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刘师培全集(刘师培全集PDF)学到了

其实,根据我自己初定的体例,这首诗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放到最后笺注的。其难度也没有大到让我“趋易逃难”到这种程度。其原因说来惭愧——我把她漏掉了。而让我发现这一失误的,要感谢一篇文章——张仲民先生的《“以学殉时”:洪宪帝制期间的刘师培》。

刘师培全集(刘师培全集PDF)学到了

 

《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339(539)收录有刘师培《赠吴彦复》一诗这首诗在刘师培存世的400多首存世诗词中再普通不过而于我个人,却有个颇有趣的小故事——这是我在述《刘师培诗词编年笺注稿》初稿时最后一首笺注的诗。

其实,根据我自己初定的体例,这首诗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放到最后笺注的其难度也没有大到让我“趋易逃难”到这种程度其原因说来惭愧——我把她漏掉了而让我发现这一失误的,要感谢一篇文章——张仲民先生的《“以学殉时”:洪宪帝制期间的刘师培》。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史林》2019年第2期P100-114我曾经非常仔细地拜读过,受益匪浅前一段,无意中在首图微信公号看到张仲民先生《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一书有电子版这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收录了张先生曾公开发表过的多篇论文。

其中涉及刘师培的有两篇,一篇是《“以学殉时”:洪宪帝制期间的刘师培》,另一篇是《南桂馨和刘师培》后者原发表于《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3期P129-140,收入论文集时,加了副标题“兼论《刘申叔先生遗书》的成书过程”。

因为此前细读过,再加上实在不习惯在手机上阅读,这次再读《“以学殉时”:洪宪帝制期间的刘师培》时,不是很认真但还是发现,收入《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的该文与原发表于《史林》的并不完全一样,是经过修订的。

读至文末,有这样一段:“洪宪败局之后,虽未被列入帝制祸首,但刘师培有些走投无路,其境况倒有点类似当年赠吴彦复诗中所谓的:“更无大地容真隐,为写新愁入小诗”张先生在注释中写道:“刘师培:《赠吴彦复》,收入万仕国编:《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第1339页。

万先生将此诗系为刘师培1916—1917年居住天津时所作,误,吴1913年即去世”这个内容是《史林》中所没有的这让我忽然发现,做笺注的时候居然漏掉了这首诗!其实,这首诗于我很熟悉倒不是诗的辞句如何动人,而是刘师培写在扇面上的“书法”。

赶紧补述,真要感谢张仲民先生的无心“提醒”张先生《南桂馨和刘师培》一文,我也曾拜读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更大尤其是其中这一观点给我隐隐感知,又没有明确的想法以支持和解惑——“有意思的是,刘师培甘心为袁世凯、阎锡山、南桂馨卖命,‘阿谀取容’,成为袁世凯称帝用的棋子,被时论讥为‘龌龊书痴’。

这固然跟其做帝师心切、喜以经术文饰政论有关,但又何尝不是被南桂馨、阎锡山当作保全自己权位的工具蓄意利用所致?在这场复辟帝制的活动中,大家实际上各有算计,各取所需”张先生此语,一下子让我的思路明朗起来最后,把《赠吴彦复》一诗的详细笺注初稿附后——

赠吴彦复平生壮气凌湖海,卧对西风感鬓丝谏艸耻留青史迹,骚心潜付美人知更无大地容真隐,为写新愁入小诗好待尘寰炊黍熟,刼灰影里辨残棋【刊载】《刘申叔遗书补遗》下册P1339(539)【类别】七言,8句【编年】

暂不能确定时间【笺注】〔吴彦复〕吴保初,字彦复详见《岁暮怀人(其三)》一诗〔吴彦复〕条笺注〔平生壮气凌湖海〕王安石《临川文集》卷5《古诗·寄曾子固二首》其一:“平生湖海士,心迹非无素”张孝祥《于湖集》卷。

