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保(马三宝征西)全程干货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郑和带领船队远赴重洋,旨在彰显明朝国威,同时也将外国的许多珍贵物品带回中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郑和带领船队远赴重洋,旨在彰显明朝国威,同时也将外国的许多珍贵物品带回中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明朝经济的发展,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但是郑和有一些选择和做法,在世人眼里都很难理解,比如:郑和的船队上带有大量的女性,只不过这些女性并不是年轻貌美的女孩子,而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太婆。
所以人们就认为,郑和带着一群老太婆远下西洋,难道就不怕有损大明国威吗?或者是他认为这群老妇对国家大事还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船员还对郑和有过不满,但到了后来才知道他的良苦用心朋友们,其实这也正是郑和的高明之处,接下来百味就给朋友们讲讲郑和如此做的目的!。
首先,百味先给朋友们介绍一下郑和其人其事以及他是如何发迹的:
郑和的身世其实颇为凄惨,他是生长在云南的回族人,出生于公元1371年,原名叫马三保,也可叫马三宝他出身于伊斯兰教的宗教世家中,其祖先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朝过圣,并且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公元1381年,朱元璋率领的明军灭元后,为进一步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派大将蓝玉发动对云南的进攻。
之后郑和家就倒了大霉,他的父亲死于战乱因为当时的明军在边疆地区有阉割小俘虏的恶习,于是12岁的小郑和就被捉去活活给阉割了,当了太监真是世事难料,郑和从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少爷,转眼家破人亡,沦落为太监,其中的种种苦痛与屈辱,我们难以想象。
朋友们都知道,朱棣的皇位得来得相当不合法,他抢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朱棣反叛,就是因为侄子朱允炆的削藩政策,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命悬一线,这才铤而走险终于朱棣反客为主,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开始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接下来再说这马三宝,在明太祖末年,被分到燕王朱棣府中,虽说当时马三宝只是一个小太监,但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很快吸引了朱棣的目光,逐渐的朱棣对他是欣赏有加,就将他调到了自己的身边马三宝虽然是个太监,但相貌却长得十分武猛,仪表堂堂。
据说他身长九尺、腰大十围,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如果再带上胡子,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猛张飞
公元1399年,朱棣在北京举兵发难,马三保随军参战,当时朱棣以少胜多,8万人马对抗建文帝50万大军正当朱棣的军队处于危难之时,马三保突率一百名骑兵精英,迅速冲进对方阵营,大败建文帝朱允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由于此战,马三保立下大功,他的马也被打死,朱棣认为姓马不吉利,于是赐马三保“郑”姓朋友们可知,“郑”姓不论在哪个朝代中的地位都比较高,足以可见朱棣对马三宝的看重,此后马三宝便改名为郑和待朱棣称帝后,就是明成祖,即永乐大帝。
由于郑和“起兵有功”,在朱棣的反叛中立下不朽军功,也成为了朱棣可以信任的亲信和心腹太监,成为他身边的红人,被任命为内官监大臣,可谓位极人臣朱棣在成为皇帝之后,开始展露自己的野心,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威名响彻海外,他想要完成历朝历代、所有的皇帝都想要做的事情:开拓疆土。
他经过审慎的思考,决定将目标放在东南亚的大海上,又因为此次出行事关重大,所以负责人必须得是他的心腹,而郑和自然成了首选朱棣下令让所有大臣配合郑和的出海行动,为了耀扬国威,这次出行的船只,彻底颠覆了以往的传统。
首先在船只体型上面,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船只非常巨大,甚至可以与现代的巨型军舰相媲美。
明朝的造船业在当时相当先进,为出行所造的船只,不仅可以乘坐千人以上,而且在船上还可以种植蔬菜、饲养动物等等而明朝的这种造船技术,西方那些国家直到清朝时期之后才得以实现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异域耀兵威,包抄帖木儿帝国和扫荡张士诚旧部等,或许也有查找朱允炆下落的意图。
郑和立刻集结好船只和人马,带着永乐大帝的威名、大量的老妇和接生婆,还有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下落的任务,从福建出发了但郑和这次远下西洋,有着很多自己的想法,其中大量招募老妇和接生婆这件事,就让人们十分疑惑不解。
