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蒋经国传(蒋经国传江南读后感)真没想到

这里有大历史的滚滚红尘,这里有书中的温良恭俭让,这里保留了许多我们的过去,又若隐若现的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蒋经国传(蒋经国传江南读后感)真没想到

 

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文丨涤生熊罴之士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商用欢迎以个人名义转发至朋友圈这里有大历史的滚滚红尘,这里有书中的温良恭俭让,这里保留了许多我们的过去,又若隐若现的预示着我们的未来这里我们每个人都熟悉,又特别的陌生。

01说台湾,绕不开两蒋,对于老蒋,我们从小从教科书、影视剧中有很多了解,不管这样的了解是否真实,但至少每个中国人对老蒋都能说上几句我们小时候对蒋的印象,大概就是一个形象略显猥琐的光头,讲一口不太听得清的浙江话,是个独夫民贼大坏蛋,把中国带进无尽的黑暗深渊。

可随着年纪渐长,尤其是对政治对社会的认识越深,我开始想,中国的政治历来都是精英政治(除极少数不正常时期什么农夫当副总理女工当部长且略过不表),漫长历史长河大部分时期主宰这个国家命运的都是精英阶层,所以一个吃喝嫖赌(我们以前的教科书说蒋之所以光头是因为嫖娼得了梅毒)的光头大坏蛋是绝无可能成为这个国家掌门人的,况且他一掌就是20多年。

所以蒋应该不会是一个猥琐无能之辈

再说独夫民贼这事,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争议性之大,也无出其右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写作《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一说中断言:“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做独裁者的工具。

他也不可成为民主斗士,他纵使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如今,蒋介石日记已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开展示,其实很多读过日记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老蒋不是一个具备大独裁者气质和素质的人他曾在日记中抱怨第二任妻子姚冶诚打麻将,让人觉得这哥们有点窝囊,因为你讨厌麻将,禁止她打便是,可他不敢管,只好抱怨。

他也在日记里抱怨第三任妻子陈洁如乱花钱不会持家,要知道那时蒋已是黄埔校长兼北伐军总司令,弄得和个屌丝一样对于名气最大的第四任蒋夫人宋美龄,蒋日记里曾出现:“夫妻间不能相见,乃是人生最大之不幸”这样的相思之语,从这些细节的明显可见蒋介石是个婆婆妈妈儿女情长的人。

这样的性格怎么可能成为大独裁者,大独裁者可都是铁血无情的,比如刘邦,争天下时项羽绑架了他的父亲妻儿,威胁要将刘父剁成肉饼,刘邦听完居然很大方的说:“项兄弟,我们曾结义灭秦,所以我父即你父,你要是把咱爸做成肉饼了,别忘了分我一份羹。

”相比起来,蒋真的不具备独裁者气质张学良说他爸爸张作霖是“有雄才无大略”,说蒋先生是“有大略无雄才”,可谓精辟

蒋的一生其实都没有真正实现过个人独裁,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无招,国民党其实是一个从创建之处就鱼龙混杂帮派林立的大杂烩党,当年孙文建党的时候为了实现革命目的就不问青红皂白的收纳了大量帮会,导致国民党内部既有海归知识分子也有地痞流氓黑社会这一奇葩现象。

所以国民党一直是山头众多内耗严重的孙文活着的时候就无法做到统一思想令行禁止,孙文死后就更糟到了蒋执政时期,经过历次斗争中原大战什么的勉强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但是中央依旧有胡汉民汪精卫等大佬和蒋对着干,地方有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张学良等军阀占山为王,所以蒋实际上处处受制,根本无从谈独裁。

所以,国民党的失败是由这个党的基因造成的,他们一方面是个海归精英和帮会大佬和复合党,不了解中国农村也不接地气,一方面内耗大无法实现组织的高效统一,这样的党和共产党争天下不败才怪

再说它的纲领,我觉得国民党就没有一个完善的纲领,孙文的三民主义不过是一个从林肯演讲里面抄来的政治口号,顶多算个政治目标,它不可以被算作一个政党的施政纲领,更称不上主义所谓主义,必须要有严密的、系统的一套实施方针与之匹配,不然就是空谈。

