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什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多少字!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介绍。《药师经》是指导人们如何从娑婆世界过渡到ji乐世界的一部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经典。在众生业障沉重、疫病增多、病痛不堪的今天,此经不啻为最能对应当下机缘的方便法门。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介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略称《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功德经》、《药师本愿经》、《药师经》一卷唐代玄奘(602?-664)大师译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是叙述佛陀因曼殊室利的启请,而为在毗舍离国乐音树下的大比丘、大菩萨、国王、大臣等,盛陈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的功德,并详述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
药师如来发愿使一切贫苦众生,随其心意所需,获得衣食丰富,受用庄严 从十二大愿的内容来看,药师如来不但着重衣食等物质生活,也关心社会的教育,正当的娱乐,使人人能真正过着和谐无争的佛化生活 本经着重在对众生现世病苦灾厄的救济,福乐的获得,是解决现实人生问题的法宝。
「药师法门」的经典,共计有五种译本「药师法门」在国内最适用的经本,是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通常所说的药师经,就是意指这一种经本而言不过现今所流通的玄奘译本,比起原来的经文,已增加了「八大菩萨」的名号、和「药师灌顶真言」等字句。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原文(1~4)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慈慧之光合唱组录制。句读与读音仅供参考。以原经文为准。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发愿文稽首三界尊,皈命十方佛,我今发宏愿,持此药师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琉璃国。
亲觐大慈父,殷勤闻真谛,学习狮子吼,回返娑婆地,度众脱苦海,弘法利群迷药师佛赞皈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慈悲弘誓广 愿渡诸含生我今申赞扬 志心头面礼 奉请十二药叉大将奉请:宫毗罗大将。
奉请:伐折罗大将奉请:迷企罗大将奉请:安底罗大将奉请:额你罗大将奉请:珊底罗大将奉请:因达罗大将奉请:波夷罗大将奉请:摩虎罗大将,奉请:真达罗大将奉请:招杜罗大将奉请:毗羯罗大将 奉请八菩萨奉请:文殊师利菩萨。
奉请:观世音菩萨奉请:得大势菩萨奉请:无尽意菩萨奉请:宝檀华菩萨奉请:药王菩萨奉请:药上菩萨奉请:弥勒菩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三称)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三称)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第一、法会缘起分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é)梵(fà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bì)刍(chú)众八千人俱。
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第二、文殊师利启请分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
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 曼殊室利言。
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第三、药师琉璃光如来分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殑(jìng)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yù)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 第四、药师如来十二大愿分
曼殊室利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chì)然照耀(yào)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
如我无异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xiá)秽(huì)光明广大功德巍(wēi)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
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
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yīn)哑挛(luán)躄(bì)背偻(lóu)白癞(lài)癫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xiá)慧。
诸根完具无诸疾苦 第七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女人为女百恶之所逼恼。
极生厌离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令诸有情出魔罥(juàn)网解脱一切外道缠缚(fù)若堕种种恶见稠(chóu)林皆当引摄置于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
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录繩(shéng)缚鞭挞(tà)系闭牢狱或当刑戮(lù)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迫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méng)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
