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青岛造船厂(青岛造船厂怎么样)硬核推荐

最近,青岛红岛地区的红双造船厂开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称为青岛最后手工木船厂。红双船厂的主人名叫刘方林,不过对于船厂存在的历史,这位厂主自己也说

青岛造船厂(青岛造船厂怎么样)硬核推荐

 

最近,青岛红岛地区的红双造船厂开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称为青岛最后手工木船厂 红双木船厂的所在地,是一处面积不大的海滩工人告诉记者,前几年,附近建起了一座大型的游乐场,逐渐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一些游客欣喜地发现了这座饱含沧桑的手工造船厂,并将其称为青岛最后的手工造船厂。

今年以来,一批专业的网络影视机构更是陆续慕名而来,在这里拍摄了大量作品,一下子让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

红双船厂的主人名叫刘方林,不过对于船厂存在的历史,这位厂主自己也说不清楚有多少年了,他只听父亲说过,家里祖辈都是建造木船的高手,一辈传一辈,一直传到了现在 根据文史资料记载,红双船厂所在的青岛红岛地区水质良好,渔业捕捞一直当地居民们主要的生存方式,这直接催生了大量木船作坊的产生。

不过,近几十年来,随着新型船只的普及和当地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造船业逐渐凋零,红双船厂也成了红岛地区硕果仅存的手工木船厂

木质渔船从选料加工到成型刷油,要经过8个步骤100多道工序,其中有百分之八十都需要纯手工完成,掌握这门手艺不仅需要天赋和悟性,还需要实实在在的体力,风吹日晒,艰苦异常 刘方林告诉记者,如今,红双船厂最年轻的工人年龄也都已经超过38岁,在他之后,整个红岛地区再也找不到掌握如此手艺的木匠了。

古老的技艺饱含着先辈杰出的手工智慧和严谨的工匠精神,在如今的工业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青岛红双船厂收获了大量关注,也吸引了人们对于青岛手工造船技艺的关注,其实除了红双船厂之外,在青岛的一些偏远乡村,还有一些手艺人也在坚守着这项传统的技艺 在即墨金口镇于家屯村,也有一座和红双船厂类似的手工作坊,在一个农家院前的空地上,四位平均年龄超过55岁的老工人正在联手给木船架设龙骨。

作坊主于正雪告诉记者,自1985年周围小渔村开始有人搞人工养殖起,他便开始组织村民专门制作养殖用的小木船如今,青岛像这样手工造船的“露天作坊”,已经从鼎盛时的30多家,减少为如今的4家,但他们却始终坚守如初。

30多年来,他们四人联手打造的木船超过了一千艘

近年来,虽然机械化船只的普及让手工造船业逐渐凋零,但令老造船人感到欣慰的是,由于传统木船的的机动性灵活性,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多数手工木船厂每年都保持着不错的订单量,这也让他们的老手艺一直有着用武之地 前几年,手工造船技艺被评为了青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很多人也建议红双船厂等手工船厂进行集中整个,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把手工造船和旅游体验结合起来加以开发,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