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信心铭(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原创

终极大道并不难懂,只是因为人的主观选择,才远离了道。只要放下憎爱之心,就能看清楚事物客观本来的样子,万物自然本来的样子就是道。

信心铭(信心铭僧璨大师注解)原创

 

禅宗三祖僧璨《信心铭》翻译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终极大道并不难懂,只是因为人的主观选择,才远离了道  只要放下憎爱之心,就能看清楚事物客观本来的样子,万物自然本来的样子就是道万物本来的样子,往往会因为人的主观喜恶而被歪曲。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内心只要有一丝一毫细微的选择,与道的距离就是天和地一样远  想要接近道,就不能有“接近”与“远离”的想法有了“接近”与“远离”的想法,就是有了憎爱之心有喜爱自然就想要接近,有憎恶自然想要远离。

有憎爱就会做出选择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心中有了要“顺从道”的想法,就说明你认为你现在是“违背道”的,所以才需要用“顺从”来与“违背”对抗这是主观上片面的认知导致的分别心  道,是包含一切的整体,是无法被违背的,无法违背就不存在“要顺从”了。

如果不了解“大道无所不包”这个根本性的宗旨,去盲目的追求“静心无念”,只能是徒劳无功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大道就像无限的宇宙虚空一样,善与恶,美与丑,姤与净,都会容纳,不会区别对待,包含一切,没有任何欠缺也没有一丝多余。

  人以自己的憎爱之心,追求美好而舍弃丑恶,反而会破坏大道这种自然本有的完美状态。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如果对当下的境遇产生喜悦或厌恶的情感,不要去排斥这种情感不要刻意的停留在去无欲无念的空静状态  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两种状态,主观上的局限认知产生的好坏分别才能真正消除。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惟滞两边宁知一种  用强力去压制欲望,越压制欲望反而会变得越强烈  内心这两种力量的冲突会越来越激烈,怎么可能了解使内心各种矛盾力量达到和谐统一的方法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不了解内心和谐统一的方法的话,那种压制欲望的力量无法使欲望消除,而欲望也无法得到满足,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白白消耗精力  想要遣除欲望,反而会陷入更深的欲望;想要追求内心的空无,反而会离空无越来越远多言多虑。

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戒律教条越多,处理事情要思考的问题就越多,思考的问题越多,内心的矛盾就越多,离真实的本性就越远  抛开固定的戒律教条,用本心的真实感受去应对事物,就会减少很多没必要的思考,遇到的问题就会简单明了。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烦恼,就要看清造成烦恼的根本原因需要看清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本能?那些是被灌输的固定教条?以旁观者的心态去觉察不同的念头,内心的矛盾冲突就自然消失了  这样用平等的心态去反观内心的不同念头,包容一切,不排斥、不追求,比盲目的追求空心无欲更有效果。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追求空心无欲,是因为认知不足对文字教条的误解一切文字表达都存在偏差,因为文字永远是固定不变的  不要去追求一个绝对正确的真实境界,应该消除对文字教条产生的固定认知外在境遇随时都在变,如果认知固定不变,必然会与变化的外境产生冲突。

内心的矛盾纠结由此而生(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