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mán)涂香鼓乐众伎(jì)随心所玩皆令满足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释经题 佛说每一部经,都有一个经名,本经的全名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简称药师经经名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此经阐述的是药师如来在未成佛的本因位上,发大愿、立大志所成就的功勋德业经名亦告诉人们,这部经是已获修行成功,已成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的药师佛。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是以人法立名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是佛的名号,「本愿功德」是佛法但此处佛的名号中的「琉璃光」是个比喻,故此经亦可看作人法喻俱足的立名「药师琉璃光如来」为梵文Bhaigjyaguru-vaiduraprabhasa的意译,音译为。
「鞭杀社窭噜辟琉璃」,也可以意译为大医王如来世间众生生理上有老病死苦,心理上有贪嗔痴苦,佛法不仅能解除人们生理之苦,尤能消除人们心灵之苦,所以佛是最了不起的医生,被称作大医王能治愈人们身心一切疾患,施法药之师就叫药师。
《法华经》中称为「药王」以琉璃光为佛名,显现佛德,比喻药师佛纯粹光明、洞澈表里的智慧之光如来,十方一切佛的十种名号通称如是真如,《成实论》说:「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如曰如来」《金刚经》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是所有成佛者的共同称谓所以药师佛也称作药师如来「本愿」指药师佛成佛以前,还处于菩萨修行的本因之位时,发下的誓愿,愿力是成功的动力,在愿力作用下成就的功勋德业就叫本愿功德本经功德是指在寺院里所做佛事,。
功是功力,如行六度,德是即得,本经指修行得来成绩,名为功德菩萨发的愿分为分别愿和总愿总愿是所有菩萨的共同誓愿,显教菩萨的总愿是四宏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个宏大无边的誓愿是菩萨行苦集灭道四谛法的共同决心和意愿。
菩萨的别愿是每个菩萨独有的誓愿,如本经的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等佛所说法,由弟子结集、会诵、记录整理成文,被称为修多罗(Sutra)为了突出佛的言教能契理契机,所以也把修多罗译为契经。
《华严经疏》说:「修多罗……,古译为契经,契谓契理契机,经谓贯穿摄化,即契理合机之经,所以将记录佛的言教所成的文字篇章称作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注释(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译经文 一般佛经经文都有三个部分,即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现在即按此顺序作些注释 一、序分 注释:如是我闻:是我亲自听到佛这样说表示证信根据《智度论》卷二说:「佛入灭时,阿难问一切经首置何字?佛言『如是我闻』等言。
所以在诸经的开始,都有「如是我闻」四字,表示阿难亲自闻释迦牟尼佛所说,不是自己随便说的 一时:指说法的时间亦即举佛说法时以证信意为某一时间 薄伽梵: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世尊」广严城:音译为毗耶离城是印度恒河边的一个城市,在王舍城对面。
乐音树:不是真能奏音乐的树,而是其树成林,当微风吹动树枝、树叶时发出的种种自然的声音,听起来好象是在奏音乐与大比丘:即与会大众,道行很高的出家男众称大比丘是梵文音译,意译为乞士 菩萨摩诃萨: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
是指修持大乘六度,求无上菩提(大觉),利益众生,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婆罗门:古印度四阶级之一居士:印度社会的第三阶级叫做吠舍,也就是一种自由民,其中富有的,有地位的绅士,称为居士,中国一般指在家学佛者,称为居士。
〔10〕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八类众生的统称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干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目候罗迦这八类众生各有部属,所以叫八部八部中以天、龙二部为首,所以用天、龙作八部的代表天,梵文Deva(提婆)或Sura(素罗)的意译,意为光明、自在、最胜。
这是居于天界的一类众生,是六趣众生之一,他们享受人间以上的胜妙果报龙,梵文Naga(那伽)的音译,是一类身长无足有鳞大力的众生龙有神力能变化云雨,得一滴之水,可散六虚以为洪流,得少水可以降大雨夜叉,又译作药叉(Yaksa),意译为勇健鬼,能?鬼也能吃人伤人。
其行动灵敏快捷,能飞腾空中,也能陆行夜叉受持佛法,能成为佛的护法神,本经后面所讲的十二位药叉大将,都是夜叉干达婆(Gandharva),意为香神这类众生以香为食,身体也能发出香气诸天举行盛会时,由他们奏乐,是帝释的乐神之一。
阿修罗(Asuar)意为非天,亦称修罗,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是一类好斗的天居众生,六道之一其女子貌美,男子丑陋迦楼罗(Garuda),意为金翅鸟这类鸟很大,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能食龙,为佛的护法神之一。
紧那罗,亦作甄陀罗,意为「人非人」即似人而头上生角从属于帝释,是八部中的歌神,女的多为干达婆之妻摩目候罗伽(Mahoraga)意译为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因多恚多妒,故受蛇首之报,也是帝释乐神之一 〔11〕人非人等
:指人与鬼神而言 参与药师法会的学众既有各种各样的人,也有各部类非人众生,所以经文说:「人非人等,无量大众」这些无量大众,恭敬地围绕着佛陀,听他宣说微妙的大法 二、正宗分 (一)药师如来、十二大愿尔时:
那时即大众环绕世尊而听法的时候曼殊室利:即文殊师利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名龙种上尊王佛法王子:此处指文殊师利菩萨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如同国王的太子,将来要继承王业的所以称法王子偏袒一肩,右膝着地:比丘平时所披的袈裟,是将两肩盖覆着的,到了将要礼佛的时候,为表示对佛致以最高的敬意,特将右肩偏袒出来,亦即露出右臂,再行将右边膝盖靠着地面下跪,面向薄伽梵,弯着腰像鞠躬似的,并且双手合掌。
