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纪念馆(傅抱石纪念馆观后感)这样也行?
《百年巨匠——傅抱石》开机仪式2013年12月18日在南京傅抱石纪念馆举行《百年巨匠——傅抱石》摄制组采访傅抱石之子傅二石《百年巨匠》出品人、总
《百年巨匠・美术篇》回望百年来中国美术演进历程,以16位巨匠的亲身经历,呈现了一部视觉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是自强不息,经受了岁月的磨练,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虽然他们都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但是在艺术实践上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创造。
他们为世人留下的是美轮美奂的精湛作品,是现代美术史上永不磨灭的文化遗产傅抱石作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的革新者,他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一生中大量的写生作品是分不开的他有过多次比较重要的写生实践,比如1957年的东欧写生、1960年的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的东北三省写生等,都对他的艺术风格生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他为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树立了典范。
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撰文梳理傅抱石先生的写生观念可以说,理解了傅抱石写生的基本特点和实践成因,便理解了傅抱石中国画学思想的独特性——编者按
傅抱石就我对画史的考察,特别是对傅抱石的研究,“写生”概念实际上更多的体现画家“写实”能力的强弱,关乎艺术家对待所描绘物象的理解和表现文人画在标举主观审美功用的同时从未有真正丧失、摆脱绘画的意识形态和教化功用,在追求艺术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方面,傅抱石表现得十分典型:艺术本体创作上的纯粹与创作目的上的功用力求完美的统一,二者在互争、互融、互补的交错状态下达到一种相互妥协的相对平衡。
《万竿烟雨》 傅抱石 1944年例如傅抱石在对新中国成立后“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情景下,努力实现把个人对自然观照而形成的艺术个性同时注入到符合社会功用的群体价值中,在平衡具有“民族性”的传统与“人民性”的现实之间寻找到“专家点头,群众认可”的“创新”路径,而这种“新路”是以满足社会风尚、政治要求和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为基础的,甚至可以说,傅抱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艺术“创新”是有条件、有限制、有范围的“定向突破”。
即便如此,在傅抱石看来同样的“现实主义”创作规则,借助个性化的“写生”理解和实践方式一样能实现自己的天才创造因而中国画的“写生”观念不仅是表现技巧层面的选择,也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对绘画功能的适应和发挥与时代同行而不失传统精神的山水写生
傅抱石把中国画的写生特点曾总结出“游、记、悟、写”四个步骤,它是傅抱石画学思想中“写实”观念的直接反映和实践表现在这四个步骤中既包含傅抱石深刻的传统画学思想烙印,也包含其选择性的接受西学写实观念的开放心态,并且他能够把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原则落在实处,形成与时代同行而不失传统精神的山水写生。
这看似单纯的写生方式却体现出傅抱石的“写实”观念需要不断动态的协调统一来自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内质、时代场域和写意精神它们与“写实”观念在交汇、交织、交融过程中体现出傅抱石在文化交错与时势相促的情形下机敏的洞察力和天才的创造力。
只有处理好上述三方面的关系,傅抱石的“写实”观念才具有不同传统亦非西画的独特探讨价值,才使得傅抱石的写生具有方法论意义,使其对自然的描绘产生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长征第一山》 傅抱石 1965年因此,把握傅抱石的写生方法论就是对其“写实”观念最好的现实印证,反过来说,只有理解了傅抱石画学思想中“写实”观念的三方面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傅抱石独特的写生图式,才能联系其画作更好地解读出傅抱石画风的精神内涵和创作理念。
在傅抱石论及写生的“游、记、悟、写”四个步骤时,首先会使人想到黄宾虹山水画的四个创作过程: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
