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不死骑士攻略(不死骑士君特 漫画)学到了

在欧洲,一度流传着伟大的君主将会再度归来的神话。

不死骑士攻略(不死骑士君特 漫画)学到了

 

在欧洲,一度流传着伟大的君主将会再度归来的神话,譬如,重伤的亚瑟王并未身亡,只是被神秘的仙女接回阿瓦隆疗养,当不列颠陷入危机,他就会重回不列颠,拯救英国人民在德国,也流传着类似的“皇帝传说”(Kaisersage),故事的主角摇身一变,成了和十二圣骑士静候重归的查理曼大帝(Karl der Große),或是更能代表德意志人的“红胡子”腓特烈(Friedrich I Barbarossa)。

是什么能让这位“红胡子”腓特烈和“欧洲之父”查理曼大帝并肩成为德国人翘首以盼的救世主形象呢?历史上的“红胡子”腓特烈生于1122年,斯陶芬家族(Staufen)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和巴伐利亚韦尔夫家族(Welfen)茱蒂特(Judith)之子,1141年继承施瓦本公爵爵位,称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1152年出于各家族利益均势考虑,被选为德意志国王,1155年应意大利教宗尤金三世(Eugenius III)求助,出兵意大利,镇压城邦起义,同年被教宗阿德里安四世(Adrian IV)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史称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178年,又被加冕为勃艮第国王。

(“红胡子”腓特烈)由于觊觎意大利的富饶,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先后发动了六次意大利远征,取得数次胜利同时,也残酷地屠杀不少意大利民众后,声名大噪连年兵祸,意大利人民深受其害,深深记住了这位让意大利血流成河的红胡子皇帝,赠与其耐人寻味的“巴巴罗萨”(Barbarossa)(意大利语:红胡子,德语Rotbart)绰号。

利益交错之中,巴巴罗萨与教皇,或兵戈相向,或无奈言和,分分合合这位被公认为执政期间使神圣罗马帝国的国力达到顶峰的君主,和同期的骑士一样,对十字军东征抱有崇高的热情,他受狮心王查理邀约,和法王腓力二世参与十字军东征。

然而历史的发展总是令人瞠目结舌,这位国王出师未捷身先死,前往战场途中竟然意外淹死在了土耳其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格克苏河(Fluss Saleph)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君主,后来被不少史学家推上了德国中世纪最有作为的君主宝座,便闹剧般草草了结了一生。

(格克苏河)红胡子的人生戛然而止却富有戏剧意味,也是构筑传说的一手好素材,19世纪浪漫主义在德国兴起时,古堡、骑士、女巫、魔法等神秘的中世纪元素便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中世纪不再是黑暗蒙昧的,而是英雄骑士叱咤风云的浪漫时代。

德意志中世纪封建文化全盛时期的执政者巴巴罗萨,便被约翰·卡尔·克里斯托弗·纳赫提伽尔(Johann Karl Christoph Nachtigal)以假名奥特玛(Otmar)收录进1800年的《民间传说》中。

故事中僧侣领着一名采矿人觐见腓特烈大帝,只见后者头戴黄金王冠,坐于黄金宝座,隐居于水晶地宫,不时颔首他的胡子又红又长,穿透了石桌,一直生长至脚边

(纳赫提伽尔的《民间传说》)格林兄弟1816年出版的《德意志神话》(Deutsche Sage)引用了《民间传说》21次,其中便包括《霍夫豪泽山的红胡子腓特烈》(FriedrichRothbart auf dem Kyfhäuser

)的相关部分格林兄弟丰富了纳赫提伽尔的故事,他们笔下的这位皇帝深居哈茨(Harz)山脉(也就是《浮士德》中“女巫之夜”(Walpurgis Nacht)的狂欢地)的霍夫豪泽山(Kyfhausen),若他复出人世,便会在一棵枯树上挂牌,枯树会复而新绿,更好的时代也将降临。

