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烈臣(孙烈臣死因)学会了吗
临别之际,母亲一再告诫其“勿要做卖国贼”。瞧着走出门的母亲,臧式毅内心抗日的信念似又多了几分。担心儿子投敌做了卖国贼的她,决心“舍子为国”。
“九·一八”事变次日,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被日军软禁了临别之际,母亲一再告诫其“勿要做卖国贼”瞧着走出门的母亲,臧式毅内心抗日的信念似又多了几分为解救被囚禁的儿子,臧母想尽办法都未成功担心儿子投敌做了卖国贼的她,决心“舍子为国”。
于是臧母做了不少好菜,为儿子送去
此时臧式毅正以绝食抗议日军暴行,表达对其侵华的愤怒得知是母亲送来的饭菜,吃了一些不成想在饭碗底部发现了“大烟膏”,他如何不知这是母亲暗示其“以身殉国”然而这一刻,他犹豫了最终,这碗带着毒药的饭被送了回去。
看着儿子送回来的“毒饭”,臧母知晓了儿子的心思。
说起臧式毅,总绕不开奉军在奉军中,臧式毅绝对算得上核心人物之一他发迹于微末,却先后获得孙烈臣、张作霖的赏识自此平步青云,在奉军中的分量越来越重臧式毅这人,文韬武略都有一手奉军中不缺能带兵打仗的人,少的是能治理天下的将才,偏偏他就是其中之一。
那个时候的张作霖可谓风光无二,不仅占了北京,还住进了中南海可他还是忧心东北局势,思来想去便将“守老家”这一职责交给了臧式毅奉调回沈阳之后,臧式毅也没有辜负张作霖所托,将后方打理的井井有条皇姑屯事件后,东北局势风云诡谲,辽宁沈阳更深处漩涡中心。
在这场处理稍有不当便会引来大乱的动荡中,臧式毅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手腕秘不发丧、暗中通知张学良就这样,臧式毅用出色的政治手腕,又赢得了张学良的赏识皇姑屯事件后,他一路平步青云,成了辽宁省政府主席从幕后到台前、从幕僚到地方首脑,臧式毅算是在东北军政界算是站稳了脚跟。
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在老蒋“不抵抗政策”下,全然放弃了东三省此时多数人都选择逃离东北,去关内避祸很多人都劝臧式毅,让其一同走臧式毅以“身为辽宁省政府主席,不能走”为由,留在了沈阳不久,臧式毅公馆被包围,他也被日军带走。
此时臧式毅尚有报国之心,并以“绝食”抗议日军之暴行,这便有了开篇所讲——臧母“投毒不成”的一幕三个月以来,日军劝过他数次即便每次都扫兴而归,日本人也没有放弃之所以如此,全因日军此时急需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傀儡”。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军万万没想到事情进展这般顺利原以为要与东北军打一场硬仗,没成想对手不战而退,将沈阳拱手相让。沈阳作为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日军当然想完全把控。
若是由日本人管控沈阳,就完全证实了“侵略”的事实如此一来,给国际社会落下了口实为此日军决定在地方行政上扶持傀儡,这样既能达到“侵略”的目的,也能回避国际的舆论指责虽说此时沈阳各部门已经有不少汉奸被扶持上去,却始终缺一个能让民众信服的人物出来彻底遮上遮羞布。
臧式毅,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名望,有;能力,有;地位,更有若是能让这位辽宁省政府主席倒戈,无论是民众信服度、亦或国际舆论,都将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奈何臧式毅软硬不吃,硬生生扛了三个月外界都以为臧式毅会死咬不松口,却不曾想到此时他内心已然有所松动。
数月以来,臧式毅也在思考“投与不投”投降,背负卖国贼骂名;不投降,以身殉国起初他还抱有“以身殉国”的想法,之后自然舍弃了尤其是1931年12月上旬,日军高级参谋再度来劝其中提到了老蒋的“不抵抗政策”,其上尚且不顾百姓死活,他又何必为其卖命?。
一句话,让臧式毅陷入了沉默当面对死亡的恐惧时,臧式毅做不到淡然处之他怕了,也就降了在那张带有“陆军”字样的卖国契约上,臧式毅签下了“今日之谈话,我全同意”几个字,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然而一件计划之外的事,却让臧式毅没有料到。
1931年12月中旬,臧式毅突发通电,宣布就任伪奉天省省长,声称不承认张学良在锦州设立的辽宁省政府得闻消息,臧母悲痛万分想及当初投毒不成,没能保住儿子名声,任其做了汉奸,愈加悲愤最终上吊自杀,以身殉国臧母大节,让人动容。
12月13日,臧式毅恢复自由回到了家中瞧着满屋狼藉,念及悬梁自杀的母亲,他内心多了丝悲凉但臧式毅还是头也不回地加入“汉奸”队伍自此伪奉天省政府终于正式运转,而随着臧式毅的到来,一场“更大的阴谋”也悄然开启。
彼时关东军致力于宣传此次侵略为正义之举,并为其打上了“帮助满洲人结束张学良旧军阀统治”的名义臧式毅没任伪奉天省主席前,辽宁省的政务军政几乎都由日本人、及一些出名的大汉奸把持,百姓心里自然明白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
