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师德表现自我评价(师德表现自我评价简短200字)居然可以这样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刍议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前提条

师德表现自我评价(师德表现自我评价简短200字)居然可以这样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刍议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所在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存在的不良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 师德建设 途径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本质是塑造人的心灵也就是说,教育是人与人(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的过程而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则必须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其本身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

比如医生要遵守医德,商人要遵守商业活动的准则等教师在社会分工中作为一种职业,从事的是职业劳动因此“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1]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过程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不良现状与分析

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工作,其最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即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人,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作风去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就会以什么的态度、情感来影响学生。

在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师德调整着教师个人与其他教师、教师个人与学生、教师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统治集团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中,存在以下不良现状(一)淡忘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职业道德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自身特有的责任,它是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灵魂与核心所在责任就是每个人用心做好本岗位工作,就是对单位和同事负责,对学生及家长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

说到责任,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它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地位然而大家又都觉得说很好说,做起来就很难做比如,在校园有的老师看见学生乱扔垃圾、果皮等,明明看见了,却把头一转象没有看见一样;再如,有的老师看见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而偷偷吸烟的学生,不去制止,视而不见这样的行为,如此等等。

这就是丧失了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责任因为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属于正常的现象,他们在学校,在社会都是成长中的人在他身上发现了错误的问题,老师理所应当地进行教育,或者进行必要的“惩罚”,这样让他在认清自己错误同时,从根本上改变自我。

其实,学生在出现一些错误行为时,其本身也是知道自己行为出现后应该负的责任,不过因为年龄因素,侥幸心理所致敢于触犯纪律的“高压线”所以,当老师制止他们的不合理行为时,他从内心也是知道老师说得正确,在心里对老师自然而然升起敬意的。

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幸福人生责任应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牢记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意义责任心与使命感是老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在一个单位或学校,教师凡事都要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把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尽心尽力完成好。

树立单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观念,弄清“我是谁”,确定好自己的位置,应该怎样服务;清楚“为了谁”,把育人观念贯彻到位;懂得“依靠谁”,带领好团队为单位发展作出贡献造成这种“心中只有金钱,一切拿钱说话”的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自身修养不够所致。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的思想意识不断发生变化教师也属于这个社会中的一分子,社会大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学教师产生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对教师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道德情操、弘扬正气的优良氛围,宣传和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二)不愿与人合作,只管挣钱,不问其它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发,还是能力的锻炼、品德的培养,都不是哪一门课、哪位教师所能单独完成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只能是教师集体的事业。

”这就要求教师应团结友爱、协作育人,形成一股有利于学生们成长进步的教育合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学科飞速发展、分化融合的“信息化”社会,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面临越来越多无力独自解决的问题,任何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的帮助、扶持,因此,教师应当摒弃“文人相轻”的落后不合时宜的观念,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诚心诚意互相帮助、协作育人。

然而,中小学校里也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的教师,这类人把教育当成一种谋生的职业,工作只为了挣钱,多上一节课也要一节课的工资,上一节辅导课也要计入工薪,自己不管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质量怎样,混日子思想严重殊不知教师的工作意味着爱和奉献。

有些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注意仪表、言行;有些教师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学生和家长索取钱物等前段时间听到过这样一则消息:华东地区某市一所学校,一个教师因为与其他教师发生矛盾,在半夜之时将同一办公室内同事的笔记本电脑偷走而卖掉。

这些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事情屡屡发生,让人心痛出现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有的学校以为用经济“杠杆”来制约、衡量人的行为而长期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对师德的教育、考核;另一方面是教师个人缺乏自身修养特别是现在各学校都实行了教育督导责任区,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教师要做言传身教的典范。

很难设想一位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对工作、学习不负责任的教师能给学生多么好的教育影响(三)敬业精神下降,教学中不严谨,随意性强敬业精神下降表现在教师工作各个方面,如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不注重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等。

据《中国教育报》对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所得到的统计信息:在教师问卷中,针对“你认为在中小学做教师是一项职业、专业、事业”的问题,回答表示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来干的占50.2%,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干的占46.8%,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专业来干的占3.1%。

调查结果还显示,越是发达地区的教师的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的教师的职业感越强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不少的教师均缺少专业感,缺乏专业意识一般的中小学校管理上都有“候课”制度在深入班级听课时,常发觉有的老师能够遵守候课制度,提前进入教室。

