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文诗韵(佩文诗韵字表)墙裂推荐
陆谷孙先生在编辑《英汉大辞典》的时候,有次,语言学家陈原对陆谷孙说:“你晓得欧洲要惩罚一个人用什么办法,就是
陆谷孙先生在编辑《英汉大辞典》的时候,有次,语言学家陈原对陆谷孙说:“你晓得欧洲要惩罚一个人用什么办法,就是把他发配去编词典,你怎么会编得这么来劲?”事实上,如果不是从中发现乐趣,很难将这项看似枯燥的工作坚持到底。
电力系统的高工、清华大学的理科毕业生吴文博,却在退休后编起了诗韵类书的检索字典,可谓是一件自寻苦吃的差使,但他却甘之如饴。
高贵的《平水韵》
要了解吴文博先生为什么下那么大的心力和苦功去编一本《平水韵检索》,先了解平水韵就很有必要诗是一种韵文,是美学与韵律学高度融合的文学体裁,韵味十足的诗歌能让人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因此,先辈们早就对韵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史记载的最早关于韵律方面的书籍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到了六朝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韵书自唐代格律诗形成后,格式与用韵构成了格律诗的基本形式,韵在诗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为了规范用韵,先后出现了《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礼部韵略》《五音集韵》《古今韵会》《中原音韵》《洪武正韵》《佩文诗韵》等韵书,宋末山西平水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对韵部的分类相对科学适用,因此流传较广,因刘渊和王文郁都是山西平水人,他们编撰的韵书也被人称为《平水韵》。
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可以说,源于宋代,成于清代的平水韵统治了近代中国诗坛300多年,无疑在人们的心中树立起了诗坛《圣经》的地位,这就是《平水韵》贵族身份的由来。
北京大学钱志熙教授在《平水韵检索》的序言里说:“《平水韵》又称‘诗韵’,是与‘词韵’‘曲韵’相并联的三大用韵规范之一,也可以说是古代格律诗歌的三大用韵系统之一平水韵属于官韵,最为严格这个系统是与近体诗同条生长的。
按照平水韵的平声三十韵来押韵,事实上也是写作近体诗的格律要素之一”
煞费苦心定凡例
作为乐清中学63届高三(1)班的高材生,吴文博先生文理科都非常均衡,理科老师鼓励他考清华,文科老师则力劝他上北大,年轻的吴文博一心想用技术为祖国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就选择了清华大学不过这位电力系统的高工,退休后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喜欢上了赋诗填词。
喜欢写点格律诗、填些词的人,大多会在手边准备《诗韵合璧》《佩文韵府》之类的韵书,当自己对某个字的平仄声或押韵不太确定时,翻出来查一查但对于一些刚入门的旧体诗词爱好者来说,此类韵书还不是太方便,有些字查找起来要费不少时间。
吴先生在写诗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不便,他就想,要记住平水韵中每一个诗韵汉字的韵部归属,确非易事,即使是十分喜欢古典诗词的人也困难不少何况平水韵收集诗韵汉字上万个,其中很多汉字现在根本就不使用了因此很有必要编辑一本有关平水韵的检索工具书。
对于这本工具书,吴先生的标准是,力图做到对《佩文韵府》所收集的每一个诗韵汉字,都可以通过读音或部首检字,检索到它属于哪个或哪几个韵部,并了解该字的字义用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至此,flag已经立起”了。
编辑的目标明确下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确定凡例在吴先生看来,首要的工作是将诗韵汉字的检索以普通话读音按照拼音字母先后顺序排列其中拼音相同的,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读音相同的,按笔画从少到多排列;笔画又相同的,则按横、竖、撇、捺、折的顺序排列。
至于同一诗韵的汉字,还要考虑到现读音与字义不同,且不属于同一韵部;现代读音相同,但古代因读音和字义不同而列在不同韵部;古今字义没变,现代读音单一,但因古代读音多种而分属不同韵部等等共六大项还有,《佩文韵府》中不少诗韵汉字,一般工具书没有收录。
