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散文小品

试练之地(试练之地190)奔走相告

英雄们为什么总是在“找爸”?

试练之地(试练之地190)奔走相告

 

1这标题起的,好像一篇鸡汤文。其实不是,狐狸猎手平生最恨廉价鸡汤,这篇要聊的,还是电影,及其他。要说的电影是这部:《星际探索》,Ad Astra. 皮特的独角戏,似乎还在公映。

电影还可以,3.5分水平,但译名太差原文Ad Astra, 拉丁文,意为To The Stars. 出自一句拉丁文 Per Aspera Ad Astra, 意为 Through Difficulties To The Stars. 所以更准确的片面应该是:。

《星际苦旅》“苦旅”比起“探索”更贴切,是因为强调过程中的孤苦渺渺人世,任何一场有意义的追寻,都必然是一次孤独的苦旅,何况追寻的终点,还在星辰大海?“探索”的不妥,还因为它强烈暗示这部电影的科幻属性:孤胆英雄,探索星际,然后拯救地球,Blahblahblah…。

如果你是一枚直男,还带着对硬核科幻的预期走进电影院,那对不起,你是会骂娘的。影片从第一分钟的那个真正是“高耸入云”的天梯开始,就完全不符合科学原理。

后来就越来越离谱什么月球上的海盗(或称“月盗”?),金星地底的海洋,还有无处不在的地球引力场,不知道为什么能超越光速的飞船,等等但如果你碰巧不是一枚直男,也能从科幻的那个陷阱里跳出来,你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科幻片。

真正让影片能立起来的内核,不是什么拯救地球,也不是什么星际探索,而是一个男人对父亲的寻找2电影开篇未久,你就会发现:皮特饰演的男主,虽然是出色的宇航员,但在坚定之外,内心是阴郁的之后你就会发现,他的阴郁,是因为自小以来父亲的absence – 缺位。

所以他的下一个任务,不全是坚定地帮助人类找寻强力电磁波的源头,他带着私心踏上这场通向星辰大海的孤独苦旅 --- 他要寻找自已的父亲。

之后当然发生了许多事,他找到了自已的父亲,同时他也永远失去了自已的父亲在找到和失去之后,他回到地球(顺手解除了地球的危机),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这时他说:I will live.I will love.。

这两句平常的话,其实意味深长此时,这个男人终于从他的“父性困扰”中解脱出来,他的内心获得释然和安宁,也获得新的力量这时,这个男人才真的成熟了看到这一节,突然发现:布拉德·皮特蓝绿色的眼睛,是那样的清澈,仿佛远处黑暗中的地球一样。

3皮德的寻找,在电影的世界里,并非孤例就拿科幻电影来说,就有《星际穿越》在虫洞理论的硬核科幻外衣下,是柔软的父女之间的感情父亲奔向星辰大海的岁月苦旅,给女儿留下的,是无法愈合的父亲缺位的创伤她成为太空科学家的道路,实际上就是一场对父亲的寻找。

再说《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本尊写就的故事,是正传的三集(4-6)和前传的三集(1-3),六集电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安纳金在正邪之间挣扎的人生历程两段故事里两个中心人物:安纳金和他的儿子卢克,实际上都是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已的父亲是谁 --- 父性的缺位,造成他们内心最深处的创伤,也是所有故事冲突的原始动力。

后来安纳金被希思诱惑投身于原力的黑暗面,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将希思当作了自已的“父亲影像”(Father Figure)?他的儿子卢克,自离开塔图因星球那一刻起,实际上也是踏上了一场寻父之旅结局与《星际探索》相仿 --- 他找到了自已的父亲,又永远失去了父亲。

找到与失去之间,他实际上拯救了自已的父亲,也让自已成为了真正的男人。

4在电影的世界里,有那么多的故事,第一个转折点,都来自父亲的突然消失有那么多主人公,都要面对父亲的缺失和父性的缺位,从此展开他们的心灵旅程比如《狮子王》取材于《哈姆莱特》,剧情的发展,第一个驱动力量,都是父亲之死。

他们的父亲,后来变成或是星宿,或是幽灵,都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唯一重心所在,不同之处只是辛巴成就了自已,而哈姆莱特在优柔寡断中走向了毁灭他们主演的喜剧或悲剧,本质上,都是对父亲的寻找

《蝙蝠侠》里,年少的布鲁斯·韦恩眼看着父亲被谋杀;《权力的游戏》里,史塔克一家的孩子眼看着父亲的头颅被一斧砍下;父亲轰然倒下,下一代年轻心灵开始了他们在地狱中的试练在《教父》首集中,汤姆、迈克尔、弗雷迪和义子哈恩的灵魂试练开始于老教父唐·科里亚尼在水果摊前的颓然倒下。

