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李隆郅(李隆郅百科)新鲜出炉

饮马何方——关于《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6月,距离秋收起义受挫不到三年,红军就由三湾改编时的不足千人的一个团,迅速发展为十万之众的大军

李隆郅(李隆郅百科)新鲜出炉

 

作者/段 华饮马何方——关于《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是革命的真理,也是精准的预言1930年6月,距离秋收起义受挫不到三年,红军就由三湾改编时的不足千人的一个团,迅速发展为十万之众的大军团。

转兵井冈途中泸溪一战,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毛泽东痛失良将,悲愤不已,对防守不力布兵失误的苏先骏怒吼:“还我卢德铭!”正是泸溪失利后,不少受不起考验的官兵悄然离队,据平江籍开国中将赖毅回忆,三湾改编时部队已不足千人,只能紧缩为一个团,好些以升官发财吃香喝辣为目的的旧军人,受不了饥寒交迫还要日夜兼程且随时可能中弹牺牲的日子,纷纷不辞而别。

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蛊惑下成建制地逃跑了,而且还带走了比生命还宝贵的武器师长余洒度和三团团长苏先骏以各自借口离开部队余洒度于1931年在上海被捕变节,1933年任国民党第六十一军政训处少将处长。

因利用公权走私贩毒,引起舆论大哗,蒋介石下令将其枪毙苏先骏悄然离队后,1928年初由中央派遣到岳州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军事部长,同年3月被捕后在老虎凳前自首叛变,任国民党湖南清乡司令部参议兼铲共法院院长就是这个苏先骏亲自带领军警诱捕了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郭亮。

然而,就是这同在三湾改编后坚定不移跟着毛泽东上井冈山的不足千人的队伍里,就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罗荣桓和数十位开国将军与共和国的部长《三湾来了毛委员》的山歌还在人们耳际萦回,中央苏区和红军进入第一个全盛时期。

1930年6月,由于周恩来同志尚在苏联,中央政治局工作由李立三主持李立三在此之前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并以一定的政治担当,较好地解决好了恢复毛泽东在红四军领导地位的问题。

但是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期间,受共产国际左的思潮影响,他不切实际错断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左倾”错误主张他亲自起草并通过、颁发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举行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打中心城市。

简而言之,总而言之,李立三的主张就是八个字:“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具体部署是朱德、毛泽东率红一军团攻打南昌、九江,为武汉挡住东来之敌;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率红三军团和贺龙、周逸群率领的红二军团,由许继慎、徐向前率领的鄂豫皖地区红一军分别从东、西、北三方全力攻打武汉;邓小平、张云逸率领广西的红七军、红八军攻击柳州、桂林然后经广州北上攻打长沙。

这是一个令蒋介石魂飞魄散,令革命军民欢欣鼓舞的宏图大略,也是一个完全脱离当时实际的盲目乐观属于空想的壁上画饼毛泽东的旧居韶山和李立三旧居醴陵相距不过两百来里,李立三从留法归来第一次“就业”,就在时任中共湘区区委书记毛泽东的部下,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毛泽东说,你的名字有点拗口,李立三说,那就改!邓中夏看见外面站着三个工人,“就叫三立吧!”李立三说:“三立也有点拗口,叫立三吧。

”在建立共产党指导的武装等方面毛泽东与李立三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交情甚笃但是李立三如此头脑发热肾上腺素飙升,毛泽东深感忧虑但是,无论是不是去长江饮马,到底这个三军团会战的方案能否落地,当前红军发展到全盛时期的形势的确令人鼓舞,蒋介石要与冯阎李争夺地盘和势力,如今是顾此失彼腹背受击,但最令蒋介石寝食不安的是日益壮大的苏区和工农红军。

即使没有李立三的计划,这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也足以使他内分泌紊乱各项生理指标失常毛泽东也深深地为这大好的革命形势所激励,所鼓舞作为第一军团的总政委,他白天在田间与农民拉家常,虽然湘潭话与闽西话极难沟通,但他与农民的心灵息息相通。

晚上他点起油灯,思考着部队建设、土地革命等重大问题接到进攻南昌的命令,朱德和毛泽东只能履行服从之天职,以摸着石头过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心理,率领红一军团挥师南昌6月22日,红一军团正式由闽入赣兵强马壮,战旗猎猎,红一军团先抵达会昌,7月11日进攻樟树,铁流滚滚,势不可挡。

