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片(羚羊角片治疗头疼怎么样)这都可以
提到头痛,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的。头痛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学习。那么头痛该怎么治
提到头痛,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的头痛发作的时候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学习那么头痛该怎么治呢?今天,小编就头痛怎么办,头痛吃什么药及头痛怎么治来跟大家讲讲中医辩证治疗头痛 在一般情况下,中医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辨证分型,然后对症治疗。
例如有风邪入脑型头痛,治疗时应当疏风止痛有瘀阻脑络型头痛,应活血化瘀 有肝经风火型头痛,当清肝熄风以止痛有肝阳上亢型头痛,治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有痰浊头痛,治疗应祛痰精血不足,应不精气、益血等。
也有医生在临床治疗时会采取不同角度的辨证方法,如根据头痛部位所属经络不同,来进行诊断治疗 阳明头痛会表现为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 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
太阳头痛于后头部疼痛,甚至一个背,发热怕冷,脉象浮动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气逆感,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等 根据这些部位不同,用药也要有所区别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除在用药时需要辨证施治,治法各异之外,如果用针刺来治疗头痛,其取穴位置也大不相同。
如太阳头痛应疏通太阳经脉,穴取天柱、后溪、昆仑、玉枕、束骨等 阳明头痛应疏通阳明经脉,穴取上星、阳白、印堂、攒竹、合谷、解溪等少阳头痛应疏通少阳经脉,穴位选取风池、率谷、外关、侠溪、阳陵泉 厥阴头痛应疏通厥阴经脉,穴位选取百会、四神聪、太冲、肝俞、前顶等等。
如与风寒相关的疼痛,通过祛除风寒以恢复被风寒束缚的空间 如果与颈椎相关的疼痛,治疗颈椎以改善受压迫的空间如果是虚损或气血运行障碍导致的空间失常,就通过改善这些因素以恢复失常的空间 辨证施治 外感头痛多新病,发病急,痛势剧,无休止,多实证,治以祛邪为先。
风寒之邪宜辛温发散风热之邪宜辛凉清解湿邪上蒙者,宜芳香辛化之 内伤头痛多久病,起病渐缓,痛势由轻渐顽,时发时止,多虚证,治以扶正为主 亦有虚实夹杂者,应邪正兼顾属于痰浊、瘀滞者,当以化痰降浊、活血行瘀为是。
头痛伴见六经形证者,依据六经辨证而选方 头痛伴五官,目、舌(口齿)、鼻、(咽)、耳各部见症者,与五官科辨证施治联系常见证型 一、外感 1、风寒型 头痛连项背,怕风寒,喜布帛裹头部则轻松,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治宜发散风寒,选用川芎茶调散(川芎、细辛、羌活、白芷、荆芥、防风、薄荷、甘草、茶叶)加减 按:上方中有“芎辛茶”与“都梁丸”(白芷一味)两个基础方,专治头痛症 又加羌、防、荆、荷、草,散风邪、止痛功用尤强。
市售有成药,一般伤风感冒头痛,亦可用以治之2、风热型 头痛,目赤,口渴,发热,小便黄,脉浮数,舌苔薄微黄 治宜辛凉清解,常选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黄芩、杏仁、桔梗、生甘草、芦根)加减 3、风湿型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或骨节酸楚,或胸闷呕恶,舌苔腻,脉濡缓 治宜散风胜湿,选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川芎、防风、甘草、蔓荆子)加减 按:呕恶,加藿香、半夏或加苍术、苡仁,则化湿之力尤强
4、邪火热毒型 头痛,高热,口渴,甚至抽搐动风者 治宜泻火解热毒,当选清瘟败毒饮(石膏、犀角、黄连、山栀、黄芩、知母、生地黄、赤芍药、玄参、牡丹皮、连翘、竹叶、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钩藤等。
二、内伤 1、肝火旺型 头痛、目赤、口苦、胁痛、易怒、尿黄赤,脉数,舌苔黄治宜清肝泻火,选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生地黄、黄芩、山栀、木通、车前子、泽泻、生甘草、当归)加减 按:若肝火旺,而大便秘结者,可用当归龙荟丸泻之。
2、肝阳亢型 头痛眩晕,视糊,心烦少寐,易激动,颧红,口干,舌红,脉弦有力者,治宜平肝潜阳 可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山栀、杜仲、川牛膝、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益母草)加减 按:肝火旺、肝阳亢都可见于高血压头痛,以上二方证辨治俱有降压作用。
若见阴虚阳亢,舌红少苔,甚至伴见腰痛乏力者,则宜选用杞菊地黄丸以补肾养肝,头痛眩晕自瘥3、肾虚型 头脑空痛,耳鸣,腰酸,舌红,脉细者,治宜滋补肾阳 选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黄、当归、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杜仲)加减。
按:传统滋补肾阴用六味地黄丸,大补元煎比地黄丸效用尤佳 若舌质淡,苔薄白,形寒肢冷者,为肾阳虚证候,则宜温补 可选右归丸(熟地黄、山药、杞子、山茱萸、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鹿角胶)
