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费孝通文集(费孝通文集pdf)真没想到

这本书从2020年开始读,中间断了好几个月,直到今天才收尾。这本书收录了费老1924--1937年的所有文章

费孝通文集(费孝通文集pdf)真没想到

 

这本书从2020年开始读,中间断了好几个月,直到今天才收尾这本书收录了费老1924--1937年的所有文章,包括他跟老师、同学、亲友的信件       在读他的文章时,莫名得会被他文字里渗透出来的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

我是一个很擅长质疑的人,一般很难相信在公开的文章和信件里透露出来的情感我为什么会相信这些文字里渗透出来的情谊呢?(所以我一般都较喜欢理性的文字感动我特别深的书,一时能忆起的书就这三部:《红楼梦》、《飘》、《九三年》)。

        但费孝通的文字感动我的,不是他的艺术创作而是他的真实这几天我一直在质问自己,你凭什么相信他的文字透露出来的情感是一种真实,而不是为了赢得好名字,在公众面前的作秀呢?        第一点:如果有人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是作秀的话,那么这个秀也就是一种真实吧。

曾经看过一个很有趣的段子,“假如有一个男人不是真得爱你,但他一生都对你说谎,‘我爱你‘,直到他90岁去世,那么他是否真得爱这个女子呢?”,如果用社会心理学和功能主义文化论的观点来看,他是真爱的毕竟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行为……更何况很多人,自己也经常分不清自己的言论更真实,还是行为更真实。

(这个现象已被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笛卡尔的错误》所论证,基思*斯坦诺维奇在《机器人的叛乱》一书也讨论过这个现象)       费孝通透露出来的情感,无非两种一种是对国家的爱,一种是对情人的爱而且对这两种爱,他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用一生的行为去践行。

他曾经在怀念他的亡妻的文章里写到:““同惠既为我而死,我不能尽保护之职,理当殉节;但屡次求死不果,当系同惠在天之灵,尚欲留我之生以尽未了之责,兹当勉力视息人间,以身许国,使同惠之名,永垂不朽”而纵观他一生的著作和研究,都在踏踏实实地做文化学研究,努力为国人观察自己的社会提供一些信息,提供一个视角。

也正因为如此,王同惠的名字才跟着他们的《花篮瑶的社会组织》研究,永垂不朽       其次,他对国家的爱(至少在第一卷里)都是在对社会现实的暴露和揭示中,体现出来的他们那一代人,不隐晦说出国家的丑陋的一面,正因为他们直面那些赤裸裸的丑陋,他们才有了奋进的方向,才知道应该在哪方面确确实实的努力,从而让自己的国家更好。

这也是我看当代的文学,很难相信他们在文字里喊出来的爱国“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样的口号让人觉得虚伪和无力,如果你看不到短板,你如何让自己进步呢?一个国家和社会亦然       而现在的国人和政府恰恰有这样的一种风气,容不得任何的批评,容不得任何对真实情况的暴露。

只要有人对丑陋的社会现象进行描写,从而进行稍微夸张一点的分析批评就成了给国际反动势力递刀子的人正因为不能面对真实情况,我们就不能对自己遭遇过的灾难,所暴露出来的不足做任何的研究,从而提出更好的社会改良意见和策略。

最近吉林通化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个弊端一年前“武汉封城”出现的各种现象,在现在的吉林通化又重演一次,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实情况不可以研究,专家就无法提出真正的改进和优化管理策略也许有人说,政府肯定会组织专家进行闭门研究的,无需公开。

但是大家应该知道“闭门造成”,永远不如“集思广益”的车优越“闭关锁国”终将被西方列强的联手打败为了文章能顺利发布,具体事例就不再继续展开了       顺便将以前的读书笔记也摘录下来,方便自己和书友查阅。

      20200306 #《费孝通文集》第一卷#今天读了三篇文章,费老对“社会问题”、“文化失调”、“社会变迁”、“社会研究”等词汇的定义,言简意赅,真是佩服最有感触的是《野蛮人之性生活》序,“性生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语义被窄化,只涉及了与“房事”有关的才被属于讨论的范畴。

其实性生活在英文和费老时代,涉及范围很广,包括亲子关系、婚姻礼节、家庭礼仪、亲朋好友之间的待人接物,甚至同事之谊、朋友之情,只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内容都可以被纳入“性生活”研究的范畴那么“性”词意的窄化导致了什么社会问题呢?性教育不意展开,或者在展开“性教育”时,会遇到很多尴尬和误解。