所以共产主义从这个意义来说也是有瑕疵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了一个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和蓝图,并没有提出一套实现蓝图的可行性方案再说回国民党,对于他的创始人孙先生这个人,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孙先生一直不是很佩服,经常直呼其为孙大炮。

因为严格来说孙文一生并无甚建树,武昌起义是属于擦枪走火,爆发后孙文在美国从报纸上才得知消息,赶紧回国凭借多年革命积累的威望成了革命领袖;清帝退位,是袁世凯首鼠两端逼宫;建立国民党,靠的是宋教仁,其实当时宋教仁已经成为党的实际领袖,可惜被刺了,孙反而成了宋被刺的最大受益人,所以才会有刺宋主谋其实是孙的传闻,这里不多表;各种护国护法运动,实际指挥人是蔡锷李烈钧这些军头;北伐,是蒋介石指挥的;就连三民主义,其实也不算一个真正的政治纲领。

所以孙文的一生按袁世凯的评价是只会捣乱不懂建设,按宋美龄的说法是国父在恰当的时候以神话般的方式死去,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我以后有时间会专门写孙中山,本文提他只是为了交代一下蒋介石执政时的背景,那就是群雄割据,诸侯林立,客观上他也无法独裁。

1948年,按照孙中山遗训,国民党结束训政阶段开始搞宪政,即所谓的“行宪”,时年召开了行宪国民大会,在这次大会上,蒋介石成了近代中国根据正式制定的国家宪法选举产生的第一位总统这次行宪,虽然存在国民党一党独大操纵议会、不少国民代表成了橡皮图章等问题,但客观说基本上是依据法理进行的,在当时的中国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这次行宪却让国民党吞下两颗苦果,一是进一步加剧了党的分裂,与总统蒋介石的当仁不让相比,副总统的竞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李宗仁和孙科之间,引起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而且,无论当选和落选者都对蒋在竞选过程中的一些小动作表示不满,加深了国民党的派系分歧。

国民党的组织部长陈立夫后来在《成败之鉴》中写到:“我非常后悔,我不坚持改为遴选,是一生最大的错误,我违反了民主的原则,而要求同志们谦让,是一件不合人情的作法,其影响之大,我应该负责的这个时候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有很多代表对中央很不满意,本来他们不会去帮助李宗仁的,那时对中央不满的都去帮助他了。

中央不希望李宗仁被选出来,大家偏要把他选出来,这一下意气用事出了毛病我们大陆的丢失,这件事具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其实就连蒋介石自己对这次行宪,也深感后悔他在日记中反省道:“本党组织低落,纪律废弛,既无统御党员把握,又在此匪乱民困,人心动荡,社会不安之时,尤其是本党竞选副总统之党员不守党的纪律,早已明了,即不应召集如此三千人之国民大会也。

”行宪造成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行宪后军政结束全国进入宪政,军队随即国家化,名称由“国民革命军”改为“中华民国国军”按宪法要求,军内的各级党代表(我党这边叫政委)退出了军队,直接导致了国民党对军队控制力的下降,继而导致军心涣散战斗力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党的政工工作实在是太管用了,政委在目前我军建制中为一把手实在理所应当这件事情,蒋介石非常后悔,败退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军队党代表恢复“戡乱军政”制度这件事告诉我们,战乱年代搞民主,简直就是坑爹。

蒋介石到台湾后痛定思痛,大力反腐,并学我党搞了土改,实现了台湾耕者有其田那个时代的台湾被岛内称为白色恐怖时期,人民是极不自由的,但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很快一位生于60年代的台湾前辈在接受我访谈时回忆,并没有觉得那个时代很苦,也感受不到什么恐怖的气息,最不爽的,是每天要背诵“国父遗嘱”和“蒋公语录”。

而大陆的同龄受访者包括我的母亲在内,都表示小时候的回忆里充斥着压抑和恐惧可以说,蒋介石虽然败退台湾,但是晚年爱情美满,儿孙满堂,家庭幸福,他应该是快乐的而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回忆,主席晚年常常一个人盯着池中鱼儿发呆,显得很落寞。

