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蒲公英(战场上的蒲公英 王外马甲)越早知道越好
《第一伞兵队》亮相央视。作为该剧的策划人,李洋起初的想法来源于一本小说《战场上的蒲公英》。
《第一伞兵队》 “如果有一天我会离去,请让我化在风里,如果你还
《第一伞兵队》亮相央视。作为该剧的策划人,李洋起初的想法来源于一本小说《战场上的蒲公英》。
《第一伞兵队》 “如果有一天我会离去,请让我化在风里,如果你还记得我的名字,请说再见蒲公英”,当李洋在车上听到汪峰的这首《再见蒲公英》时,眼泪便突然润湿了眼角10月7日,国内首部以还原抗战时伞兵作战为题材的电视剧《第一伞兵队》亮相央视。
作为该剧的策划人,李洋起初的想法来源于一本小说《战场上的蒲公英》在他的眼中,蒲公英和伞兵有着完美的契合度“伞兵出击是抱着有去无回的信念,是真正的勇士,就像蒲公英一样,勇敢无畏,听风从命” 军旅题材同质化严重 伞兵仍是空白。
自《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热播剧创造收视奇迹后,近些年军旅题材电视剧开始呈井喷式出现在荧屏之中军旅剧的量产难免造成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无论是战争、历史还是不同兵种之间的题材开发都再难有新意,已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而军旅题材对于伞兵历史及作战方式的还原和描述,却一直无人问津大多数观众对于中国伞兵的历史至今仍处于空白的认知阶段在这一方面,编剧刘猛的《伞兵突击队》曾对伞兵作战有所涉及,但该剧主要篇幅仍以谍战、战争以及特种兵作战为主体,对于伞兵的历史和作战方式并没有太多的介绍。
由此,曾担任《亮剑》、《士兵突击》、《我是特种兵》等热播剧的总策划人李洋想到了填补伞兵题材在军旅剧中的这一片空白 “这是一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他们是中国空降兵的鼻祖”,李洋告诉记者,向观众填补对于中国伞兵历史的空白是他策划这部剧最大的动力。
“之前一直不敢碰这个题材,主要是因为抗战时期有关伞兵的资料能搜集到的很少,伞兵在当时属于秘密部队,保密级别很高,如果不能完整地还原这一段历史,我认为没什么意思”,李洋坦言,直到自己看到了王外马甲的小说《战场上的蒲公英》才决定开始策划这个题材。
“与其说这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更像是一份报告文学,里面从过程到细节全部来自抗战老兵的回忆和记述,读起来非常有质感,作者是偶然在邻居家中见到了一个特别健谈的老爷子,跟大家摆龙门阵一侃就是几个小时,就觉得这个人特别有故事,后来在接触的过程中,慢慢地把几十年前的事全掏出来了,就以老爷子为原型写了这部《战场上的蒲公英》,《第一伞兵队》主角蔡智诚的原型就是他。
” 抗战三次大规模作战 突袭效果明显 中国第一支伞兵部队虽然成立于抗战后期,但在和日方的对抗中仍起到了一定作用,在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衡阳三地进行过三次大规模作战李洋告诉记者,这三次作战在《第一伞兵队》中都有体现。
“这支伞兵建立后参加的实战,有记载的只有这三次,伞兵空降以后就偷偷潜伏在原地等待时机,或者直接冲到敌人后方进行战斗,当时日军的伞兵装备比较落后,经常出现跳下去以后人和人卷在一起,或者两架运输机距离太近相撞的情况,到后来日军几乎没再用过伞兵,所以日军的大多数军官和士兵没有对抗伞兵的作战经验,打着打着后方突然冲出来好几百人,确实把日军打得够呛”,但同时李洋也坦言,在三次行动中我方也有不少同胞阵亡。
“伞兵为什么叫蒲公英,因为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道理很简单,伞兵作战大部分情况要在敌后与人战斗,实际上是自己跳到敌人的包围圈中战斗,很容易被包饺子,但我就是喜欢伞兵这种蒲公英的精神,蒲公英飘到哪儿我就去哪,如果我飘不回来,请你们记得我,我还在风中。
