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开心麻花街(开心麻花街演员)深度揭秘

巨型麻花天津小吃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这三种小吃各有独到之处,这些年天津人吃麻花吃的不多,但天津大麻花在全国的影响力一点也不

开心麻花街(开心麻花街演员)深度揭秘

 

巨型麻花天津小吃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这三种小吃各有独到之处,这些年天津人吃麻花吃的不多,但天津大麻花在全国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差,很多时候都是天津小吃形象的代言符号,再加上“开心麻花”电影的火爆,天津麻花知名度更上一层楼。

最早的天津麻花是什么样?十八街麻花为什么出名?十八街究竟是哪条街?我说说您听听,在想当初——最早的天津麻花有三种炸法,一是用两三根白条拧在一起不捏头,叫“绳子头”;二是两根白条加一根麻条拧在一起,叫“花里虎”;三是用两三根麻条拧在一起,叫“麻轴”。

这三种麻花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吃起来艮硬

十八街麻花桂发祥十八街麻花诞生于1927年,是由一位手艺人刘老八首创当年在海河西侧的东楼村十八街处,有个精明利落的生意人刘老八,出身面点世家,深得祖上真传,身怀面点绝技,尤其他炸的麻花备受欢迎初被人知便已渐露锋芒,津城民众对其频频光顾,喜爱有加,小铺字号被唤作“桂发祥”,因地处“十八街”,故而得名“十八街麻花”。

自此“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久负盛名年复一年,小铺生意蒸蒸日上,“十八街麻花”愈加深入民心,更在市场上悄然崛起,渐成大气在日后的不断发展壮大中,“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的掌门人一直未停止过对产品求新求变的脚步,“究工艺”、“掘配料”、“研口感”、“思外形”,反反复复推敲论证、精心研究使之著称于世,广受拥戴。

十八街麻花那么桂发祥麻花为什么叫“十八街麻花”?天津有没有十八街?这个问题有几个版本的答案,但都不明确桂发祥所在的大沽路东楼段海河西岸,最早属河间府静海县,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海河以西、大沽路以东、琼州道以北地区划为德租界。

1919年收回德租界后改名为“特别第一区”,1943年改为“第十区”1945年,将天津县乡区二所和五所各一部分划入,合并为“第六区”关于“十八街”的来源,一种说法是,在50年代,东楼一带为“六区十八街公所”管辖,麻花店在此辖区内,所以人们习称为“十八街麻花”,“十八街”是“六区十八街公所”的简称,并没有这条街巷。

天津麻花第二种说法是,没有“十八街”,却有一条“德租界十八号路”,当时又名“平行四号街”,就是今天的闽侯路,日本侵占天津时,称为“十区十八号路”在德租界的相关资料中,并未显示“平行四号街”是“十八号路”,不过德租界有将近三十条道路,按当时天津英租界和法租界的习惯,各条街有路名,有编号,因此德租界也可能有约定成俗的编号,但是不是闽侯路?目前还没有明确答案。

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1916年来天津看德租界买地建房,转年移居天津,在这住的时间不长,又去了北京,他买地建房的地点就在闽侯路但无论如何,麻花就叫“十八街”,可以说明当时这一区域就是天津人心中的“十八街”。

1956年公私合营,“贵发祥”和“贵发成”两店合并,取“桂花”之“桂”,取代原名“富贵”之“贵”,更名为“桂发祥麻花店”, 扩大了店面,增加了职工这时候桂发祥麻花做得更精致,料精货实,除了延续之前的工艺,还坚持微火炸透,一锅要炸半个小时,出锅后撒上冰糖小块和青丝玫瑰,即使放几个月也不会走味、变质、绵软。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真正扬名全国,是在50年代1956年初,天津市在劝业场旁边的天祥商场举办了一次食品展览会,展出了范家兄弟炸的大麻花,色泽、造型、香酥劲儿吸引了很多人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都曾在天津品尝过麻花,西哈努克亲王来天津,吃过麻花后大赞其味美。

1959年,桂发祥麻花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商品展览会上展出,在全国叫响1970年,广州商品交易会上摆出了每根重达三斤的桂发祥麻花,从此天津大麻花名扬海外80年代,永安道建起一幢三层楼房,楼层中间挂着醒目的招牌——天津市桂发祥麻花公司,是天津第一家生产经营独特风味小吃的专业公司。

范家兄弟的徒弟刘绍明接了班,成为新一代的麻花专家,他做的麻花进嘴就酥,越嚼越香,久放不绵,堪称一绝麻花公司组成了以刘绍明为组长的五人技术麻花组,使这一传统名品的制做后继有人,桂发祥麻花店保持了传统制作方法,坚持投料标准,增加了半斤、一斤的十锦冰糖大麻花,确定了桂花牌商标,每天炸麻花1200斤,桂发祥麻花公司在天津市内建立了五个分店,又在长春、郑州、太原、石家庄建立了分店,在天津三绝中,十八街麻花的发展模式最值得点赞。

(文:何玉新)

麻花文化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