尤其是林彪事件后,他很少再笑,和江青的矛盾也日益增大从这个意义上,两位对弈一生的世纪伟人,到底谁赢谁输了呢?我每每看到蒋介石最后的遗相时都会觉得很慈祥,照片上,蒋不复以往的刚愎、盛气凌人,相反,岁月早已改变了其政治容貌。

这副慈眉善目的模样,已是一位远离人世纷争的落叶老人而已写这些并不是想为蒋翻案,其实我对老蒋个人并无特别好的印象,只是想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必须有最起码的科学公正的历史观,即:不受政治左右,不为利益左右,不被极端民族主义影响。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据台湾的朋友们回忆,那天全体人民被要求下跪痛哭,犹如皇帝驾崩大陆这边,人民日报发了一则消息,只有短短一句话——“蒋介石死了”这就是真正的老蒋吗?一个留在后世人眼中永远的失败者形象,还是一个留在中国历史中争议不断的人物?或者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个叫蒋介石的先生。

祖籍浙江,死于台湾02如果对老蒋我们还比较熟悉的话,那么对小蒋经国大多数人就很陌生了,这种陌生是建立在“熟悉”基础之上,因为蒋经国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但其人究竟怎样就点点点了,似乎我们对蒋经国更多的认识还是影视剧中那个站在他父亲背后没几句台词的万年配角。

对他,就像我们对整个台湾的印象一样,熟悉又陌生说起蒋经国,其实我对他的印象远远高过其父他又名蒋建丰,这也是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建丰同志一称的来源当年在台湾,流亡的国民党在经济上比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为,土改以及后来对外资的成功吸引,使台湾成为继日本之后亚洲发展速度第二快的地区。

蒋介石年老之后,把许多具体工作交给蒋经国自从1972年被任命为行政院长以来,蒋经国已经有效掌握了政府实权他为人强硬、务实,大力清除了其父老部下内部的腐败,同时以铁腕之势把孔宋两家那些八旗子弟舅舅姨父等等一干子人全部赶到美国,这里我要稍微提一下,其实所谓四大家族,贪腐的是孔宋两家,蒋陈两家是非常清廉的,蒋经国把孔宋两家权贵阶层连根拔起驱逐出台,也就自上而下的打掉了党内腐败的基因,为建立一个相对高效廉洁政府打下基础,实际上他也做到了。

所以任何反腐,如果不能从自己人下手铲除权贵打击既得利益层,那我只能认为是在唱戏当然反腐更重要是靠制度建设,可不打掉门阀权贵八旗子弟,他们必然为维护既得利益阻碍改革,使得制度建设流为空谈,这就是中国历代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小蒋上台就打掉孔宋是很英明的并且,小蒋把国民党权力阶层内的高级职务向台湾本省人民开放,关于这个事和它产生的影响我之后会详细说蒋经国是个务实的政治家,他的父亲要“光复大陆”,而他已经悄然把这种堂吉柯德式的圣战束之高阁。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去世,蒋经国并没有立即接班,而是按宪法由时任“副总统”的严家淦接任直到1978年,蒋经国才经过大选成为中华民国第六任“总统”,并于5月20日宣誓就职所以5.20也就成为台湾之后历届领导人宣誓就职的日子,今年在大选中胜出的蔡英文也将在5月20日与马英九完成最后交接,继任“总统”。

到时候媒体会怎么报道,我们拭目以待蒋经国在78年5月继任没多久,79年元旦美国就宣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并与台湾断交可以说给小蒋的执政当头一棒,因为失去美国援助的台湾就好像失去中国援助的朝鲜,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

面对如此的开局不利,蒋经国发奋图强,克服重重困难推行“十大建设”,我在花莲太鲁阁旅游时得知,国民党老兵在修筑建贯通东西的中横公路时为打穿太鲁阁隧道死了好几百人,不由得感慨完成“十大建设”有多难值得一提的是,蒋经国本人在工程进展期间,经常亲自带队勘测,与工人同吃同住,比工程人员还能吃苦,充分展示其平民风格,根本没有一丝“总统”派头,说起亲民,我们本届领导人的作风已经是历史新高了,但在这方面,还要学习蒋经国。

