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清梦无痕2(清梦无痕小说)怎么可以错过

节选自《名师教案》(必修下册)第234—240页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5课时教学设计,由安徽省蚌埠二中梁秀清、周昂、汤萍萍老师编写。

清梦无痕2(清梦无痕小说)怎么可以错过

 

    《名师教案》(必修下册)由广州市月峰公司策划,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课时教学设计节选自该书第234—240页,由安徽省蚌埠二中梁秀清、周昂、汤萍萍老师编写。

第五课:读诗始怜梦中人且以诗词话钗黛——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阅读推进课)作者:梁秀清  周昂  汤萍萍教学目标⑴语言建构与运用:    整理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把握其不同的风格特征,尝试撰写诗词短评。

⑵思维发展与提升:品鉴主要人物创作的诗词,借助形象思维挖掘诗词的深刻内涵,加深对人物的理解⑶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诗词中显露出的人物情趣和性格,发掘小说的深层意蕴⑷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古典小说借助诗词表现人物形象的创作传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重点品鉴诗词,发掘其中显露出的人物的情趣和性格,借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究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的作用,发掘小说的深层意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整理、分析比较、讨论分享、读写一体

教学过程一、导读《红楼梦》是一部充满诗情画意的经典杰作周汝昌先生说:“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词,才正式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部分”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的重要手段,也预示着大观园百花凋零、风流云散的最终结局。

要想深入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我们须得从他们的“才华”入手,深入研读作品中人物创作的诗词那么我们在本专题中该学习哪些诗词?又如何学习呢?同学们在课前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作品中人物创作的诗词(如咏海棠、菊花诗、螃蟹咏等)都梳理出来,通过泛读——精读——研读逐步深入,有所侧重地进行鉴赏与探究。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由于与大量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红楼梦》的人物都洋溢着浓厚诗情,《红楼梦》这部写实性作品也处处流露出诗情雅韵,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在本专题的研讨与交流课上,我们将以薛宝钗和林黛玉为例,去尝试深入研读小说中人物创作的诗词,发掘其作用在此也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钗黛二人是全书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可是其他人物都各有判词,此二人却合用一首判词,这样的“惜墨如金”实在不符合常例,作者这样设计会不会另有深意?。

如果经过阅读探究,我们明白了诗词对塑造钗黛二人形象的作用以及作者在诗词中寄托的深层意蕴,同学们能继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书中其他人物的诗词作品的作用吗?相信在诗词的点化下,同学们对《红楼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德才不兼是钗黛,一曲红楼各自哀——从判词说起回顾薛林二人判词,锁定二人不同的性格与命运回忆导入:请同学们根据之前的阅读与学习,回忆钗黛二人的判词,明确她们的不同性格与命运,导入新课;提出二人为何共用一首判词的疑问,为接下来的研读做准备。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世外仙姝,聪明灵秀,才华横溢,惹人怜悯。薛宝钗——山中高士,德行无双,质品高洁,令人叹惋。

三、一片丹心因结社,诗词愈谱情愈真——因结社见性1.海棠诗社咏海棠(1)浏览小说第37回的相关内容,找出大观园结社咏海棠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背景:《红楼梦》第37回是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后的首场集体作诗。

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为“海棠社”此次赛诗,由探春限韵,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后来湘云又来补作两首(2)比较阅读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咏白海棠》,交流分享相关诗词短评咏白海棠。

蘅芜君(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短评分享:李纨评“含蓄浑厚”,认为在众人中当居第一古人借物咏志,所咏之物的品格就是写诗人的品格。

薛宝钗就是这“珍重芳姿”掩门不出的矜持小姐,“冰雪影”正是这服食“冷香丸”的“雪”姑娘的真实写照“罕言寡语”,淡极而艳,这位熄灭内心火焰,恪守封建妇德的豪门千金默默坚守着清洁的品格,承受着无痕的愁苦,不怨不尤。

咏白海棠潇湘妃子(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短评分享:李纨评这首诗说“风流别致”,探春说“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让与蘅芜君(薛宝钗),独宝玉偏爱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开篇就写出了林黛玉栖居世外、冰清玉洁的品性月窟、缟素、秋闺、怨女,虽是写花,终“不脱自己”,是其人格的象征,也是其命运的暗示心事无人诉说,生命日渐殒亡众人对薛林二人不同的评价,也说明了二人的际遇。