从此,每个人各自踏上寻找父亲的未知之旅有人丧生(汤姆),有人忠诚(哈恩),有人背叛(弗雷迪),而迈克尔,则是承受了心灵的异化,最终找到迷失的“父性”,也让自已成为家族新的父亲

所以《教父》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一个父与子的故事,一个“父性”倒塌和重建的故事5电影只是人类一百多年来的创造,而在更广阔的文学艺术,甚至数千年前的神话中,儿子对父亲的寻找,就早已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主题荷马史诗。

《奥德赛》记述英雄奥德修斯十年归家的历险,但也有相当的篇幅,讲述奥德修斯留在家乡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出海寻父的故事历经艰辛的忒勒马科斯最终找到了父亲,并与他一道完成了家族的复仇,也完成了自已从一名男孩成长为一名男人的蜕变。

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在《神话的力量》中这样记述:“男孩首先得切断自己对母亲的依恋,把力量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才能出发那就是神话中“年轻人,去找你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在《奥德赛》里,忒勒马科斯和他母亲一起生活。

当他 20岁时,雅典娜女神跟他说:“去找你的父亲”那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题有时候它是神秘体验的父亲,但有时候,像在《奥德赛》中,它是指生理上的父亲”6那么在千万年来的虚构故事里,人类为什么总要执着于儿子对父亲的寻找?

实际上文艺作品的虚构,往往是将人类普遍的心灵体验,进行某种非普遍的虚构创作,以挤压出人性深处的真相比如设计“幼年失父”这样的极端情景(以及以广袤太空为舞台的“伪科幻”设定),其实是为揭示人类心灵成长的某些真相。

所以我们宁可回到泛义上的人类体验(而不是虚构故事)进行思考,同时也借览一个生物学的本质性视角:生物基因的唯一“自私的动机”,在于复制自已,繁衍后代,人类亦然男孩出生长大,冥冥中受基因的主宰,总要成为父亲一样的男人,并最终取而代之。

此时父亲终老,儿子养育新的后代,基因开始新一轮的承继更迭所以一出生就必须将父亲当作守护者的男孩,渐渐会感到基因的神秘召唤,开始对父亲产生不满、抵抗和反叛,甚至将父亲当作敌人,而永远保持对母亲的依恋(概念化和极端化的原型理论,就是“

俄底浦斯情结”)儿子与父亲的对立和竞争,实际上是他们成长的一部份,也是推动人类物种向前的动力但自以为长大成人的男孩,并不会永远脱离父亲的影子成年,意味着承担包括繁衍后代在内的种种责任,而每一项责任,又无一不是父亲曾经承担过的。

所以男子成年,或早或晚会重新获得一种对父亲的认同,他们心灵深处,会开始一场对父亲的重新寻找和重新发现正如坎贝尔所说:“发现父亲,就是发现你自已的人格特质及命运”我们也有理由说:发现父亲,才发现自已

“狐狸猎手”精选影评文章列表(请在公众号内发送编号,系统将自动回复相关文章)276: 最不好莱坞也最好莱坞的《好莱坞往事》275:  马丁·斯科塞斯和《爱尔兰人》:老而弥艰,也是老而弥坚273: 《小丑》的警喻:暴民社会,离我们很远吗?

272: 《他们已不再变老》:我们的双十一,他们的纪念日271: 《最响亮的声音》:要读懂美国,最好先读懂这个胖子 269: 《燃烧》、《寄生虫》:书写阶级斗争新篇章268: 《他们》:政治与性,一纸之隔

267: 《骡子》之证:东爷的“放下“265: 《长安十二时辰》《哪吒》:长安城里,跳不出哪吒262: 《长安十二时辰》的节奏伤260: 《斯德哥尔摩》:人是可以被驯化的258: 《切尔诺贝利》:死亡之光,映射体制之恶

257: 《权游》演员泪洒围读,终局烂尾到底为何?252: 《第一归正会》:复联喧闹,我却在这片无声中听到惊雷250: 《爱、死亡和机器人》:除了黄暴,你还看到什么?248: 《冷战》:爱无能,才是最冷的战

247: 《罗马》与《绿皮书》: 阶层的坚冰如何融化?246:  91届奥斯卡:狐狸猎手的选择245: 《流浪地球》现象:我们应将宽容给谁?243:  2018我的片单:弱水三千中的那一瓢237: 《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西部不仅有突然的爆头,还有诗和计算鸡

236:  记念雌雄同体的贝尔托鲁奇美国电影:227: 《湮灭》| 超维碾压:人类湮灭的正确姿势224: 《二十世纪女人》| 生活,是桎梏,也是解放218: 看门道:《水形物语》和《三块广告牌》的那些"戏眼"、隐喻和暗梗