在蒋经国的领导下,台湾实现了经济建设的奇迹,跃居亚洲经济“四小龙”,人均GDP成倍增长1992年,台湾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而我们2015年的人均GDP是8016美元,只有北京上海破了万,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人向往北上广了。

蒋经国的是个非常勤奋人,据后来他的秘书宋楚瑜马英九等回忆,“小先生”是比工人还能吃苦的其实他本人就是工人出生,此事说来话长,当年孙文提出联俄联共政策后蒋介石把儿子送到苏联留学结果孙死后国民党开始清共,导致蒋的儿子在苏联成了阶级敌人,于是经国被斯大林流放到西伯利亚自生自灭。

要知道,那个时候苏联正值大清洗,全国被斯大林杀了两千万,作为阶级敌人儿子的蒋经国能活下来应该是九死一生结果蒋经国不但隐姓埋名活下来还化名尼古拉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一个工厂里找到一份工作,并干成了车间主任,娶了同为工友的俄国美女蒋方良。

这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小强励志故事由于早期的磨难,蒋经国了解了民间疾苦且锻炼了极为坚韧的性格,这与他后来极能吃苦,对百姓极好是分不开的自古豪雄多磨难,人的成就离不开经历与磨难,所以蒋经国的性格比其父果断刚毅,能力也胜过其父。

在任职行政院长时,蒋经国面临两次国际性能源危机,但都被他率经济团队化解,其治下的“十大建设”更为台湾现代化打下坚固基础他有句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与他年轻时从苏联回国,领导建设赣南的诗句:“要不断的流,流到目的地才停止!”显示着与他个性强悍面的一致性。

较之其在经济、政治上的成就,蒋经国让我真正佩服的是他推动中华民族民主化进程的不朽丰功在中华历史上,文韬武略的雄主很多,蒋经国不算什么,但真正身居庙堂不计一家一姓私利推动这个国家走向民主的领袖,我以为唯建丰同志一人。

在其当政之初正值台湾民运的一个高潮,饱受老蒋时期白色恐怖统治的台湾人民走向街头,引发声势浩大的“美丽岛事件”蒋经国在处理此事时,以不流血为原则推行“依法制暴、以理解惑、以德化怨”的十二字方针,使得这个事件按照司法流程得到解决,没有流血更没有死人。

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小律师颇为勇敢的为涉事主要政治犯承担了辩护工作,一时名声鹊起,成为当时人民心目中的偶像这个小律师,名叫陈水扁“美丽岛事件”的妥善解决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效应,依照不流血原则,之后蒋经国在推动本土化、民主化的和平改革过程中,没有让台湾因此失去一个生命。

这与几年后大陆发生的事相比,读者可以自行评判,我一个共产党员不参与评论反正我从我们的教科书上得知,近代以来,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到西安事变,再到47年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所有的学生运动都是进步、爱国的。

而49年以后,所有的学生运动都是非爱国的,受境外势力煽动的由此可见学生是越来越不成器了,教育要改革啊!

蒋经国推动民主的第一步是开放用人,给本省人以权力中国历代的政治僵化都是源于平民出生的优秀年轻人失去上升阶梯导致阶级固化,最后有才能的人政治上没有出路,只能造反这里说台湾有个历史背景,就是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带去了100多万大陆人士,其中不乏精英,所以老蒋时代一切资源是向这些大陆来的外省人倾斜的,社会所有优质岗位都被外省人占据,台湾本省人民成了二等公民,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对大陆人产生了怨恨。

直到今天,大陆籍的台湾人民基本上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可台湾籍的人民对祖国的认同感就不乐观了,这也是现在一些绿营份子叫嚣台独的民意基础蒋经国意识到这个问题,首先不问出身的重用孙运璇、李国鼎、尹仲容等技术官员。

