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九鼎八簋(九鼎八簋的意思)深度揭秘

九鼎八簋是国家政权、身份地位的象征

九鼎八簋(九鼎八簋的意思)深度揭秘

 

文/钟河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夏、商、周三代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这套九鼎八簋,1996年出土于郑州新郑的郑韩古城遗址,堪称文物之精品、国之瑰宝。

九鼎八簋,春秋,器物特征:九件鼎的形制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最大的一件通高53.5厘米,最小的一件也有47厘米;八件簋形制和纹饰相同,1996年河南新郑郑韩故城出土 在商周时期王公贵族们进行祭祀、典礼、丧葬、征伐、宴饮等礼仪时所用的青铜器叫青铜礼器,也称“彝器”。

而礼器中最重要的就是鼎相传最早是夏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有一统天下的意思,后来传至商周,从而鼎就成了传国的重器,政权的象征占有它意味着占有王权,失去了它就意味着失去了王权历史上有一个“楚王问鼎”的故事,说的是在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路过周朝的王都,见到了周朝的大臣王孙满,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公然向周王朝挑战。

王孙满为了维护周王室,义正言辞的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是说周朝的政权还可以维持下去,并警告楚庄王,鼎的大小与轻重是不能随意问的楚王只好放弃了他的想法,于是后人将争夺政权称为“问鼎”,建立政权成为“定鼎”。

郑国,是西周末年分封的侯国春秋初年,郑国首先灭掉了郐国和虢国,定都新政,雄踞中原,从此拉开了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序幕近年来,郑国古城遗址出土了大批青铜礼器、乐器等王室重器,显示了郑国青铜器铸造工艺的水平和经济的繁荣,也为研究郑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礼器,具有特别的涵义,在祭祀天神、地祗(qí)、先祖等重大礼仪中,供奉牲肉,一般以奇数形式出现;而簋常与鼎配套使用,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往往以偶数形式出现这九件鼎的形制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双耳略向外撇,深腹,兽蹄足,周身满饰华丽的蟠螭(pánchī)纹,而八件簋则呈现相同的面貌。

这样的九鼎八簋在郑韩故城遗址中共出土了五套,我们可以想见它的威武与壮观 

这种圆形带盖,盖上有喇叭形把手的器具,叫簋,它溜肩、鼓腹、三足扁小,腹两侧各有一耳,龙首半环青铜簋是用来盛放煮熟的稷、黍、稻、梁等食物的,相当于今天的大海碗,而且也是主要礼器之一贵族用簋必须和鼎搭配组成九鼎八簋、七鼎六簋、五鼎四簋等规格。

据《周礼》记载,天子享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作为侯国的郑国为什么拥有九鼎八簋呢?这是一种王室衰微、诸侯称霸的反映,而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是屡见不鲜了,它也充分体现出了郑国称霸中原的雄心。

政治、宗教与艺术在当时是分不开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那个以“礼制”为轴心的古典世界已不复存在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器增加,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也一改过去的设计,大胆的突破商周以来的神秘色彩,体现出强烈的地方性和清新感。

我们从九鼎八簋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它一改过去的那种雄浑凝重的艺术风格,而趋向秀丽轻灵纹饰也从过去奔放的粗纹改为工整的细纹,像这些青铜鼎上的蟠虺纹,两条或多条虺龙纹相互缠绕在一起,连续反复穿透盘旋,颇具华美繁缛的艺术效果,生动而纤细的附在器物的表面,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潮流。

九鼎八簋是国家政权、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的佐证正是这古朴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展现出了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具有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创造才能正是他们铸造出了一件件华美的青铜器,铸就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九鼎八簋”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中国早期城市发展的进程。它的展出,向世界展示了郑国瑰宝“王者之器”的风采,也让更多中外游客对河南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智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