马背上的军事统帅目睹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和势如破竹的浩荡军威,浮想联翩,文思如潮,一首气吞河山的“蝶恋花”,随着踏踏的马蹄声,唱响在闽、赣、湘的山川大地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九三年七月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天兵者,王师也!李白有《塞下曲》歌曰:“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人民的军队,工农的武装,“替天行道”,为地作主,自然是王者之师,当今天兵也。

天兵的使命,就是征讨一切腐朽腐败、恶贯满盈之流“万丈长缨”语出《汉书·终军传》,简言之,汉武帝派终军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前来朝见终军请求帝赐一条长缨,表示一定用长缨把越王绑着押到汉武帝脚下后来人们把毛遂自荐、自告奋勇的行为叫作请缨。

毛泽东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赋诗作文还是演讲总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一语两典,天衣无缝“鲲鹏”一词出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杜甫的《泊岳阳城下》,有“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之句这里写的“鲲鹏”,指国民党反动派阵营中的敌酋上阕前两句如兵出闽西,气势不凡!万丈豪情,溢出诗行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挥戈征腐恶,任你鲲鹏再大也是我万丈长缨所缚所控的庞然之物!“万丈”凸显兵力之强,阵容之壮。

把敌酋比鲲鹏,不是长他人志气,而是抒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自信毛泽东遣词如用兵,孙子兵法上有“兵出,诡道也”之云,正话反说,欲擒故纵,引而不发,以喜抑悲,这些方法毛泽东玩弄于股掌距这首词问世35年后的1965年,毛泽东写《念奴娇·鸟儿问答》,也写到鲲鹏,而这里的“鲲鹏”却是高大巍峨的正面形象。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在赣江的另一边,在赣西湘东一带,黄公略等红军将领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为主力红一军团进军江西作了强有力的配合和呼应毛泽东诗词中除了与人唱和之作和转赠之作(如赠丁玲、彭德怀、纵宇一郎等)外,以人名入诗者只有两人,且一正一反、一美一丑。

反和丑者,张辉瓒也,而正面人物就是黄公略黄公略是湖南湘乡人,黄埔三期毕业生参加过广州起义,协助彭德怀、滕代远领导了平江起义,在井冈山斗争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创建中功勋卓著1930年1月,黄公略任红6军军长,6月任红一军团第3军军长,在湘赣边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过去的游击区连成纵横数县的革命根据地。

黄公略英勇善战,且信仰坚定1931年6月,蒋介石煞费苦心,亲自导演了一出“策反”黄公略的闹剧,黄公略大义凛然,要求红军总部处决受蒋介石之命前来劝降的胞兄黄梅庄,给了蒋介石一记响亮耳光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众转移时,在吉安东固遭敌机袭击,壮烈牺牲。

毛泽东笔蘸热泪,亲撰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一诗一联,情重如山!《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的上阕即写了主力雄风万里之势,又点名道姓咏颂“偏师”红遍赣水之威,虽是“偏师”,却是“借重”,毛泽东将逻辑严密的辩证法运用于形象思维见长的审美领地,出神入化,进退自如。

下阕更是体现了作者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统帅风度,“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广阔的红色根据地上,百万觉醒了的工人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告别黑暗寻求光明的大道上疾跑,革命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江西,同时以“直捣”的态势涌向湘鄂两省,来势凶猛,锐不可当。

词的结束句一反前面实时(六月)实数(万丈、一角、百万)实地(江西、湘鄂)实名(黄公略)等纪实记史风格,笔锋蓦然越过国界,指向那首从法国里尔唱起的,由欧仁、鲍狄埃作词的国际歌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要靠我们自己!”激昂慷慨的歌词和催人奋进的旋律,鼓舞着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民为共同信仰、共同的目标而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也许是急行军的队列中,响起国际歌的歌声,这震撼了无数革命者心灵的战歌,如滚滚狂飙从天而落也许就在这群情撼天,狂飙落地之时,作为军团统帅,更应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淡定和理智毕竟写诗和带兵区别甚大。

果然当红一军团进入攻打南昌的前沿阵地,赣敌已集结重兵于南昌,即使把红一军团的家底拼光也无胜算于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和朱德就命令部队隔河向南昌城放了一阵冷枪,算是对南昌起义三周年的有声纪念,随即掉头西去湖南浏阳,与刚打下长沙又撤出城区的彭德怀、滕代远的红三军团会师。

“饮马长江”先改为“饮马浏阳河”吧,等一等吧!这一等就等了19年,等来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