4、气虚型 头痛乏力,劳累即发,食少,大便溏薄,舌胖,脉软缓。 治宜补气升清阳,应选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加减。
按:《卫生宝鉴》有顺气和中汤专治气虚头痛证,即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蔓荆子、白芍药、川芎、细辛 为补中气与止头痛标本兼施法 《保命集》治雷头风用清震汤(升麻、苍术、荷叶),能升清阳化湿邪,是一良方。
5、血虚型 头痛且晕,多发于下午,目涩睑淡,易心慌,舌淡,脉虚细,妇女月经量少 治宜养营血可选加味四物汤(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蔓荆子、菊花) 按:血虚头痛当以补血为主补血须补气 故圣愈汤(即四物汤加党参、黄芪)、八珍汤(即四君子合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即八珍汤加桂枝、黄芪)都可随其血虚之轻重而分别选用。
头痛吃什么中药 当归酒 当归30克,好米酒1000克将当归洗净,与酒一同煎煮,取600毫升即成装瓶备用 功效与主治:活血养血用于血虚夹瘀所致的头痛 其痛如细筋牵引或针刺,痛连眼角,午后尤甚,兼双目发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眩晕等,舌质淡红,可有瘀斑或瘀点。
蔓荆子酒 蔓荆子200克,醇酒500克 制法方法:将蔓荆子捣碎,用酒浸于干净瓶中,7日后,去渣备用 功效与主治:疏风清热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头昏头痛及偏头痛 服法:每次徐饮10~15毫升,每日3次。
藿香佩兰茶 茶叶6克、藿香9克、佩兰9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解暑热,止吐泻主治中暑头痛,头晕,口渴等 安神痛宁方 蓝布正、仙桃草、天麻、川芎、没药水煎内服,一日一付,每日三次 镇静止痛、养血行气 桃仁酒 桃仁5粒,白糖5克,黄酒50毫升将桃仁捣成泥,放锅中,加入黄酒,以小火煮10分钟,加入白糖,搅拌,即可。
活血止痛用于治疗有脑震荡病史的头痛 寒凝肝脉 一般见于发作期头痛较剧,呈掣痛,多位于巅顶,常因受凉而诱发多伴面色发青,呕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 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选吴茱萸汤加减,药用吴茱萸、川芎、生姜、白芷、藁本、细辛、半夏、茯苓 针灸治疗头痛 1.基本治疗 (1)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百会、太阳、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操作 毫针泻法 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方义 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
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2)内伤头痛 ①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操作 毫针泻法 方义 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②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操作 百会、足三里用补法风池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 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
拔罐治疗头痛 肝阳上亢头痛 头胀痛,头痛多为两侧,伴有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多梦 方法一 选穴 风门、太阳、印堂、太冲 定位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阳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 印堂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 拔罐方法 风门、太阳、印堂3穴采取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
太冲穴点刺出血,以微微出血为度,每日1 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二 选穴 印堂、大椎、肝俞、合谷、行间 定位 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合谷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l、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印堂见前。 大椎见前。
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行间只点刺出血不拔罐,其他穴位点刺放血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风寒头痛 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恶风寒,口淡不渴。
治法 选穴 风门、太阳、外关 定位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太阳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中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拔罐方法 艾罐法 先在上述各穴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艾条温灸风门、外关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头痛怎么按摩 天柱穴按摩法 位置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重要穴道之一位于后发际5分,第一颈椎棘突下。