但是,上课玲声响了以后,老师却忘记说“上课”而没有向学生问好的语言,或者根本省略“上课”的环节我们知道,老师一定要带有饱满的热情来到课堂,一声“上课”,可以将教师的激情渲染给全体同学,同学们能受到老师的感染,便于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另外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此,“上课”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其它还有:个别教师有在黑板上板书时出错后用手掌“涂抹”的现象,在黑板上留下清晰的痕迹;个别老师用教鞭或其它手中物品来“指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或提示上课“溜号、走神”的学生;个别老师上课时不穿着外衣,两只胳膊袖子挽到近肘处,有失教师风范的现象;一节45分钟的课,个别老师上课过程中拿起水杯有“喝水”的举动;个别老师的课堂板书缺乏整体设计性,有很大的随意性……

所有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对工作的认真程度等,都是教师“师德”的具体表现尽管极其微小,但各种细节上都渗透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它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

因此,这些细节也是对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一种习惯培养,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途径“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是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历代教育家都是非常重视教师个人修养对学生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的春秋时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教师以“无言之教”来感化学生;西汉的董仲舒也认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国外教育家、思想家也是非常重视教师言行的示范作用的法国教育家卢梭在谈到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时说到,“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教师自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甚至认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也是教师树立威信、提高教育力的必要条件(一)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自身修养师德建设其实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教师是实践主体。

社会条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只是师德构建的外部条件;教师自身的德行修养和行为自觉性才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所在中小学教师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师德建设的思想条件;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其中践行高尚的道德是师德建设的目标;学会内省与慎独是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最终目的与归宿。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组成部分,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它主导着人们的言行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会侧面反映一个人的人格和情操。

教师也是如此,只有最根本的世界观正确了,才可能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教师的职业使命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教师历来是备受广大百姓尊崇的职业古时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教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因为他是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因为他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他们必然会是人之楷模。

这样一来,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就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信念,摒弃“金钱至上”不良风气的社会影响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注意这几个方面,首先要树立“个人利益的满足要以社会利益的维护为前提”的人生观。

其次要树立“正确对待奉献和索取、义和利”的价值观再次,要树立“真正的幸福是健康的精神需要和合理的物质需要有机联系”的幸福观教师的人生境界犹如阶梯,有着不同的层次但无论哪一个教师、无论哪一个人生境界的起点接受教育、进行修养,总有一个最终、最高的人生境界目标。

在一定意义上,教师本身的世界观和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发展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中的一切”[2](二)发现解剖自己,学会内省与慎独

“内省”,即对自己内心的省视、审查,是一种自律心理,也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反省精神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依据师德要求作出自我评价、自我批判、自我调控,从而达到自我提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要发现自己、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的“师德”表现,就应经常主动地开展自我批评,勇于自我解剖何谓“慎独”?《中庸》曰:“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很显然,如果说“内省”是一种内心的自律进取,那么“慎独”则是侧重于外在行为的一种理性约束,是道德主体的“自我立法”和“自我监督”。

一位“慎乎其独”的中小学教师,其在学生面前的表现是一定能接受审查、无愧于心的当然,教师要真正做到“慎独”并不容易。中小学教师都要向这种“慎独”的师德最高境界去攀登。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三)完善考核机制,促进自我提升2013年5月,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教育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淄博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的通知》文件(淄教发〔2013〕号)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出台了《万杰朝阳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细则》,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规范考核工作程序,完善奖惩机制。

依据《细则》对教师的工作等进行全面师德考核,并且与教师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考核与教师工作的绩效工资挂钩,对于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学校又制定师德预警制度,设立“师德评议意见箱”,公布师德评议监督举报电话,通过各种形式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考核有关内容标准告知每一位教师,提醒教师注意自省、自警、自励,并主动接受监督,及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预防和查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促使教师在良好氛围下自我提升师德,内化为自身素质。

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在于人品人的价值要在受教育者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最大发挥,其核心标志表现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在身心发展及各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真正对学生的进步、成长负起责任的教师,必然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学生极其热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细心,解决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善耐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主动热心,教育学生健康成长颇具恒心。

任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损于教育的效果因此,中小学教师要改变以前固有的老思路,去适应时代要求,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如果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必须要把师德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以有血有肉的师德人格深深影响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1]王正平.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孟宪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其提升[J].教学与管理. 2010年18期.31—32.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本文发表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师教育论坛》2015年第2期(第28卷)上,收录于中国知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