216: 《伯德小姐》:飞向北上广的小鸟210:《华盛顿邮报》观感:真实的世界会像电影一样简单吗?205:《三块广告牌》:四枚金球在手,再来几座小金人又何妨?179:《敦刻尔克》| 看懂诺兰153:《爱乐之城》| 愤世嫉俗者请离场

152:《月光男孩》| 用诗意书写苦痛108:《荒野猎人》| 一个人的痛感史诗110:《大空头》| 不明觉厉,其实细思恐极!133:《聚焦》|“如果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子,那么性侵他也需要整个村子”159:《斯隆女士》 | 这届奥斯卡不行,再怎么多元化还是错过了这两部好片(上)

139:《赴汤蹈火 》| 看完这部片才明白川普为啥胜选160:《沉默》 | 20年后,74岁的老马丁终于拍出这部叩问人类终极精神迷题的伟大电影176:一场跨越18年的观影 --- 《冰血暴》前世今生 (上)

178:一场跨越18年的观影 --- 《冰血暴》前世今生 (下)71:《星际穿越》:星际穿越三体 | 宇宙是一部童话吗?81:《少年Pi》| 人性、兽性与神性82:《云图》| 孕育未来的恶行与善举35:《布达佩斯大饭店》| 追忆逝去的荣光和雅致

72:《少年时代》| 叩击心灵的温柔提醒92:《华尔街之狼》| Big Ferocious Attack (大而狠的攻击)93:《为奴十二载》| 反思历史的黑暗时刻112:《八恶人》| 我看今年奥斯卡(其实是来给一部电影打抱不平的)

64:故事即结构 ---《爆裂鼓手》技术分析66:《狐狸猎手》| 故事的力量65:《鸟人》| 伊纳里多的进步与退步75:《宿敌》| 宿在内心深处的敌人91:《她》| AI时代的爱与欲90:《醉乡民谣》| 科恩兄弟的“反英雄”立场

94:《美国骗局》| 挣扎在虚假中的男人和女人们96:《弗兰西斯•哈》| 从善入流才是生活的真谛87:《内布拉斯加》| 冰冷世界的些许温情69:《万物理论》| 比爱更强大的,是尊严85:《林肯》| 让“英雄史观”见鬼去吧!。

98:《囚徒》| 人皆为囚99:《爱在午夜降临前》| 人皆过客华语和亚洲电影:234: 《江湖儿女》:贾樟柯的退步,第六代的落幕222: 台湾的魔幻现实主义悲情213: 风筝断线,芳华成泥,真的可以无问西东?

204:《无问西东》:能不喝鸡汤,改啃骨头吗?200:《暴雪将至》:真实和虚幻之间,才是他们真实的芳华197:《芳华》| 既然不能痛切地反思,不如就这样抽离地回忆175:《白鹿原》剧评 | 你的妥协我都明白,只是心中仍有不甘

131:《罪行摘要》| 历史固然冷血,所幸民间尚有良善78:《辩护人》| 以卵击石的破咒者(分享跟评)107:《老炮儿》的得失68:《一步之遥》| 姜文是如何异化掉观众的?80:关于《天注定》的不客观评论

30:《亲爱的》观后|  亲不见,爱有心31:《黄金时代》| 观影后记:《黄金时代》的八个看点67:《蓝色骨头)| 我宁愿你们沉默76:《如父如子》| 如父如子,亦父亦子79:《白日焰火》| 一片没有质感的黑色

欧洲电影:162:《进入炼狱》 | “宏大的展示后面,是无尽的空虚和孤独”:赫尔佐格眼中的北朝鲜148:《地球之盐》| 萨尔加多的悲悯196:《换爱大冒险》| 搅动婚姻的死水微澜190:实验电影《宣言》:一人分饰十三角,凯特只是在炫耀演技吗?

59:《Youth》| 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对生命本身的超越60:《潜水钟与蝴蝶》拉片 | 没有不可能讲好的故事,只有不会讲好故事的人34:《汉娜-阿伦特》| 哲人的孤独与宿命70:《偷书贼》| Words Are Life.

106:《维多利亚》| 一镜一世界103:《洛克》| 只有一个演员一个场景的电影,却像一本编剧理论的教科书77:《女性瘾者I》| 性自由与爱无能83:《狞猎》| 从狩猎者到猎物的瞬间沦落95:《锈与骨》| 内心刚硬的女人与法国新电影

84:《登堂入室》| 窥探与侵入 -- 用虚空填满虚空73:《艾达》| 那些温润而忧伤的灰片单综述:201:2017我的片单186:  2016我的片单111:2015我的片单135:2014我的片单134:《北京折叠》令人失望,随便一部反乌托邦电影都能甩它好几条街

187: 看见电影(一):用《教父》看懂电影的故事与时间188: 看见电影(二):电影:制造同理心的机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