这是当时印度大众集合向佛请法时,所常用的一种隆重的礼节这里曼殊室利菩萨为利益众生,向佛诚恳地请法,故依循此礼节而行 世尊:音译「薄伽梵」或『婆伽婆」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因为佛具万德,为世人所尊重故名业障:「业」是梵文Karma的意译,意思是「造作」,泛指一切行为、言语和思想。
佛教认为众生原来都具有灵明、洞澈湛寂常恒的本性,但因妄想执着,以致起惑造业,轮回六道此妄心障覆本性,也叫无明「障」是障碍,业即我们现在此生或过去所作的一切行为 像法转时:佛入灭千年后,为像法时代以佛像供养,来弘扬佛法的时期,为一千年。
有情:也称众生,指有情识的生物,包括人和一切大小动物曼殊室利童子:即是文殊菩萨的化身〔10〕谛听:即仔细地、认真地听 〔11〕唯然:即「是的」、「好的」的意思〔12〕殑伽沙:梵文音译,意译为印度的恒河。
殑伽沙,即以恒河的沙(无量数)比喻数量之多的意思〔13〕净琉璃世界:指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东边,距离十恒河沙远的地方亦即药师如来所住的常寂光净土、清净法界 〔14〕应:即应供佛的十种名号之一谓应受人天之供养,故名应供。
〔15〕正等觉:或称正遍觉音译为三藐三菩陀,佛的十大名号之一〔16〕明行圆满:又名明行足佛的十大名号之一佛依戒定慧三明万行具足圆满而得阿耨多罗三菩提,故名明行足〔17〕善逝: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谓如实去彼岸,不再退没生死之海。
「逝」,即去的意思,也就是入涅〔18〕世间解: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解」是解了,对于世间事理,众生苦本、苦因以及灭苦的方法、离苦的究竟处,都明达了解,称为世间解〔19〕无上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士」即士大夫。
佛于天上人间,唯我独尊,为人天的导师,故称无上士〔20〕调御丈夫:佛的十大名号之一调御如驯马师,把暴躁的烈马驯练成驯服的良马佛教化众生,无论众生的根性如何恶劣,如何刚强难制,都能善巧调御,使他慢慢转向佛法,修学佛法而得成就。
〔21〕天人师:佛的十大名号之一佛出世间,不但教化人类,也同样教化天人,是天人的教师,故称天人师〔22〕菩萨道:即菩萨所修之道菩萨修行圆满,自他二利,自未得度先度人者,名菩萨道〔2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意译无上正等正觉〔24〕自身光明:谓佛自身发出光明像法华眉毛、华严的足光一样,药师如来有身光,能遍照一切世间,并愿一切众生也有身光〔25〕无量无数无边世界:形容世界之极为广大〔26〕三十二大丈夫相:简称三十二相。
指佛的庄严仪表,有三十二个显著特征〔27〕八十随形:指身体某部位美好的仪容有八十种,释尊当时即因德相庄严,每次出游教化,还不曾说法,便有很多人要求皈依〔28〕身如琉璃:意谓身如青色宝琉璃一样,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29〕幽冥:原意是虽为有理,但幽远非常识所及之处这里指三恶道中无真理之光处 〔30〕无量无边智慧方便:无量是指智慧深湛,坚澈真如;无边是指智慧广大,横穷法界;智是证真,慧是达俗;度众生可以方便圆通,即随方应便。
〔31〕邪道:谓非理之行法指除了如来的戒、定、慧为正觉道外,其如六师外道等都属于邪道〔32〕菩提道:即正觉道意思是修持正觉的途径〔33〕声闻:即声闻乘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闻听佛音声与修四谛法门而悟道的人,都称为声闻。
〔34〕独觉:又名缘觉、辟支佛即缘觉乘二乘或三乘之一于佛在世时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35〕大乘:音译摩诃衍那摩诃即「大」的意思,「衍」即是「乘载」(如车、船)或「道路」的意思。
是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亦称大乘佛教〔36〕梵行:谓梵天之行法,亦即断淫欲而得清净之行法又证得涅之万行,亦名梵行〔37〕缺戒:指所受的戒能够做到完全无犯,犯了所受的戒,就是有了缺漏船漏了就不能渡过河,唯有戒行无缺,方能登佛地。
〔38〕三聚戒:大乘菩萨戒之一即摄律仪戒(不作诸恶),摄善法戒(行一切善),饶益有情戒(利益众生),三者总称三聚戒 〔39〕恶趣:即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40〕挛辟背偻:即跛足、驼背〔41〕黠慧:即世俗的聪明智慧。
〔42〕诸根完具:药师如来所发的第六愿也有的解说称「诸根具足愿」谓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完全具足,没有任何缺陷 〔43〕无上菩提:即佛菩提〔44〕转女成男:药师如来的第八大愿只要闻听药师如来名号,一心称念,礼敬供养,就可转女成男。
〔45〕丈夫相:即勇健者之相 〔46〕出魔罥纲:「罥」同「绢」即出离恶魔的绢与纲的样子差不多,如果分别来说,捉兽的叫做绢,捕鱼的叫做纲〔47〕恶见稠林:恶见,就是邪见,也即不是正见〔48〕菩萨行:谓上求佛道,下化而生,即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之菩萨大行,如布施等之六度即是。
〔49〕绳缚鞭挞、系闭牢狱:即用绳子系缚,用鞭子抽打,然后关闭到牢狱之中去古代王法的刑罚制裁是很残酷的〔50〕刑戮:即判死刑被斩首〔51〕福德威神力:「福德」即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功德「威神力」,即威势勇猛不要测度的神通之力。
〔52〕妙饮食:即美妙的饮食谓对于衣食无着落的人群,为了不使因求衣、食而造罪,药师佛即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解除他为饥渴所迫的苦恼〔53〕法味:即妙法之滋味〔54〕宝庄严具:即用珍宝庄严的饰具〔55〕华鬘涂香
:「华鬘」,即以花结成环,用以装饰头或身。「涂香」,即以香涂于身手供养佛。(未完待续)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虽有嘉肴是什么?虽有嘉肴是谁写的!
《虽有嘉肴》出处:礼记 诵读:康爸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是什么?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格式!
学史力行践初心,传承红色爱国情
- 屋面漏水维修方案是什么?钢构屋面漏水维修方案!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六国论原文是什么?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音!
- 公司简介模板是什么?建筑公司简介模板!
- 公司简介模板是什么?建筑公司简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