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杂谈

蓟县白塔(蓟县白塔寺简介)全程干货

白塔寺, 因白塔而得名,位于天津蓟州古城西南隅,由佛教殿堂和白塔组成,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蓟县白塔(蓟县白塔寺简介)全程干货

 

白塔寺, 因白塔而得名,位于天津蓟州古城西南隅,由佛教殿堂和白塔组成,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著名的佛教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蓟州白塔寺的寺门开设在蓟州古城人民西路的路北。

进入寺门后,首先是白塔寺的佛教殿堂区。主要建筑为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分别供奉释迦牟尼佛祖、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是为娑婆三圣。

院子中间的设有白塔寺香炉,香炉的北侧是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顶作硬山。既是主供释迦牟尼佛像的地方,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之所。

殿内居中供奉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摩柯迦叶、阿难两位尊者。摩柯迦叶、阿难两位尊者,既是释迦牟尼两位弟子,也是其衣钵的主要继承人,汉地佛教长将二者作为释迦牟尼的左右协侍塑于两侧。

东西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前廊西角刻有”白塔寺“字样的文物。

大雄宝殿前廊东角的大清咸丰九年的古碑。

西配殿为地藏殿,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出廊,顶作硬山。殿内供奉地藏菩萨及二胁侍道明和闵公。

地藏菩萨是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愿力深厚,“地狱救母”的故事广为弘传,因此又称“大愿地藏王菩萨”,道教称其“幽冥教主”相传地藏菩萨降迹朝鲜半岛新罗国,姓金名乔觉,二十四岁出家,于唐永徽四年(653年)来中土九华山修行,受到当地长老闵公供养,闵公儿子从其出家,法号道明。

后闵公亦拜其子为师出家后世常将此二人做为地藏菩萨胁侍

东配殿为观音殿,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出廊,顶作硬山。殿内供奉观音菩萨及二胁侍善财童子和龙女。

观音全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汉传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略去“世”字,众生如有危难,念其名号,便寻声救度观音又名“观自在”,具大智慧、大慈悲能“自在”洞察世界,寻声救苦,无所不能善财童子相传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名“善财”。

他参拜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佛法,观音是二十七位龙女相传为东海龙王的女儿,观音曾遣派善财童子救其危难

大雄宝殿的东侧另有一座道教天仙宫,原位于武定西街路北,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是蓟州及周边地区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信众甚多,至今香火不断史载,清咸丰皇帝妹妹曾在此修行爙灾,故多次受到清皇室的恩赏1993年2月将仅存的天仙宫正殿整体迁至于此。

殿内塑有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的右侧为天花娘娘、眼光娘娘塑像

碧霞元君的左侧为送子娘娘、催生娘娘塑像。

天仙宫碧霞元君背后的道教壁画。

天仙宫的北侧就是白塔,原名渔阳郡塔,亦称观音白塔,因与北300米处独乐寺原为一体,故又名独乐寺塔白塔建于辽代清宁四年(1058年),塔高30.6米,平面为八角形,将亭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几种塔型合为一体,设计巧妙,堪为中国古塔中造型之奇特一例。

白塔结构巧妙,形制精美,为不可多得之宗教艺术精品。通体雪白,造型别致。由石基、亭阁式仿木结构的须弥座、塔身、覆钵、十三天相轮和塔刹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白塔上部砌作覆钵式。覆钵就是“倒扣的钵”,覆钵式塔又叫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塔。覆钵之上是十三天相轮和塔刹,即塔顶。相轮就是叠成圆锥形的建筑构件,最多十三层,也叫十三天。塔刹即佛塔顶部的装饰。

塔身有8句谚语,是佛教中的重要理论——缘起论,佛家称之为法身舍利谒,也称之为佛法。

须弥座有24组伎乐俑砖雕,笛筝齐奏,翩翩起舞,形成严肃而欢乐的礼佛场面各角有硬朗汉雕像,姿态生动似在极力支顶塔身,塔身下层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衬孤高之白塔,其有众塔林立之感上下三层各角共有24只惊鸟铃,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白塔上通饰砖雕,题材多样,造型生动,是辽代砖雕的上品

塔身南面设门,内置佛龛;东、西、北三面设砖雕假门;四个侧面凸雕碑形,上书佛教偈语八个转角处作重层小塔塔身上出三层砖檐,檐角系铜铎檐上置塔座承覆钵形圆肚、十三天和铜刹素有"金峰平挂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誉。

白塔的南侧正中是一座石经幢经幢立于辽代天庆年间,也有资料称立于辽乾统九年(1109年),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经幢立于香炉座上,座八面,每面一字,曰“塔前供养金炉宝鼎”座上及原幢之座皆刻佛像,精美绝伦。

其顶上奏曲诸侍者,尤雕刻之佳品

石经幢的东侧是明万历“重修蓟州观音寺宝塔碑”。

石经幢的西侧是清乾隆“重修蓟州观音寺宝塔碑”。蓟州白塔是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塔。2023-03-04谢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