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苡(苡慧)学到了

2023年1月27日,103岁的著名翻译\x0a家杨苡女士逝世。因本报编辑知晓著名天津文史专家罗澍伟先生与杨苡女士

苡(苡慧)学到了

 

2023年1月27日,103岁的著名翻译 家杨苡女士逝世因本报编辑知晓著名天津文史专家罗澍伟先生与杨苡女士有姻亲关系,特向罗先生约稿,请其赐稿讲 述杨苡与天津的文脉情缘5月6日即为杨苡女士百日忌辰,罗澍伟先生向编辑 转来此文,深情款款,娓娓道来,向您展现这位“呼啸而来的奇女子”传奇、浪漫、坚韧、辉煌的一生——。

————————————

杨苡女士在书房中。

左起:93岁的姐姐杨敏如、94岁的哥哥杨宪益、90岁的杨苡

杨苡女士的女儿赵蘅表示,2023 年 3 月 27日遵照妈妈的遗嘱,将她的部分骨灰撒入 出生地天津海河(渤海湾出海口)从此这是 一片玫瑰海面了,“玫瑰海”从今天命名,我念 念有词,好像妈妈灵感降临的那晚。

图为赵蘅于清明当天所绘《玫瑰海》之一2023年1月27日,癸卯年正月初六晚8点30分,著名翻译家杨苡的小女儿、78岁的画家赵蘅,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不胫而走的信息:“妈妈坚持到癸卯兔年,一生顽强而充实,终于可以休息了,进入光明而美好的乐园。

”提起杨苡,大家并不陌生,她翻译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杨苡的译本一直是最流行的中译本,也是这部书中文书名的首译者杨苡,原名杨静如,江苏盱眙杨氏家族后裔,1919年9月12日生于天津日租界。

杨氏家族世代务农,乾隆年间,先祖杨果亭弃农从军,积功至参将;子杨殿邦,嘉庆进士,累迁至户部侍郎、漕运总督兼提督江北军务、巡抚四府三州;子杨鸿弼,以军功得江苏候补知府,生子八人:长子士燮、次子士普、三子士晟、四子士骧、五子士琦、六子士钧、七子士铨、八子士骢,均读书成才;后杨士燮、杨士晟、杨士骧考中进士,杨士琦、杨士铨考中举人,曾以“五子登科”享誉一时。

“不吉利”的小东西 杨苡的祖父是杨鸿弼的长子杨士燮,晚清时任杭州知府、浙江巡警道、驻横滨总领事;娶四川总督吴棠之女为妻,亦生八子:长子毓璋、次子毓瑊、毓珂、毓瑔、毓琇、毓莹、毓瑗、毓璪,无不学业有成,人称“杨门八骏”。

杨苡的生父即杨毓璋,秀才出身,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科毕业,历任奉电报局督办兼电话局长、天津中国银行行长少年得志,风流倜傥有一妻二妾:妻李氏,淮安富家女,生二女;二夫人徐燕若,直隶南皮秀才之女,1912年15岁时嫁给了32岁的杨毓璋,生一子二女:子杨宪益,女杨敏如、杨静如即杨苡;三夫人生一女。

杨苡出生两个月,其父杨毓璋因半夜起床照料病中的幼子杨宪益受凉,致伤寒复发而去世,年48岁“人家把我看作不吉利的小东西”,杨苡说母亲对杨苡似亦爱怨交加,从此不再让杨苡吃自己的奶,而是请来奶妈杨毓璋死后,大姑让徐燕若殉节。

31岁的徐燕若刚强、有主见,反驳道:“我干吗死?我有三个孩子,我得把他们带大老爷跟我说过,一定要把三个孩子抚育成人,对国家有贡献”她常对三个孩子说:“你们一定要为我争气!”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三个孩子没有一个辜负生母的期望,真的都为国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英译了包括《楚辞》《红楼梦》等百余种中国名著,被誉为“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杨敏如师从文学大师顾随,成为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杨苡11岁那年又患上了伤寒,久治方愈,可愈后再次加重杨毓璋遗孀大太太和和各门亲戚都主张顺其自然,但母亲徐燕若力排众议。

最后,她拿出自己积蓄的600现大洋,聘请了德国医院里的一名医生作为特别看护,终于把杨苡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而杨苡最终成为103岁高龄的“文学祖母” 要做巴金笔下的觉慧 1927年,8岁的杨苡进入天津著名的教会学校中西女校读书。

“中西”十年,是她最愿回忆的年代那时,杨苡每周都去电影院;受爱讲故事的母亲、博览群书的哥哥熏陶,她的作文名列前茅,在学校举行的“恳亲(家长)会”上,时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因为爱好文学,杨苡看了许多巴金的书——《家》《雾》《雨》《电》。