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指按法 坐姿,两手交叉拇指分别按住穴位处先按右穴,然后按左穴,头部向左稍倾,呼气并数“1、2 ”,渐渐用力,数“3”时强按穴位,吸气并数“4、5、6”,身体放松,头部恢复原位。
注意事项:头部向一方倾斜时,指按另一方的穴位 指擦法 坐姿,用双手拇指在天柱穴上下5厘米左右,呼气并慢慢擦揉天柱穴 按摩量 左右天柱穴先做指按法一次,再做指擦法一次,即一回重复动作3~6回太冲穴按摩法
位置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足背第一、二趾缝上2寸凹陷中。
指按法 坐姿,右脚搭在椅子上,右手中指垂直按住穴位处,呼气并数“1、2”,渐渐用力,数“3”时强按穴位,吸气并数“4、5、6”,身体放松 指擦法 坐姿,用右手拇指在右脚太冲穴上、下3厘米左右,从脚前部向脚根部,呼气并慢慢擦揉。
按摩量 指按法一次,指擦法一次,即一回左右脚穴位各做3~6回 头痛的食疗方法 1、姜糖水 取姜3片、红糖15克,加水煮沸,趁热服每日3次,每服500毫升适用于外感风寒而致的头痛患者 2、桂圆红枣汤
取桂圆肉10枚、红枣7枚,煎汤。每日睡前服用。用治头痛、贫血。
3、丝瓜根煮鸭蛋 将鲜丝瓜根150克洗净,与鸭蛋2枚水煎服用治头痛、偏头痛 4、壁虎散 取壁虎数条,文火焙干研细末,瓶贮日服3次,每服2克,热开水吞服,连服15天为一疗程用治三叉神经痛 5、白菜根汤
取干白菜根50克、小葱3根,切碎后加水,旺火烧沸后改文火煎煮约20分钟即成。
每日2次,温服,每服400毫升适用于风寒头痛患者 6、葱白桂皮粥 取连须葱白10根,洗净切细,加入粳米50克煮成薄粥,粥中再放入桂皮9克,煮20分钟即可 每日2次温服适用于头痛、恶风、骨关节酸痛者。
7、黄酒核桃仁汤 核桃五个(去壳),白糖50克,同碾为泥膏状,加黄酒50毫升,用小火煎煮10分钟即可食用 每日两次,可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健忘,久喘,腰痛,习惯性便秘,老人便秘等症 8、葱鼓黄酒汤。
豆鼓15克加水一碗,煎煮10分钟后,再加洗净香葱根须30克,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50亳升,煮沸即可,趁热服食 有解表和中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无汗,虚烦,或兼有呕恶,腹痛,泄泻等 9、清脑羹
炙杜仲10克,水煎三次去渣,三次之药汁加白木耳10克(泡发干净),用小火煮两小时,用冰糖50 克,少量猪油调味食用 有补肝肾,壮腰膝作用适用于肝肾虚的头昏头痛,腰膝酸软等症 10、菊花粥 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菊花粉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有祛风清热,清肝火,降血压的作用 适用于风热目赤,肝火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眩晕,目暗等症。汗多或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 11、红枣20枚,向日葵花托一个,水煎服。
12、香花菜捣烂,煎鸡蛋食之,治神经性头痛 13、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洗净切碎的芹菜150克同煮,食用时最好不加油盐,而用冰糖( 或白糖)调味作晚餐食用 治肝火头痛、眼结膜炎海带20克,草决明30克,水煎,吃海带饮汤。
每日2次 头痛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因外感头痛应膳食清淡、慎用补虚之品宜食有助于疏风散邪的食物,如葱、姜、豆豉、藿香、芹菜、菊花等 风热头痛者宜多食绿豆、白菜、萝卜、芹菜、藕、百合、生梨等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
2、因内伤头痛虚证者以补虚为主,同时应辨明具体病因和兼症等不同情况,选用性味适当的食疗方剂,配合富于营养的食物,如肉类、蛋类、海味类以及山药、龙眼、木耳、胡桃、芝麻、莲子等 肝肾亏虚及气血不足者,宜食大枣黑豆、荔枝、龙眼肉、鸡肉、牛肉、龟肉、鳖肉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的食物。
3、内伤头痛的实证,治以攻邪,属痰湿、淤血者,宜食有健脾除湿或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橘子、山楂、红糖等。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虽有嘉肴是什么?虽有嘉肴是谁写的!
《虽有嘉肴》出处:礼记 诵读:康爸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是什么?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格式!
学史力行践初心,传承红色爱国情
- 屋面漏水维修方案是什么?钢构屋面漏水维修方案!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什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多少字!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公司简介模板是什么?建筑公司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