其次重用台籍青年精英,启用了一大批高学历、形象清新的台湾籍青年进入国民党政权工作,缓和了岛内的省籍矛盾这期间,岛内各项公职选举一步步放开,有越来越多的台籍精英借选举成为政坛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个台籍的年轻农业学者因此有机会步入政坛,并一跃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他名叫李登辉。

第二步,蒋经国他透过李光耀与邓小平间保持了传话机制,并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开放两岸探亲,让因战争的分离近半个世纪的两岸亲人得以团聚蒋经国为两岸工商投资放行,促进了两岸经济往来,甚至同意以“中华台北”而不是“中华民国”的名义从事国际活动,大大缓和了与大陆关系,促进了统一。

邓小平后来讲,“若蒋经国健在,中国的统一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困难和复杂可惜,蒋经国死得太早了!”

第三步,蒋经国任职期间终止了蒋家的世袭制,其晚年一句“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参选总统”彻底阻断了蒋家后人世袭执政的可能性要知道,和一些领袖不一样,蒋经国并不是没有可以即位的儿子,相反他有五个儿子,其中三个是和妻子蒋方良所生,两个是小三章亚若所生。

五个儿子中,除了花天酒地的老大蒋孝文和两个非婚生儿子孝严、孝慈以外,孝武孝勇二子都不失为可以培养的对象,蒋经国也确实对他们有意栽培可在1984年发生的“江南事件”让蒋经国改变了主意当时,旅美作家江南写了一本《蒋经国传》,书中揭露了一些蒋家黑幕。

此举激怒了蒋孝武,他派人到美国刺杀了江南这本让作者丧命的《蒋经国传》我当年在台湾旅行时买了回来,可惜自己懒没有读完,所以也无从知晓江南到底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我会在读完这本书后给大家专门撰文介绍此书话说这件刺杀丑闻被揭露后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举世哗然,给台湾当局和蒋家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为平息众怒,蒋经国撤销了蒋孝武一切职务并将其遣送出国,随即说出如上那番话。

自此,无论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蒋家后人当“总统”的路子被蒋经国亲自断了也有坊间传说,刺杀江南的幕后指示是蒋经国本人,这种说法并无证据支撑,我自己也认为以小蒋的气度不至于干这样的事情当然,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对蒋经国的敬佩就要大打折扣了。

写到这里不妨多说几句,虽然我很尊敬经国先生,但我绝不认为他是一个完人,恰恰,多数伟人都并非完人蒋经国人生至少有两大污点,其一是我之前提到过,小蒋在苏联是当过工人的,可在他回国前,曾最后一次向苏共中央投书表白,忠于斯大林,同时秘密告发了不少工友的“反党言行”,导致那些工友被清洗。

我分析蒋当时的心理,可能因为自己是一个被流放的中国人,所以在工作中难免受到同事的歧视和欺辱,所以心中愤怒临走时借机报复可因为别人的欺负就要夺人性格,无论怎么说都太过分了其二是他杀害了蒋孝严蒋孝慈的生母,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被安排到赣南地区工作,这一期间与章亚若发生了外遇并生子。

生下孩子半年后,章亚若被戴笠派人毒杀,你要说此事与蒋经国无关,恐怕没人会信蒋经国作出如此没有下限的事情,可见其性格中阴狠毒辣的一面毕竟,他少年时代接受的是苏联的特工教育青年时代亲历了俄国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导致2000万人无辜丧命的大清洗。

从这两件事看,蒋经国不但不是一个好人,甚至是一个恶人可政治人物总是复杂的,不管怎么说,蒋经国自己的位子是父亲指定的,他没有将这个传统继续下去,充当蒋家王朝掘墓的人,不是我人民解放军,恰是蒋经国自己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蒋经国开放了台湾的”党禁“和”报禁“上世纪80年代中期,蒋经国的健康日益走下坡,使得他决心放手推动民主进程1986年夏天,李光耀到台访问,这一次,蒋经国明确告诉李光耀,对于改造台湾的政治体制,他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和最新的想法。

