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简介(张伯礼简介和事迹)学到了吗
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党风纯,政风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本微信公众号推出“清风传家”栏目......
编者按: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党风纯,政风清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本微信公众号推出“清风来颍”栏目,陆续推送古代圣贤家风故事、红色经典家风故事、时代名人家风故事,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良好家风助推形成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
人物简介
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出生,河北宁晋人,中共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肺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2020年8月,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2021年11月,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家风故事大医战国难 精诚传家学 他是忘我奉献的“人民英雄”,也是笑容可掬的“张大夫”;他是永攀高峰的科学家,也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家;他是严苛的父亲,也是慈爱的导师……无论有多少重身份,张伯礼始终铭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为人民工作。
2003年,55岁的张伯礼在抗击“非典”前线作出“不负人民”的承诺,17年后战新冠,岁月虽然沧桑了白发,但誓言未曾改变抗疫父子兵同铸民族魂“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2020年1月26日,临危受命、星夜赴汉的张伯礼出发前写下了这句铮铮誓言。
从1月27日开始,他多次进入“红区”,白天指导会诊、调制处方、巡查医院,晚上开会研究治疗方案2月16日,劳累过度的张伯礼胆囊炎发作,他不想耽搁分秒,只想保守治疗,直到中央指导组领导强令其“不能再拖,必须手术”。
术前,照例征求家属意见,他怕老伴担心,说:“不要告诉家人,我自己签字吧"术后第一天,张伯礼便开始处理文件第二天,在连线中国工程院召开的视频会议前,因担心病情为外界所知而影响士气,他把自己的上衣套在病号服外,衣领拉高,在病房角落的木椅上坐了整整4个小时。
大家劝他卧床休息,他说:“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负责照顾张伯礼术后生活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在读博士黄明回忆:“老师身体非常虚弱,一动全身冒汗,但国家信任他,他就撑着干”术后第三天,张伯礼便再次投入一线战斗,他乐观又风趣地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这儿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第四附属医院(滨海新区中医院)执行院长张磊是张伯礼的儿子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恳请奔赴湖北,未被批准,又通过电话、微信、书面等方式多次表达愿望张磊说:“我是党员,又是科室领导,还是有抗击‘非典’、禽流感经验的医生,无论哪一种身份,都责无旁贷。
”最后,组织终于批准了张磊的请求,同意他出征武汉,到江夏方舱医院援助
2020年3月18日,张伯礼(中)在武汉江夏普安山康复驿站为康复人员问诊愚顽常思聆父训,草茅未敢忘国忧出征前,张磊电话连线父亲,张伯礼很欣慰,“我支持你,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并嘱咐儿子不要来看自己,要看好病人,照顾好同事。
张磊在江夏方舱医院承担的是取咽拭子工作这是“红区”最危险的工作,极易被患者呛咳喷出的病毒感染“我应该冲在前面,我们几个主任都是这样做的,我凭嘛特殊?”在2月24日的《战地日记》中,张磊记录了第一次进舱经历:顺利完成6个小时工作,带着两名同志开医嘱,取了咽拭子,经过严格的出舱环节,走出医护人员通道时全身已然湿透。
他想到了同样在一线作战的老父亲,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歌曲《你永不独行》
张伯礼和儿子张磊(左一)、侄子张硕(右一)在江夏方舱医院门口2003 年“非典”肆虐张伯礼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张磊则忙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院的急诊室、隔离病房,救治“非典”患者2020年,父子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却未曾见上一面直到方舱“清零”的3月10日,张磊才见到了久违的父亲不善言辞的他在日记中向父亲表白:“这个‘老头儿’和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各地亿万名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人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工作。
也正是这些平凡的人们,使我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为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荣幸之至愿樱花烂漫时,共庆胜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啬己奉公 严传细教“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张伯礼父母为他取名伯礼,就是希望他不断丰富知识,约束自身言行。
他低调谦和、节俭质朴、清廉自守的特质,与他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供应紧张,当时10岁出头的张伯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到吃饭时,摆在餐桌上的都是各种野菜,“最难吃的是蚕豆皮,炒后磨成面,特别干,吃完很难消化,还有水杂草,母亲用碱水煮过以后,磨成碎末掺在面里吃”。
有时放学回家,他看到与父亲同在粮食局工作的一个邻居会带回一点儿白面,或者黄豆、大枣,便好奇地问:“爸,咱家怎么没有那些粮食?”父亲告诉他,粮食局底下管着很多粮店,有职工下班后就去粮店抖一抖卖完白面的空布面袋子,多抖几个,就能攒出一点白面带回家,“那些都是公家的东西,咱不能沾”。