为此,《检索》对收录的每一诗韵汉字除用拼音标注读音外,还加以简单的注解,并尽可能举例说明再有,《佩文韵府》中收集的许多汉字,不知道它的读音,无法按拼音进行检索,则附上了“部首检字表”相对拼音和部首的凡例来说,《检索》中最麻烦的还是汉字的简繁体转换。
因为《检索》收集的汉字源自上海古典出版社《诗韵新编》的附录《佩文诗韵》,该附录的《佩文诗韵》全部采用繁体汉字,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简繁处理比如说“里”和“裏”,读音相同,但古代的字义不同,需要加以区别转换;还有“药”和“薬”,在古代读音和字义均不相同,更要分别对待。
编写字典的日子吴文博先生本以为在两三年内能完成《检索》的编辑工作,想不到这工作一做就是八年时间吴先生用理科生的严谨对记者说:“若以年头算是八年时间,如果折成五天工作制,每天8小时的强度算,那么就是六年整。
”
记者在吴先生家采访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书房书架上的《康熙字典》《辞海》《诗韵新编》等等工具书,每一本都被翻断了书脊,书页变了色吴先生介绍说,《检索》全书共44万字,完成这44万字的编辑工作,手头的工具书早已翻得烂熟,熟到了想找哪个字,基本不用检索,翻到那一页就大致差不离了。
被翻烂的两本工具书对于花那么长的时间编辑这本《检索》,吴先生用了两个“艰难万状”来形容,一个是很多生僻字,在他的电脑字库里是没有的,有些字甚至在《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他需要造字,而造字的字号很难掌握,有时夹在一堆字里,根本分辨不清,影响书稿的统一规格。
另一个困难是排版的艰难,尤其是在最后的校对中,有时改动一个字,造成了全书格式的混乱,然后又要一个字一个字,或者一个空格一个空格地敲键盘,把格式调整回来“可以说,动了一个字,我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来调整”,在吴先生轻描淡写的表情背后,记者读出了背后的坚持和辛苦。
记得曾国藩在家书里告诫过子弟,要“吃得苦,耐得烦”,这六个字拿来形容吴先生编字典的过程,也是十分贴切的吴先生记得《检索》拿去印刷前,因为担心和制版单位的排版软件不兼容,他都提前把书稿做成PDF文件但由于字库的不一样,还是会出现问题,经常对方一修改,书稿的格式就变,而格式对于字典类的工具书来说尤其关键,一有变动,只有拿回来重来。
“一般的书稿都是三审三校,而《平水韵检索》在我手上,先后达到10多遍校次”在吴先生的心里,一直牢记不能出错的警示每一次修改校对,他都要一遍一遍地看,每一次都要用原稿进行谨慎校对记得定版时,排印室的负责人等他们交过录完的稿子,可吴先生特别谨慎,如同坐在考场里不敢交卷似的,心里反复想,要不要再看一看。
吴先生说:“我始终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一旦发出去定版了,就没有大规模的校对程序,稿子里万一出了错就不容易被发现现在都是电脑排版,稍微不注意碰了一下键盘,就有可能出现多字或少字的情况,所以要特别的小心。
如果有修订版的机会,我应该要读蓝样,读胶片样,作最后的核校”八年编完《平水韵检索》,如今这部工具书得到诗友们一致的好评,而吴先生也付出了健康的代价,严重的颈椎病和视力损伤,已经到了影响他的生活记得吴先生的子女们说起:“为了编这部书,爸爸每天就坐在电脑前。
”记者在吴家的书房里给吴先生拍照的时候,看着坐在电脑桌前的沉默老者,无端地想起了上面的这句话,想起了他告诉记者:“我这个不能称字典,字典是有一个课题组和团队的,像我这样独自来做这项工作,无非凭着一己的兴趣,付出了耐心和时间而已,所以只能称《检索》。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要再编一本相关的工具书”来源:乐清日报全媒体作者:王常权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淘宝网主页(淘宝网主页黑白)居然可以这样
本文介绍了淘宝首页的变迁过程、性能优化、稳定性保障和敏捷措施,分享了作者在此过程中的感受。…
-
胡兰成今生今世(胡兰成今生今世经典语录句子)满满干货
【1】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的婚书》【2】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胡兰成《今生今世》【3】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新编竖版)燃爆了
- 韩寒 零下一度(韩寒零下一度)原创
- 我在天国遇见你(我在天国遇见你结局)越早知道越好
- 可兰经(可兰经是哪个教派的经典)硬核推荐
- 孤独六讲(孤独六讲全文免费阅读)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