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昌都战役(昌都战役的时间是哪一年)


文\郑晓强 图\群旦次仁
“昌都战役的胜利是走出来的”——郄晋武与战役大迂回
2019年99周岁生日时,郄晋武(前)与医护人员合影(翻拍)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不得不提

昌都战役(昌都战役的时间是哪一年)

 

文\郑晓强 图\群旦次仁

“昌都战役的胜利是走出来的”——郄晋武与战役大迂回

2019年99周岁生日时,郄晋武(前)与医护人员合影(翻拍)庆祝昌都解放70周年,不得不提昌都战役;昌都战役,不得不提正面牵制与战役大迂回结合的作战方法而当年,十八军五十二师一五四团执行的正是战役大迂回任务。

时任团长郄晋武,如今已是百岁老人。9月20日,他的女儿郄革红向赴成都采访的本报记者讲述了父亲当年的事迹。事后,她还就记者的新闻初稿提供了修改意见,力求最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

年轻时的郄晋武(翻拍)重 任 在 肩郄晋武,河北省平山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发扬英勇善战、敢打敢拼、冲锋在前、吃大苦耐大劳的作战风格,从普通战士成长为野战部队的一名团长。

而一五四团在他的带领下,也锤炼成一支在任何艰苦环境中都拖不垮打不散的钢铁劲旅“这也是上级在进军西藏前首选一五四团作先遣主力,并赠予该团‘进军先锋’锦旗的主要原因当昌都战役需要战略迂回时,这项重任又落在父亲的一五四团肩上!”郄革红说。

1950年10月6日,郄晋武率一五四团从邓柯出发渡过金沙江,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这堪称军事史上最悲壮的行军之一他们在海拔4000至6000米的高原上,跨越西康、青海、西藏三个省区,与青海骑兵支队日夜急行,13天走了约 1100 华里,穿过横断山脉,跨越许多大雪山和冰河,还在甲桑卡和类乌齐等地痛击遭遇之敌。

经过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在军、师要求的时间内,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被称为“五路口”的恩达,完成了战略大包围任务,确保了昌都战役的全面胜利他们在饥寒交迫中创造了步兵与骑兵速度相当的奇迹,受到西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时任五十二师师长吴忠曾评价道,昌都战役的胜利有很多条件,单就战役指挥来说,最大的成功是我军实行了正面牵制与战役大迂回相结合的方针“倘若我们不是采取这一方针,而是把主要兵力使用于藏军防御正面,或者只实施浅近纵深的迂回,势必使昌都藏军主力及早决策西撤,那么,围歼战将变成追击战,战役就会是另一种结局。

”“当然,在高原地区实行大纵深、远距离的战役迂回,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其艰巨程度是过去在内地作战无法相比的。”吴忠说,“在各路部队中,这一路行程最远,而且沿途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

冲 锋 在 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父亲曾多次身负重伤有一次,他胸部中枪,战士处理烈士遗体时发现他还活着,才使他死里逃生他常说自己很幸运,原来还以为自己活不过30岁”郄革红说,“多次的生死考验,铸就了他视死如归的革命战斗勇气。

他带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部队官兵一看见他高大的身躯,就胆量倍增,个个跟着他向前冲”这次执行大迂回的任务,他仍然是走在先头部队中,以起表率作用,加快完成迂回任务郄革红向记者讲述了这场千里迂回中的几个插曲——。

10月6日,郄晋武早上5点就起床整理好行装准备出发,到江边一看,计划一起走的二营未到他等不及侦察排和师领导来到就先出发了由于马的体力不济,他多是拉着马走,而且连警卫员都不带,一连几日带着一个尖刀班前行,于10月12日翻越一座海拔5000余米的雪山到达香达(位于囊谦县内),赶上了先于他们2天出发的骑兵支队。

10月14日,师和团其他领导相继来到,指定团党委会放囊谦寺郄晋武为了尽早赶到囊谦寺,当天中午12点又带队出发黄昏,这帮人马在囊谦寺以北的一座山上遭到大风、冰雹的袭击,被迫于山上宿营此夜,红军长征时掉队流落西康、遇到一五四团要求重返革命队伍的战士周大兴,在饥寒交迫的恶劣环境中因严重的心脏病不幸牺牲。

