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规则是什么?围棋规则研讨会!
陈祖源老师曾发表了《围棋规则新论》、《围棋规则演变史》等大量对中国围棋规则演进产生重大
源老师在第四
编者按:在中国围棋规则演进史上,陈祖源老师必然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陈祖源老师曾发表了《围棋规则新论》、《围棋规则演变史》等大量对中国围棋规则演进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术文章弈客也发表了陈老师的AlphaGo学习人类围棋思维成功是围棋对人工智能的一大贡献、规则逻辑与电脑逻辑等等卓有见识的规则讨论文。
现继续呈现陈祖源老师在第四届杭州棋文化峰会上大会上关于世界围棋规则统一的论文报告的精华部分~二,规则统一漫漫路2、抱残守缺的日本规则在中国规则作出巨大让步的同时,处于优势方的日本理所当然的接受了中国规则的让步,没有想过他们是否也需要向中国规则学什么,根本没有想过中国为什么要坚持数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规则有重大的缺陷。
直到五十年代吴清源对日本规则提出挑战时,日本棋界才意识到日本规则的确有毛病这就是著名的吴清源“最后一劫”问题
1948年,在日本读卖新闻社举办的吴清源与岩本薰十局赛的第一局的局终时,如图单官都已收完,黑棋在在A位提子或B位粘劫,棋局即可结束但这时执黑的岩本薰提出,这最后一个劫他不粘了,就这样终局,理由是劫材他多,这个劫是他的。
以我们来看,当然还是粘为好,但无论是粘或不粘对结果没有影响但按日本规则这是有差别的不粘,这里有4目,粘了(或提了)就只有3目,相差1目黑方认为这个劫他打得赢,就不愿意损这1目,这样就引起了争议由于这盘棋已是白棋赢了,当时也就马马虎虎地以“白棋1目或2目胜”而了事。
但本因坊秀哉对此类争议有过意见:“如劫材较多可以不消这最后一劫”,并被记录在案,于是后来又改为白棋1目胜
这一争议在日本棋坛引起很大反响,原先日本无书面的围棋规则,在这一事件的促使下,日本棋院在第二年,1949 年的 10月 2日颁布了日本的第一部围棋规则:《日本围棋规约》其中对最后一劫的问题规定:紧气劫必须补,宽气劫不必补。
因此此例黑要补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吗?显然未必,这“紧气劫”、“宽气劫”的概念并不确切,这样的规定的合理性也没有依据
时隔11年以后,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主角还是吴清源,只不过位置倒了那是1959年日本每日新闻社举办的吴清源与高川格三番棋的第二局的局终盘面黑棋好4目,当时日本的规定是黑贴4目半,因此执白的吴清源胜半目但是高川格认为白棋应在中央A处补一手,否则会有问题,而补一手白棋就要输半目了,吴清源不愿意补。
不补有什么问题呢?
如上图黑1断至白6,中央成劫。吴清源认为此劫他能赢,因而不补。
但是按日本规则中的所谓“紧气劫”、“宽气劫”的规定,日本棋院判定白棋要补,从而白棋输半目吴清源对此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并因此而对日本规则提出了质疑吴清源指出日本规则不合理,认为“目前中国实行的规则最为合理”,并向日本棋院提出责难。
日本棋院不得不在1962年成立了规则改革委员会来修订规则,成员有前田陈尔九段、藤田梧郎六段以及著名围棋理论家安永一和林裕经过两年多的工作他们于1964年12月提出了一个规则修订版,并刊登在《棋道》杂志上。
这个规则修订版的具体内容尚待查证,但从后来池田敏雄的描述来看,他们的基本思路和池田敏雄是一致的,即引入着手平衡但是这个方案被搁置了,事实上也就是被否定了1968-1969年间池田敏雄在《围棋新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围棋规则研究文章。
由于文章非常全面,有大量的图例,通俗明白,也提出了改造日本规则的明确的方案,再加上池田敏雄本人被称作为日本计算机之父的著名科学家的影响力,以及他与日本棋界的良好关系池田敏雄的研究在日本乃至在国际围棋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是池田敏雄的意见同样被日本棋院无视了
一直到1984年吴清源在自传《天外有天》中说日本棋院“承认棋院规则有不完备之处,约定尽快研究出完善规则之策可是事隔二十五年后,直至今天,关于修改规则一事仍然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后,日本棋院才于1989年颁布了正式的日本围棋规则。
这一规则对于规则的缺陷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而是制造出一些奇特的理论来为错误找依据他们没有采纳规则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方案,也无视池田敏雄的研究,原因可以想象,因为那会使规则向中国规则靠拢如果研究了三十年问题解决了,但却是承认三十年前的争议吴清源是正确的了,日本棋院显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其实池田敏雄的方案已经是非常的为日本规则考虑了,他的改革并不彻底,他说:“如果日本没有一套合理的规则,那么将来当围棋更加国际化的时候,中国规则很可能成为世界规则但即使我们放开国家的观念,考虑到比目规则的优点(如果能够使之合乎逻辑的话),我们也亟需将其合理化。
”遗憾的是日本规则连这一点都不愿意,宁可抱残守缺二,规则统一漫漫路3、国际化时代围棋规则前面这些都是在中国和日本的内部,都还是在自我完善,而随着1988年富士通杯、应氏杯等国际围棋比赛的出现,池田敏雄预言的围棋规则的统一问题开始真正的出现了。