1986年9月28日,135位党外人士在台北圆山大饭店举行集会,并宣布民进党成立当时”党禁“并未解除,国民党内多数人将此举视为谋反当这个消息被报给蒋经国时,他点点头,没有回应,独自沉思半个小时后,他才交代副官通知几位核心幕僚到自己的官邸开会。

坐在轮椅上的蒋经国开口就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当有人建议武力镇压民进党人时,建丰同志平静地说:”使用权力容易,难在什么时候不用它!“有了这个态度,之后台湾民主化进程风起云涌,1988年1月1日,在蒋经国的指示下,当局正式结束对报纸的禁令。

数天之内,就有两百家左右新出版物向政府办理登记,街头立刻出现许多新兴刊物对此,蒋经国说:“侵犯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就是侵犯所有人的言论自由”同时,六十多个政治团体申请注册成立政党后来,包括民主进步党在内,共有二十个政治组织获得通过,正式成立政党。

实际上,当时国民党内大佬对开放党禁是持坚决反对态度的,曾有人谏蒋经国,党禁一开,国民党的执政地位将会受到挑战,可蒋经国却告诉同僚:“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只有永远的人民”这句话,一字千金,掷地有声要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结党私营”一直是个贬义词,统治者始终是禁止人民结党结社的,所以党禁一开,也就也意味着专制的时代的终结,人民从此可以借助政党这个载体,真正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所以蒋经国做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在他逝世时,台湾民主转型的工作仍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推动,但大体而言,到了1988年元月,民主政治虽然未臻完善,却已在台湾软着陆

1988年1月12日,“国会改革”专案小组通过由马英九主稿的结束专制政治的草案,表明台湾彻底迎来民主时代像蒋经国这样一个自幼经过共产主义教育,又在其父这样一个坚定专制者的经年熏陶下走上政坛的领导人,最后却选择了一条无法从他的从政经历和人生观众找到依据的道路,实在是让人无比敬佩。

在他的有生之年,不断与时间赛跑,并亲手导演了台湾的巨变,而历史也确实给了经国先生稍纵即逝的宝贵机会在完成这些伟大的改革后,他便走入了历史13日上午,蒋经国感到身体不舒服,要求见见他的长子蒋孝文孝文见过父亲后,向母亲表示,父亲病容满面。

下午1时50分左右,蒋经国在午睡中,突然发生胃肠道严重大出血血液阻碍呼吸,使他陷入休克状态,医生还来不及把他送到医院施救,他就已经撒手人寰当事人回忆,当天下午天气晴朗,阳光和煦一年后,大陆发生了众所周知的流血事件。

再一年,苏联解体那些个风云突起的岁月,我还是个婴孩,并不知道世界发生了那么多事1997年,邓小平去世,我已是个小学生,那天全校降半旗,班上一位同学哭得很厉害我问他为何哭泣,他说邓小平去了,我说去便去呗关我何事,于是被这位又红又专的同学以迅雷不及。

掩耳盗铃之势扇了一耳光,于是引发了打斗……

想当年,蒋介石逝世时,新闻界及高级官员使用过去帝王驾崩的话术来追述撒手人寰的领袖之伟大事功但是,蒋经国离开,中国四千年来首次不见传统的溢美赞颂和半宗教性质的谀辞新闻媒体的评论和个人的悼词,都集中在蒋经国平凡的一面。

曾任监察院长,与李登辉为密友,与蒋经国有共事经历的王作容在评蒋经国为政时只有一句话:“包青天加斯大林”我曾问一位生于上世纪70年代台湾友人:“现在的台湾和蒋经国时代的台湾,你更喜欢哪一个?”友人毫不迟疑的回答,“当然是蒋经国时代,因为那个时候的台湾欣欣向荣,人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这个社会充满希望。

” 时至今日,你问台湾人,他们依然会告诉你他们最爱戴的领导人是经国,因为他们是经国改革的受益者在蒋经国治下,台湾替华人社会的开放自由,奠定了极好的典范,而促使这项发展的人——经国先生的贡献,永彰史册(未完结,敬请期待下部)

熊罴之士投稿邮箱:ihuanxiong@163.com记得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