薛宝钗虽为众人赞赏,但终为宝玉所弃宝玉虽然钟爱黛玉,但在众人的压力面前,他还是选择“只得罢了”,令人感叹唏嘘2.菊花螃蟹皆风骚(1)浏览小说第37回的相关内容,找出大观园结社咏菊的写作背景    明确背景:《红楼梦》第37-38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榭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

 宝玉和众小姐们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2)比较阅读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咏菊花诗,交流分享相关诗词短评忆菊蘅芜君(薛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画菊 蘅芜君(薛宝钗)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短评分享:《忆菊》一首,闷思、断肠,活脱脱的闺怨,“秋无迹”,唯“梦有知”,空闺寂寥,此诗中的宝钗已经没有了“随分从时”的淡定从容,只落得个“人比黄花瘦”的形单影只,岂不正是其命运的写照。

《画菊》一首写作画泼墨千点,画得栩栩如生,神思飞扬前几句写自己画菊花,兴来不知狂,也许正是这不知狂的偶然间一松懈才是宝钗的真性情——豪气洒脱,有男儿风骨但结尾以画粘屏来慰重阳,岂不就是其寂寞心灵的写照此次咏菊花这两首诗竟被评在最末,可见宝钗所为人赏者在德行,德行一失,幽怨、飒爽一露则为贾府难容。

宝钗的从容大度、德高冷静是被环境改造出来的品格咏菊潇湘妃子(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潇湘妃子(林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菊梦潇湘妃子(林黛玉)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短评分享:结社咏菊花,《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让黛玉赋得,已见作者让其夺魁的用心后李纨公评,果然《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这三首诗既可以分为三首,也可以合为一首。

先咏,再问,后梦,终于幽怨,无人可诉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林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合契的了,三首诗不仅写出了林黛玉超逸灵秀的才思、孤标傲世的人格,也写出了梦境和实境、理想和现实之间距离,预示了黛玉的悲剧命运,令人产生出悲凉之雾笼罩心头之感。

这三首诗虽是黛玉所咏,也可以看出是作者曹雪芹的精神追求与现实处境“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难道不就是作者写在小说开头那首“自题绝句”在具体情节中所激起的回响吗?慕陶令,说高风何尝不可以看作是作者真实情怀的映照。

(3)精读小说第38回的相关内容,找出咏螃蟹诗的写作背景    明确背景:《红楼梦》第38回,评议菊花诗毕,众人食蟹,宝玉、黛玉、宝钗遂各作螃蟹咏一首,这组诗中,前两首是衬托,精神都在宝钗的第三首当中(

4)赏读薛宝钗的《螃蟹咏》,分享相关诗词短评螃蟹咏其三薛宝钗桂霭桐陰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陽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短评分享:《红楼梦》虽然比其它古典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因为作者不敢直接说自己想说的“伤时骂世”的话,所以经常借他人之口道出。

宝钗的咏蟹诗就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集中讽刺了封建末世中的蝇营狗苟小说中写道:“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宝钗因写了这首诗让人感觉到洒脱大气、锋芒毕现,一反平日冷淡雍容的刻板印象,让人眼前一亮。

但小说接着就评论:“这是食螃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讽刺世人,作者和宝钗怎么会嫌太毒,但在贾府的众人、封建社会的当权者看来,必然是太刻毒了可见宝钗若持有这种见识与思想必然和曹雪芹一样是不能容于当世了。

如果说《咏菊》是作者人格的自我表达,那《螃蟹咏》其三就是作者政治自觉的表现,可叹两者皆不为世俗所解、所容3.可叹谁是咏絮才(1)浏览小说第70回的相关内容,找出咏柳絮词的写作背景    明确背景:小说第70回。

