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二十四桥明月夜全诗)这样也行?
姜夔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路过兵燹之后的扬州,回想起杜牧当年在扬州的风花雪月,抚今追昔,写下一首“自度曲”《扬州慢·淮左名都》。
南宋词作家姜夔,出身贫寒因为身世经历和才华,与唐代大诗人杜牧有相仿之处,所以他在创作诗词的时候,特别喜爱“化用”杜牧的成句姜夔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路过兵燹之后的扬州,回想起杜牧当年在扬州的风花雪月,抚今追昔,写下一首“自度曲”《扬州慢·淮左名都》。
在这首词里面,姜夔巧妙地化用了杜牧的五句诗歌,运用强烈的古今对比,写出了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以及落拓江湖的浪子之痛《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扬州慢·淮左名都》——南宋·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白话翻译: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冬至的这一天,我路过扬州下了一夜的大雪,刚刚停下,天气转晴。
我放眼望过去,发现城外长满了荠菜和麦子可是进城四处一望,却见到了一派萧条。护城河里的河水,碧绿凄清。傍晚时分,耳边响起军队里的号角声。
我心生悲凉,感慨古今之变,因此自创曲子,填写了这一首词千岩先生认为这首词,颇有一点“黍离之悲”,因此把它记了下来这里是淮东的名城,竹西亭所在的地方解下马鞍,稍作一下停留,因为这是我旅行开始的地方谁曾想走过“春风十里扬州路”,看到的却是遍地的青青的荞菜和野麦。
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折返之后,城中荒废的池塘与乔木,仿佛犹在诉说着对战争的厌恶天色渐渐昏暗了下来,号角的声音吹来了一阵凛冽的寒意,这些都发生在一座空城里面杜牧当初“下扬州”的时候,是何等地风流潇洒啊假如他今朝重来的话,那么他见到我眼前的这番景象,一定会感到很吃惊。
纵然他有创作“豆蔻词”的才华,纵然他有对“青楼梦”的美好回忆,可是面对此情此景,恐怕他也写不出什么深情了吧二十四桥还是当年的那个二十四桥,可是桥上吹箫的玉人,早就不见了只见那桥下的水波中央,泛起了一点涟漪,映出天上的明月,冷寂无声。
惦念那桥边曾经盛放的红芍药花,等到冬去春来时,它必定会再次盛放可是到了那个时候,还有人来欣赏它的美丽吗,它又是为谁而生呢?在这首《扬州慢·淮左名都》里,姜夔有5个地方“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而且每一句都化用得恰到好处。
词中第一、二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出自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春风十里”和“豆蔻词工”,都是出自杜牧的《赠别二首》“青楼梦好”,出自杜牧的《遣怀》中的“嬴得青楼薄幸名”;“二十四桥”,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这首词里面,姜夔一面游历扬州城,一面回忆杜牧少年时代“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风流经历借此作古今对照,勾起对家国兴亡之悲词的上半阕,着眼于“春风十里扬州路”与城外“荠麦弥望”的景物对比,简单地交待了一下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姜夔创作这首词的时候才二十二岁,恰好与“骑鹤下扬州”的杜牧年纪一般他在词中第三句提到,扬州是他的“初程”意思是暗示,这是他人生的起点姜夔出生于一个落没的官宦之家,父亲当过汉阳知县这一点和杜牧也比较相似,只不过杜牧的家族势力远比姜家要更加庞大。
姜夔十四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从此跟着出嫁的姐姐生活,直到成年二十岁的时候,姜夔参加过一次科考,但是没有中举两年后,姜夔开启了自己的游士生涯,第一站就到了扬州当年杜牧也是在他差不多的年纪参加科举,中举之后,来到了扬州,在牛僧孺的手下当差。
在用唐朝扬州路上的繁华与今朝扬州城外的野芜比较以后,姜夔的目光,转向了城中废弃的池塘和乔木他想到,从前繁华时池塘边上的风景那么美,如今却空无一人于是姜夔说“废池乔木”,好像是诉说着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因此,。
即使现在宋金两国处于“休战”期,人们也不肯回到自己的家园。
中国人最爱说“故园难离”,如果不是因为战火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阴影,那么他们怎么会不肯回到自己的家乡呢?词的下半阕从杜牧在扬州“风流俊赏”的往事入手,来做今昔对比扬州城里曾经有杜牧的风流往事,有“豆蔻佳人”,也有“青楼梦”,有那么多让他难以忘怀的地方。
可是一旦它变成了一座破败的空城,那么就算杜牧重生,也没有办法再深情地赞美它了当年杜牧听韩绰吹箫的二十四桥还在,可是吹箫的人不在了“波心荡,冷月无声”两句,写得颇耐人寻味姜夔忽然发现,二十四桥下的波涛中心,泛起了一阵涟漪。
仿佛是什么东西,在对他内心的悲怆作出回应姜夔低头再看,却见到一弯冷月倒映在水中,四周悄无声息面对这座战火摧毁的名城,他内心生出的无尽悲怆,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来诉说这个时候的姜夔,就像二十四桥边上长着的那株红芍药一样。
等到来年的春天,即使它能够顺利地开花,只怕也没有人再来欣赏了
这首词写到这里,姜夔是把自己的个人遭遇带入到了红芍药的身上,借以表达自己心中怀才不遇的悲鸣结语姜夔写完《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后,又参加了三次科举,不过皆名落孙山他到了三十多岁时,才娶了一房妻子没过几年他又跑到一个叫白石洞的地方隐居,于是自号“白石道人”。
四十三岁前后,姜夔因为音乐上的才华,曾经得到了一个直接参加礼部考试的机会,结果没有考中从此当起了“江湖游士”成了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词人姜夔一生潦倒未仕,因此他的词作中往往都带有个人悲剧的色彩同时又因为他经常与范大成、辛弃疾等名人结交,好书写国仇家恨,所以诗中时常可见《诗经·王风》的“黍离之悲”。
这种把国仇家恨与个人悲剧揉和的作品风格,其实在姜夔少年时代作的这首《扬州慢·淮左名都》里面,就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法国队(法国队球员名单)满满干货
当地时间9日,法国足协公布了国家队卡塔尔世界杯阵容。作为卫冕冠军,法国队本次名单中共有25名队员,由本泽马、姆巴佩领衔。…
-
先秦(先秦诸子散文中以什么援引神话最多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不要告诉别人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
- 陈其美(陈其美生平简介)一篇读懂
- 液氮温度(液氮温度是零下多少度)没想到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硬核推荐
- 12530(12530彩铃网站)一篇读懂
- 赖宁(赖宁资料简介)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