直到臧式毅来之后,局面就变得不一样了作为东三省军政要员之一、前辽宁省政府主席,他的复出反倒让百姓觉得——原来只是张学良被赶跑了,日本人也没啥实际权利,现在辽宁省政府又回来了然而这并非日军最终目的,其真正想要的是建立伪满洲国。
简单的扶持亲日政权,始终不能得心应手成立伪满洲国,将其归为日本领土的一部分,才是长远之计这一计划,无疑将东三省彻底割裂出去臧式毅何尝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可如今在卖国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他早已没了回头路为今之计,不过是附和日军,谋求“更大的利益”。
至于说东三省即将被割裂出去,于他不过就是晋升的资本很快,“建国会议”在伪奉天省公署召开名义上臧式毅、马占山等四人商议建立满洲国,实际就是日军自导自演不管会议上几人提出任何意见,其实最后都得听日军的
虽说伪满洲国成立与臧式毅等人的决策没多大关系,但几人的参与,却实打实地促进了伪满洲国成立若无这些卖国贼附和、支持,日军又岂能在中国领土上如此顺心?正是如此,臧式毅颇受日军器重所谓“器重”,也就是作用大点、利用多点。
从某种意义来说,彼时日军根本不将臧式毅等人放在眼里这从臧式毅的处境就不难看出,自从当上伪奉天省主席后,他表面风光无二,日军将其奉为座上宾,汉奸视他为主心骨,唯有他自己知晓此时的无奈在伪奉天公署里,说话管用的并不是他,而是顾问金井章次(日本人)。
他就是一个傀儡,完全被架空对于这一事,臧式毅跟日军谈过无数次即便如此,但日军根本不把这么一个提线木偶当回事往日在东三省呼风唤雨,地位显赫的辽宁省政府主席,如今却成了日军的“一条狗”就算这样,他也只能忍着。
自从签下卖身契那刻,就预示着他必须一条路走到黑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他是否想过弃暗投明,亦或其他的一些想法?事实上,真有过。
从臧式毅被囚禁之初,不难看出他的确存有“宁死不屈”的气节即便出任伪奉天省省长之后,也想过“收复东北”在成立伪满洲国初期,臧式毅曾多次设法阻扰这一计划实行,并暗中派人给张学良写信表明愿做内应的决心奈何此时张学良受制于老蒋,这一计划终没有实现。
此后臧式毅便再也没有弃暗投明的想法,而是尽全力为自己争权夺利然而在争权夺利时,臧式毅失了宠。
从他投敌以来,所作所为几乎完全配合日军但他心里也时常感到憋屈、无奈,终有一天忍不住了那是在1934年12月末,臧式毅访问日本到日本之后,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相较于国内关东军的霸道、蛮横,臧式毅产生了一个错觉——日本本土政府与关东军不同,他们倒挺友善。
由此,他在访问过程中一再发表了伪满洲国存在的问题,提到“关东军不放心满洲人,时刻提防”这一通发言,算是彻底道明了日本控制伪满洲国的方针从最开始,日军就没想过让中国人管理伪满洲国,发展到一定时机,伪满终将会被日本人取代。
臧式毅这番讲话,点着了日本人最敏感的神经不仅如此,臧式毅这番话也在国际上发酵,多国纷纷谴责日本的不义之举从那之后,臧式毅就渐渐失了宠好在臧式毅往日听话,在汉奸和日本人眼中还有些威望,日军也不好做的太过分,就给他了一个“参议府议长”的职务。
参议府,即皇帝的咨询机关
封建时期,参议府的权利很大可到了伪满洲国,参议府就是为了糊弄底下人此时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本身就是最大傀儡,被日军推到台前给世人看至于伪满洲国的事务,全是日军在负责皇帝做不了主,参议院不就形同虚设?参议院议长也就成了虚职。
臧式毅由此淡出了伪满洲国权利中心,落得清闲虽说伪满洲国是日本人扶植的傀儡政权,可对于伪满洲国百姓来说,也只会认伪满洲国的政令一些涉及到民生、军政的事情,没了这层遮羞布,日军根本没办法实行侵略行为由此,被扶植的傀儡就成了“一把刀”。
日军所有政令,通过臧式毅这样的卖国贼之手,颁布到底层人民,使得百姓受苦受难于国人来说,他们所犯罪行不亚于侵略者1945年,伪满洲国垮台,臧式毅等人没了日军撑腰,又希求能通过“自救”的方式,重新执掌东三省,最终被苏军逮捕,之后引渡回国,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6年11月13日,因病死在了管理所,终年71岁
与多数战犯一样,此时他总算彻彻底底认识到了自身错误。然而为时已晚,与臧母自尽的气节相比,臧式毅已然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赵有亮(赵有亮 电影)这都可以
1997年,一部由上海出品、全上海话对白、讲述上海故事的电视连续剧横空出世,一时成为“霸屏”“爆款”它拥有超高的收视率和豆…
-
赵有亮(赵有亮 电影)燃爆了
《孽债》是上海电视台于1994年拍摄的20集家庭伦理类电视连续剧,根据作家叶辛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叶辛编剧,梁山,夏晓昀导演。这部电视…
- 林慧仪(林慧仪 深圳)学到了
- 高艺涵(高艺涵具体出生年月)学会了吗
- 谢闻轩(谢闻轩剧照)干货满满
- 郑宜农(郑宜农金曲奖)全程干货
- 崔大林(崔大林自行车协会)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