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游园惊梦(于丹游园惊梦 深情之美)新鲜出炉
《于丹·游园惊梦》:于丹,昆曲之美,有七个角度昆曲我是知道的。后来,我在留园的涵碧山房邂逅了盛装的杜丽娘和柳梦梅,他们白衣翩翩,水袖轻扬,玉指纤
《于丹·游园惊梦》:于丹,昆曲之美,有七个角度
昆曲我是知道的初中,看了一出昆剧《十五贯》,当时印象很深刻,诺大的舞台,没什么道具,就靠两个演员在那里唱和演,虽然听不太懂,故事却约略知道,感觉那唱腔跟京戏很相似以后,随着时间轻轻流淌,却是昆曲的真空地带。
《牡丹亭》我也是读过的,每当读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很多典雅清丽的曲辞时,便平白地口齿噙香起来,感受到无限春光一样《红楼梦》中黛玉在梨香院外隔墙听得这一段,心动神摇起来,思想刹时也在青春的盛宴上徘徊游移,仿佛有人泄露了她的心事,那一刻真不知是谁在游谁的园,是谁惊了谁的梦。
这才知道,我们读的那些优柔雅致的词藻原是这么唱的!后来,我在留园的涵碧山房邂逅了盛装的杜丽娘和柳梦梅,他们白衣翩翩,水袖轻扬,玉指纤纤,我下意识地屏住了气息,一任自己被牵引被沉醉而回头看到了岁月对岸的风景,那份美,美得触目惊心!怪不得《牡丹亭》是那么轰动!。
对现在的人来说,在剧场里坐上老半天,看着台上人进人出,幕开幕落,细语慢词,翠舞珠歌,是要有些闲情逸致的可是,在你看着看着时,舞台上那种虚拟出来的真实,入木三分地刻画着人物内心极为丰富而且细腻的变化,绝对比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来得生动而且精彩。
于丹在她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就把她欣赏昆曲的心得感受细致地分成了“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 成熟于明朝中叶的昆曲,好似一把折扇,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筋骨,扇面上融合了古典音乐、诗词、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将其慢展轻摇欣赏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六百年磨合锤炼方而成的和谐优雅。
我想,这才是昆曲的真正风彩而任何艺术都是耕种性灵的工具,它提供给你的是人生智慧
于丹在她的“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中打通了昆曲与人生之间的通道“人生如戏”,你在看戏,你也在看自己,戏里戏外的每一幕,都夹杂着关于生命的感慨,人生的种种于是,我们常常能在书中读到她心灵解读式的句子,再加上她灵性华美的语言,真是一种至美的享受!且看她是怎么说的:“我喜欢有些流光纯粹是用来浪掷的,可以敏感到四季,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可以拍一支曲子,霎时间沧桑幻化,古今同心。
” 如果我们只把于丹的话当成好句子来欣赏,显然是没有把于丹做的这一桌的活色生香的好菜吃干净书中于丹延续着她一惯关注心灵的风格,借昆曲之壳再一次告诉我们,生活需要从容,需要梦,而典雅婉转的昆曲就是这样的一种形式,当你一任自己深陷在昆曲里时,时空颠覆,忘却营营,日常的繁忙和琐碎都已屏弃在外了。
这或许就是她所说的“慢生活”
“不到园里,怎知春色如许。”没看过于丹的《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怎知我说的对否?呵,这么说有为该书吆喝之嫌,但我肯定不是于丹的托!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圣经故事(圣经100个故事)满满干货
多一个读书的人,社会上就多一些和气,少一些戾气。书籍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从小热爱阅读,长大也会是个终身学习者…
-
圣经故事(圣经100个故事)学到了吗
《圣经·旧约》有很多经典故事。现在,给大家盘点五个经典的《圣经》故事。上帝是要该隐经历苦难而悔改,但不想让别人杀了他,就给该隐…
- 风沙星辰(风沙星辰永远相伴)燃爆了
- 煤老板自述三十年(煤老板自述三十年 pdf)太疯狂了
- 煤老板自述三十年(煤老板自述三十年 pdf)这样也行?
- 非法侵入(01)(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司法解释)一篇读懂
- 参谋助手论(参谋助手论 为首长服务的艺术)一篇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