的机制下,群臣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孙和,另一派支持孙霸因为孙和是太子,居处称为“南宫”,和鲁王相对,所以这场政治斗争又被称为南鲁党争或者二宫之争孙权为何没事找事,给自己和国家平添麻烦呢?孙吴之所以立国,主要归功于孙氏宗亲、淮泗集团和江东大族三方势力的共同努力。
孙氏宗亲是孙吴的最高统治阶层,但本身起初只是江东的二三流宗族,所以除了居中在上、统筹全局外,具体统治还得依靠淮泗集团和江东豪族的支持淮泗集团泛指以淮泗一带籍贯的人物为中心的外来政治团体,周瑜、鲁肃、吕蒙、张昭、诸葛瑾、程普等在江东最有名的重臣都位列其中,江东大族则是江东本地的世家豪族,比如吴郡的顾、陆、朱、张的五大姓,会稽郡的虞、魏、孔、谢四大姓等。
孙吴基业奠定在孙策时代,是孙氏宗室和淮泗集团共同奋斗的结果

淮泗集团的根在外地,在江东并无根基,必须依赖孙吴政权生存,因此得到孙策和孙权的信任江东大族是被孙策降服的势力,在当地盘根错节,比起积极进取的淮泗集团,无疑更为保守但他们不仅为孙吴提供兵力,还提供粮饷,是真正意义上孙吴政权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本。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并不像淮泗集团那样依赖孙氏宗室,如果需要的话,甚至可以抛弃孙氏宗室所以孙权对江东大族非常忌惮,生怕江东大族掌握大权后架空自己孙吴立业初期,淮泗集团的核心人物都在,他们在江东地位崇高,足以制衡江东大族。
可随着周瑜、鲁肃、吕蒙等核心人物去世,淮泗集团后继无人,孙权又不得不倚仗江东大族了

作为君主,制衡各方势力是必要之举,孙权虽然懂得孙吴政权之本在江东大族,却又想打压江东大族,特别是当江东大族话语权越来越重时,他更加焦灼为了集权,孙权想出了三招,首先是北伐曹魏,提高自己的声望,以压制江东大族,但终其一生这个理想也未能实现。
其次,以法家治国,故意制造案件打击江东大族,暨艳、隐藩和吕壹三大案就是措施,结果不仅没能整治江东大族,反而送了这三位酷吏的性命。最后,屡屡失败的孙权祭出了最后一招,挑动政治亲王内斗。

一如之前的孙登,孙和同样与江东大族关系密切,这让孙权十分不爽,于是立孙霸为鲁王,待遇和孙和相似,这便成了他晚年最大的一次政治斗争,也是二宫之争莫名其妙出现的症结所在尽管这样处心积虑,孙权能如愿以偿吗?在孙权的有意引导下,孙吴朝堂上出现二宫并争的奇特现象,明争暗斗不断,双方几乎是势均力敌,因此导致斗争愈演愈烈。
孙权的女儿孙鲁班还嫌不够乱,插手其间,兴风作浪,致使朝政一片混乱南党的领袖是陆逊,他也是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鲁党的核心之一是孙鲁班,目的很明确,就是欲废太子立鲁王,南鲁两党各施手段,花样百出,力所能及的打压对方。

作为南党员核心人物、朝廷重臣的陆逊,自然成了鲁党的首要打击对象,本来无论地位权势还是资历能力,孙鲁班都远远无法和陆逊相比,但孙鲁班是孙权的女儿,关系亲密,不断的在孙权面前诋毁南党,陆逊等南党支持者也想进见孙权当面陈述,但十分困难,只能联合起来不断上书营造声势。
孙权本来就有意扶持孙霸,在此基础上,陆逊等人的举动反而引起孙权的警惕和反感,让他感觉受到了江东大族的威逼,孙权正好居中采取各种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利用鲁党对南党官员的诬告,清除大量的南党关键人物,比如鲁党罗列了陆逊20条罪状,控告陆逊,陆逊只能连续不断地上书维护自己以及孙和,并要求进京面见孙权,陈述嫡庶之分,挽救孙权的失误。

