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美国加息会议(9月美国加息会议)难以置信

当市场仍不明朗时,对于个人来说,最理智的办法是什么?

美国加息会议(9月美国加息会议)难以置信

 

(喜欢的话,还请多多转发哟)从「扩大内需」到「积极财政政策更积极」,再到「流动性合理充裕」,7.31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一系列信号彼时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今年最大的雷潮,大量企业债务违约和互金理财爆雷,甚至是国企也难逃一劫。

在此之前,中国正好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是今年6月美国加息,但是中国选择不跟随加息;第二件是今年3次实施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爆雷被认为是过度收紧的后遗症,降准和不加息则被认为是急刹车7.31会议之后,有人喊出货币政策可以确定转向,更有甚者喊出又一轮货币放水将至。

如今距离7.31会议已满月有余,众人所喊的放水实现了吗?

最近,央行的动作又开始频繁了9月17日,央行出人意料开展2650亿元1年期MLF操作,利率持平于3.30%出人意料是因为这属于新增操作,第一次操作是在9月7日,因为当天有1765亿元MLF到期,所以央行进行了等量对冲。

换言之,MLF池子里又多了2650亿元的债务然而这还不够,9月18日央行开展2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为当天没有逆回购到期,所以是净投放2000亿元按全口径计算,从9月12日央行重启逆回购以来,共投放流动性7950亿元,这个幅度已经算是一个小降准。

2009年大水漫灌也就4万亿元,如今短短7天时间就释放流动性7950亿元,也难怪有人会喊出新一轮放水将至看着这些数字,总感觉货币一直在超发说句实话,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但现实是,每一次放水都是大水漫灌。

“狼来了”说多了也没人信,但是这一次真的是大水漫灌吗?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M2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4个百分点。

M2是广义货币,简单理解就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有多少,表示整个社会的货币有多少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曾经经历过3次大水漫灌第一次是2009年四万亿计划,M2增速曾经飙升至30%;第二次是2012年,M2增速也有15%;第三次是2015年,M2增速最高也到14%。

今年7月经历不加息和降准后,M2增速一度出现反弹,增速比6月高出了0.5个百分点,但是也仅仅只有8.5%在7.31会议后,8月的M2增速不升反降,再次面临跌破8%关口的困境就现在而言,虽然说要扩大内需,但是货币供应增量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飙升,反而继续半死不活。

或许,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

过去三次大水漫灌,背后都有时代的特色2009年,全球都在经历次贷危机后的经济萧条,不仅是中国放水,美日欧等国家都在实行量化宽松,所以不用考虑外部压力的影响但在2015年,美国进入货币收紧周期,继续宽松就要开始面对外部压力。

一个利率在变高,一个利率不变甚至变低,其结果就是两国之间的利差发生变化,资本发生流动资本都是逐利的,哪里能赚更多的钱,资本就去哪里那时候中国正好进行第三次放水,中美利差在缩小,货币贬值压力不断变大直到2017年中国也进入货币收紧周期,加上央行的干预,汇率才开始企稳升值。

但是货币收紧带来的影响也不小,钱变少了,钱变贵了与经济正在复苏的美国不一样,中国仍处于L型经济的底部,进入收紧周期后,企业偿债压力不断变大,违约频频发生这些压力在今年也变得特别明显,尤其是进入4月之后,更是天雷滚滚。

时隔两年未出现的降准在今年频频出现,而在今年6月美国宣布加息后,央行也选择了暂停跟进加息节奏其结果可想而知,爆雷声虽然变小了,但是汇率却牺牲了人民币汇率贬值至2017年低点附近,无奈之下,央行唯有重启人民币逆周期因子,才暂时把汇率稳定住。

9月将至,按照美国的加息路径,大概率会再加息一次,这一次中国将如何选择?其实加息与否,很大程度并不是自己说了算,因为外部压力客观存在,6月不加息的后果仍历历在目这个道理你懂我懂,央行其实也懂所以在7.31会议中,重新提到“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而且很明确说了“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

货币政策只是在这两个基础上,适当做出调整每一次提到大搞基建,我们第一印象就是财政拨款,又开始印钱放水了这一次虽然也提到要大搞基建,也提到要大力推进地方发债,但是目前M2增速并没有大幅反弹今年流动性确实改善不少,但也不过是因为降准释放了不少的存量流动性。

就算是最近刚刚释放了7950亿元流动性,其实在此之前,央行已经连续15个交易日没有进行操作,一直在回收到期的流动性说到底货币不收紧也是死路一条,今年土耳其、阿根廷等等国家,货币贬值狂加息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今年6月不加息,但如果汇率贬值压力太大,央行最终还是只能跟随加息,毕竟这是大势所逼目前人民币汇率在6.85附近徘徊已久,如果9月美国加息,但是中国继续不加,汇率7的关口可能就守不住了所以央行最有可能的选择还是加息降准的组合拳,用时间换空间。

在经济学上,每年M2增长率应该约等于GDP增长率加上CPI增长率,配合政策需要,再加上一个调整数值在货币扩张周期,可以加上一个百分点,在货币紧缩周期,则恰好相反,减去一个百分点按照2017年GDP增速是6.9%,CPI增速是1.6%来算,M2增速是8.5%左右,如果要收紧,应该只需要7.5%左右。

现在8%左右的M2增速,也只是保持一个合理正常的数值只是因为以前玩太疯了,超速行驶,结果突然来个急刹车减速,车上的人有些撞伤了,但是至少车子不容易失控如果去杠杆工作必须继续进行,经济上的拨乱反正也不能停止,那么接下来货币政策收紧还是主旋律。

即便是不会发生经济危机,但是局部违约现象是不会轻易停止的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出清”,把过去货币超发强行救下的僵尸企业淘汰,只有这样经济才能焕然一新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抓紧“供给侧”的改革和升级,以免成为被出清的对象。

对于个人来说,当市场仍不明朗,最理智的办法是多看少动,保存实力,储备子弹,静待春暖花开之日的到来这一点,你Get到了吗?☉END☉小菜上线时间:想掌握平台一手消息吗?想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吗?尽在“网贷追踪。

”小程序!

点赞时,请宠溺一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