” 此外李洋提到,虽然当时我们使用的是美式装备,但每个伞兵也只能带一支短枪和少许弹夹,最多再带几颗手雷,一旦打光就只能冲上去刺刀见红“现在的空降兵可以负重100多斤的装备,是因为配备了副伞,在快落地的一瞬间打开副伞可以再往上弹一下,但当时没有副伞,如果战士携带装备重量过大,落地瞬间腿就会折,所以伞兵是一个黄金兵种,特别珍贵,要在关键的地方发挥关键的作用。
” 成立伞兵遇选拔难题 大学生成主力 《第一伞兵队》以蔡智诚的军旅生涯为主线,再现了中国第一代伞兵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李洋告诉记者,为更好完整地还原这一段历史,剧中对于伞兵的由来也有一定的交代1944年初,杜聿明首先提出组建中国首批伞兵部队,但美国人并不支持。
李洋称,美国人认为国民党的兵大多数是乡野农夫,无法驾驭像伞兵这样的高级兵种“要成立伞兵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装备问题,当时国内根本做不了,只能向美国求助,美国人上来就拿英文说事,说美械和说明书上复杂的英文咱们看不懂,所以杜聿明就从云贵两地招募了一批大学生作为首批伞兵”,李洋解释道,“一方面伞兵是一个高智商兵种,要有文化懂英文,另一方面,从专业角度说,伞兵还要掌握一定的气象学、空气动力学知识,就这样美国人拨给了杜聿明一批伞兵装备,成立了中国第一支伞兵团,规模大概有1000人,其中美国教官占百人左右,负责日常训练,这支部队就是后来非常神秘的鸿翔部队的前身。
” 蒲公英精神令人敬佩 细节还原历史但凡现象级军旅剧都伴随着一种民族精神,能让观众在观后产生共鸣《亮剑》中有“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士兵突击》中蕴含着“许三多精神”,对于梦想不抛弃不放弃。
而在李洋眼中,《第一伞兵队》则有着一股“蒲公英精神”,勇敢无畏、听风从命 李洋表示,伞兵是战场上的“蒲公英”,灵活机动,战斗力强“为此《第一伞兵队》中不仅有大量伞兵升空、空降、地面实战的镜头,还揭秘了战时伞兵选拔、训练的过程”,李洋说,“比如在伞兵基地里,他们遭受了美式魔鬼训练,高强度的仰卧起坐、扛着笨重汽油桶折返跑、分组厮杀,夺取胸章优胜劣汰等,竞争之惨烈痛苦,让人难以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时的一些先进战机也在剧中得以呈现,C47美军运输机、P40战斗机、寇蒂斯等道具飞机均是1:1还原李洋告诉记者,“从道具到剧情,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最终目的就是客观呈现历史,向观众细细展示伞兵的蒲公英精神。
”来源:北京晨报记者 韩英楠, 影视汇微信公众号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小编心语: 军事专集《兵从天降》、小说《战场上的蒲公英》、电视连续剧《第一伞兵队》都对衡阳县洪罗庙的伞兵有大篇描述!当然还有台湾出版的《顶好》、《伞兵作战史》也对在衡阳县洪罗庙的这场战争有详细记载!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战场上的蒲公英(战场上的蒲公英 王外马甲)速看
1.第聂伯河和"东墙"1943年8月,库尔斯克战役给苏德双方带来的震荡还没过去,被打得胆战心惊灰心丧气的德军又在其他几个战场…
-
武经七书直解(武经七书直解pdf)学到了
暑假可以先预习起来!
- 梦幻游侠(梦幻游侠辅助)这样也行?
- 把妹圣经(把妹圣经,值不值得看?)新鲜出炉
- 把妹圣经(把妹圣经,值不值得看?)怎么可以错过
- 林泉高致(林泉高致三远)快来看
- 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央视网)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