此四者,缺一不可通过傅抱石、黄宾虹对山水画创作过程的对比,会发现他们都十分强调对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察、感受,就是傅抱石所说的“游”“游”即为动态的考察,既包含空间的转换,也有时间的变化因此,在“游”的心态下审视自然不仅仅是对外在景物的欣赏,还隐含着丰富的情感酝酿。
也就是说在“游”的同时伴随着“悟”的过程那么“悟”就是把“自然丘壑”转变成“胸中丘壑”的过程,也就是走向“中得心源”的必要过程这些内容在山水画的发端就有所体现,如宗炳、王微、郭熙等等历代画论都有深入探讨,这里不一一赘述。
《待细把江山图画》 傅抱石 在实际的写生中,傅抱石记录式的勾画轮廓,极少对景画水墨写生,这与李可染等受过西画素描训练的画家不同,倒是和黄宾虹的写生画稿相近超越科学视象的局限而随时作生活感悟的采撷不正是傅抱石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真切写照么!这使人一下联想到黄公望《写山水诀》:“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大量例证都反映出傅抱石的“写生”观念是建立在继承中国画学传统思想的基础之上的发展如果对照傅抱石的速写,又会发现他的速写汲取传统方式却没有简单流于传统程式,这是其与黄宾虹写生稿最大的不同处明清以来的文人山水画对待自然以感悟为主,即便描摹某山某水也往往是先以画谱成型的程式作为基本元素,“套”古人已有的“范式”去观察自然的实体。
例如董其昌、清四王甚至在黄宾虹的水墨写生中都能在笔墨路径上找寻前人的痕迹和自己的师承脉络,主观的自然感受内化在前人笔墨血统中
《雨花台第二泉》 傅抱石 1956年4月5日他们无一例外的在董其昌的文人画南北宗体系下皈依在南宗,笔路无非是披麻皴的形态演化这种先有规范再行感受的处理自然的方式在谨严法度和遵循规范、结合笔墨把握传统中国画体系方面有其重要意义,但长期的笔墨训练形成固有的程式化观照方式,在观察自然中处处适应“古人”,必然极易落入古人窠臼而倒向表现方法的圆滑、熟习,丧失对自然的新鲜感而造成千人一面。
傅抱石随着对传统理解的加深以及留日后眼界的开阔也在思索如何“解套”问题,因为时代风气的要求迫使傅抱石从一味的中国画民族自尊中反思传统程式如何面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表现方法问题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傅抱石一直努力探索、解决传统笔墨如何面对新社会所要求的新题材问题,从根本上说也是如何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
传统笔墨程式反映不了现实生活的需要,只能从现实生活中探寻、提炼新的表现形式,而“写生”成为“艺术源于生活”最直接、最便捷的路径
傅抱石其中最典型的实例即为傅抱石率团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这次写生给傅抱石以及江苏省国画院带来巨大声誉,对“新金陵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讴歌时代表现生活的成果,也是时代风尚影响下的必然选择。
写实与写意在大时代背景下不再互为中国画新旧观念对立、攻伐的矛头,反而成为以傅抱石为首的江苏画家群探索新题材、创作新图式的大胆尝试因为需要表现社会的新生活,并且这种表现是紧密联系政治功用目的的创作,所以“记”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在主观“记”的过程中本身就有选材的取舍问题,这就暗含傅抱石所说的:“山水画要有时代气息”的根本目的,与古人的山水画在设立意境上拉开了距离
《大渡河》 傅抱石 1951年傅抱石曾坚决反对当时流行的“现代人物加唐宋山水”的拼凑模式,注重生活的感受和对自然景物内在精神的把握写生在傅抱石看来,只是帮助记住山石结构、轮廓特征、色彩搭配的符号,并没有拘泥在细小、外在的、表面轮廓色彩的刻画上。
概括扼要、简约练达是傅抱石速写的基本风格,写生成为他记录个人感受和构思意境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写生也作为傅抱石从自然万物中摄取骨象与气韵、创造新皴法、新图式最重要的途径所以傅抱石的写生强调“悟”、“写”,注重立意在写生中的作用是极有见地的。
傅抱石的“创造性”和“妥协性”通过梳理傅抱石的“写生”观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画的写生,不应是简单的引入、接受、注入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西画写实技巧,不以再现视觉表现的逼真为目的,而重在把握对象的本质生命。
宗白华曾言:“写实终只是绘画艺术的出发点,从写实到传达生命及人格之神味,从传神到创造意境,以窥探宇宙人生之秘,是艺术家最后最高的使命”也就是说,傅抱石的“写生”观念立足于表现对象的神韵,并落实于笔墨之上,这也完全符合中国画写实传统的精神。
由此牵连到的三方面因素(传统内质、时代场域、写意精神)的交错和互动形成了傅抱石画学思想中充满“权变”意味的发展视野,并充分体现在他的“写生”观念中正是因为深谙画史画论,所以傅抱石把道家、魏晋玄学等古典思想中山水观念作为山水画独立审美意识的核心,保证了他的山水画在品位上的纯正和气息上的高古,也保证了他进行中国画创新后依然维系着民族性的基础。