首先是应昌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应氏规则,并且创立了奖金最高的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来推行他的应氏规则,并且旗帜鲜明的提出围棋规则的科学合理和统一而后韩国和中国又举办了多个国际围棋比赛,掀起了围棋的国际化和世界推广的热潮,规则统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4年至2006年期间在应昌期基金会的倡导下曾经先后举行了五次国际围棋规则研讨会,一度围棋规则统一的呼声甚高
2008年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第一次以奥运会模式以国际组织的名义举行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作为国际智力运动联盟的成员的国际围棋联盟(IGF)如果连一个公认的规则都没有,那实在是非常有损围棋和围棋组织的形象的。
于是在在中国方面建议下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子空皆地原理又包容了日本规则的新规则,在国际围棋联盟的会议上经过认真的讨论,得到日本棋院韩国棋院和美国围棋协会等参会方的一致同意,通过成为了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
这是围棋规则统一路上迈出的历史性的第一步在围棋传向世界的同时,规则的问题也同样走向了世界在围棋快速国际化的影响下美国和欧洲的围棋组织也开始关注规则由于欧美的围棋传于日本,他们的规则当然也是日本规则虽然早在17世纪传教士和商人就已经把围棋和有关围棋的信息从中国带到了欧洲,但那个时代的围棋传播太零星,没有在西方真正的流传开来。
直到19世纪后期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全面开放,围棋才开始从日本比较显著的向西方向世界传播,那当然是日本规则形式的围棋在欧洲曾经已经有了一点的中国式的围棋不复再见,连Wei-Chi这个中国名也被Go这个日本音取代了。
但是当欧美的爱好者关注研究围棋规则时,他们很快的就注意到了日本规则的毛病,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后体现在1992年公布的美国围棋协会(AGA)规则上这个规则也是日本式的数空规则,但是引入了着数相等的原则,完全解决了日本规则的毛病,但最后的结果却完全的等效于中国规则。
AGA规则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在中日以外的第三方提出的规则,并且是在日本规则的传统范围内产生的,更而且它是在与中国无关中国没有加以任何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它的立场的客观性增加了它的影响力随后,法国围棋协会、英国围棋协会也在AGA规则的基础上制订了自己的围棋规则。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见本文的附件1《当今世界围棋规则概貌》
但是围棋规则的统一仍然困难重重,因为围棋的两大国日本和韩国始终对规则统一持消极回避的态度围棋规则的统一从一开始就不是技术问题日本规则有毛病,不如中国规则,这只要懂一点围棋的人就能体会到,不需要很深的规则理论研究。
2004年至2006年期间那五场国际研讨会已经把其中的问题研究得清清楚楚了但作为曾经的围棋主导国日本不愿意承认规则不如中国,千方百计回避规则问题另一个围棋大国韩国的围棋学自日本,规则也是全盘日本化的虽然本来他们不应该有日本那样强大的传统束缚,但是作为当今最大的竞争对手也不愿意看到规则向中国靠拢。
特别是曾经发生过几次由于死子差错引发的争议,一盘棋的结果体现在棋盘上,死子不过是辅助点数的一种方法,客观存在的结果不应该会因为方法上的问题而改变,中国舆论对韩国(日本)规则的指责也使韩国方面难堪当然也有另一方面,目前世界上其他地方,由于围棋传自日本,还由于很长时期以来日本和韩国对围棋的推广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很多地方的围棋活动受到日本和韩国的资助,因此基本上还是使用日本规则。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日本规则计算比较简单,作为普通爱好者习惯于简单而忽略了因简单带来的损害因此除了中国,当今世界围棋界日本规则还是主流,这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状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虽有嘉肴是什么?虽有嘉肴是谁写的!
《虽有嘉肴》出处:礼记 诵读:康爸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是什么?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格式!
学史力行践初心,传承红色爱国情
- 屋面漏水维修方案是什么?钢构屋面漏水维修方案!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什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多少字!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公司简介模板是什么?建筑公司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