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什么是庚日(什么是庚日 一个庚日多少天)

易经风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什么是庚日(什么是庚日 一个庚日多少天)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会出现在每年24节气的小暑和立秋之中,地面吸收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所以被认为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最为闷热的日子随着“入伏”的到来,烧烤模式也真正开启了!什么是三伏?“伏”可称“长夏”,“伏”是中国古代五行家对季节的另一种分类,其中“伏”为“土”。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五行家将一年分为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与木、火、土、金、水五行对应在四季里,秋到冬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自然循环;由夏到秋则不然,火克金,金不敢出来所以,就要潜伏一段时间,“潜伏”就是“伏”的本义。

什么是庚日呢?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五行属金,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夏令三伏,以热逼寒!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此时,如果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正是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黄帝内经》又曰:“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所以,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也尽量不要吃冰镇一类的饮料和食物,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

“三伏天”的健康须知▌注意营养补充酷暑天气下,你是不是也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鸡鸭鱼肉不想吃,青菜萝卜不想碰,就连清粥也喝不下几口,导致摄入的营养不多而夏天人体会因体温调节、代谢快等原因增加营养的消耗,出汗后也会流失营养素,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导致人体缺乏营养。

所以在三伏天下,要注意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但如果一直胃口不佳,建议可以额外补充一些营养素。

▌补充水分三伏天气温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稍微动一动就会让你大汗淋漓虽然出汗可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但是大量的出汗后,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容易发生脱水,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中暑因此热天里要及时补充水分,不仅能维持新陈代谢,还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

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这样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的蒸发量。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三伏天应该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山药等,可以把这些食物做成汤和粥等流质或半流质食品,既可以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还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做好防晒三伏天的烈阳,对皮肤的杀伤力满满,所以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带上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品;还有烈日下对眼睛的伤害也是很大的,也要做好防晒,否则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

如果能自己控制外出时间,那就尽量避开上午10点~下午4点吧,因为这个时候是紫外线最强烈的时间段,容易晒伤。

▌三伏不食“冰”三伏不食“冰”,并不是真的让你在伏天里不吃冰凉食物,而是让你不要过度贪凉,因为一味地吃冰淇淋、沙冰、冷饮等冰凉食物,容易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诱发肠胃道疾病。

▌小心空调病闷热的三伏天里,空调无疑是最好的发明,但是空调是让人欢喜也让人忧,不想让自己变成“烤肉”,那就吹空调,可是长期呆在空调房又容易得空调病,尤其是骤冷骤热,更是容易感冒、中暑所以要合理调节室内温度,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千万不能为了“凉快”,把空调温度开得很低开空调时间也不要过长,每天应定时打开窗户,关闭空调,增气换气,为室内注入新鲜空气

▌夏季少吃瓜,换吃参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

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吹干头发再睡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纳凉熬夜是大忌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 30~60 分钟都可以。过了 1 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久坐不动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夏练三伏,但别傻练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 35℃ 、日照超过 12 小时、湿度高于 80% 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 3 次;然后,上下牙叩动 10~15 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热水洗澡,祛湿邪!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