张伯礼听完,若有所思张伯礼母亲在铸铜厂当工人,从事高温作业,工厂给高温工人准备了山楂水等清凉饮料“我母亲从来没带回来过,她告诉我们,饮料是给工人的,我们绝不能占公家一分钱便宜”后来,张伯礼的父亲去世,母亲独自拉扯着8个孩子,靠着自力更生、精打细算,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父母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张伯礼长大后,他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天津大港上古林卫生院医疗队工作,长年驻扎在农村当地有个习惯,比如病人在西屋,就会先请大夫到东屋吃饭,之后再去看病张伯礼对此很反感,每次看病,病人在哪儿他就去哪儿,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有一位看病不吃饭的大夫。
一个冬日早晨,天刚蒙蒙亮,张伯礼骑车去十八里地外的村子给病人看病,看完已过中午时分,老乡把饭做好,非要留他吃饭,张伯礼不肯,蹬上自行车就回去了作为医疗队的“小领导”,他回去就跟大家约法三章:“到农民家不许吃饭、不许喝水、不许抽烟。
”当被问到为什么连一碗水都不能喝时,张伯礼的语气柔软了起来:“当时在农村,热水都很稀罕老乡们没那么讲究,平时就喝点凉水,或者吃饭时喝点热汤,要喝热水就得用做饭的大锅烧,就得把锅反复刷干净”
2020年9月,参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前,张伯礼和爱人在京西宾馆张伯礼身上是一件穿了十几年的旧衬衣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后,张伯礼曾召开一次“家庭会议”他告诉家人:“我是校长,有一定的权力,咱们今天立下规矩,涉及工作上的任何事,不能在家里说。
”遇到亲戚朋友请他帮忙给孩子介绍工作或者想参与有关项目合作时,他从来都是简单地用一句话堵回去:“走正规途径!张伯礼的妻子赵老师有时还要买点东西去亲戚家上门解释:“老张实在为难,这事不能办,他也办不了啊”。
2014年,张磊接到滨海新区中医院理事会办公室主任的任命父亲提醒他:“公家的东西要做到不贪不沾,守住底线能力不行可以提高,在廉洁自律上出了问题,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张磊谨记父亲的教诲,为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他重新梳理流程,细化责任分工,制定了一系列人财物内部管理制度。
在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后,张伯礼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穿了一件深蓝色短袖衬衣这件衬衣,两年前因为有一块洗得太白,张伯礼还自己动手补染过张磊说:“父母一直教诲我们,衣服不在新旧,干净整洁就好记忆里我和妹妹穿的都是旧衣服。
哪怕过年也几乎没买过新衣”张伯礼从事药理研究的女儿张晗从小养成了简朴的习惯一件衬衣、一个大马甲、一条过膝短裤、一双运动鞋,就是她夏天的标配有人说她:“一个女孩子,天这么热,也不穿个裙子?”她说:“我对穿没嘛概念,就觉得这样方便做实验。
”正是这位朴素的“80后”姑娘,曾主动请缨,赴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参加公益活动,克服头晕心慌等高原反应,坚持义诊张伯礼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却对中医药事业和学生十分慷慨他把吴阶平医学奖、世界中医贡献奖等个人获得的全部奖金都用于助学,设立“勇搏”助学金,目前已捐资400余万元。
春节,他陪未离校的学生吃饭;中秋,为学生准备月饼;学生生病,他买营养品送去;学生家庭困难,他悄悄为学生交学费;冬天,给数十名贫困学子准备棉服,还一定记得样式各不相同,不忘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他说:“爱是教育的基础。
”他的学生说:“他给我们的爱,是父亲的爱,是家人的爱”传岐黄薪火 扬国医国粹20世纪 60 年代末,张伯礼刚当医生时,白天在公社卫生院给人看病,骑着自行车出诊;晚上在土房里研读医经典籍,整理诊案记录心得。
70年代末考取硕士研究生后,他选择舌下诊作为论文题目,他的导师、以谦逊严谨著称的中医大师阮士怡勉励他:“一旦定下来,就要认真地坚持下去” 上工厂、下农村,搞流调、做普查,历时一年;近6000人流调资料、数千张舌诊照片,数万份表格、几十万个统计数据,力求精准。
两个多月后论文终于完稿,当蓬头垢面的张伯礼穿着棉衣走到操场,才惊觉已是阳春四月天这次经历,让张伯礼参悟到科研的真谛,品味到科研的艰辛,也收获了科研的成果从那以后,张伯礼在中医药研究道路上潜心忘我 张磊2000年参加工作,在进行学术交流时,受到启发,萌生了考博的想法,考了几次均未成功,想要放弃。
他发牢骚:“我是干临床的,考不考博有什么关系!”张伯礼鼓励他:“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生的历练,坚持下去就能学有所成”2013 年,张磊终于成为一名博士生尽管身兼数职,但张伯礼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周出诊,寒暑不间,晴雨不辍。
他对儿子也要求甚严从2014年开始,因身兼两个院区工作,张磊加班加点仍觉得难以兼顾,想把门诊停掉“一个大夫当不当领导不重要,重要的身份是大夫,时间再紧也必须坚持出诊,这是对自己、对患者负责”父亲严肃地对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这个事业是无限的,科研的精神就是顺境逆境都要坚持,再苦再累也得求实。
大夫不出门诊,就没有科研精神!”张伯礼是父亲,更是老师、校长,他把对子女的严格要求,延伸到自己的教育理念上他常把看过的书和文章分门别类发给不同研究领域的学生,鼓励他们与自己探讨交流他说:“今天学到的最新知识明天就可能用到临床上。
医生必须善于学习,要一辈子坚持学习”在张伯礼心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软实力的代表,他毕生的追求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对此,这位年逾古稀的科学家目光坚定:“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不能虚度,都要努力。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并不落后我还不老,还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在传承,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人之有爱,本由亲立;家风如雨,润物无声家庭教育铺就了后代的人生底色,一家两代中医人用行动传承着中华国医国粹,谱写着爱国报国情怀,诠释着党员的责任担当,践行着人民至上的初心。
编辑:三清贯颍单位:中共阜阳市颍州区纪律检查委员会、颍州区监察委员会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虽有嘉肴是什么?虽有嘉肴是谁写的!
《虽有嘉肴》出处:礼记 诵读:康爸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是什么?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格式!
学史力行践初心,传承红色爱国情
- 屋面漏水维修方案是什么?钢构屋面漏水维修方案!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什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多少字!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公司简介模板是什么?建筑公司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