“不光是小说,他编译的《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蒲鲁东的人生哲学》我也看新文学作家中,我哥喜欢胡适,我姐崇拜冰心,我最崇拜的是巴金”16岁那年,杨苡一时冲动,提起笔来给已是名作家的巴金写信,孰料,竟得到了巴金的回信。

当时,杨苡激动的心情无法掩饰,逢人便说:“我收到了巴金的亲笔信!”可能是第二封信,杨苡对巴金直言:“我觉得我的家就像觉慧的‘家’,我却不能像他那样冲出那个被我称作‘金丝笼’的家庭,我对我家不满,我要做你笔下的觉慧。

”巴金回信表示不赞成,说杨苡年纪太小,应该先把书念好,要有耐心1934年,哥哥杨宪益去英国留学,姐姐杨敏如去燕京大学读书,“我觉得特别寂寞,巴金像兄长一样,代替了我哥”就这样,杨苡和巴金的通信伴随着他们境遇的跌宕起伏,几乎持续了终身。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杨苡观看了当年好莱坞根据艾米丽·勃朗特名作《Wuthering Heights》拍摄的电影《魂归离恨天》,这部爱恨情仇的离奇故事令杨苡终生难忘,从此,她与这部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 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面 。

1937年,杨苡从中西女中毕业了,由于中、英文成绩都很好,被保送南开大学中文系就读就在这时,七七事变爆发,平津沦陷杨苡因发表了抗日诗《失去爸爸的孩子》而被日本人盯梢,报社编辑让她赶快逃走,哥哥杨宪益也从英国来信劝母亲,让杨苡去西南联大,最后母亲同意了。

经过艰难险阻和几番周折,杨苡终于来到昆明,并与同住在青云街上的知名文学家沈从文先生相识沈从文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极力劝她进外文系学习:“你已读过十年英文,该多读些原著,要打开眼界……将来,你也可以做翻译嘛。

”不久又给她送来了多本世界名著,让她读后写读书笔记沈从文还经常鼓励杨苡多读书,要用功,叮嘱她不要犯懒贪玩,荒废时间杨苡就读大二时,受到比她高两班的赵瑞蕻热烈追求,不久即未婚先孕不知所措的她写信给母亲徐燕若,深明大义的母亲看完信后,又急又气,大病一场,最终还是冷静下来:“出这样的事虽然太丢人,作为母亲连死的心都有,但自己不能死,因为死了,孩子们就没妈疼了。

”母爱是人世间伟大和无疆的徐燕若先是给赵瑞蕻寄去一笔钱,又托人买好机票,把杨苡和赵瑞蕻接到重庆1940年8月13日恰值淞沪抗战纪念,二人在报纸上刊登了结婚启示随后,徐燕若为他们补办了婚礼杨苡生下孩子后,母亲徐燕若主动为她照顾孩子,并支持杨苡继续求学。

1942年,赵瑞蕻到中央大学做助教,杨苡也跟随赵瑞蕻到中央大学借读大三,直至毕业借读期间,杨苡在中大图书馆读到了《Wuthering Heights》,她惊讶地发现,这不正是自己少女时代看过的电影《魂归离恨天》的原著吗?她“又一次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当时,赵瑞蕻正在翻译法国作家司汤达尔的《红与黑》,受丈夫影响,杨苡也动了翻译《Wuthering Heights》的念头当时青年人流行读《简·爱》,但杨苡认为,《Wuthering Heights》里描写的爱情,可以超越阶层、社会,可以超越生死,是永恒的,“我翻译《Wuthering Heights》,就是要证明它比《简·爱》更好!”

恰在这时,杨苡接到了巴金的来信,鼓励她说:“人不该单靠情感生活,女人自然也不是例外把精神一半寄托在工作上,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面,也是美丽的” “我不会使你的努力白费” 抗战胜利后,杨苡于1946年举家迁至南京,哥哥杨宪益业已回国,任职翻译委员会,杨苡也在翻译委员会属下的国立编译馆谋得一份工作。

杨宪益曾告诉杨苡,梁实秋已经完成了《Wuthering Heights》的译本,书名《咆哮山庄》“我想也许是梁先生从希刺克厉夫的乖戾性格与暴虐行为得到启发,但我总认为这个书名不妥W.H是希刺克厉夫的居住地,原属于恩萧家族的住宅的名称,我想任何房主是不会愿意用‘咆哮’二字称自己的住宅去吓唬来访者的。