31《乐府·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辛弃疾《稼轩词》卷1《水调歌头·和赵国兴知录韵》:“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谏艸耻留青史迹〕欧阳修《六一诗话》:“闽人有谢伯初者,字景山,当天圣景佑之间,以诗知名。

余谪夷陵时,景山方为许州法曹,以长韵见寄,颇多佳句:……‘典辞悬待修青史,谏草当来集皁囊’”《后汉书·蔡邕传》:“以邕经学深奥,故密特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具对经术,以皂囊封上”李贤注:“《汉官仪》曰:‘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皁,同“皂”《正字通》午集中《白部》:“皂,俗皁字”《尊瓠室诗话》卷3:“吴彦复师讳保初,号君遂,武壮公仲子也……丁酉秋,朝廷下诏求言先生陈时事疏,略谓:皇上宜亲贤正,远邪佞,乾刚独断,则万机咸理若魁柄下移,则国非其国矣。

尚书刚毅恶其言切直,抑不代达先生忿诋之,遂挂冠归”吴保初有《未焚草》传世,为其诗集,一册不分卷卷首有其自序,署“光绪戊戌至日于北山楼”,应为1898年刊刻,收其1898年前诗作另有《北山楼集》,分诗、词、文三部分。

其中,文集中录其谏章若干,包括:《上本部堂官说帖》、《上孙尚书书》、《陈时事疏》、《请还政疏》等《陈时事疏》,即是导致其“挂冠归”的那份奏折吴保初有《自题批鳞草后》三首,载《北山楼集·北山楼诗·丁酉(1897年-引者)》。

第一首曰:“一叩君门深九重,不知涕泗复何从君无失德言空激,臣本当诛罪不容为主应同狂犬吠,杀身还负逆鳞龙横流四海疮痍甚,惭愧无能报列宗”他在《请还政疏》中历数垂帘听政之弊,“亲政钜典一日不行,则外间浮言一日难靖,即邦本一日不安”。

提出,“万寿山之风景依然,颐和园之花鸟无恙,湖山钟鼓,暮景堪娱”,劝慈禧“安居深宫,籍资颐养”〔骚心潜付美人知〕屈原在《离骚》中以“灵修美人”喻指楚怀王,劝谏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详见《甲辰年自述诗》(其四十九)一诗〔美人香。

草〕条笺注吴保初在《陈时事疏》中劝谏光绪:“今天下病亟矣!谁秉国钧?谁尸国政?祸阶之房,至于此极!”“诚恐皇上春秋鼎盛,犹日与宫人宦寺为狎暱,日以博奕演剧为戏乐,而四方解体,兆姓寒心”〔为写新愁入小诗〕辛弃疾《稼轩词》卷。

4《菩萨蛮》:“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好待尘寰炊黍熟〕即“一枕黄粱”,典出沈既济《枕中记》,详见《感事八首》(其六)一诗〔黄粱一枕梦初醒〕条笺注〔刼灰影里辨残棋〕《古今韵会举要》卷。

30《入声·十六》:“劫,……通作刼”劫灰,遭遇劫火后的灰烬详见《咏汉长无相忘瓦》一诗〔魂复昆明有劫灰〕条笺注残棋,指残破局势,形势岌岌可危详见《和周美权《夜坐偶成》用原韵》一诗〔浩劫同残棋〕条笺注刼,据原件图片,《刘申叔遗书补遗》本作“刧”。

辨,原件改“证(證)”为“辨”【略考】《刘申叔遗书补遗》录该诗题记:“原书与团扇背面,署‘彦复先生正,师培’据其正面程建勋所绘梅花署‘作于津门’,则应为刘师培一九一六至一九一七年旅居天津是时所作……标题为编者所拟。

”张仲民《叶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之《“以学殉时”——洪宪帝制期间的刘师培》一文注释〔169〕:“万先生将此诗系为刘师培1916年—1917年居住天津时所作,误,吴1913年即去世”(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

康涛2023年4月1日于北京无遗楼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