这天晚上10点,迫不及待的郄晋武又带骑兵通信员白和尚、许金鼎继续前进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在指南针看错了方向,失足从山上滑入山沟万幸没有掉入河中!黑暗中遇到一座白塔,他们在塔下冻了一夜直到天亮,才看清方向,他们又急行50里,赶抵囊谦寺。

10月16日,在冰河上急行郄晋武总听到“咯喳咯喳”响,觉得战士不肃静,让营长去纠正两次无效他自己去看,才发现是前卫班战士的衣服、裤子已冻成冰块,行走极度困难,响声就是冰块摩擦产生的他为战士们的任劳任怨而感动,为自己错怪部队而惭愧。

除了飞驰前行,一五四团还夺取了类乌齐以北藏军的前哨据点甲桑卡。这是昂曲河右岸的一个村落,是由青海入康的重要通道。双方隔河交战数小时,直到晚上6点多,藏军不支,向西南方溃逃。

胜 利 在 握事实上,一五四团及骑兵部队并不是“整齐划一”“威风凛凛”地踏进恩达——部队走得连不成连,排不成排一个团的行军队形长达数十公里,而经过长途跋涉,许多马匹累倒累死,不少骑兵成了步兵但战士们着眼战役全局,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兼程,准时赶到指定地点,截断了敌人退路,达成了战役合围任务。

“有人讲,昌都战役的胜利是走出来的这话是有道理的”吴忠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值得一提的是,昌都战役还有一个“尾声”在类乌齐战斗中漏网的藏军七代本普隆·札巴次丹跑到洛隆,以一部兵力控制了怒江上的嘉玉桥,妄想阻止我军继续西进。

同时,纠集来自各地的散兵游勇和被我军遣散的藏军200余人,扬言要将他们武装起来,进行“反攻”接师部命令,郄晋武从恩达轻装出发,征服了海拔4000多米、绵延四五十公里的瓦合山,又翻越了陡峭的努西拉卡山,于11月11日晚上6点“突然”出现在嘉玉桥头。

当时,几名藏军正在逼迫群众破坏桥梁还没反应过来,他们便成了我军的俘虏为了防止敌人得到消息,他们决定连夜奔袭洛隆从嘉玉桥到洛隆有40多公里,中途还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扎西拉山,但战士们斗志昂扬,天刚破晓便赶抵。

部队突然冲进城内,仅消耗30发子弹,便结束了战斗普隆·札巴次丹被活捉!一五四团乘胜追击,又投入两个连的兵力,于15日解放硕般多(现洛隆县硕督镇),18日进占边坝随后,按照上级安排,一五四团驻扎洛隆,遵照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开展了长期建藏、打消换班思想的教育,一边等待和平谈判,一边进行生产自助。

如今,硕督镇河岸的百棵大柳树和300亩肥沃的耕地,便是当年郄晋武和官兵们开垦留下的“十七条协议”签订后,1951年8月,郄晋武才按照上级指示率团离开洛隆宗直到1962年6月,他再次临危受命,从内地回到昌都,任昌都军分区司令,参加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瓦弄方向的战役。

“昌都是父亲高原生涯的起点,也是他最后参战的战场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刻在了他的记忆深处”郄革红说,“父亲借昌都解放70周年之际,请昌都报社转达他对昌都和昌都人民的美好祝愿,祝愿昌都越来越繁荣、人民越来越幸福!”。

采访手记>>>在困难面前身先士卒人们常说,伤疤是男人的勋章在战争中多次身负重伤、死里逃生的郄晋武老人,满身挂满“勋章”这位老人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最令记者感动的,是他“带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我们能想象到当年进军昌都的路程是多么艰辛,尤其是战役大迂回,要在海拔4000至6000米的高原上跨越许多大雪山和冰河,13天走约1100华里。

这是一次多么悲壮的行军啊!在巨大的困难面前,需要的正是身先士卒的精神正是在老党员郄晋武的示范带动下,“部队官兵一看见他高大的身躯,就胆量倍增,个个跟着他向前冲”在困难面前身先士卒,正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时代在变,但这种本色没有变在抗震救灾中,一个个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在援鄂抗疫中,一个个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他们铭记并践行“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将危险抛在身后,将自己抛往一线,为党和人民拼下一场又一场伟大的胜利。

向他们致敬!本期编辑:魏健楠审核:刘晓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