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当下的能量是一本什么书)

生命的本质就是我们注定在世上走一遭,好完成一个深刻的内在转变。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都殊途同归,幸福使我们共同的目的地,所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只求当下,回归我们本真的最初,感受平和、宁静与喜悦。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当下的能量是一本什么书)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一                      作者:陆帅男 佛说,“凡生者必灭”,学会了不去抗拒本然,学会了接受当下时刻的存在,学会了接受万物无常的本质,我们,也会找到了宁静无论是沉溺于过去,还是幻想一个美好甚至糟糕的未来,都会带来痛苦,只有活在当下,才是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

《当下的力量》,作者埃克哈特,他指出,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焦虑、没有神经质的状态中,全书也指导我们怎样生活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中,在没有达到和拥有你想要的东西时,依然幸福和快乐这是一本心理加哲学,理论加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受益的个人成长工具书。

作者认为,思维是我们痛苦的根源,我们受控于思维却不自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再无孩童时那般淳朴和自然,不需掩饰,也无担忧,但当我们在社会中慢慢成长,其实我们的思维会逐渐控制和屏蔽我们的真实意识,我们对真实的感受,已然不是内心的真正所想,而是取决于外在,我们的思维会在这个外在世界中无止境的寻找财富,工作、地位、名望、教育、人际关系……当我们获得时,会觉得幸福,失去时便觉得痛苦。

我们一直活在思维的惯性和寻求自我价值的圆满中,也注定会随时陷入痛苦甚至恐惧之中为此作者告诉我们一些方法:一是学会清空自我恢复自己的存在意识和对身体以及内心的完全支配,回到一个身心合一的状态,拥有一个完整的自己,文中作者提到一个临在的状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思维中直接转移到身体内,去感受内在无形的能量场,达到彻底的愉悦、平和和宁静,从而积聚更多的能量,以无为而有为,就如文中有一句话“看那野地的百合,他们不耕不织,却长在地上。

”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状态,也是生命的奇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随时保持冥想,感受到对未显化状态的觉知,感受宁静中的一种深深的平衡感二是享受和关注当下禅宗里有一句话,“若非当下,何时”,作者说,过去和未来只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当地球上只有动物和植物,仍然会有过去和未来的存在吗?其实是我们一直在追逐时间,人类指定了很多规则,却也束缚住了自己,关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生活方式,不纠结与过去的包袱,不迷茫于以后的未知,是感受当下的暖暖春日,花香树柳,关注当下,也是一种豁达坦然的人生态度,在黑暗与光明中,不回避不逃离,在顺境中感恩珍惜,在逆境中忍耐与包容。

生命的本质就是我们注定在世上走一遭,好完成一个深刻的内在转变每个人所选的路不同,都殊途同归,幸福使我们共同的目的地,所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只求当下,回归我们本真的最初,感受平和、宁静与喜悦。

《当下的力量》读后感二作者:刘蔚本书是一本哲学大类下的心灵读物,主要内容是关于我们日常中常见的精神痛苦的原因分析,我们大脑的被思维所控制,焦虑过去和未来,而并非活在当下实际上,我们只有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才可以通过向当下臣服,自内而外找到真正的力量,让自己认清时间的幻像,克服焦虑、抑郁、内耗、压力,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从而获得内在的智慧和真正的喜悦。

一、关于痛苦的问题根源和恐惧的表现我们无法灵活控制自己的思维,我们经常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强迫性思考者(其实几乎每个人都是)活在一个分裂的状态当我们转变了内心的状态之后,环境也会随之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转”。

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不安、忧烦、焦虑、紧张、压力、畏缩、恐惧等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小我对死亡、毁灭的恐惧在小我对圆满的追寻中,最常见的自我认同与财产、工作、社会地位、名望、知识和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际关系、个人和家族历史、宗教信仰、种族等其他集体认同有关。

所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本我二、如何去做到感知小我背后真正的自我并进入本体随着倾听思维,我们会感觉到在这种思维之下或之后的一种有意识的临在,那就是更深的自我思维空白出现时,在内心会感觉到一种静止和宁静的状态。

我们开始感觉到与本体合二为一的自然状态,同样会感觉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喜悦随着我们进一步深入这种“无念”的状态,纯意识状态,我们会如此喜悦地感受临在:所有的思维、情绪、身体以及整个外部世界,在与本体比较之下,都不那么重要了。

一种无我(selfless)的状态,这种临在实际上就是本我情绪在思维和身体的相遇处产生,它是身体对思维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思维在身体上的反映情绪是属于二元思维的一部分,受制于对立法则可以允许情绪的存在,但却不要受它控制。

如果没有情绪存在,那么请更深地去关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这就是进入本体的大门积极的情绪,如爱和喜悦,它们是与你和本体相关联的本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有当感受到极大美感、极度恐惧或体力受到极度挑战时,才能引起思维的暂时失语,这时,思维空白才会产生。

爱、喜悦与平和是深刻的本体状态,或是内心与本体联结时的三个方面在这种状态下,它们没有对立,这是因为它们都源自思维之外三、深深地进入当下,终结时间的幻象从思维中去除时间,思维就会停止——除非你选择去运用它。

你越关注时间——过去和未来,你就会越多地错过当下时间一点儿也不珍贵,因为它仅仅是一种幻象任何事物都不能存在于当下时刻之外学着在你生活中的实际事务上利用时间当这些实际事务被解决后,请立即回到当下的状态这样,就不会创造出心理时间。

所谓“心理时间”,就是认同过去,并且持续地、强迫性地投射到未来认识到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外在目的和未来有关,但是如果目标采取的行动占据了太多注意力,比你现在所采取的步骤更为重要是,那你就是失去了你旅程的内在目的。

放空身心,将注意力集中在体内的能量场上,内在身体位于你的形式身份和真正本质之间的门槛上四、开悟是进入灵性殿堂的关键“开悟”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些超人类成就的玄学,它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它是一种与不可衡量的、不可摧毁的事物相联系的状态。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本体是超越那些受限于生死的各种生命形式而永在的“至一生命”作为无形的、不灭的本质,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根植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也就是说,作为我们最深的自我和真实的本质,我们可以在每个当下接触到它。

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保持这种觉知体验的状态就是开悟开悟是一个圆满的境界,合一而和平,与生命以及它所显化的世界合一,同时,与我们最深的自我的未显化的生命,也就是本体合一开悟不仅是痛苦和身心内外冲突的终结,也是思考的终结。

各门各派的心灵导师都指出当下时刻是开悟的关键禅宗的本质就体现在“在当下的刀锋边缘上走路”——完全地进入当下就不会有问题,就不会有痛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