比如有学者说“性教育必须从幼儿园抓起”,从广义的性来说没有任何问题,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跟叔叔阿姨相处,相处时如何在有礼貌的情况下保护自己隐私等等………但是在当下却引出了很多尴尬和冷嘲热讽。

“性生活”词意的窄化还引起另一个问题就是,面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懵懂,就会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哎,对性生活的误解,从合适开始的呢?如果费老在世,肯定会有兴趣进行一番考证的……       0200319 #《费孝通文集》第一卷读书笔记#这里有一段记录很有趣。

在1935年,费老调查了北平监狱,发现盗墓贼,通过体型测算,很多都是满族旗人……他说,如果从“人类学”的统计来看,很多学者会很直觉的猜测,会不会具有这个体质的人天生有做贼的基因呢?他说,这应该没有强相关性。

应该从文化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因为当时在旗人的贫困阶层,他们比较熟悉满清贵族的坟墓结构和路线,也比较了解内部的布置,所以他们比较有作案的知识……而跟人种无关费孝通之所以会在很多论文著作中反驳人种论,就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反击当时的“东亚病夫”的宣传……。

       20200323 #《费孝通文集·第一卷》读书笔记#费孝通跟他的新婚妻子王同惠一起去广西瑶族地区做人类学研究的著作所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费老都觉得景色很美但是很令人心碎的是,在任务快要结束时,他和妻子一起掉到了猎人挖得陷阱里,妻子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看这个记录,其实可以看到许多潜藏的危机,可惜当事人无法察觉而已。

哎……         20200326 #《费孝通文集·第一卷》读书笔记#《江村通讯》这是费老后来博士论文的资料收集期间调查经过的记录他之所以做这个社会调查研究,目的有两个:1、反驳文化上有野蛮和文明之分。

这是想回应当时欧洲人类学者认为中华文化是野蛮文化的称谓2、当时在人类学研究上,有一个默认的规定即人类学只能研究野蛮民族,而不能研究自己生活的社区因为自己生活的社区,由于偏见,总看不到自己文化的全貌但费孝通认为,主要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学者是可以观察自己的社区,并为自己的社区改革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这两点后来费孝通都做到了       20200327 #《费孝通文集·第一卷》读书笔记#《写在的前面》、《社会研究的关键》、《伦市寄言》这三节有趣的观点有两段:1、做社会学研究的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呈现事实,而不提供政见。

只有你带评价的观察,才能不会错过任何细节如果带了成见再去观察,就容易抛弃与自己观点不符合的事实这样的研究容易走偏2、作为当时受洋式教育的费孝通居然也没有能理解到“节令”带那个时候农民的重要性这倒是令我非常的意外。

20210127#冰哥读书笔记之《费孝通文集》第一卷      每次读费孝通的著作,都被他感情的真挚,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感动这篇《花篮瑶社会组织》是他与其爱妻同惠的遗作当时他们一起去瑶山做“田野”考察,在项目末期,两人误中猎人陷阱,同惠身故,费孝通重伤。

事后,据费老的言外之意(图1)有自杀殉情的举动……但就算他不殉情,从他第一卷的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浓浓的爱意……他立誓要把这个调查报告写好,就是以慰爱妻在天之灵……这样的真性情不得不令人佩服   图2,费老的书的另一特点就是,处处透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当时不管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在贬抑“中国文化”是过时的文化,而他不甘心,他是立志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自己的社会文化,到底哪部分是好的,哪部分是不足的……想用真凭实据告诉同胞,在未来的社会改革中,应该怎么改,往哪里改,给出自己的意见。

他用实际行动响应当时北大校长胡适的号召:“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号召   他94岁高龄,一生所做都所有研究都为他学社会学的初心想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一个观点,为要认识中国社会的人贡献一点材料”。

我阅读了他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绅士》等等……每一部书都能看到他的初心这也是我下定决心想通读《费孝通文集》十卷本的原因读这十卷本,即是了解费老一生的经历,也是了解中华民族这百年变迁的始末……        在中国,如果有多一批像费孝通这样的学者的话,该有多好。

(由于文集整套购买需千元,为了节约开支,就找到电子版自己打印出来阅读。第一卷就这么厚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