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艾丽丝门罗(爱丽丝门罗《逃离》)真没想到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给我带来迄今为止最好的阅读体验。有些人认为门罗的短篇很难读进去,确实,她的文章开篇甚至到中间部分,都没有抓人的特征。

艾丽丝门罗(爱丽丝门罗《逃离》)真没想到

 

爱丽丝门罗的短篇给我带来迄今为止最好的阅读体验有些人认为门罗的短篇很难读进去,确实,她的文章开篇甚至到中间部分,都没有抓人的特征几乎每个作品开篇如平静无波澜的湖面,简洁的文字来展开叙述,随着人物增多和情节展开,故事的全貌渐渐在眼前铺开,等阅读到中后部分,作为读者,会感觉到瞬间被击中。

作者的叙事逻辑,或者说作者的精心安排,让读者很难猜测到情节的发展,直到最后才会豁然开朗这样顺下来的阅读体验,体会过一次、两次,就会上瘾,会情不自禁的找来门罗更多的作品来读我非常喜欢门罗的叙事方式,不单单是因为作为女性读者,从这样一位女性创作者的故事中,找到共鸣;更多的是,门罗对于女性成长生活、体验的叙述,让我感觉到真实性和复杂性。

正如门罗在采访的时候说到:“事物的复杂性——层层剥开的事物——似乎本就是无止境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关于女主公朱丽叶的三个短篇《机缘》、《不久》和《沉寂》,分别讲述一个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逃离的经历,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被动的。

逃离是实际完成的行动,但始终逃离不掉的是孤独感,门罗写作上克制的语言表达,让孤独感更为显现想摆脱过去的自我吗?想逃离原生父母的余波吗?有被自己所深深依赖的人毫无征兆的告别吗?作为女性读者,读到门罗的文字,不是向外的探索,更是对内心自我的挖掘。

《机缘》——与原来的自己告别本篇是朱丽叶系列故事的开端,主要围绕读书毕业的阶段朱丽叶是一位21岁就获得古典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的读博女生,天生性格冷漠较难融入社会,所受的教育以及社会规则又使她不得不入世,较为软弱的性格使她被迫去接触一些内心并不想接触的人和事。

在一趟外出的火车上,她选择保持本性,决定坦率拒绝外界人事的干扰,巧合的是这次同她搭讪的是一位设法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抑郁症患者,朱丽叶的冷漠熄灭了另外一个人生的念头,最终这个人选择了卧轨自杀这个机率极小的偶发事件给到朱丽叶很大的打击,忘记了原先的想法,路途上接触了解了埃里克,他成了朱丽叶未来的爱人。

----摘抄----【不过在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里,她也有这样的经验,感觉到自己被人包围着——那些人就是想一点点地吸走她的注意力、她的时间和她的灵魂而她呢,通常总是由着他们这样做】《不久》——和原生家庭告别。

主要讲述朱丽叶生育后的阶段朱丽叶的人生观同从小长的的熟悉小镇已经格格不入,她的这次回家探望之行,让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入侵物,熟悉中的父母、同学和环境都不再是记忆中的样子,他们的样貌和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朱丽叶在曾经所熟悉的人和物面前感到拘束和郁闷,与其说是告别原生家庭,更像是逃离原生家庭。

----摘抄----【是关于家在何方的观念上的变化】【因为你试着去保护,想尽可能好地、尽可能长久地加以保护的,总是发生在家里的那些事】《沉寂》——被动的与女儿告别本篇是朱丽叶故事的尾篇,讲述了她女儿的逃离,她女儿所要逃离的,正是朱丽叶。

她与女儿20年都黏在一起没有分开过,一天没有接触女儿就会难以忍受的那种母亲,在女儿成长到20岁后,某天,女儿选择了离开,没有说声再见的离开,从未告知朱丽叶她的去向,在往后的岁月里,偶尔会给母亲寄些卡片,包括后来结婚生子,朱丽叶都是从旁人那里获取到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