若按照皇家以往的出行标准来说,远洋十分劳累辛苦,所以肯定会招募一大批年轻男船员来做一些苦力活而且还会携带很多少女,既可以满足一己之私,又可以解决船员们的生理需要可郑和偏偏携带了大量的老妇和接生婆,却没带一个青春少女,所以在当时,也遭到了很多船员的反对。
可能有人会说:“郑和是一个太监,就算是带着少女也没有用,也不让我们用”也可能还有人会说:“既然不需要为女子接生,那还要带这么多接生婆是干什么呢?”事实上,郑和的想法远没有他们所想的那么肤浅,郑和是个严谨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必然有自己的考量。
朋友们,郑和下西洋不带少女,可绝不是因为他不贪恋美色,相反地来说,这也正是郑和的智慧之举、明智之处直到船队出行三个月后,船上的船员才开始对郑和的选择由衷地佩服,那么郑和究竟为什么不带少女而要携带大量的老妇上船呢?。
第一、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大明的国力之外,还要寻找建文帝;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与周边国家建立起来良好的贸易关系,促进双方的文化往来,所以说郑和下西洋也相当于一种文化与商业的输出在明朝时期,我国的瓷器和丝绸等技术,还有彰显大明王朝实力的工艺品,都是对外输出的重要物件。
而想要将这些东西推广出去,必然要找一些对这种技术精通熟练的人,因此这许多的织布老妇便成为了郑和的首要人选。第二、明朝当时的医疗技术水平也非常的发达,在世界上属于一流的水准,而妇产科更是重中之精;
万一船队在航海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落后的地方,接生婆不仅可以展示我们国家先进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可以教给他们妇产科的生育技术,让更多的孩子们可以平安降生因此,带着接生婆也就是带着外交任务,目的就是为了将妇产科技术输出到别的国家。
由此可见,郑和的心思缜密程度非同一般,不仅仅是因为他带去了物质,更因为是他带去了文化与医学。也难怪郑和下西洋会在国外有着那么大的影响力。第三、郑和带着这些老妇和接生婆的作用巨大;
朋友们都知道,出海远行是一件非常痛苦艰辛的工作,如果伙食不好,就算是再强壮的男人也很难支撑下来。而那些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妇们,就可以担当起为船员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职责来。
还有,船员的衣服破了,国家也不可能及时地为他们发放衣物,而这些心灵手巧的老妇们则可以为他们缝补好可以说,在船队长期的舟车劳顿之中,这些老妇们所担当的任务相当重要,几乎所有的后勤任务全部都由老妇们负责第四、郑和不带少女下西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少女的清白。
由于下西洋的时间较长,而且在船上的大多都是年轻的男船员,没有女子的存在,他们就是有非分之想也无计可施但如若是有女子在船上,时间久了,难免会碰到那些心术不正的船员,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不带少女就能杜绝后患。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传播文化,还是在后勤服务来看,相比于老妇和接生婆,年轻女子则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所以从以上几方面来看,郑和不带少女下西洋,是一件非常正确的决定,而且郑和七下西洋这样的壮举,也一直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结语:
郑和是我国明朝的杰出航海家,他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世界航海事业的奠基人孙中山先生曾评价郑和: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茅元仪则评价郑和:臣为内竖郑和,亦不辱使命焉朋友们,我们暂且不管郑和究竟带了哪些人、或是去了哪些地方、又或者是为了什么目的,才开始决定出海远行的?这也是在中国航海史上,甚至是在世界航海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
直到现在郑和依旧是我们国家一个对外交流最为有力的导向,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所称赞、所铭记。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苏玉红(苏玉红喜欢王长贵吗)硬核推荐
小苏玉红的首次出场是在乡村爱情的第四部中,此时的长贵春风得意,刚刚当上了水利站站长,工作也调到了镇里,而苏玉红的理发店就开在镇里…
-
马师曾(马师曾粤曲大全集)全程干货
新马师曾(1916—1997),原名邓永祥,又名新马仔,后辈多尊称祥哥,广东顺德人,香港著名粤剧演员、电影演员。南海人叶瑞伯从清代道光年间重编…
- 崔志成(崔志成物流有限公司)一篇读懂
- 尹智慧(尹智慧烈士事迹和毛景荣)居然可以这样
- 尹智慧(尹智慧烈士事迹和毛景荣)原创
- 姜欣雨(姜欣雨小时候)越早知道越好
- 秦禾(秦禾房地产集团股票)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