孙权对陆逊一直是又用又防又压,这时候政治斗争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孙权不满陆逊的指手画脚,多次派人训责陆逊,导致陆逊最后愤愤而死陆逊死后,孙权接着审问陆逊的儿子陆抗,陆抗逐条解答,证明都是诬陷,孙权才不再追究。
除了陆逊,其他诸如顾谭、朱据等支持孙和的大臣,要么被治罪流放,要么被下狱整死,结局都是相当凄凉,孙和也因此被孙权废掉以便收场打压了南党之后,孙权又开始打压鲁党,清洗鲁党中对自己统治不利的官员,孙权完成自己的政治目标后,对孙权采取了极为残酷的手段,将孙霸直接处死,孙霸就此成了孙权第三个非正常死亡的儿子。

废了孙和、杀了孙霸后的孙权,终于恢复正常,二宫之争落下帷幕,诅咒却远未结束孙权当时正宠爱潘夫人,一如之前宠爱王夫人类似,他也宠爱潘夫人生的儿子,于是立不满十岁的孙亮为太子当时孙亮的哥哥孙奋、孙休还在,加上被废而没死的孙和,这已经是因爱立嫡,犯了立嫡的大忌,这一切似乎也预示着事态将朝着更惨烈的方向发展。
二宫之争结束后不久,孙权就去世了,孙亮即位,主弱臣强,诸葛恪、孙峻等权臣先后执掌朝政,孙亮形同傀儡皇帝。

诸葛恪和孙峻争权时,孙峻控制孙亮,却忧虑诸葛恪抬出废太子孙和抗衡自己,于是借孙亮的名义,将孙和赐死,孙和还是没能逃过悲惨命运,成了孙权第四个非正常死亡的儿子孙峻斗倒诸葛恪后病死,将权力传给堂弟孙綝(chen)。
孙綝主政期间和皇帝孙亮争权,最终孙亮被孙綝击败,皇帝之位被废,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得到了孙綝扶持,当上了皇帝孙休靠着自己的政治手段扳倒了孙綝,夺回了皇帝大权,可是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派人将孙亮毒死,孙亮也成了非正常死亡。
孙休在位不到六年,暴病而死,死时年仅30岁至此,孙权的七个儿子只剩下了儿子孙奋一根独苗,他能摆脱诅咒吗?

孙奋握有一定的军权,在孙亮当政期间就不安分,被赶出建邺,转迁到了豫章郡由于气愤,孙奋不服从命令,而且多次越轨违法行事,特别在孙休死后,孙和的儿子孙皓被朝中推举登基为帝,孙奋更不服气,被指控图谋不轨,结果反被孙皓抢先下手诛杀,连同自己的五个儿子也全部受到连累而死。
孙权的儿子们自此全部离世,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七个儿子,结局都令人叹息,但祸根大部分都源于孙权,早在20多年前,孙权看到曹魏皇帝曹睿英年早逝,留下幼子的情况,说出了“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
的预测,没想到先应验在了自己的身上,简直是可悲至极。举报/反馈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曹睿的儿子(曹睿的儿子当了几年皇上)学到了
曹叡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他的父亲是魏文帝曹丕,黄初七年五月,曹丕病重,于是,立曹叡为皇太子,曹丕很短命,只活了四十岁,曹丕死后,曹…
-
爱茉莉胶原蛋白(爱茉莉胶原蛋白和lg胶原蛋白哪个好)奔走相告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胶原蛋白肽饮品品牌“五个女博士”近日因一则电梯广告而引发众多争议。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
- 爱茉莉胶原蛋白(爱茉莉胶原蛋白和lg胶原蛋白哪个好)学会了吗
- 宝贝即将步入小学祝福的话语(宝贝即将步入小学祝福的话语50字)不要告诉别人
- 用卷发棒做梨花头(卷发棒大号梨花)不看后悔
- 用卷发棒做梨花头(卷发棒大号梨花)快来看
- 隆的多音字组词(降的多音字组词)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