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于丹游园惊梦(于丹游园惊梦 深情之美)硬核推荐

这是一本很久前的书了,买了后一直放在书柜里,没有时间看,乃至书皮都有些泛黄。突然想起看看,是因为数月前去省

于丹游园惊梦(于丹游园惊梦 深情之美)硬核推荐

 

这是一本很久前的书了,买了后一直放在书柜里,没有时间看,乃至书皮都有些泛黄突然想起看看,是因为数月前去省国际会议中心看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临川四梦》之《牡丹亭》的缘故,这应该属于“厅堂版”的《牡丹亭》据说昆曲牡丹亭有台湾白先勇导演的青春版,演员妆容扮相与舞台美术都是精美之至。

我一个极好的朋友曾经带着夫人去看过,后来向我炫耀,啧啧称赞可惜我没有得看,仿佛折了锐气,便总觉得有些郁闷        看完此书,有两个最大的感受,一是昆曲的确不愧为百戏之祖,其唱词之美,让人沉醉中国文学史上将元曲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比肩,以前我深不以为然,如今看来,真真是信了。

这汤显祖虽是明人,走的也是元曲的路子,《牡丹亭》的中的几句,譬如说著名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几句,没有极为丰厚的生活历练和厚重的文学底蕴,是断断不能写出这样经典的句子的。

仔细读来,“游园”中的“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也枉然”、“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还有“惊梦”中的“一阵香风,送到林园”等几句,甚至那杜丽娘的题画诗“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都可以说是诗中上品,活脱脱地将杜丽娘的柔媚和缱绻的姿态写得淋漓尽致了。

      第二个感受是,极大地改变我对昆曲既有的印象以前总觉得昆曲就是软绵绵的,比如《牡丹亭》,比如《长生殿》等,没有阳刚之气,殊不知真是孤陋寡闻,昆曲中的《单刀会》、《钟馗嫁妹》等折子,却是极为刚猛的,比如周仓的唱词“志气凌云贯九霄,周仓随驾显英豪。

父王独赴单刀会,全仗青龙偃月刀”,就让人顿感豪气干云当然,昆曲的风格是多样的,譬如还有《狮吼记》的幽默和诙谐等等,让人回味无穷,却是言不尽意了      于丹用梦幻之美、深情之美、悲壮之美、苍凉之美、诙谐之美、灵异之美、风雅之美来概括昆曲的审美要旨,颇有见地,全书文字流畅,文采惊人。

这世上总有人在批评于丹,甚至不乏过分浮躁浅薄的语句,我往往不以为然套一句流行的英语“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我还是很支持于丹的,对于经典的解读,本来就千人千面,犯不着为一种所谓的标准套死。

谁有本事,谁便拿出真功夫来,这比瞎吹大牛皮管用多了       烦躁和苟且的生活总是需要文化的调剂和滋养,读《游园惊梦》大概就有些这样的作用据说现在京城昆曲热复苏,北大清华的学生,都以能欣赏昆曲为乐事、高尚事,我们贵州的大学生大概没有这样的福分,于是只有寻些简单的路子了,譬如读书。

读这样风雅的书,是需要风雅的环境的,所以,这本书我是在小车河的潺潺流水边读的,用了整整两个上午,算是真资格的附庸风雅了一回从读完到写下这几段话,中间起码隔了近三个月我这拖延症,已经病入膏肓了       第一次看昆曲的现场版,大约是在2009年秋天的昆山周庄,看戏的那会儿,江南清风无限,景致撩人非常。

那里是正宗的昆曲发源地第二次便是这上海昆剧团厅堂版的《牡丹亭》了,如今回味起来,这书中所写的《牡丹亭》,似乎比舞台上的《牡丹亭》还要好看些,这便是文字的魅力,果然应了那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