史湘云见暮春柳絮飞舞,偶成小令诗社就发起填词,每人各拈一小调,限时作好(2)比较阅读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咏柳絮词,交流分享相关诗词短评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短评分享:黛玉这首词众人评“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全词皆是身世之感,也是那种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临江仙(薛宝钗)  。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短评分享:宝钗与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划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作者让众人推这首《临江仙》为尊,正可以看出作者的胸怀与旨趣其中“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既可以看成是宝钗在贾府蒙乱时的高洁自持,也可以看成作者在黑暗世道当中的坚守“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之才(黛玉)苦悲戚,停机有德(宝钗)夺其才,这或许可以玩味。

4.分享你的诗词短评写作心得,明确诗词短评写作要求 结论:诗词短评写作一定要透过语言媒介,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领会作品的意境美,应注意作家的炼字、炼句、炼意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诵读作品,努力挖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其次,选好评论点,不要全面开花,要一事一议,议深议透;第三,用语要精炼,鉴赏要公正客观,评价要有力。

四、是非缘来本一身,无关风月说红楼——到判词结束1.处处有别处处愁——结合小说情节,从诗词入手总结钗黛的不同合作探究:根据钗黛二人诗词的比较阅读,深入探究二人诗词作品中显露出来的不同情趣和性格分析示例:。

黛玉,品性高洁,孤标傲世,清高随性,自怜幽独虽得贾宝玉钟爱,但不容于贾府众人,爱情失败,泪尽殒命因寄人篱下,她又是最想获取世俗温暖的人,但求而不得    宝钗,才德兼备,气度非凡,内心火热,外表冷漠生于封建大家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罕言寡语”“随分从时”的性格。

宝钗在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行差踏错,但发病时需要服食“冷香丸”来压制邪气宝钗的冷是被迫的冷,时间久了,似乎就变成了她的本性“诗者志之所之也”,宝钗虽嘴上说女儿家“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读书明理、辅国治民是男人们的事,但还是一不小心在诗词露中出了不让须眉的才情、见识与气度。

在封建家庭内部,宝钗是个致力于“齐家”的女子,当她在诗词当中稍稍表现出才情、气度的时候,就不为家族所容了,李纨对其多首词的评价就是信号2.是非缘来本一身——一点大胆猜想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回忆小说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第

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思考小说处处刻意突出钗黛的不同与对立,却又安排二人尽释猜嫌,同心共戚的原因    大胆猜想:小说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中有脂评:“钗、玉(林黛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这正符合我们解析两人诗词时获得的感受——钗黛之不同恰是人的一体两面的极端化表现如果能跳脱出来看,这脂粉堆里的红楼要写的或许并不是脂粉堆里的事,而是要写尽混乱、黑暗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如果我们将诗词中钗黛二人当成是一个人来看的话,那么黛玉则代表了其高蹈出世的一面,但“还泪报恩”的宿命、对爱情的追求,让她不能离尘脱俗,这位世外仙姝的解脱之路只在《菊梦》中一闪,又被现实的泥淖葬送了性命;宝钗则代表了其入世的一面,《螃蟹咏》切中时弊,《临江仙》气度非凡,但现实的冷水浇灭了她的热情,她积极入世的灵感只是“诗言志”时转瞬即逝的火焰。

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说:“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红楼梦》第5回写众芳判词共十四则,唯有钗黛二人共一则判词,终将一个雪里埋,一个林中挂。

钗黛的命运也许正是当时落魄读书人的命运,也是曹雪芹的命运,出世与入世都没有出路贾宝玉是他们表达愤激的理想状态,钗黛二人的共同命运才是他们遭遇的现实痛楚五、曲散人亡情犹切,剥开诗词始见心——说诗词缘起合作探究:结合课堂所学,尝试探讨《红楼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的作用。

    1.以诗见性——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2.以诗伏笔——是暗示人物命运,预设小说情节的伏笔    3.以诗言志——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六、课后阅读指导1.结合课堂研读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选择你喜欢的角度写一篇人物诗词短评,可见借诗词分析人物形象或小说主旨,也可以单纯鉴赏诗词的好坏。3.尝试利用课余时间召开《红楼梦》诗词朗诵鉴赏会,进一步交流讨论阅读结果。

作者简介梁秀清,中学一级教师,安徽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蚌埠市教坛新星。周    昂,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语文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汤萍萍,中学二级教师,蚌埠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撰稿:梁秀清编辑:梁秀清审核:王国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