”杨宪益听后,对妹妹杨苡说:“有本事你来译!”1953年,赵瑞蕻去德国做访问学者,杨苡带着孩子住在一间破屋中“有一夜,窗外风雨交加,一阵阵疾风呼啸而过,雨点洒落在玻璃窗上,宛如凯瑟琳在窗外哭泣着叫我开窗。

我所住的房子外面本来就是一片荒凉的花园,这时我几乎感到我也是在当年约克郡旷野附近的那所古老的房子里我嘴里不知不觉地念着Wuthering Heights……苦苦地想着该怎样确切译出它的意义,又能基本上接近它的读音。

忽然灵感自天而降,我兴奋地写下了‘呼啸山庄’四个大字!”激动之余,杨苡给巴金写了信,巴金回信说:“你要译W.H.,我很高兴,这书你译出后,一定要寄给我看我会设法给你印你的译笔不会差,我不会使你的努力白费。

”1955年,杨苡翻译的的《呼啸山庄》由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出版, 1980年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重版这个译名无论从音译还是从意译上看,都堪称完美无缺此后,杨译《呼啸山庄》在国内流行最广,被誉为“不可撼动的经典译本”,并征服了几代读者。

 不虚此生 果实累累 杨苡译书的严谨,来自巴金的苛求上世纪50年代初,巴金看了杨苡翻译的苏联短篇小说集《俄罗斯性格》,立即写信说:“我觉得你译得有点草率,你本来可以译得更好一点”从此,她“决心让我的译文或译诗必须要为读者着想,要经得起行家对照原文推敲”。

1979年,杨苡翻译了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1998年,杨苡与人合译了《我赤裸裸地来——罗丹的故事》,她说:“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1999年丈夫赵瑞蕻去世。

杨苡平静地说:“如果人死后还有灵魂,这个八十四岁的老人已经得到了最后的快乐和满足,因为他毕竟走完了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苦难的历程: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战争与和平,表扬和批判……有欢乐也有痛苦,从二十世纪初到世纪末都是一言难尽的。

”2015年,96岁的杨苡为纪念她一直崇拜的哥哥,与小女儿赵蘅共同主编了《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虽只6册,却被视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画卷中的独特一页”2018年杨苡期颐(百岁)大寿时,荣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她非常高兴:“我想我这一生如同浸透了浓郁的果汁,确是不虚此生,果实累累”《北京青年报》“天天”副刊登载了赵蘅献给母亲的长文《她是呼啸而来的奇女子》,“经历过战争风云,运动血腥,家庭变故,有这么多的人和事,她才是呼啸而来的奇女子。

”2020年,101岁的杨苡荣获南京市文学艺术最高奖项“南京文学艺术奖·终生成就奖”2022年,102岁的杨苡经南京市作家协会推荐,荣获文都(榜样)力量“文坛经典力量”,这是文都(榜样)力量诞生三年来唯一的一个“文坛经典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 我得以比较多地了解杨氏兄妹3人,还是因为续内卞学珍与杨苡的姐丈、中国早期电子工业奠基人、两院院士罗沛霖是姻亲的缘故续内的堂嫂罗端如,是罗沛霖之姐,乃父是民初著名书画家罗朝汉,母亲是清末著名爱国女诗人孙云;其兄孙洪伊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也是孙中山的好友,据说孙中山“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制定,就有孙洪伊从中穿针引线。

杨敏如生于1916年,与罗沛霖均出身于天津名门,两个人的婚姻是冲破家庭的包办、自由结合在一起的1941年2月16日,杨敏如和哥哥杨宪益的婚礼同时在大后方重庆举办,“双婚”典礼热闹非凡,由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证婚,致辞时,盛赞杨敏如、罗沛霖“十年爱情,终成眷属”。

解放后,杨敏如随夫到北京,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于南唐二主词的研究功力尤深,写有专著夫妇二人于古诗词均极喜爱,平日夫唱妇随,留有合著之《蒹葭集》,在学术界传为佳话杨敏如与妹杨苡一样,生性率真,胸无城府,开朗真诚;每有所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人接触,喜怒哀乐,皆形于色。

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深受学生爱戴平日电话问候,非1时上下不能止2011年被誉为“红色科学家”的罗沛霖去世,享年98岁,杨敏如轻拭泪水说:“他这是自然归队了”恰值笔者夫妇彼时不在国内,只能电话吊唁,她告诉我们说:“放心吧!‘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想开了。

”长寿,在于人的胸怀2017年底,杨敏如亦随夫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享年101岁往事如烟,旧梦难寻十余年间,作出非凡贡献、找到人生意义的杨氏三兄妹先后离我们远去今天,只能在这里追忆过往,寄托哀思,对他们奉献景仰,表示感恩了。

编辑:李剑 李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