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周易·系辞上》云: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俗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这种脍炙人口的话,竟成为了后人的一种处世之道。例如,当双
《周易·系辞上》云: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俗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这种脍炙人口的话,竟成为了后人的一种处世之道。例如,当双方针对某个事件开始辩论之时,谁处于下风,谁便会抛出这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当一个人在辩论中黔驴技穷的时候,为了不失风度,大多都会说出这句话。因为这话起到了圆场的作用,并且也不会让自己特别难堪,也不至于得罪对方,顺便也在提醒对方,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为什么我会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这样的一种看法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这句老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和各持己见都有表示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之意;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强调观察角度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就各持己见强调持;即坚持自己的意见。从本质上而言,我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坚持这个观点,但是我这个时候又无力反驳。所以这话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及时化解了正反双方矛盾的蔓延,遏制了双方陷入无止境的口水仗之中。
这点无疑体现出我们古人对待事物的智慧,同时也反映出坐而论道的可怕。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另一个维度而言,它实际上是在否定真理的客观性。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人类是一个认识进化相当快的族群,我们除了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以外,还存在着区别于动物的互为主体现实。如果说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是人类对于事物内外感受,那么,互为主体就是人类之间的交互行为,也可以理解一种实践行为。
即便如此,这个事情在中国人身上却很难实现,因为我们从古自今都是接受思想教化,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思想启蒙。是非对错,对于国人而言,基本上是有一个圭臬可循。而中国所有的思想,几乎都是通过坐而论道所产出。在互为主体的过程中,我们只有绝小部分的交互行为,遗憾的是我们缺少实践和求证的精神。这句话或许体现出国人的诡辩之能,至少在交流的时候看起来特别的精明。
这种诡辩的能力不能说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诟病,至少它不合时宜了。这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两者之间都是靠精神胜利法来驱动,即便阿Q是一个横遭压迫、备受屈辱的雇农流浪汉,但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为是胜利者。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而这种属性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你别反驳我的观点,反正我所说的每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坚持自我,就是不需要交互体验及实践。
也好比,有些人看见别人超过自己时就说:他算什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这种陈旧腐败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并不是推进个体认知进步的基础,它只是当你在黔驴技穷之实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催眠。
当然,网络上有许多朋友会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非是否定了真理存在,这是由于人的认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知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但是,很多朋友又忽略了我说的互为主体性。如果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是表明了人的认知个体差别性的话,而互为主体则是提倡去体验和实践。往往让一个保持自我的人去实践又是最难的事情,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让自己承认自己的孩子就是笨,毕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做支撑点。
基于此,我想起了梁实秋先生《算命》中的调侃:据说有一个摆摊卖卜人能测知任何人的父母存亡,对任何人都能断定其为父在母先亡,百无一失。因为父母存亡共有六件可能变化:(一)父在,而母已先
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可能并非是一种人生大哲学,它也许只是时代的产物,适用于任何场景之中,加上随着历史的进步,这种伎俩被后人无限放大了。其实在观点阐述和辩论之中,它一定是处处充斥着主观现实的,并非是信则有,不信则无而论之的。还是那句老话:实践出真,!少和一些稀泥。在交互过程中,你如果真的是无言以对,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告诉对方,你说的话有道理,我现在暂时无法去验证我观点的正确性,何必非要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掩盖自己词穷或者是技短的问题呢?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宝马i3纯电动车价格(北京宝马i3纯电动车价格)
宝马i3在今年第一季度末正式上市,先期仅推出宝马i3 eDrive35L一款车型,售价为34.99万元,搭载了第5代eDrive动力技术,CLT…
-
号码查询机主姓名(联通电话号码查询机主姓名)
找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两名学生 并询问两人的学校班级及姓名 机主家属表示应是在散步时掉的手机 民警找到了两个小朋友的信息 民警…
- 号码查询机主姓名(联通电话号码查询机主姓名)
- 苹果8什么时候上市(苹果11什么时候上市的)
- 苹果8什么时候上市(苹果11什么时候上市的)
- 微信微粒贷怎么开通(微信微粒贷怎么开通额度)
- 微信微粒贷怎么开通(微信微粒贷怎么开通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