《韶峰耸翠》 傅抱石 1959年6月12日同时,随着留日后眼界开阔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傅抱石在保留中国画民族性原则基础上唤起中国画“以形写神”的写实传统,创造新的笔墨再现自然对象的生命本质,开时代风气之先。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傅抱石在技巧层面上大胆吸收了包括日本画、英国水彩画等西方绘画语言,使之洋为中用而不落拼凑痕迹,而这些恰逢其时地弥补了中国画长久以来对客观描绘表现力匮乏的不足至少在傅抱石所处的那个时代,借西画的涌入来纠偏中国画概念化、程式化倾向是大势所趋,傅抱石承应时代潮流也无可厚非。
另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傅抱石的成功在于创造性的汲取写实因素的同时依然坚守住写意传统的价值体系,或者可以说是对写实、写意进行双面的“妥协”才保证了傅抱石画学思想的独特性从近代中国画的走向来看,中国画种姓存留、发展、流变不单纯是对旧有形式的肯定或否定,也不是把创造新图式作为惟一衡量新国画的价值标准,而是要符合、适应时代的需要,或者说整体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趋向对中国画“新”价值体系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富春晓色》 傅抱石 1963年10月因此,傅抱石的“创造性”和“妥协性”都是时代风向的权宜,而他面对自然客观的取舍必然不会依赖古人的画谱,也不会照抄客观现实他眼中的自然提供的只是其感悟生活的契机,激发其创造的元素,古人山水画的体“道”过程在傅抱石画学思想中逐步从自然法则转化为对社会秩序、人类规范和民族情感的诠释。
所以从傅抱石山水画创作逐步成熟的四川时期伊始,他在作品中包含的爱国情绪,以艺术鼓舞抗战斗志,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饱含对新社会的激情与热爱描绘祖国山河,把艺术创作与政治宣教紧密结合等等无一例外都有时势推动的作用。
在傅抱石画学思想的“写生”观念中,除了艺术本体创新的需要外,其个人的艺术取向已然被浓厚的政治、社会需要所包裹,因而傅抱石通过“写生”方式及其个性化的理解而使传统的山水画意趣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完成被承认的价值转向,这使他笔下的山水画既满足社会宣教的功用又亲近于对中国画抱有最深切眷恋的欣赏者。
【声明】文章和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百年巨匠——傅抱石》开机仪式2013年12月18日在南京傅抱石纪念馆举行
《百年巨匠——傅抱石》摄制组采访傅抱石之子傅二石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百年巨匠·美术篇》一、二、三部总导演赵伟东与傅抱石女儿傅益瑶在银谷艺术馆合影文章来源 / 美术报监制 / 渊默 燕辰编辑 / 神奇海螺
长按二维码关注“百年巨匠”
走近巨匠 | 启功:我够不上一个书法家,我的职业是教书走近巨匠 | 饶宗颐: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充满幻想走近巨匠 | 关山月:中国画姓“中”,否定了笔墨中国画等于零巨匠轶事 | 65年前黄胄的婚礼走近巨匠 | 老舍:我还愿意大家傻一点
名家话巨匠 | 陈丹青:蒋兆和因一幅画当了几十年“精神流民”巨匠文选丨林风眠:论画一一给无极画说巨匠 | 李燕 孙燕华:苦禅先生何以说“古人师大造化”?六位百岁老人题写“百年巨匠”回眸丨梅兰芳的最后一场戏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10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
《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 标签:
- 编辑:李松一
- 相关文章
-
东泰山(东泰山在哪里)没想到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因其“天下第一名山”的美誉备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很多没到过泰安、没登过泰山的人们往往会疑惑,为何泰…
-
长安旅游(长安旅游攻略)干货分享
为原西安动物园改建,前身为“同法动物园”,始建于1954年,于2004年搬迁至秦岭脚下,建立新的秦岭…
- 陕西西安旅游(陕西西安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这样也行?
- 寸金桥(寸金桥公园)没想到
- 淄川潭溪山(淄川潭溪山风景区简介)学到了
- 泰兴白果(泰兴白果树砧板在哪买)墙裂推荐
- 北京旅店(北京旅店住宿便宜点的地方)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