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精分(精分康复训练哪里有)速看

许多读者来信询问我,最近怎么没有更新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文章了,既是我最近事多心烦,也因我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之类精神障碍,是否值得持续心理治

精分(精分康复训练哪里有)速看

 

对自己产生疑问,不仅仅是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障碍患者,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连我也不例外许多读者来信询问我,最近怎么没有更新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文章了,既是我最近事多心烦,也因我对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之类精神障碍,是否值得持续心理治疗、心理康复训练产生了问号。

检查精神症状后,对照ICD-10的诊断标准,给出相应的诊断,开出相应的治疗处方,既符合规范的诊疗流程,也符合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人的习惯性就医思维,还不容易引起非议和责疑,也许是最符合实情的选择人总是喜欢简单,喜欢省力省事,喜欢惯性,喜欢偷懒,喜欢急功近利,喜欢装X,渴望灵丹妙药。

相反的,人总是厌恶费力,厌恶繁琐,厌恶风险,厌恶人性的阴暗,厌恶生疏,这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决定的,不仅仅是精神裂症、双相障碍患者如此,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本性

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既简单省力省事,又符合大众习惯,而心理康复、康复训练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外加情感上的投入,需要勇敢面对人性中的阴暗,需要拿出勇气去克服人性中的惰性,需要用意志去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不断去提升自己与人性的本能恰恰相反。

这个过程是艰难痛苦的蜕变过程,特别是当我们早已习惯了旧有的生活方式,每天晚上涮手机到深 夜一两点,早上慵懒地睡到早上九十点钟,每天不用聚精会神地上课,不用为排山倒海般的作业而绞尽脑汁,要求得不到满足,可以任性地发发脾气,摔摔东西无理要求就可以得到满足,可以不用每天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往来奔走,“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一旦习惯了这种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不用付出任何劳动的生活方式,想走出来都很困难。

因为你早已习惯了别人的付出,习惯了最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不用看人脸色不用受人责难,无论是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患者,还是没有任何精神障碍的人,都不讨厌这种低能耗的“绿色生活”网上有报道29岁啃老多年,被父母赶出了家门后,不思悔改反而将父母告上法庭,要求法律追究其父母“生而不养”他的法律责任,还在视频中大言不惭地建议建议立法保护象他这样无人供养的情况。

人的习性是有惯性的,一旦掉进了坑里,适应了坑里的生活,别人想拉他出来,都是不容易的而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等患者初期处于患者状态,这种慵懒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当药物基本控制了病情以后,仍然以此为理由,害怕面对现实,一味地要求他人,将脸面看得比天重要,怕这又怕哪,那又如何指望他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呢!。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训练、心理治疗、自我的心理矫正,与患者存在的问题恰恰相反,要求患者走出舒适区,摆脱自恋,合理归因,不畏困难,勇于担当,为所当为,自己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这绝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这是一个与人性作对斗争的过程。

而一切又是每一个患者获得能力提升,增加社会适应能力的必由之路,与患者期待的一劳永逸地解决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这个难题的诉求,是完全矛盾的。

这种药物与心理并进的康复模式,既不省事也不省钱,既不容易受到患者的欢迎,也不容易受到医生的欢迎既然如此艰难,我所提倡的这种康复训练方式,还有坚持输出的必要吗,我也为自己这么久的努力产生了疑问也许,输出符合大众诉求的通用性文字和视频,更容易受到欢迎和追逐,我在思考写作的转型。

我可以选择转型,但是对于渴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期待获得更好康复水平的患者及家庭,却是绕不过去的一道选择题:想要得到更多,恢复更好,难道无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我不想引发大家更多的心理不适,已减少了精神分裂症康复训练的文字输出。

每个人都对自己负责,你可以不在乎,可以一笑了之,但没有必要硬杠,妄自猜测别人的动机做有温度的精神科医生,为你分享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等心理行为训练经验。关注@盐城心理医生张怀礼,收阅新文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