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王之焕(王之焕的别号)难以置信

三晋名人——王之涣

王之焕(王之焕的别号)难以置信

 

遗世六首诗,传唱万家门

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01绝句之最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02为官不顺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他的五世 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任冀州衡水主簿,赋《宴词》、《送别》。

开元十年(722年),王之涣与勃海李氏结婚,李氏乃冀州衡山县令李涤之第三女。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辞去官职。

03居家唱和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元二十九年(741),王之涣家居十五年赋《九日送别》、《登鹊雀楼》、《凉州词》二首开元二十年(732年),王之涣流寓蓟门,高适来访不遇,赋诗留赠天宝元年(742年),王之涣补文安郡文安县尉。

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天宝二年(743年),王之涣葬于洛阳北原,永宁县尉靳能撰墓志铭

04文学成就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

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虽然王之涣今仅存六首诗,但是他有两首诗极负盛名一首是《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昂扬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更是千百年来,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这首《登鹳鹊楼》在中国就连三岁的孩子都能背诵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给读者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画面,这不能不说是才子佳作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也成就了千古名楼鹳雀楼。

他的另一首《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短短28个字,诗景恢弘广阔,壮观苍凉,诗风慷慨激昂,沉雄浑厚此诗当时即被配乐传唱,流传甚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