皇帝或和来访此山的人谈话,或显露于外,常坐在圆形石桌旁,托首酣睡,不停地点头眨眼他茂密的胡髯一些穿透了石桌,一些卷绕着石桌,若绕了三圈,皇帝便会醒来,而现在只绕了两圈1669年一位农民由侏儒带路,见到了纹丝不动的皇帝。

农民不得不倒空粮袋,好装满黄金回去一位牧羊人也得见君颜,他问,乌鸦依旧旋绕着山飞翔吗?牧羊人回答,是的君王叹息道,那我只好再沉睡数百年了

(哈茨山脉)

(霍夫豪泽山的巴巴罗萨)格林兄弟塑造的巴巴罗萨形象深入人心,后来“巴巴罗萨热”的不断升温,尤其是在19世纪初德国内忧外患之时,准确说当时还没有统一的“德国”,只有德语和德意志文化维系着“德意志”这一文化概念。

拿破仑军队的入侵狠狠地抽了一盘散沙的德意志人一鞭,于是他们开始迫切地渴盼和寻求民族统一和国家统一,期待安定和再现往昔神圣罗马帝国盛况“红胡子”腓特烈虽然曾在遥远的意大利声名狼藉,此时此刻却是德意志人民予以民族精神的神话人物,被文学家和政治家打造成救世主和德意志人统一的象征性偶像。

最著名的莫过于弗里德里希·吕克特(Friedrich Rückert)的叙事谣曲《巴巴罗萨》(Barbarossa),以格林兄弟的传说为蓝本,把红胡子腓特烈塑造为年老的巴巴罗萨,中了魔咒,深陷地宫,不死不灭,陷入长眠,若皇帝苏醒,帝国的荣光将重归;象牙宝座上,大理石桌旁,皇帝托首久坐,仿佛在梦中般点了点头,烈火般的红胡子透过石桌生长。

诗中巴巴罗萨派遣侏儒出山查看乌鸦盘旋与否,他说,若是,他就不得不再沉睡数百年咯吕特克的诗并未交代乌鸦是否仍然绕着山顶飞翔,而是以开放式结尾,保留一丝魔咒得以解除、巴巴罗萨得以重归拯救德国的希望弦外之音就是,也许今时今日,有望英雄重现,救黎民于水火呢?。

(弗里德里希·吕克特)拿破仑发动的战争虽然给德意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却也激励了德意志民族统一抵御外敌的决心历史上的红胡子雷厉风行,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两大分裂势力,即教皇和诸侯,逐鹿于欧洲大陆,在德意志人民长期群龙无首、诸侯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混乱时代中,物极必反,人们便愈发渴望强权、统一和复兴,期待雷厉风行的乱世英雄,于是这位不同于查理曼大帝、有别于法兰西人和其他外族人的、又是德国封建时期屈指可数的帝王便被推为全民崇拜的偶像人物。

加之其生平常和同名孙辈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混淆为一人,死因又扑朔迷离,难以置信,给相关故事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引人入胜,是文学写作的绝佳话题

(霍夫豪泽山的巴巴罗萨洞穴)拿破仑解放战争后,巴巴罗萨的形象一再被利用,第二帝国、第三帝国的统治者都热衷这一人物的吹捧,以鼓动人民为掌权者而战,服务自身目的故而,巴巴罗萨的形象并不总是光辉伟大,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Deutschland. Ein Wintermärchen)借这位死气沉沉的帝王辛辣地讽刺了德国倒退的帝制复辟势力而纳粹则利用巴巴罗萨的狂热效应蛊惑人心,选择出师未捷先溺死的“巴巴罗萨”为代号(Fall Barbarossa)发动侵略战争,致使二战后这一形象一落千丈,除了被诗人君特·库纳特(Günter Kunert)等引以为戒,巴巴罗萨传说归入敏感甚至是禁忌话题,一如传说中的巴巴罗萨,山中不知岁月,在幽暗的地宫继续昏睡,渐渐沉寂。

(“巴巴罗萨”漫画)欢迎扫码关注梁老师的德语课

(bitte die Werbung anklicken, danke schön)老师的微博也欢迎大家来看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